高三地理高频考点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检测卷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三地理高频考点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检测卷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高频考点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检测卷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图中河流的流向是( )
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D.自北向南
3.B 4.A 第3题,图中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正常形成山脉,现在为谷地,主要是因为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受侵蚀形成谷地,所以说图示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外力作用,选择B。
第4题,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可以判断河流的南侧受侵蚀,位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可知河流自西向东流,选择A。
(2017·
北京海淀区模拟)读图1与图2,回答5~7题:
5.图1中的①②③④四处中,与图2中所示的地壳运动最相符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6.图2所示地壳运动最可能形成( )
A.海沟B.海岭C.褶皱山D.裂谷
7.A、B两个海域,面积变化的趋势是( )
A.A海域扩大,B海域缩小B.都扩大
C.A海域缩小,B海域扩大D.都缩小
解析:
5.B 6.D 7.C 第5题,图2中所示的地壳运动为水平张裂和断层;
图1中②处位于板块的张裂边界,形成断裂带;
①③④均位于板块碰撞边界。
第6题,岩层水平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
海沟、褶皱山是地壳水平挤压形成的;
海岭是由地幔物质(岩浆)喷出海底堆积而成,图2所示区域位于大陆最有可能形成裂谷。
第7题,A为地中海,位于板块消亡边界,面积将会缩小;
B为红海,位于板块生长边界,面积将会扩大。
河北邯郸质检)翡翠玉石是矿物在高温、极高压力条件下(岩浆强烈挤压)重新结晶变质形成的。
翠玉白菜(下左图)是用翡翠雕刻成的工艺品,它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下右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
读图,回答8~9题:
8.这件翠玉白菜工艺品与图中岩石类型相同的是( )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L1时期a、b地表形态差异的原因是地质作用的差异
B.L2时期该地地质作用以内力作用为主
C.地表由L1演化为L2过程中,经历了上升运动
D.岩层⑦—④—②—①按照由新到老的顺序排列
8.C 9.A 第8题,由题意可知,翠玉白菜为变质岩。
①②为侵入岩,④为沉积岩;
③是岩浆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变质岩。
第9题,L1时期a、b地表形态差异是因为a受外力侵蚀作用强于b,是地质作用差异的结果,A正确。
L2时期该地地质作用以外力作用为主。
地表由L1演化为L2过程中,经历了地壳下沉、外力沉积过程。
岩层⑦—④—②—①按照由老到新的顺序排列。
浙江嘉兴模拟)“牛轭湖”是“河迹湖”的一种,是由河流某处演变成的湖泊,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
读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关于牛轭湖形成的地质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常发生河岸崩塌现象
B.乙处可见大量鹅卵石
C.②到③可能发生于某次洪水过程
D.丙处可能发生了一次滑坡
11.内蒙古高原多见牛轭湖的原因是( )
A.地势较高B.地势平坦
C.降水较少D.风沙较大
10.C 11.B 第10题,牛轭湖的形成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过程。
甲位于凸岸,乙位于凹岸,甲处发生堆积,不会出现崩塌现象,乙处发生侵蚀,不会出现大量鹅卵石;
洪水时期,凹岸侵蚀加强,有可能发生②到③的过程;
丙处泥沙不断淤积,原先河段形成牛轭湖,因地势较低,不会发生滑坡,C正确。
第11题,牛轭湖多在地势较平坦的地区形成,B正确。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地形剖面图,图中1、2、3、4、5为地层编号,并表示地层年代由老到新。
读图完成12~13题。
1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地地貌主要是受外力作用形成的
B.该地水资源贫乏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长期性因素
C.该地曾经发生过强烈的地壳运动
D.该地的地质构造为:
甲处是背斜,乙处是向斜,丙处是地堑
13.若图中4号地层为含油层,则开采石油的最佳地点是( )
A.甲B.乙C.丙D.丁
解析 第1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的岩层受挤压弯曲变形,并且有些地区还形成了断层,这些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第13题,读图可知,甲处是开采石油的最佳地点。
答案 12.A 13.A
(2014·
江苏地理,7~8)下图为某向斜山地形地质示意图。
读图,回答14~15题。
14.与M点的地形—地层关系相符的是( )
15.与沿XY线相符的剖面图是( )
解析 第14题,由题目可知该地为向斜山,岩层向下弯曲,由图示可知M地左侧为山,因此左侧向下,故B项正确。
A项岩层没有弯曲,错误。
C、D均是右侧向下弯曲,错误。
第15题,本题难度较大,需要依靠空间想象能力建立空间三维模型,如下图所示:
该地岩层弯曲方向如图所示,XY一线同一岩层海拔相同,岩层是水平的。
答案 14.B 5A
(2013·
