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土工试验规程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943789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47.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利水电工程土工试验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水利水电工程土工试验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水利水电工程土工试验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水利水电工程土工试验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水利水电工程土工试验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利水电工程土工试验规程文档格式.docx

《水利水电工程土工试验规程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利水电工程土工试验规程文档格式.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利水电工程土工试验规程文档格式.docx

16.0

16.5

17.0

17.5

18.0

18.5

-1.3

-1.2

-1.1

-1.0

-0.9

-0.8

-0.7

-0.5

-0.4

-0.0008

-0.0007

-0.0006

-0.0005

-0.0004

-0.0003

 

表9.2.4-2(续)

19.0

19.5

20.0

20.5

21.0

21.5

22.0

22.5

23.0

23.5

24.0

24.5

-0.3

-0.1

0.0

+0.1

+0.3

+0.5

+0.6

+0.8

+0.9

+1.1

+1.3

+1.5

-0.0002

-0.0001

0.0000

+0.0001

+0.0002

+0.0003

+0.0004

+0.0005

+0.0006

+0.0007

+0.0008

+0.0009

25.0

25.5

26.0

26.5

27.0

27.5

28.0

28.5

29.0

29.5

30.0

+1.7

+1.9

+2.1

+2.2

+2.5

+2.6

+2.9

+3.1

+3.3

+3.5

+3.7

+0.0010

+0.0011

+0.0013

+0.0014

+0.0015

+0.0016

+0.0018

+0.0019

+0.0021

+0.0022

+0.0023

4按下列公式计算土的颗粒粒径:

(9.2.4-3)

(9.2.4-4)

式中:

d——土的颗粒粒径,mm;

K——粒径计算系数,可直接查表9.2.4-3;

——T℃时水的动力黏滞系数,查表16.1.4,(×

10-6)kPa.S;

——土粒比重;

——T℃时水的比重;

——4℃时水的密度,g/cm3;

g——重力加速度,cm/s2;

L——t时的土粒沉降距离,cm;

t——沉降时间,s。

表9.2.4--3粒径计算系数K值

表9.2.4-3(续)

5按本标准9.1.4条2款的规定绘制颗粒大小分布曲线。

如系与筛析法联合分析,应将两段曲线绘成一条平滑曲线。

6百分数的计算值精确至0.1%,颗粒粒径的计算值精确至0.001。

9.2.5密度计法试验的记录格式见表9.2.5。

表9.2.5颗粒分析试验记录表(密度计法)

工程名称 

 

试验 

取样编号 

计算 

试验日期 

校核 

试样质量 

30g 

量筒号 

弯液面校正值 

土粒比重 

密度计号 

比重校正值 

试验时间

下沉时间

min

密度计读数R

温度校正值m

分散剂校正值CD

RM

RH

土粒落距cm

粒径

mm

小于某粒径试样质量的百分数%

9.3移液管法

9.3.1 

本试验方法适用于粒径小于0.075mm的细粒土。

9.3.2主要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移液管:

容积25mL。

2烧杯:

容积50mL。

3天平:

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O.OOlg。

4其他同9.2.2条2、3、5、6、7款。

9.3.3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称过0.075mm筛的烘干试样,黏土为10g~15g,粉土试样为20g,按9.2.3条1~5款的步骤制取悬液。

2按式(9.2.4-3)计算粒径为0.075,0.01,0.005,0.002mm和其他所需粒径的土粒下沉10cm所需的静置时间。

测读悬液温度。

用搅拌器在量筒内沿悬液深度上下搅拌约1min,取出搅拌器。

4开动秒表,根据各粒径的静置时间,提前约10s将准备好的移液管放入悬液中,浸入深度为10cm,用吸球吸取悬液5mL。

每吸取一组粒径的悬液后应重新搅拌,再吸取另一组粒径的悬液。

5将移液管下口放入烧杯,由上口倒入少量水,开阀门使水流入移液管,将管内的试样悬液洗入烧杯。

6将烧杯内的悬液蒸发浓缩半干,在105℃~110℃温度下烘至恒量,称试样烘干质量。

烘干时间不应少于8h。

7试验应在恒温室内进行,允许室温变化范围为±

0.5℃。

8温度计读数精确至0.5℃,称量精确至0.OOlg。

9.3.4 

试验成果整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按下列公式计算小于某粒径的试样质量占试样质量的百分数;

