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概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25786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64.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概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安徽概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安徽概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安徽概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安徽概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概貌.docx

《安徽概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概貌.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概貌.docx

安徽概貌

 

安徽概貌

 发布者:

曹佳冬(caojiadong.ah)发布时间:

2010-08-03

【安徽省简介】安徽位于华东腹地,是我国东部襟江近海的内陆省份,跨长江、淮河中下游,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

安徽清初属江南省,康熙6年(公元1667年),析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而正式建省,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得名。

境内有皖山、皖水,即现今的天柱山和皖河,春秋时(公元前722—前481年)曾被封为伯国,称为皖国,故安徽简称皖。

安徽位于东经114°54′一119°37′与北纬29°41′—34°38′之间,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华东第3位,全国第22位。

2007年末,全省户籍人口6675.7万人,常住人口6118万人,城镇化率38.7%。

 全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地貌南北迥异,复杂多样。

长江、淮河横贯省境,分别流经我省长达416公里和43O公里,将全省划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和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

淮河以北,地势坦荡辽阔,为华北平原的一部分;江淮之间西耸崇山,东绵丘陵,山地岗丘逶迤曲折;长江两岸地势低平,河湖交错,平畴沃野,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皖南山区层峦叠峰,峰奇岭峻,以山地丘陵为主。

境内主要山脉有大别山、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最高峰黄山莲花峰海拔1860米。

全省共有河流2000多条,湖泊110多个,著名的有长江、淮河、新安江和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

安徽地处暖温带过渡地区,以淮河为分界线,北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主要特征是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季风明显,四季分明。

全省年平均气温14-16°C,南北相差2°C左右;年平均日照1800-2500小时,平均无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800-1600毫米。

  安徽襟江带淮,吴头楚尾,承东启西,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无缝对接的纵深腹地。

安徽交通便捷,公路密度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300公里;铜陵长江大桥、芜湖长江大桥、安庆长江大桥连接南北,公路和内河运输能力分别居中部地区第2位和第3位;京沪、京九、亚欧大陆桥等铁路纵贯境内,全省铁路通车里程已达2326公里,居华东首位;空中交通拥有合肥、黄山、芜湖、安庆、蚌埠、阜阳等6大机场。

安徽邮电通讯发达,是全国第三个实现所有市县通讯数字化的省份。

  安徽资源条件优越,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

全省现有耕地408万公顷,水面105万公顷,其中可养面积48万公顷。

共有生物资源1091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木本植物有30种,珍稀野生动物54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分别有18种和368种,以扬子鳄、白鳍豚最为珍贵。

水资源蕴藏总量约为680亿立方米,居全国第20位。

全省已发现近140种有用矿产,探明储量的67种,煤、铁、铜、硫、磷、明矾、石灰岩等38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10位。

现已探明煤炭储量250亿吨,铁矿储量29.9亿吨,铜矿储量384.9万吨,硫铁矿储量5.64亿吨,分别居全国第7位、第5位、第5位和第2位。

   

【合肥市简介】古称庐州,又名庐阳,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江淮之间,辖庐阳、包河、瑶海、蜀山4区和长丰、肥东、肥西、庐江4县及巢湖市。

市内道路宽阔,绿树成荫,景色优美,既多现代建筑,又有名胜古迹,是一座古老而又年青的城市。

合肥市位于江淮之间,处于中纬度地带,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在15℃-16℃之间,极端最低气温-20.6℃,极端最高气温38℃以上。

年平均降水量在900-1000毫米之间。

全年气温变化的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总之气候条件优越,气候资源丰富。

合肥市素以“三国旧地、包拯故里”闻名于世,具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的战略地位,常为兵家必争之地。

