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二历史 第九单元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案 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969709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高二历史 第九单元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案 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高二历史 第九单元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案 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高二历史 第九单元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案 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高二历史 第九单元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案 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高二历史 第九单元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案 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高二历史 第九单元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案 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

《高中高二历史 第九单元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案 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高二历史 第九单元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案 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高二历史 第九单元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案 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表现、影响;

发展举步艰难的原因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与戊戌变法出现之间的关系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重点:

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变化及危害;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举步维艰的原因。

难点:

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背景。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戊戌变法运动产生的社会背景:

《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清政府的统治危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经历了甲午战争的惨痛失败后,先进的中国人不再相信洋务运动那一套可以使中国走向富强,开始寻求新的救国道路。

由于这一时期民族危机的加深与救亡图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进程紧密相连,建议在教学时适当补充一些社会背景材料或影视材料,增加学生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的感性了解,为深入认识这一阶段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奠定基础。

本课引言重点指出甲午战争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不仅加强了日本在远东的国际地位,也暴露出清政府腐朽无能,从而刺激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争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在中国强租港湾和划分势力范围,造成了中国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建议教师利用史实和影视资料,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引言文字内容。

问题一、通过史实,你从中能够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问题二、甲午战后西方列强侵华方式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先进的中国人是怎样救亡图存的?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

三、教学方法:

学案教学、多媒体授课、读图法、材料解析法、提问法、讲述讲解法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学活动安排:

显示图片《时局图》,背景音乐《命运交响曲》

提问:

1、请学生解释《时局图》;

2、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

能起到怎样的作用?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外民族矛盾是社会最主要的矛盾。

列强接踵而来,不断加深侵略中国,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民族危机不断严重。

当时的中国可谓是“风吹过,雨打过,铁蹄践踏过”。

甲午战争后,中国再一次被“铁蹄践踏”,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加深。

在内忧外患的局势下,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改革运动---戊戌变法。

今天,我们来学习的是戊戌变法的背景,即第九单元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二)讲授新课

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1、西方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

学思之窗,安排学生思考《马关条约》中哪一条内容反映了列强经济侵略方式的变化?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以后,日本的侵略势力开始进入中国;

与此同时,欧美帝国主义列强也趁机扩大对中国的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它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

讲解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概念:

商品输出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品到外国市场倾销,获取利润;

资本输出是指帝国主义为获取高额利润对国外的贷款和投资。

2、具体表现及影响

(1)经济上:

以资本输出为主

方式

影响

开设银行,争做债主

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张了在华的政治势力

争夺路权

控制了铁路沿线的土地和资源

争夺开采矿山

掠夺矿藏,使中国重工业无从发展

开办工厂

压制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教材P125《清政府向俄、法、英、德贷款》的表格,请学生记住清政府主要贷款的国家。

(2)政治上:

瓜分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方式:

A、强租港口;

B、划分“势力范围”;

C、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分享其他列强的在华侵略权益,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危机。

出示幻灯片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范围,请学生联系教材125《列强瓜分中国势力范围简表》,牢记各帝国主义国家在华主要势力范围简表。

问题探究一: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主要反映在哪些方面?

西方列强通过资本输出(争做中国债主、商品输出、掠夺原料、土地、劳动力、争夺修筑铁路和开采矿山的权利、开设银行等)、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来瓜分中国。

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暂时缓和了列强争夺中国的尖锐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列强建立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问题探究二:

帝国主义列强争相贷款给清政府的原因?

1、贷款增强了贷款国家在中国的政治地位;

2、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海关和财政,从经济上掠夺中国;

3、通过贷款,进一步从政治上控制中国;

4、通过贷款,获取巨额利润。

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1、原因:

(1)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2)清政府要偿还贷款

(3)各地自然灾害,引发财政危机

2、措施:

(1)增加地丁银等旧税的征收税额;

(2)降低官员薪俸;

(3)裁减军队,节省军费开支;

(4)加强鸦片税的征收,增加商税以及扩大纳官等。

《历史纵横》和漫画的阅读,自然过渡到清政府采取措施的结果。

3、结果:

遭到官员的抵制,转嫁到人民身上,使得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更加激化,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强。

假如你处在当时外忧---帝国主义的侵略引起民族危机严重;

内忧---清政府的统治危机,你会怎么做?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2)一些爱国工商人士发出“实业救国”的呼声;

(3)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松限制,允许民间设厂。

2、主要企业:

上海的裕晋和苏州的苏纶纱厂等。

3、特点,初步发展,但仍阻力和困难

幻灯片显示剪贴画,让学生从材料中找出有效信息,自然过渡到下一知识点的教学.

