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系总序7.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55618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6.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系总序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大系总序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大系总序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大系总序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大系总序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系总序7.docx

《大系总序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系总序7.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系总序7.docx

大系总序7

总序

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说过:

“心理学虽有一长期的过去,但仅有一短期的历史。

”心理学的长期过去可以上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心理学思想,从大约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19世纪中叶的这一时期被称为前科学心理学时期或哲学心理学时期。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此后的短期历史被称为科学心理学时期。

科学心理学是指具有科学形态的心理学,与之相对的是非科学形态的心理学。

非科学形态的心理学主要指形而上学的心理学,它以纯粹思辨的方式进行推演研究,试图揭示心理现象的本质。

科学形态的心理学即科学心理学主要受到近代科学尤其是自然科学的影响,采用经验尤其是实验的方式进行归纳研究,得出心理现象本质的知识。

从理论形态演变上看,科学心理学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不同心理学流派的产生、发展和更替过程。

这一过程大致沿着科学主义心理学和人文主义心理学两条路线不断演进。

科学主义心理学是主流的心理学取向,主要包括内容心理学、构造心理学、机能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皮亚杰学派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等流派。

人文主义心理学是非主流的心理学取向,主要包括意动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现象学心理学、存在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等流派。

现代心理学流派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哲学心理学时期的思想起源,从大约公元前6世纪到19世纪70年代;二是心理学流派自身的历史演进,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三是心理学流派的当代效应,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

一、现代心理学流派的思想起源

在前科学心理学的漫长历史中,心理学曾一度是灵魂的奴仆、神学的婢女和哲学的附庸。

现代心理学流派萌芽于古希腊,发端于近代欧洲。

古希腊心理学思想表现为存在(being)与形成(becoming)的张力,近代欧洲心理学思想表现为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对立,到科学心理学时期就演变为科学主义心理学和人文主义心理学的纷争。

1.思想萌芽

古希腊是现代心理学流派的思想源头。

在哲学形成之前,古希腊人已经开始了对灵魂(psyche)的探索。

当时人们认为灵魂是一种生命气息,它在人死亡时离去。

“心理学”(psychology)一词就由此而来。

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产生了哲学。

古希腊哲学致力于探究世界的本源,其中包括回答灵魂是什么。

因此,此时的心理学是灵魂的奴仆。

古希腊哲学隐含着存在与形成的张力。

这一张力最初体现在巴门尼德和赫拉克利特之间。

巴门尼德提出,要通过理性的道路来获得确定无疑的知识。

他推崇理性认识的重要性,贬低感觉经验的作用,认为后者只能产生纷乱的意见。

赫拉克利特则通过“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来表述世界变动不居的特征。

他重视感觉经验的重要性,甚至认为视觉经验比听觉经验更可靠。

存在与形成的张力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里达到顶峰。

柏拉图发展了巴门尼德的观点,认为存在着普遍的理念世界,变化中的现实事物只是对不变的理念的一种模仿。

理性是最高级的灵魂,并指导着意气和情欲。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思想的集大成者,其《论灵魂》一书可以视为西方心理学史上第一本心理学著作。

他持有形成的立场,对柏拉图的观点进行了改造。

在他看来,世间万物都是有目的的,朝向隐得来希即自身的全面发展迈进,因而处于时刻流转中,灵魂也是如此。

他强调感觉经验在灵魂中的重要地位,认为感觉限定着灵魂的认识活动。

在古希腊之后,西方心理学思想的目的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却依然延续着存在与形成的张力。

到了中世纪,一切思想均转向认识上帝,此时的心理学成为“神学的婢女”。

两位基督教哲学家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为心理学思想指出两条不同的道路。

奥古斯丁提出通过内心的感受来获得上帝的启示,从而走向形成立场;托马斯·阿奎那提出通过理性和逻辑论证来获得上帝的启示,从而走向存在立场。

总之,从古希腊到中世纪,心理学从作为灵魂的奴仆到作为神学的婢女,提出了许多朴素的心理学思想,构成了现代心理学流派的思想萌芽,其间一直延续着存在与形成的张力,开启了现代科学主义心理学和人文主义心理学纷争的历史源头。