三国时魏将张辽大败孙权十万大军的逍遥津战役,即发生在这里。

两千多年前,这里就已开始形成商业都会。

秦、汉在此设郡县,明、清为庐州府治,民国时为安徽省省会,如今已是千樯鳞次、商贾辐凑的商业都会。

合肥素有“绿色城市”、“花园城市”的美名,其环城公园便修建在合肥古城墙的基础之上,沿着起伏的岗丘地形,加之原有的绿林带及护城河,精筑而成。

环城公园总长约达9公里,分为六个景区,其中较为著名的有茂林修竹,夏河朝露的银河景区;湖峦相映、水碧枫赤的西山景区;林木葱茏、芳草常青的环北景区。

这样的环城公园无城墙之隔阂,面水而立,一派迷人旖旎的江南风光。

820平方公里的巢湖,烟波浩渺,帆影迷离,山色湖光,交相辉映;湖中央有姑山,姥山两个岛屿,被誉为“两颗宝石”。

矗立于湖心的姥山岛,面积0.86平方公里,古有望儿塔、圣妃庙,今建娱乐城、度假村,来此游览犹如进入“虚幻梦境”、“世外桃源”。

中庙(汉),傍湖凌空而建,与姥山岛隔水相望,称“湖天第一胜景”。

湖四周有半汤、香泉、汤池三大温泉,有太湖山,鸡笼山,冶父山,天井山四个国家森林公园,称“四块翡翠”,还有仙人,紫薇,王乔,华阳,伯山五大溶洞。

【蚌埠市简介】蚌埠因古代盛产河蚌而得名,有“珍珠城”的美誉。

面积:

总面积5917平方公里。

人口:

总人口343万人。

蚌埠的特征,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冬季一月平均气温,在摄氏零度至零下三度,结冰期约半月之久。

雨季仅限于6、7、8三个月,年雨量在五百至七百五十毫米之间。

蚌埠港是千里淮河第一大港,可四季通航江苏、上海、浙江、江西等省市,还可以借助已开放港口通达海外。

蚌埠是纵贯我国东部地区南北的大动脉----京沪铁路的一等客站,并经淮南线与京九铁路相连。

铁路日接发能力320列,拥有中国华东地区一流的大型货运编组站及最大的集装箱货场,并拓展了铁海联运业务。

从蚌埠乘火车可直达国内20个省会城市、3个直辖市和10多个沿海城市,国家即将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将在蚌埠设站。

公路四通八达,高标准的城市出入口道路已与国道、省道相联结。

合肥----徐州高速公路已建成,界首----阜阳----蚌埠、蚌埠----南京两条高速公路开工建设。

4C级标准新机场已建成投入使用。

现代交通区位优势,营造了蚌埠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

蚌埠市地处淮河流域,四季分明,气候温和。

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盛产粮、油、蔬菜、肉类和水产品等。

其中固镇花生产量居全国前列,怀远石榴在国内享有盛誉,五河螃蟹蜚声海内外。

景观:

市东龙子湖风景区湖光山色,交相辉映,近有汤和墓、水上乐园、淮河风情园,东邻明皇陵、中都城、龙兴寺、白石山森林公园;西郊荆涂二山隔河相对,相传大禹曾会诸侯于涂山,还在此娶涂山氏为妻。

现存有禹王宫、启母石以及型山上的白乳泉、卞和洞等诸多名胜散落在青山绿水间。

【淮南市简介】淮南位于淮河中游,安徽省中部偏北,地处东经116°21′21″-117°11′59″与北纬32°32′45″-33°0′24″之间,东与滁州市属凤阳、定远县毗邻,南依舜耕山与合肥市属长丰县接壤,西南与六安市属寿县、霍邱县相连,西及西北与阜阳市属颍上县,亳州市属利辛、蒙城县交界,东北与蚌埠市属怀远县相交。

市境最东端位于上窑镇泉源村朱家大山与凤阳山交界处施家洼,最西端位于凤台县尚塘乡侯海孜以西与利辛县接壤处,东西长78公里;最南端位于唐山镇施家湖以南瓦埠湖水面,最北端位于茨淮新河主航道中心线凤台县与蒙城、利辛县交汇处,南北宽51公里。

全市总面积250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91平方公里,凤台县面积1030平方公里(含毛集)。

建成区面积78平方公里。

淮南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丰沛。

景观:

八公山、洛涧、硖石、茅山洞、黑龙潭、春申君墓、上窑、大通舜耕山北麓的“万人坑”阶级教育馆等。

淮南文化底蕴厚重。

西汉时淮南王刘安在八公山招贤纳士,著书立说,编纂了千古名篇----被称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的《淮南子》,发明了华夏美食----豆腐。

淮南名胜古迹众多,有被中外考古学家称道的“五古”(即古战场、古墓群、古寿州窑、茅仙古洞、古生物化石群),其中的淝水之战是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淮河流域的花鼓灯被誉为“东方芭蕾”。

