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存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061150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筋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存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钢筋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存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钢筋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存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钢筋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存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钢筋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存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钢筋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存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钢筋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存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存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钢筋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存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场地四周要有排水措施;

堆放期尽量缩短。

4.治理方法

淡黄色轻微浮锈不必处理。

红褐色锈斑的清除,可采用手工(用钢丝刷刷或麻袋布擦)或机械方法,并尽可能采用机械方法。

盘条细钢筋可通过冷拉或调直过程除锈;

粗钢筋采用专用除锈机除锈,如圆盘钢丝刷除锈机(在马达转动轴上安两个圆盘钢丝刷刷锈)。

对于锈蚀严重,发生锈皮剥落现象的,因麻坑、斑点损伤截面的,应研究是否降级使用或另作处置。

11.1.2混料

钢筋品种、等级混杂不清,直径大小不同的钢筋堆放在一起,有技术证明与无技术证明的非同批原材料垛在一堆,难以分辨,影响使用。

原材料仓库管理不当,制度不严;

钢筋出厂未按规定轧制螺纹或涂色;

直径大小相近的,用目测有时分不清;

技术证明未随钢筋实物同时送交仓库。

仓库应设专人验收入库钢筋;

库内划分不同钢筋堆放区域,每堆钢筋应立标签或挂牌,表求其品种、等级、直径、技术证明编号及整批数量等;

验收时要核对钢筋螺纹外形和涂色标志,如钢厂未按规定做,要对照技术证明单内容鉴定;

钢筋直径不易分清的,要用卡尺检查。

发现混料情况后应立即检查并进行清理,重新分类堆放;

如果翻工作量大,不易清理,应将

该堆钢筋做出记号,以备发料时提醒注意;

已发出去的混料钢筋应立即追查,并采取防止事帮的措施。

11.1.3原料曲折

钢筋在运至仓库时发现有严重曲折形状。

运输时装车不注意;

运输车辆较短,条状钢筋弯折过度;

用吊车卸车时,挂钩或堆放不慎,压垛过重。

采用车架较长的运输车或用挂车接长运料;

对于较长的钢筋,尽可能采用吊架装卸车,避免用钢丝绳捆绑。

利用矫直台将弯折处矫直。

对于曲折处圆弧半径较小的“硬弯”,矫直后应检查有无局总细裂纹。

局部矫正不查或产生裂纹的,不得用作受力筋。

对Ⅱ级和Ⅲ级钢筋的曲折后果应特别注意。

11.1.4钢筋实际直径偏大

根据进货单,钢筋直径为6mm,实测结果为6.3至6.5mm。

利用旧轧辊轧制,按英制为1/4in直径。

按6mm计,质量没有问题,为避免浪费,出厂时货单应按实际规格写。

向发货单位确切了解钢筋的实际直径大小,按实际情况进行代换应用。

11.1.5成型后弯曲处裂缝

钢筋成型后弯曲处外侧产生横向裂缝。

材料冷弯性能不良;

在北方地区寒冷季节,成型场所温度过低。

寒冷地区成型场所应采取保温或取暖措施,维持环境度达到0℃以上。

取样复查冷弯性能;

取样分析化学成分,检查磷的含量是否超过规定值。

检查裂缝是否由于原先已弯折或碰损而形成,如有这类痕迹,则属于局部外伤,可不心对原材料进行性能检验。

11.1.6截面扁圆

钢筋外形不圆,略呈椭圆形。

轧制缺陷。

通过供应部门或直接提请钢厂注意,要求不再发出类似缺陷的钢筋。

用卡尺抽测钢筋直径多点,并与技术标准对照,如误差在规定范围内,即可用于工程;

如椭圆度较大,直径误差超过规定范围,通过计算确定钢筋截面积大小,对小于按原钢筋直径计算的截面面积,应予降级或按较小直径钢筋使用。

对于螺纹钢筋,不易计算截面面积,应取样做拉伸试验,取试验总拉力按原钢筋应有的截面面积确定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

