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解剖生理实验指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143655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7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解剖生理实验指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动物解剖生理实验指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动物解剖生理实验指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动物解剖生理实验指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动物解剖生理实验指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物解剖生理实验指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动物解剖生理实验指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解剖生理实验指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动物解剖生理实验指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镜柱

7、

镜座

(二)光学系统部分

光镜的光学系统主要包括物镜、目镜和照明装置(反光镜、聚光器和光圈等)O

1、目镜:

常见的有5X、10X和15X(X表示放大倍数)的目镜,可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使用,最常使用的是10X目镜。

2、物镜:

常用物镜的放大倍数有10X、40X和100X等几种。

一般将8X或10X的物镜称为低倍镜(而将5X以下的叫做放大镜);

将40X或45X的称为

高倍镜;

将90x或100x的称为油镜(这种镜头在使用时需浸在镜油中)

图1-3物镜的性能参数及工作距离

C线为盖玻片的的上表面,10物镜的工作距离为7.63mm;

40物镜的工作距离为0.198mm;

10/0.25、40/0.65、100/1.25表示镜头的放大倍数和数字孔径。

160/0.17表示镜筒长度为

160mm盖玻片厚度为0.17mnr。

3、聚光器:

调节光线的强弱,升高聚光器可使光线增强,反之则光线变弱。

光圈能控制进入聚光器的光束大小的可变光阑。

以调节光线的强弱。

在光圈

的下方常装有滤光片框,可放置不同颜色的滤光片。

4、反光镜:

反光镜有两个面,一面为平面镜,另一面为凹面镜,凹面镜有

聚光作用,适于较弱光和散射光下使用,光线较强时则选用平面镜。

二、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准备

将显微镜平稳地放在身前的实验桌上,略偏左,使镜臂对着身体,镜筒向前。

(二)对光

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转动粗调节器,使低倍镜前端距载物台约

1-2厘米的距离。

2将光圈放大;

让左眼朝目镜里注视,同时用手将反光镜转向光源;

调节反光镜,

直至从目镜里看到一个白色明亮的圆形视野。

(三)低倍镜观察

1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使待检查部分位于通光孔中心,用弹簧夹片压住载

玻片两端。

2两眼从侧面注视,将物镜降至距标本约0.5厘米时停止。

3用左眼朝目镜里观察,同时转动粗调节器,缓慢上升镜筒,直到视野中出现物象,再用细调节器调节。

(四)高倍镜观察

1先将低倍镜下找到所需观察的物象,把要进一步放大的部位移到视野正中央。

2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到位。

调节反光镜和光圈,使光照明亮,再微微调节细调节器,直到物象清晰。

(五)显微镜复原

用擦镜纸揩净目镜和物镜,用清洁纱布揩净镜体。

再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下降,然后将显微镜平稳地放入镜箱内保存。

实验二动物主要组织的显微镜识别

[实验目的]

掌握单层扁平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单层立方上皮、疏松结缔组织、骨骼肌、平滑肌、神经元的结构特点。

[材料设备]显微镜、单层扁平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单层立方上皮、疏松结缔组织、骨骼肌、平滑肌、神经组织切片及相关的图。

[方法步骤]

1、取镜与放置移动显微镜时,要一手拿镜臂,一手托镜座,将显微镜放置在前方桌面上。

2、打开光源,上升聚光镜,开大孔径光阑。

3、观察

将被检标本置于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旋转最低倍数物镜观察。

调节粗调焦螺旋,使载物台缓缓上升,直至物镜镜头接近标本。

这时,一边使用目镜观察,一边调节粗调焦螺旋使载物台下降,直至视野中看到物像为止。

移动载片位置,使物象处于视野的中心,此时再调节细调焦螺旋以增加物象的清晰度,可以调节聚光镜和孔径光阑,使光线强弱适中,以便于观察。

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头。

用细调焦螺旋调节,换用高倍镜后,可调节聚光镜和孔径光阑以增加亮度。

观察更细微结构必需使用油镜时,则在制片上滴一滴香柏油。

油镜使用完后,要及时地用蘸有乙醚的擦镜纸把油镜镜头擦拭干净。

4.收显微镜

关闭光源;

下降聚光镜;

关闭孔径光阑;

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之处于最低倍数物镜下。

显微镜保持清洁。

显微镜的光学部分只能用专门的擦镜纸擦拭。

按实验室的要求,做好显微镜的使用记录等。

[实验结果]

1.复层上皮组织

2.平滑肌

3.神经组织

4.心肌切片

5.硬骨组织

6.软骨组织

实验三犬全身主要骨、关节、骨性标志的识别

在犬骨骼标本上识别各部位骨骼及骨性标志。

[材料设备]

犬骨骼标本。

1.脊柱骨的组成:

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尾椎的形态与连结。

2.胸廓的组成:

胸椎、肋骨和胸骨。

3.骨盆腔构造:

背侧荐骨、侧面髋骨、后侧坐骨、腹侧耻骨组成。

4.四肢骨组成及分布:

骨骼名称、形态、关节名称、关节角度。

5.骨性标志:

肩胛冈、大结节、髋结节、大转子、坐骨结节。

[实验结果]

绘制犬全身主要骨、关节和骨性标志的图示。

[技能考核]

在标本和活体上识别主要骨、关节及骨性标志。

*骨骼辨认测试

实验三血液凝固

以血液凝固时间作为指标,了解对血液凝固影响的因素,加深对生理止血过程的理解。

[实验原理]

血液凝固是一个酶的有限水解激活过程,可分为三个环节:

(1)凝血酶原激

活物的形成;

(2)凝血酶原激活为凝血酶;