【淮北市简介】淮北市位于安徽北部,地处苏豫皖三省交界处。

北与肖县徐州市毗邻,东靠宿县、宿州市,南接怀远、蒙城两县,西连涡阳县和永城县,处于黄淮海经济区的黄金地带。

全市平原广袤,低山丘陵点缀其间,水域宽阔。

地域南北长108公里,东西宽60公里,总面积为2725平方公里。

人口162万,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汉、回、蒙、满、苗、朝鲜等14个民族。

少数民族同胞和汉族兄弟一起,为改变淮北“山河面貌,发展经济,繁荣文化”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淮北为安徽省9个省辖市之一,现为重要煤城、全国八大煤炭基地之一具有悠久历史的古都相城,北枕相山,南临滩水,是市人民政府所在地,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处淮北平原的北部,属黄淮平原的一部分,以冲积平原为主,海拔为15一40米左右,平川广野是地貌的主要特征。

主要的低山丘陵大多分布在市境的东北部和北部边境。

东北部边境,从黑石块山向南延伸,大致沿东北----西南方向直到烈山,有一条带山丘,进入滩溪县马桥区新安乡土型村境内后,山带分东南、西南两个方向散开,如同一把张口的老虎钳,夹峙着平原;东南向的山丘,断断续续,直延伸到宋暄火车站附近;西南向山丘,过滩河后,直迫扒河北岸小在北部边境,也有一列东北----西南向低山丘陵,自北而南,经袁庄村和孟庄乡西侧,山丘伸向萧县境内,在丁里区瓦子口附近消失,后又在该市境内再起。

东部边境,有一南北向山地,最高点老龙脊,海拔363米,该市境内的最高峰。

景观:

这里山水相依、风光迷人,相山森林公园、老龙脊森林公园以及奇石、古树、繁花、古刹和塌陷湖泊,构成了一幅多彩的画卷,让人们在碧水青山新城之间领略着一份诗情画意的和谐。

【马鞍山市简介】马鞍山位于安徽省东部,东北与南京市接壤,南与芜湖市相邻,西临浩荡长江,是安徽东大门,也是独具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

马鞍山地处江东。

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生息繁衍。

西周春秋时先后隶属吴越南楚等诸侯国,秦置郡县制分属分属丹阳、于湖二县,隋属当涂县,沿迄至明清。

解放初期,这里仅是一个80多户数百人的小村镇。

1956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设市,以境内滨江而立的马鞍山命名,为省辖市。

经过四十年发展,全市现辖当涂、含山、和县3县和花山,雨山,金家庄、向山4个区,市区面积286平方公里,人口48万。

马鞍山地处北亚热带,雨量充沛,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境内呈现微丘地形东高西低,河湖众多,水网密布。

地下矿藏丰富,已探明储量的达到20多种,其中铁、硫、磷的储量在华东至全国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勤劳智慧的马鞍山人民,凭借这里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创造出熠熠生辉的现代文明。

景观:

马鞍山旅游资源丰富,翠螺山麓的采石矶,为“长江三大名矶”之首;太白楼与黄鹤楼、岳阳楼、藤王阁齐名,并称长江“三楼一阁”;“诗仙”李白长眠在当涂青山脚下,成为历代文人墨客仰慕之地。

【铜陵市简介】铜陵市位于安徽省南部、长江下游南岸,在东经117°42′00″-118°10′6″、北纬30°45′12″-31°07′56″之间。

东距芜湖市80公里左右,东南与繁昌县接壤,西距安庆市90公里左右,南与青阳县、南陵县交界,西南与池州贵池区毗邻,西北一江之隔是无为县、枞阳县,距省会合肥市120公里,徐(州)黄(山)公路线在铜陵长江大桥过江。

冬季气温前高后低,降水除一月份异常偏多外,其它月份偏少;春季气温偏高、雨水前少后正常;夏季雨少气温偏高;秋季前期降水少气温高、后期降水多气温低。

面积111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27平方公里)。

南北最长约42.5公里,东西最宽约40.6公里,市区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形成宽约5公里、长20公里的带状地形。

铜陵地阜物华,自然资源丰富,尤以矿产资源储量丰、矿种全而闻名。

已探明的矿种主要有铜、硫、铁、金、银、煤、石灰石等,其中铜、金、银、硫铁矿和石灰石储量均在全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