11.1.7试样强度不足

在一套钢筋试样中,取一根试件作拉力试验,另一根试件作冷弯试验,其中拉力试验所得的强度指标(屈服强度或抗拉强度)不符合技术标准要求。

钢筋出厂时检验疏忽,以致整批材质不合格,或材质不均匀。

收到钢厂发来的钢筋原材料后,应首先仔细查看出厂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发现可疑情况,如强度过高或波动较大等,应进行复查。

另取双倍数量的试件作第二次拉力试验,如仍有一根试件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中任一指标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不予验收,或作降级处理。

11.1.8冷弯性能不良

按规定作冷弯试验,结果不符合技术标准要求。

钢筋含碳量过高,或其它化学成分含量不合适,引起塑性性能偏低;

钢筋轧制有缺陷,如表面有裂缝、结疤或折叠。

通知钢筋生产厂引起注意。

按11.1.7“试样强度不足”的处理方法再取样试验,确定冷弯性能的好坏。

11.1.9热轧钢筋无标牌

钢筋进库时无标牌,材质不明。

管理不善,标牌散失或堆垛时混料,但钢厂仍发货;

运输过程中标牌失落。

通知发货单位加强其余批号钢筋的管理。

每捆钢筋都需取样试验,以确定级别;

无论任何情况,都不得用于重要承重结构作为受力主筋(不得已条件下,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研究降级或充当较细钢筋使用);

不成捆或非成盘钢筋,如考虑逐根取样浪费太大,根据实际情况充当较细钢筋或降级使用(如螺纹钢筋按Ⅰ级钢筋使用)。

11.1.10钢筋纵向裂缝

螺纹钢筋沿“纵肋”发现纵向裂缝,或在“螺距”部分有断续的纵向裂缝。

轧制钢筋工艺缺陷所致。

剪取实物送钢筋生产厂,提醒今后生产时注意加强检查,不合格不得出厂。

作为直筋(不加弯曲)用于不重要构件,并且仅允许裂缝位于受力较小处;

如裂缝较长(不可能使裂缝位于受力较小处),该钢筋应报废。

 

11.2钢筋加工

11.2.1条料弯曲

沿钢筋全长有一处或数处“慢弯”。

与11.1.3“原料曲折”类似措施,可减轻条料弯曲程度。

直径为14mm和14mm以下的钢筋用钢筋调直机调直;

粗钢筋用人工调直;

可用手工成型钢筋的工作案子,将弯折处放在卡盘上板柱间,用平头横口板子将钢筋弯曲处板直,必要时用大锤配合打直;

将钢筋进行冷拉以但直。

11.2.2钢丝表面损伤

冷拔低碳钢丝经钢筋调直机调直后,表面有压痕或划道等损伤。

(1)调直机上下压辊间隙太小。

(2)调直模安装不合适。

(1)一般情况下钢丝穿过压辊之后,保证上下压辊间隙为2~3mm。

(2)根据调直模的磨耗程度及钢筋性质,通过试验确定调直模合适的偏移量。

取损伤较严重的区段为试件,进行拉力试验和反复弯曲试验,如各项机械性能均符合技术标准要求,钢丝仍按合格品使用;

如不符合要求,则根据具体情况处理,一般仅允许用作架立钢筋或分布钢筋,而且在点焊网中应加强焊点质量检验。

11.2.3剪断尺寸不准

剪断尺寸不准或被剪钢筋端头不平。

(1)定尺卡板活动;

(2)刀片间隙过大。

(1)拧紧定尺卡板紧固螺栓;

(2)调整固定刀片与冲切刀片间的水平间隙,对冲切刀片作往复水平动作的剪断机,间隙以0.5~1mm为合适。

根据钢筋所在部位和剪断误差情况,确定是否可用或返工。

11.2.4钢筋调直切断时被顶弯

使用钢筋调直机在切断过程中钢筋被顶弯。

弹簧预压力过大,钢筋顶不动定尺板。

调整弹簧预压力,并事先试验合适。

切下顶弯的钢筋,用手锤敲打平直手使用。

11.2.5钢筋连切

使用钢筋调直机切断钢筋,在切断过程中钢筋被连切

弹簧预压力不足;

