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素产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898609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2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肝素产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肝素产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肝素产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肝素产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肝素产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肝素产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肝素产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素产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肝素产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依赖出口、产能巨大8

1、欧美为主要市场,出口集中度较高8

2、产能巨大,上游资源相对稀缺10

四、产业下游:

仿制冲击,口服崛起11

1、低分子肝素制剂是抗凝药主力11

2、仿制药冲击原研药市场12

3、口服抗凝药迅速崛起14

一、肝素产业概况

肝素是由右旋葡萄糖醛酸和右旋葡萄糖胺交替链接形成多聚体,通过抑制凝血因子IIa(抗凝血)和Xa(抗血栓)而具有很强的抗凝血、抗血栓功能。

1918年,肝素由豪厄尔从狗的肝脏中分离而命名,其广泛存在于动物的肺、血管壁、肠粘膜等组织中,主要从牛肺或猪小肠粘膜提取,难以人工合成。

肝素首先从新鲜的健康生猪的小肠粘膜中提取并制成肝素粗品,肝素粗品中含有病毒及蛋白质,不能直接应用于临床治疗,需进一步提纯以制成肝素原料药,通常以钠盐或钙盐的形式存在,称为肝素钠或肝素钙,在使用中尤以肝素钠为主。

肝素原料药可直接被用于制成标准肝素制剂,或进一步加工制成低分子肝素原料药,再制成低分子肝素制剂。

肝素作为抗凝血剂,于1953年正式应用与临床治疗,至今已有70多年历史,是世界上临床用量最大的抗凝血药物。

最初应用的肝素成为标准肝素(分子量12000-25000),20世纪90年代研究人员通过将标准肝素解聚得到低分子肝素(分子量3500-6500)。

相比于标准肝素,低分子肝素具有更强的抗血栓(抗Xa)作用,不易引起出血,成为治疗急性静脉血栓和急性冠脉综合症的首选药物。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低分子肝素制剂主要由:

依诺肝素钠(赛诺菲、山德士、Amphastar)、达肝素钠(辉瑞)、那屈肝素钙(葛兰素史克)、亭扎肝素钠(丹麦利奥)等。

低分子肝素制剂占肝素类药物80%左右市场份额,而上述四种占据低分子肝素制剂的90%,其中依诺肝素钠具有最高的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

欧美国家是肝素类药物的主要消费市场,而我国是世界肝素原料药的出口大国,国内产量占比达70%以上。

两个因素促发了我国肝素出口的迅速增长:

1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欧美爆发“疯牛病”事件,欧美肝素制剂生产厂家不得不改用猪、羊来源的肝素原料,而我国生产的肝素历来是从猪小肠粘膜提取,不受“疯牛病”的影响;

2于2008年发生的“肝素钠”事件,提高了肝素原料药标准,肝素出口市场集中度提高。

肝素出口量短期急剧下滑后迅速恢复,而产能供应锐减导致肝素出口价格飙升。

供给充足、采购分散

肝素行业上游是生猪养殖与屠宰业,屠宰后将生猪小肠(或肠衣)销售给肝素原料药生产企业。

1、生猪出栏量匀速增长,规模化养殖比重稳步提升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世界50%的主猪肉生产来自我国。

由图-4可见,2000-2013年我国生猪出栏量基本保持匀速增长,仅2006、2007年南方爆发蓝耳病,导致期后两年生猪出栏量变化幅度较大。

2013年,我国生猪出栏量已达7.1亿头。

2012年生猪屠宰数量排名前10的地区依次是四川、山东、广东、河南、江苏、浙江、湖南、黑龙江和安徽,屠宰量合计占全国生猪定点屠宰量的68.3%。

其中四川和山东屠宰量分别超过4000万头,广东、河南和江苏屠宰量在2000-4000万头之间,其余六个省份居第三梯队,屠宰量在1000-2000万头之间。

虽然我国生猪出栏量很高,但生猪养殖仍处于小、散、乱的状态,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是推进现代畜牧业的重要举措。

2007年以来,农业部大力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8年间共投入中央资金200亿元,累计支持超过6万个规模养殖场进行标准化改扩建。

项目实施以来,我国生猪规模养殖迅速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进程明显加快。

农业部发布的《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出栏500头以上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50%。

截止2013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养殖场超过25.5万个,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40.8%,比2007年提高19个百分点。

生猪规模养殖场抵抗疫病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明显增强,成为稳定猪肉市场供给的中坚力量。

2、屠宰产能过剩,行业集中度低

2012年,商务部、工信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等九部门联合开展生猪定点屠宰资格审核清理工作,全国屠宰企业总数由19938家下降至14720家,降幅达26%。