(9.3.4)

——吸取25mL悬液中的试样烘干质量,g;

——吸取悬液的体积(25cm3);

——悬液总体积(lOOOcm3)。

2按9.2.4条4款绘制颗粒大小分布曲线。

3计算值精确至0.1%。

9.3.5移液管法试验的记录格式见表9.3.5。

表9.3.5颗粒分析试验记录表(移液管法)

烘干试样质量 

试样处理说明 

烧杯号 

吸管体积 

粒径mm

杯号

杯加试样干质量

g

杯质量

吸管内试样干质量g

1000mL量筒内试样干质量g

小于某粒径的试样质量占试样质量的百分数%

10 

界限含水率试验

10.1 

液、塑限联合测定法

10.1.1 

本试验方法适用于粒径不大于0.5mm的细粒土。

10.1.2本试验采用液、塑限联合测定仪,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圆锥仪:

包括锥体、微分尺、平衡装置,总质量应为76g±

0.2g。

锥体锥角为300±

0.20,锥尖磨损量不得大于0.3mm;

微分尺量程不应小于22mm,最小分度值为0.1mm。

电磁块:

吸力不应小于1N。

3读数显示装置:

放大倍数不宜小于10倍,成像清晰,并设有落锥后延时间5s的显示装置。

4试样杯:

内径40mm,杯深30mm。

5升降座;

可使试样杯升降一定距离,并能微调。

10.1.3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取通过0.5mm筛的代表性土样约400g,将土样分成三份,分别加入不同数量的水,制备成接近液限、塑限以及介于二者中间状态不同稠度的均匀土膏,其预计圆锥下沉深度分别约为4mm~5mm、16mm~18mm和9mm~10mm。

2将士膏分别放入盛土皿中,置于密封的保湿容器内,浸润静置约24h。

3取出盛土皿,将士膏用调土刀充分调拌均匀,密实地填入试样杯中,试样中应无明显的气泡存在。

高出试样杯的余土用削土刀刮平。

4接通联合测定仪电源,固定锥体上涂以凡士林的圆锥仪。

调节读数显示装置,使初读数为零。

5将试样杯置放在升降座上,调节升降座,使圆锥仪锥尖刚好接触土面。

圆锥仪在自重作用下沉入土内,测读圆锥仪下沉5s时的圆锥下沉深度。

6取出试样杯,在杯中取1个试样测定含水率,试样质量不宜少于10g。

7按本条3~6款的步骤,测读其余两个试样的圆锥下沉深度和含水率。

8含水率的测定应符合7.1节烘干法含水率试验的要求。

9圆锥下沉深度应精确至O.lmm。

10.1.4试验成果整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以含水率为横坐标,圆锥下沉深度为纵坐标,将三个圆锥下沉深度与相应的含水率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关系曲线。

按图解法通过高含水率的一点将三点连成一直线,如图10.1.4中的A线,直线上圆锥下沉深度为17mm所对应的含水率为液限,圆锥下沉深度为2mm所对应的含水率为塑限。

图10.1.4圆锥下沉深度与含水率关系曲线

2当三点线性偏差较大时,应通过高含水率点与其余两点分别连成两条直线,在圆锥下沉深度为2mm处查得两个含水率,当其差值不大于2%时,取两点的中点与高含水率的点连成一直线,如图10.1.4中的B线,按本条l款的方法分别在直线上查得液限和塑限。

当两点的差值大于2%时,应补做试验。

3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0.1.4-1)

(10.1.4-2)

——塑性指数;

——液性指数;

——液限,%;

——塑限,%;

——天然含水率,%。

4液限和塑限以百分数表示,取百分数的整数值。

液性指数精确至0.0l。

10.1.5液、塑限联合测定法试验的记录格式见表10.1.5。

表10.1.5液、塑限联合试验记录表

取样位置 

试样

编号

圆锥下沉

深度

cm

含水

%

液限

塑_限

天然含

水率

塑性

指数

液性

10.2碟式仪法液限试验

10.2.1 

本试验方法适用子粒径不大于0.5mm的细粒土。

10.2.2本试验采用碟式液限仪,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碟式液限仪:

由铜碟、支架及底座组成。

铜碟为一球面,球半径为54mm,中心深为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