2.思想发端

经过漫长的中世纪,西方世界从文艺复兴时期进入近代。

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使世界图景发生了根本改变,从中世纪以上帝为中心的神秘世界观转变为数学的机械世界观,对哲学以及心理学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近代哲学的目的从古希腊探讨世界本原是什么转向如何认识世界。

近代心理学由“神学的婢女”变成“哲学的附庸”,不再是对灵魂和上帝的探讨,而是围绕如何认识世界对心理学问题展开系统的理论阐述,表现为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两种对立的观点。

这两种对立的观点由先前形成与存在的张力衍生而来:

经验主义延续了形成的观点,理性主义延续了存在的观点。

近代心理学思想在英国和法国表现为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在荷兰和德国表现为理性主义心理学思想。

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主张,一切心理现象均是经验如感觉和观念的集合或联结。

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从英国的培根开始。

他认为,知识和观念起源于感性世界,感觉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源泉。

在培根之后,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有两种形式:

英国的联想论心理学思想和法国的感觉论心理学思想。

英国的联想论心理学思想以经验为基础,以联想为工具,试图揭示观念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

霍布斯是联想论心理学思想的先驱,他坚持知识和观念来源于感觉经验。

洛克第一个提出“联想”概念,认为联想是观念的联合,简单观念经过综合、联系和分离形成人的心灵内容。

贝克莱和休谟进一步发展了联想论心理学思想,解释了空间知觉和联想规律。

哈特莱是联想论心理学思想体系的建立者,试图用生理学概念把经验论和联想论结合起来,用联想去解释一切心理现象。

培因是联想论心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对联想的规律、种类和动力等进行了系统化的阐述,在联想论心理学思想向科学心理学的过渡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法国的感觉论心理学思想主要受到笛卡儿和洛克的影响,强调感觉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

与联想论心理学思想一样,感觉论心理学思想也认为,一切观念源自经验,所有的心理事件都能用感觉和联想规律来解释,它还重视心理与脑的关系,认为心理是脑的属性,脑是思想的器官,这对科学心理学的产生起到积极的作用。

拉·美特利提出了“人是机器”的观点,对后来行为主义心理学有重要的影响。

孔狄亚克改造了洛克的经验论心理学思想,形成了感觉论心理学思想体系。

此后经过爱尔维修和波纳等人的发展,到卡巴尼斯那里,感觉论心理学思想发展到极致,并推进了生理心理学的发展。

理性主义心理学思想主张,人的心理是一种主动活动的、富于理性的固有观念,即一切心理作用都归结为不同程度的理性。

理性主义心理学思想从法国的笛卡儿开始。

他认为,人的知识不是来源于感觉经验,而是来源于理性,理性的演绎是唯一的正确方法。

作为理性表现的知识和能力是先天具有的,因此,他主张天赋观念论。

莱布尼茨是理性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开创者,他提出统觉说,认为心理从无意识的微觉到最有意识的统觉,具有不同的把握对象的不同程度。

他把统觉视为对感知自身内在状态的意识,即自我意识。

沃尔夫是官能心理学的创始人,他认为人的心灵具有各种官能,心灵利用其不同的官能从事不同的活动。

康德提出心理的先天范畴论,并使心理过程的知、情、意三分法流行起来。

他认为,统觉是人的一种先验的综合统一的认识能力。

赫尔巴特第一次明确宣称心理学是一门科学,但还需要建立在形而上学之上,仍属于哲学的科学。

他还将统觉团等思想应用到教育心理学中。

陆宰是实验心理学建立前的最后一位哲学心理学家,提出空间知觉的符号部位说,在理性主义心理学思想向科学心理学的过渡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总之,近代心理学思想具有丰富的内容,形成了系统的心理学思想体系。