北京文综,8~9)读图,回答16~17题。
16.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 )
①苏 ②湘 ③滇 ④新 ⑤桂 ⑥内蒙古
A.①②B.③④C.③⑤D.⑤⑥
17.图中( )
A.甲处侵蚀作用最强烈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
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
答案 16.C 17.C
山东临沂一模)下图为“某河谷剖面图”。
读图,回答18~19题。
18.该河谷( )
A.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
B.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
C.乙处位于河流的凸岸
D.右岸侵蚀,左岸形成沙洲
19.图中( )
A.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④①②
B.③处地层断裂下陷
C.沉积岩层因地壳运动而弯曲
D.甲地适合聚落的发展
解析 第18题,该河谷处岩层向上拱起,说明是背斜构造,故B正确。
图中河床呈槽型,说明位于中下游段,故A错误;
乙岸堆积物少、甲岸堆积物多,说明甲岸为堆积岸或凸岸,乙岸为侵蚀岸或凹岸,故C错误;
河流流向无法判断,左右岸难以确定,故D错误。
第19题,图中岩层具有明显的弯曲,形成褶皱构造,说明岩层受到地壳运动的挤压作用,故C正确。
下面的岩层形成时间早于上面的岩层,故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②①④,故A错误;
图中③处无断层,没有出现断裂下陷,故B错误;
甲位于平均洪水位以下,不适合聚落发展,故D错误。
答案 18.B 19.C
郑州一模)读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完成20~21题。
20.图中表现内力作用的主要有( )
①固结成岩 ②褶皱 ③沉积作用 ④岩浆侵入 ⑤断层 ⑥侵蚀作用
A.①②③B.②④⑤
C.③④⑤D.④⑤⑥
21.图中最先发生的地质作用最可能是( )
A.岩浆的喷出B.断层的发生
C.页岩的沉积D.褶皱的发生
解析 第20题,内力作用主要有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和变质作用,其中地壳运动形成褶皱和断层。
第21题,该地区地质作用过程是:
沉积作用→水平挤压→褶皱隆起→岩浆侵入→断层发生→外力侵蚀→页岩沉积。
答案 20.B 21.D
河南省六市第一次联考)某地煤炭资源丰富,该地中学生在考察古生物化石的过程中绘制了一地形剖面图。
读图,完成22~23题。
22.B处地貌为( )
A.断块山B.火山
C.背斜山D.向斜山
23.下列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B处地下采煤易发生瓦斯爆炸
B.D处地下适合修建隧道
C.该地岩层主要由岩浆岩构成
D.该处地质构造受东西方向的挤压作用而成
解析 第22题,B处地貌为山地;
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地质构造。
第23题,瓦斯易在背斜顶部集聚,而B处是向斜构造;
D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地质构造,岩层上拱,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且地下水沿岩层向两侧渗流,有利于保持隧道的干燥,适合修建隧道。
该地岩层富含化石,主要由沉积岩构成;
结合指向标,可知该处地质构造受南北方向的挤压作用而成。
答案 22.D 23.B
读我国某地区交通干线(虚线)分布图,回答24~25题。
24.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
A.沿山谷延伸B.沿山脊延伸
C.沿等高线延伸D.沿经纬线延伸
25.下图中能反映图示地区交通线形态的是( )
解析 第24题,从图中可直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基本上沿图中河流的干流延伸,而河流的干流处应为山谷。
第225题,读图可判断出该地区为山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为公路。
山区公路一般呈“之”字形,以减小工程量与施工难度,减小路面坡度。
答案 24.A 225.C
(2017·
山东枣庄模拟)下图为甲、乙两地附近等高线(单位:
米)简图,计划在甲、乙间修建一条公路。
读图,回答26~27题:
26.在图中最初选定的四条线路中,既要架桥又要修隧道的是( )
27.施工前图示河段进行了裁弯取直,最终的合理线路方案应为( )
26.C 27.B 第26题,据图中四条线路所经过的河流与等高线进行判断。
①②线路需要架两座桥梁,而不需要修隧道,A、B错;
③线路两次经过河流且穿越丘陵,既要架桥又要修隧道,C对;
④线未经过河流,D错。
第27题,对图示河段进行了裁弯取直后,②线路路程较短且不经过河流,地形相对平坦,工程量小,B正确。
①线路长且穿过河流,③穿过丘陵,工程量大,④线路路程长且工程量大。
(2017·
陕西安康模拟)展线指山岭地带,由于地面自然纵坡常大于道路设计容许最大纵坡,加上工程地质条件限制,就需要顺应地形,适当延伸线路长度沿山坡逐渐盘绕而上,以到达路线终点。
这种减缓纵坡,延长起、终点间路线长度的设计定线,称为展线。
关角展线群位于青藏铁路一期工程(1958年开工建设)关角山附近,自南山站起至察汗诺站共有5组展线。
读“关角展线示意图”,回答28~29题:
28.南山站至察汗诺站采取展线方式的原因是( )
①沿山谷修筑,省工省力 ②技术落后,长距离隧道修筑困难 ③通过居民点,增大交通量 ④坡度大,列车牵引力不足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9.2014年新关角隧道通车,对关角展线群的利用应( )
①全部废止,恢复植被 ②设置景点,旅游开发 ③科学研究,博物展览 ④继续通车,适当维护
28.D 29.B 第28题,从材料提取信息展线作用是“减缓纵坡”。
读图,从南山站至察汗诺站,坡度较陡,加上列车牵引力不足,需要采用展线方式。
该铁路一期是在1958年建设,当时经济水平较低,技术落后,由于青藏高原地质条件复杂,修建长距离隧道很困难,只能延长路线,所以采取展线方式。
从信息提取材料,展线是“沿山坡逐渐盘绕而上”并不是沿山谷修建。
根据材料,展线是因为坡度大、地质条件复杂设计的,与通过居民点无关。
故选D。
第29题,关角展线群修建的历史比较长,全部废止,浪费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