(3)纤维蛋白的形成。

在此过程中有多种凝血因子和Ca离子的参与。

根据凝血过程起动时激活因子来源不同,可将血液凝固分为内源性激活途径和外源性激活途径。

内源性激活途径是指参与血液凝固的所有凝血因子在血浆中,外源性激活途径是指受损的组织中的组织因子进入血管后,与血管内的凝血因子共同作用而启动的激活过程。

[实验药品和器材]

生理盐水,液状石蜡、草酸盐、柠檬酸盐、肝素(8U/ml)。

注射器,试管6支,小烧杯2个,试管架,竹签1束(或细试管刷),秒表。

[实验方法与步骤]

1.采血(动物不限)。

2.准备试管。

试管1不加任何处理(对照管)

试管2用液状石蜡润滑整个试管内表面

试管3放少许脱脂棉

试管4加草酸钾1〜2ml

试管5加柠檬酸盐1〜2ml

3.每管加入血液1-2ml。

将多余的血盛于小烧杯中,并不断用竹签搅动直至纤维蛋白形成。

4•记录凝血时间每个试管加血1-2ml后,即刻开始计时,每隔壁15s倾

斜一次,观察血液是否凝固,至血液成为凝胶状不再流动为止,记录所经历的时间。

4、5号试管加入血液后,用拇指盖住试管口将试管颠倒两次,使血液与药物混合。

5.如果加草酸钾和柠檬酸盐的试管不出现血凝,可再向两管内分别加入

0.025mol?

L-1的CaCb溶液2〜3滴,观察血液是否发生凝固?

[注意事项]

1.采血的过程尽量要快,以减少计时的误差。

对比实验的采血时间要紧接着进行。

2.判断凝血的标准要力求一致。

一般以倾斜试管达45度时,试管内血液不见流动为准。

3.每支试管口径大小及采血量要相对一致,不可相差太大。

将实验结果及各种条件下的凝血时间,并进行比较、分析解释产生差异的原因。

[思考题]

1.血液凝固的机制及影响血凝的外界因素?

2.为什么有几管不凝?

为什么有几管比对照组管凝血时间长?

为什么有几管比对照管凝血时间短?

实验四红细胞脆性的测定

学习测定红细胞渗透脆性的方法,理解细胞外液渗透张力对维持细胞正常形态与功能的重要性。

[实验原理]

正常红细悬浮于等渗的血浆中,若置于高渗溶液内,则红细胞会因失水而皱

缩;

反之,置于低渗溶液内,则水进入红细胞,使红细胞膨胀。

如环境渗透压继续下降,红细胞会因继续膨胀而破裂,释放血红蛋白,称之为溶血。

红细胞膜对

低渗溶液具有一定的抵抗力,这一特征称为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红细胞膜对低渗

溶液的抵抗力越大,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越不容易发生溶血,即红细胞渗透脆性

越小。

将血液滴入不同的低渗溶液中,可检查红细胞膜对于低渗溶液抵抗力的大

小。

开始出现溶血现象的低渗溶液浓度,为该血液红细胞的最小抵抗力;

出现完

全溶血时的低渗溶液浓度,则为该血液红细胞的最大抵抗力。

生理学上将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

而将能维持红细胞正

常形态、大小和悬浮于其中的溶液称为等张溶液。

等渗溶液不一定是等张溶液(如

1.99%的尿素溶液),但等张溶液一定是等渗溶液。

[实验药品]

1%肝素,1%氯化钠溶液,2%氯化钠溶液,蒸馏水。

[仪器与器材]

10ml小试管,试管架,滴管,1ml移液管,2ml移液管。

[实验方法与步骤]

1•溶液配制:

取11个小试管,配制出11种不同浓度的氯化钠低渗溶液。

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配制

试吕号

试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NaCI/ml

1.4

1.3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2%NaCl2

蒸馏水/ml

1.5

NaCl浓度/%

0.65

0.55

0.45

0.4

0.35

0.3

0.25

2•制备抗凝血:

不同动物采血方法各有所异,但多采用末梢血,将血滴在有1%肝素(或柠檬酸盐)的表面皿上,混匀(1%肝素0.1ml可抗10ml血)。

3•加抗凝血:

用滴管吸取抗凝血,在各试管中各加一滴,轻轻摇匀,静置0.5〜

1h。

4.观察结果:

根据各管中液体颜色和浑浊度的不同,判断红细胞脆性。

上层为无色透明,表明

未发生溶血的试管:

液体下层为大量红细胞沉淀,无红细胞破裂。

2部分红细胞溶血的试管:

液体下层为红细胞沉淀,

上层出现透明淡红(淡

红棕)色,表明部分红细胞已经破裂,称为不完全溶血。

管底无红细胞沉淀,表

红细胞全部溶血的试管:

液体完全变成透明红色,明红细胞完全破裂,称为完全溶血。

报告该实验动物红细胞的最小渗透抵抗力和最大渗透抵抗力。

将全班的结果加以统计,并用平均值±

标准差表示。

讨论如何通过渗透脆性特征判断机体的健康状况。

小试管要干燥,加抗凝血的量要一致,只加一滴。

混匀时,轻轻倾倒1〜2次,减少机械震动,避免人为溶血。

抗凝剂最好为肝素,其他抗凝剂可改变溶液的渗透性。

配制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时应力求准确、无误。

NaCl溶液的浓度梯度可根据动物的实际情况适当进行调整。

1.红细胞的形态与生理特征有何关系?

2.根据结果分析血浆晶体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的生理学意义。

3.输液时应注意的事项。

实验五蛙心活动观察

[实验目的]

观察滴加乙酰胆碱、肾上腺素对心脏运动的影响。

[实验原理]

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具有自动节律性,但各部分的自动节律性高低不同。

栖类动物的心脏起搏点是静脉窦(哺乳动物的是窦房结)。

正常情况下,静脉窦(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能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并依次传到心房、房室交界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