它与近代科学一起,直接促成了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提出被动的心灵观,强调主体后天的经验性、心理活动的元素性和被动性,将人的心理视作静态的联想过程。

理性主义心理学思想提出主动的心灵观,强调主体先天的主动性、心理活动的整体性和动力性,将人的心理视作发展的过程。

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演变为现代心理学中的科学主义心理学,理性主义心理学思想演变为现代心理学中的人文主义心理学。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近代心理学思想成为现代心理学流派的思想发端。

二、现代心理学流派的历史演进

科学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一开始就表现为两种理论形态,即科学主义心理学和人文主义心理学。

科学主义心理学的第一个学派是冯特创立的内容心理学(主要是实验心理学),人文主义心理学的第一个学派是布伦塔诺创立的意动心理学。

内容心理学与意动心理学形成了心理学史上两条路线之间的第一次对立与纷争。

自此,科学主义心理学与人文主义心理学各自相对独立发展,两者之间少有相互交流和彼此借鉴。

过去人们主要是从狭义上来理解科学心理学,认为科学心理学完全等同于冯特创立的内容心理学(主要是实验心理学)。

现在人们倾向于从大科学观来看待科学,认为科学既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

尽管两者的研究对象不同、追求的真理目标和价值不同、探究真理的方式和方法不同,但它们毕竟都是科学,都以探究终极真理为己任。

对于以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的人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心理学来说,只有以实验心理学为代表的科学主义心理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另一种心理学即人文主义心理学。

历史发展的事实也是如此,1874年,冯特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下卷)和布伦塔诺的《经验观点的心理学》同时出版,这两本著作都把新心理学界定为一门经验科学,分别标志着现代科学主义心理学和现代人文主义心理学的开端。

因此,科学心理学有两个创始人或者说有两位父亲,一个是冯特,另一个是布伦塔诺。

过去人们之所以只提冯特是科学心理学之父,是因为波林那本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史》教科书给我们造成的误解。

波林是铁钦纳的学生,铁钦纳力图要把自己标榜为冯特的正统传人,要求波林按照他的实验心理学内容重新解读冯特的心理学体系。

因此,在《实验心理学史》中大量论述冯特等人的实验心理学内容,而对冯特的对立者布伦塔诺等人的贡献不予重视,以至于布伦塔诺被历史埋没了近半个世纪,成为学术史上的“隐身人”。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的误会!

我们今天需要澄清铁钦纳和波林所造成的误解,还布伦塔诺及其意动心理学的历史本来面目。

在现代心理学流派的演进过程中,有的作为一个心理学派别已经消失,融进了心理学的历史进程,如内容心理学、意动心理学和机能心理学等;有的犹如老树常青,如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在今天仍然具有活力。

某些较大的心理学流派又包括一些较小的分支派别,如行为主义前后有三代,精神分析更是分支派别繁多。

1.科学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历史演进

科学主义心理学亦称自然科学心理学,是指一种以自然科学为价值定向的心理学研究取向,它坚持心理学的自然科学观和实证主义的客观实验范式,力图建构以自然科学为模板的心理学理论模式。

科学主义心理学是主流的心理学取向,它从内容心理学开始,依次表现为构造心理学、机能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皮亚杰学派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等派别。

它们之间具有明显的连续性,要么是一种继承关系,如构造心理学对内容心理学的继承;要么具有对立关系,如认知心理学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反动。

(1)内容心理学

科学主义心理学从冯特的内容心理学(contentpsychology)开始。

在冯特之前,心理学一直附庸于哲学,处于默默无闻的状态。

冯特全面总结了哲学心理学、生理学和心理物理学的研究成果,把哲学心理学的理论观点、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与心理学的有关研究课题结合起来,把实验法引入心理学研究领域,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使心理学获得了科学的形态,标志着现代科学心理学的确立。