传送压辊压力过大;

料槽钢筋下落阻力过大。

针对以上几种原因作相应调整,并事先试验合适。

发现连切应立即断电,停止调直机工作,检查原因并及时解决。

11.2.6箍筋不规方

矩形箍筋成型后拐角不成90°

,或两对角线长度不相等。

箍筋边长成型尺寸与图纸要求误差过大;

没有严格控制弯曲角度;

一次弯曲多个箍筋时没有逐根对齐。

注意操作,使成型尺寸准确(参见11.2.7“成型尺寸不准”部分内容);

当一次弯曲多个箍筋时,应在弯折处逐根对齐。

当箍筋外形误差超过质量标准允许值时,对于Ⅰ级钢筋,可以重新将弯折处直开,再行弯曲调整(只可返工一次);

对于其它品种钢筋,不得重新弯曲。

11.2.7成型尺寸不准

钢筋长度和弯曲角度不符合图纸要求。

下料不准确;

画线方法不对或误差大;

用手工弯曲时,扳距选择不当;

角度控制没有采取保证措施。

3.预防措施。

加强钢筋配料管理工作,根据本单位设备情况和传统操作经验,预先确定各形状钢筋下料下度调整值,配料时考虑周到;

为了画线简单和操作可靠,要根据实际成型条件(弯曲类型和相应的下料调整值、弯曲处曲率半径、扳距等),制定一套画线方法以及操作时搭扳子的位置规定备用。

一般情况可采用以下画线方法:

画弯曲钢筋分段尺寸时,将不同角度的下料长度调整值在弯曲操作方向相反一侧长度内扣除,画上分段尺寸线;

形状对称的钢筋,画线要从钢筋的中心点开始,向两边分画。

扳距大小应根据钢筋弯制角度和钢筋直径确定,可参考表11-1的数值。

扳距参考值表11-1

弯制角度 

 

45°

 

90°

135°

180°

扳距 

1.5~2d 

2.5~3d 

3~3.5d 

3.5~4d

表11-1中的d为钢筋直径。

为了保证弯曲角度符合图纸要求,在设备和工具不能自行达到准确角度的情况下,可在成型案上画出角度准线或采取钉扒钉做标志的措施。

对于开头比较复杂的钢筋,如进行大批成型,最好先放出实样,并根据具体条件预先选择合适的操作参数(画线、板距等),以作为示范。

当成型钢筋各部分误差超过质量标准允许值时,应根据钢筋受力特征分别处理。

如其所处位置对结构性能没有不良影响,应尽量用在工程上;

如弯起钢筋弯起点位置略有偏差或弯曲角度稍有不准,应经过技术鉴定确定是否可用。

但对结构性能有重大影响的,或钢筋无法安装的(如钢筋长度或高度超出模板尺寸),则必须返工;

返工时如需重新将弯折处直开,则仅限于Ⅰ级钢筋返工一次,并应在弯折处仔细检查表面状况(如是否变形过大或出现裂纹等)。

11.2.8点焊网片扭曲

钢筋点焊网片(特别是采用冷拔低碳钢丝时)不平整或扭曲。

(1)钢筋调直状况不良;

(2)点焊操作台台面或模架不平;

(3)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的焊接参数操作(如电极压力、电流闭合时间各点不匀等);

(4)网片搬运或堆放时扔摔。

(1)预选检查钢筋平直状态,不直的用手锤矫直;

(2)随时注意操作台台面和模架是否有过大变形,不平的要及时修理;

(3)操作时尽量使电极压力、电流闭合时间等焊接参数一致;

(4)网片搬运堆放应轻抬轻放。

观察网片是否平整,将有问题的放在平板上测量扭曲程度,轻微扭曲的用锤子局部敲打整平,较严重的用压杆矫平。

但是必须注意防止焊点受力脱落。

11.2.9成型钢筋变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