4、困难的原因:

(1)商办企业无力与外商企业竞争;

(2)民族工业面临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

5、影响:

(1)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旨在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3)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旨在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国的辛亥革命;

(4)民族资产阶级上层中的一些人,把“振兴实业”看作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问题,倡导“实业救国”论。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所学习的是戊戌变法的背景。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掌握戊戌变法的政治基础、阶级基础、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

政治基础:

(1)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民族危机。

(2)清政府面临统治危机。

经济基础: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阶级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

思想基础:

改良思想的出现。

七、巩固练习

 

2019-2020年高中高二历史第八单元第2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教案新人教版

“尊王攘夷”

尊攘派、高杉晋作、“奇兵队”尊王攘夷运动的失败

“尊王攘夷”运动为什么会发展为倒幕运动?

倒幕武装迅速打败幕府军队的原因?

倒幕运动的成功和明治政府的成立对日本近代化乃至亚洲的影响

分组讨论

民族危机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发、增强国民潜在的爱国主义热情

倒幕运动的兴起

“维新三杰”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和西乡隆盛;

倒幕根据地西南强藩;

“大政奉还”

问题探究分析图表

历史比较

戊辰战争

“王政复古”、“辞官纳地”、鸟羽、伏见战役、“戊辰战争”

二、重点与难点

“尊王攘夷”为什么会转变为“武装倒幕”?

倒幕武装为何能迅速击败幕府?

西南强藩为什么成为倒幕运动的根据地?

三、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黑船事件以后,面对西方势力入侵,国家主权逐步丧失,社会经济危机日益严重,以中下级武士为主的日本社会各阶层不满幕府的对外软弱妥协,对内的恐怖镇压,掀起“尊王攘夷”运动。

但此时尊攘派重心是在“攘夷”,还寄希望于幕府实行改革,实现富国强兵,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

1863年幕府发动政变后,尊攘派被清除出京都,支持倒幕派的长州藩在内外压力下被迫屈服,“尊王攘夷”运动终结。

指望幕府改革,实现富国强兵已不可能;

而且尊攘派也认识到盲目“攘夷”并不可取,尊攘派转变为倒幕派,西南强藩成为倒幕运动的根据地。

在倒幕派的压力下,幕府“大政奉还”。

幕府表面上结束统治,实际上仍控制国家政权。

为真正取得国家的领导权,倒幕派发动戊辰战争,持续一年半的戊辰战争,使幕府名实俱亡。

日本进入明治时期,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为在日本实行一系列的资产阶级改革准备了条件。

建议提问“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对日本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四、学习过程:

(一)、“尊王攘夷”:

1、兴起的原因:

暗杀井伊直弼的_______(1860年)。

2、兴起:

尊攘派与“尊王攘夷”

概念:

“尊王攘夷”就是尊奉天皇,赶走外国侵略者。

尊王攘夷运动的参加者被称为尊攘派。

实质:

尊攘派是为“攘夷”而尊王,“攘夷”是中心口号,中心活动

3、参与阶层:

领导者:

_______

支持者:

不满幕府统治的大名

响应者:

_______等。

4、主要活动:

(1)刺杀与西方势力勾结的幕府当权者;

(2)制造多起抗击外国侵略者的事件:

①袭击在日本的西方国家商人和外交官;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组织“骑兵队”直接抗击外国侵略者。

5、终结:

(1)原因:

高杉晋作组织“奇兵队”抗击外国侵略者,幕府对尊攘派进行严厉的镇压。

(2)标志:

1863年“_______”,次年尊王攘夷运动失败。

(二)、倒幕运动的兴起:

1、尊攘派变成倒幕派:

2、领导者:

高杉晋作、维新三杰(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地:

西南四强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政奉还”:

(1)起因:

①农民和市民暴动,极大地支持、推动了倒幕运动的发展。

②_______的准备;

③京都朝廷的支持

(2)经过:

1867年10月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把政权还给了天皇,标志着_______

(三)、戊辰战争:

1、起因:

(1)根本原因:

“大政奉还”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直接原因:

1868年,京都政变(王政复古)后,倒幕派强迫幕府“辞官纳地”,德川幕府准备武力反击

(3)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过:

1868年(农历戊辰年)1月1日,德川幕府发出_______,以清君侧为名向倒幕派宣战,次日幕府军和佐幕各藩的军队便开始由大阪出发进军京都。

戊辰战争爆发。

(1)伏见、鸟羽战役(1868年1月)——关键性战役

(2)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