莱比锡成为世界新心理学的圣地,各国的学生都前往跟随冯特学习。

冯特创立的实验心理学,开辟了科学心理学的科学主义研究路线。

冯特认为,科学心理学应该是一门经验科学,他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直接经验,而不同于自然科学所研究的间接经验。

他认为,心理学作为研究心理、意识事实的一门经验科学,其任务就在于分析出心理或意识的元素,并确定元素构成复合观念的原理与规律。

冯特通过实验内省法分析,发现最基本的心理元素有两个,即感觉元素与感情元素。

任何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心理元素结合而成的,简单的心理元素通过联想、统觉结合成为心理复合体。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冯特的实验心理学被贴上“内容心理学”的标签。

冯特的内容心理学与其同时代的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形成直接对立,这也是科学主义心理学与人文主义心理学长期纷争的开始。

与冯特同时代的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和缪勒等人发展了他的内容心理学。

艾宾浩斯创造性地运用实验法研究记忆这种高级的心理过程,开辟了实验研究的新领域。

缪勒在哥廷根大学创建了一个设备完善的心理学实验室,其地位仅次于莱比锡心理学实验室,吸引了从欧洲和美国来的许多学生,取得了多方面的研究成果。

以冯特的学生铁钦纳为代表的构造心理学(structuralpsychology)又称构造主义(structuralism),其思想体系继承和发展了冯特的内容心理学的主要观点,特别是在坚持心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的观点上,二者一脉相承,可以看成是冯特的内容心理学的极端形式。

(2)机能心理学

机能心理学(functionalpsychology)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是美国本土出现的第一个正式的科学心理学思想体系。

早在1890年,美国心理学之父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中就将机体适应环境的心理功效规定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这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心理学定下了机能心理学的总基调。

美国机能心理学与德国实验心理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冯特在德国创建了心理学实验室之后,美国有许多年轻人来到冯特的实验室学习新的内容心理学,这些人回国后热心倡导生理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并在各自所在的大学开设新课程,建立实验室。

这样,德国实验心理学的科学形式就传入了美国,为美国的心理学家们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手段。

但是美国年轻一代的心理学家不赞成冯特只以实验的内省方法研究纯粹的意识内容,强调用观察、测验和实验等多种方法研究意识或心理功能。

他们认为,心理学可用于解决人们在不同的环境中如何活动,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等日常生活问题。

机能心理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与构造心理学直接对立的是狭义的机能心理学,即以杜威、卡尔、安吉尔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

代表美国心理学一般特征和总体倾向的是广义的机能心理学,即以卡特尔、桑代克、武德沃斯为代表的哥伦比亚学派。

随着构造心理学因1927年铁钦纳逝世而消失,狭义的机能心理学由于失去了对立面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而广义的机能心理学由于随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产生,也完全融入了美国心理学发展的历史洪流之中。

(3)行为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behaviorism)是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派别,它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是实验心理学中最有影响的运动,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一势力”。

1913年,华生发表的《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一文标志着行为主义的诞生。

华生抨击了传统上研究意识的内省心理学,批判了构造主义心理学和机能主义心理学,并声称心理学应该抛弃内省法而采用客观的实证方法研究可观察的外显行为。

由此,行为主义作为一种新生的力量登上了心理学的历史舞台,其浩大的声势很快席卷了美国,并几乎遍及全世界,成为心理学史上著名的“行为主义革命”,被称为心理学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行为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代。

从1913年到1930年,是以华生等人为代表的第一代行为主义,又称古典行为主义。

与华生同时代的魏斯、霍尔特、亨特、拉施里以及中国的郭任远等人,也对行为主义的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赫尔、托尔曼、斯金纳等人对华生的极端简单化的观点和方法不满,共同采纳操作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的哲学观点,开展了自己的一系列研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新体系,共同促生了第二代行为主义的心理学运动,也被称为新行为主义(neobehaviorism)。

尽管第二代行为主义的术语名称、理论观点、概念体系等各不相同,但其行为主义的基本立场却是一致的。

从20世纪50年代起,随着赫尔、托尔曼的过世,只有斯金纳等少数人仍坚持激进的行为主义观点。

更多的批评者则看到了行为主义的实证主义哲学基础、严格的环境决定论以及人兽不分观点的严重缺陷。

罗特、班杜拉、米契尔等更新一代的行为主义者,采取了更加温和的态度,大胆引入刚刚兴起的认知心理学的术语来说明人的行为,力图克服行为主义的危机,对行为主义进行认知心理学改造,形成了第三代行为主义,又称新的新行为主义(new-neobehaviorism)。

(4)皮亚杰学派心理学

皮亚杰学派(Piagetschool)是20世纪20年代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创立的。

由于该学派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在日内瓦大学及日内瓦发生认识论国际研究中心进行的,因此又称日内瓦学派。

皮亚杰学派通过研究个体的认识发生把认识论和心理学紧密结合起来创立了发生认识论,在心理学史上第一次系统而完整地描绘了儿童心理的发生和发展,指明儿童心理发展的实质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化这两种形式来适应环境达到有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并进一步详细探讨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结构、影响因素和发展阶段。

皮亚杰学派对心理学、哲学和教育学诸多学科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皮亚杰理论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与责难,出现了新皮亚杰学派(neo-Piagetians)和后皮亚杰学派(post-Piagetians)。

新皮亚杰学派采用信息加工观点,对经典的皮亚杰体系作一定的修正,使之更完善和更具解释力。

后皮亚杰学派从地域上是指那些法语世界的学者(主要是法国和瑞士)所形成的一个松散的联盟,他们(也包括少数说英语的学者)在方法论上主张或实际从事以皮亚杰的临床法为标准构建发展量表和运算测验,在理论上主张差异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真正的整合。

(5)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cognitivepsychology)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认知心理学指的是所有侧重研究人的认知过程的心理学,狭义的认知心理学专指现代认知心理学。

现代认知心理学表现为三种理论形态:

信息加工论心理学、联结主义认知心理学和生态论认知心理学。

信息加工论认知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纽厄尔、西蒙和奈瑟等人。

它以“心理活动像计算机”为隐喻,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看待人的认知过程,认为人的认知过程是一个接受、加工、贮存和输出信息的过程。

由于这种观点以符号操作为基础,通过符号的串行加工方式建立心理模型,故又称符号论认知心理学。

信息加工论认知心理学把以往被行为主义排挤到后台的意识重新拉回到心理学研究的前台,实现了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回归。

它还在继承传统科学主义心理学的客观实证方法基础上,综合运用反应时实验和自我观察法,尤其把计算机模拟方法作为重要研究工具,取得了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突破。

20世纪70年代,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主流,席卷了心理学的大多数分支。

它的兴起被称作心理学史上的一场“认知革命”,相对于先前的行为主义革命是心理学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20世纪80年代以来,联结主义认知心理学开始复兴。

在联结主义心理学看来,人脑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计算机,符号加工与真实的人类心理加工存在很大差距。

它提出以大脑隐喻代替计算机隐喻,把大脑视为生物的神经网络,以平行分布加工代替串行加工。

联结主义认知心理学试图构建一个更接近于神经活动的认知模型,暂时缓解了认知心理学遇到的困难。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生态论认知心理学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它批判了认知心理学注重实验室研究、远离日常生活的倾向,强调心理是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主张心理学应当走出实验室、在现实环境中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追求心理学研究的生态学效度,促进了认知心理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人文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历史演进

人文主义心理学亦称人文科学心理学,是指一种以人文科学为价值定向的心理学研究取向,它坚持心理学的人文科学观和现象学(存在主义、解释学)的主观经验范式,力图建构以人文科学为模板的心理学理论模式。

人文科学心理学是非主流的心理学取向,它的发展有两条线索,一条从意动心理学开始,依次表现为格式塔心理学、现象学心理学、存在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超个人心理学等流派,它们之间具有明显的连续性;另一条从古典精神分析心理学开始,依次表现为自我心理学、客体关系学派、自体心理学、社会文化学派、存在分析学、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学、后现代精神分析学等,它们之间也具有明显的连续性。

当然,这种划分无论是时间上还是在思想渊源上都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和交叉性。

例如,存在心理学与精神分析学具有很大的关联性,存在心理学有时又称存在精神分析学或简称存在分析学。

再如,作为存在心理学家的罗洛·梅和布根塔尔等人也可以归入人本主义心理学阵营。

(1)意动心理学

人文主义心理学从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actpsychology)开始。

意动心理学有狭义、广义之分。

狭义的意动心理学主要是指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广义的意动心理学除了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还包括斯顿夫的机能心理学、形质学派、符茨堡学派等。

布伦塔诺不同于冯特,他主张把意动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强调心理的意向性、活动性和整体性;提倡通过直接体验的方法,如内部知觉方法,来研究心理现象的组织规律和本质。

布伦塔诺最先确立了意动心理学体系。

在他之后,其学生斯顿夫提出机能心理学,麦农和厄棱费尔等人提出形质心理学,推进了意动心理学的发展。

同时,本是冯特的学生屈尔佩站在意动心理学的立场上,领导符茨堡学派进行无意象思维的研究,并提出二重心理学,尝试调和意动心理学和内容心理学。

此外,英国的沃德和斯托特,法国的里博和沙可也受到意动心理学的影响,推动了意动心理学在英国和法国的发展。

布伦塔诺等人的意动心理学与冯特等人的内容心理学相抗衡,开创了心理学中的人文主义路线与科学主义路线对立之先河。

在意动心理学之后,弗洛伊德受到布伦塔诺的心理意动观的影响创立了精神分析心理学,惠特海默等人受到斯顿夫的影响,提出格式塔心理学,作为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的现象学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也回应了意动心理学。

(2)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Psychology)又译“完形心理学”,包括两个分支,一是格式塔心理学的格拉茨学派,二是格式塔心理学的柏林学派。

1890-1900年间,厄棱费尔和麦农将其老师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具体运用到形、形质问题的研究上,认为形、形质的形成有赖于意动。

后来这一思想又通过威塔塞克和贝努西等人的努力继续传播于世。

由于他们提出形质学说,故称为形质学派。

这一学派是以奥国的格拉茨大学为中心,又称格拉茨学派。

格式塔心理学的柏林学派由惠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三位德国心理学家于1912年创立。

这个学派最初以反对冯特的元素论作为出发点,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认为整体不等于且大于部分之和,整体的性质决定部分的性质,部分的性质则有赖于它在整体中的关系、位置和作用。

整体观贯穿于柏林学派体系之中,在对知觉、心身关系、思维、学习和人格问题的解释上都体现了这一观点。

由此出发,柏林学派十分注重心理各成分之间的动力性、交互性和系统性。

柏林学派承认形质学派的地位与作用,在诸多方面与其保持一致:

它们都坚持整体论观点,反对元素论观点;都把对形式/图形关系尤其是知觉作为核心主题。

不过,格拉茨学派与柏林学派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两个分支的争论反而成了格式塔心理学发展的动力,这反映在后来意大利的格式塔心理学发展上。

格式塔心理学的柏林学派除了三位创始人之外,后来受到柏林学派影响的勒温转向团体动力学,可以视作是对格式塔心理学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海德和费斯汀格等继承和发展了团体动力学,各自提出新的理论和学说,并在美国社会心理学界长期占据着统治地位,而格拉茨学派在一定程度上被冷落了。

(3)现象学心理学

在20世纪50、60年代,美国的现象学心理学、存在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以相似的人文主义心理学观点共同构成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它们共同反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第二势力”精神分析心理学。

在严格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