削减后,四川保留定点屠宰企业2436家,稳居全国第一,广东1697家、广西1054家分列二、三位。

经过整顿后,全国定点屠宰企业产能小幅下降,产能利用率有所提高,但仍处于产能过剩局面。

2012年末全国定点屠宰企业设计产能约8.5亿头,全年实际屠宰量3.5亿头,产能利用率仅42%左右。

国家商务部在2010年印发《全国生猪屠宰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在2012年发布《肉类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两个规划中都对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进行了具体明确:

到2015年,全国手工和半机械化生猪屠宰等落后产能淘汰50%以上,其中大中城市和发达地区力争淘汰80%以上。

国内屠宰深加工业发展迅速,双汇、雨润、金锣等大型屠宰加工企业纷纷扩大规模,但产业链源头的分散化导致我国屠宰加工业集中度较低。

在国外,规模屠宰企业占据绝对份额,美国、荷兰前三强屠宰企业合计分别占据50和70%市场份额,丹麦最大的屠宰企业占据80%的市场份额。

而我国仍处于分散竞争阶段,前三强企业(雨润、双汇、金锣)合计市场份额仅13%左右。

肝素产业上游生猪养殖与屠宰企业的分散,增加了原料采购的难度与波动性,猪小肠资源利用率(用于提取肝素的猪小肠数/总猪小肠数)仅70%左右,而国外猪小肠利用率可达到90%以上。

不过随着上游集中度的逐渐提高,我国猪小肠利用率也在稳步上升,预计2015年可达到85%左右。

依赖出口、产能巨大

肝素产业中游主要是肝素原料药生产企业,通过采购猪小肠(肠衣)或肝素粗品,加工生产肝素原料药或低分子肝素原料药,销售肝素粗品、肝素原料药或低分子肝素原料药。

1、欧美为主要市场,出口集中度较高

由于欧美国家是全球肝素药品最主要的消费国,并且肝素制剂和低分子肝素药品生产企业多为欧美跨国药企,因此长期以来,欧美一直是我肝素产品最主要的出口市场。

2012年,我对欧洲出口肝素产品4.73亿美元,占我全部出口市场份额高达63.19%;

对北美洲出口肝素产品1.64亿美元,市场份额占比21.96%。

在出口国别方面,2012年我国肝素产品出口至46个国家和地区,前十大出口目的国家和地区依次为法国、美国、德国、奥地利、意大利、印度、西班牙、巴西、中国香港、新加坡,所占比重高达91.14%。

2012年,我国共有44家企业出口肝素及其盐类。

其中,出口前十强企业累计出口额所占比重高达91.85%。

在这10家企业中,前五强全部为原料药出口企业,以肝素原料药出口为主,依次为深圳市海普瑞药业有限公司、南京健友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烟台东诚生化有限公司、常州千红生化制药有限公司、青岛九龙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排名第六位的东营天东生化工业有限公司主要出口低分子肝素原料药;

而排名第七、八位的两家企业主要出口肝素粗品,分别为淮安麦德森化学有限公司和浙江惠隆对外贸易有限责任公司;

最后两位的企业依次为四川省绵竹市海富成贸易有限公司和河北常山生化药业有限公司,以肝素原料药出口为主。

受出口价格下跌的影响,前10家肝素产品出口企业,除了青岛九龙以外,其他9家出口额同比均不同程度地有所下降。

而青岛九龙由于对美国出口量显著增加,出口额随之大幅增长。

2、产能巨大,上游资源相对稀缺

海普瑞、千红制药、东诚生化、常山药业先后于2010-2012年间陆续上市,募投项目将于2014-2015年间达产,预计2015年国内肝素产能将高达40万亿单位。

2010年,全球肝素类药物市场容量达到31万亿单位,IMS预测2015年肝素原料药需求将达到50万亿单位。

我们分别假设:

原料药产率为85%,肝素粗品生产率为2000根/亿单位,猪小肠利用率为85%,以40万亿单位产量计算,2015年生猪需求量达11.1亿头,与2015年预计生猪出栏数量7.9亿头(假设年均增长率为5%)相比,仍有较大缺口。

面临上游猪小肠资源的相对紧缺的状况,肝素生产企业一方面通过与双汇、雨润、金锣等大型屠宰企业密切合作,另一方面通过向产业链上游延伸,保障猪小肠资源的供应。

仿制冲击,口服崛起

1、低分子肝素制剂是抗凝药主力

血栓病是指血管内异常形成的血液凝块造成的疾病,包括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首要原因。

其中动脉血栓可引起心肌梗塞、脑梗死(中风、卒中)、急性冠脉动脉综合症和外周动脉疾病等;

静脉血栓则可引发肺栓塞。

目前抗血栓药物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药物,包括抗凝药、抗血小板药和溶栓药三类,其中抗凝药市场增长速度最快。

抗凝药,如肝素、华法林、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等。

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

溶栓药,如尿激酶、链激酶等。

2012年全球抗凝药销售额高达63.3亿美元,而1997年全球销售额仅为13.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1%。

其中抗低分子肝素制剂销售额约38亿美元,约占抗凝药的60%。

目前全球低分子肝素制剂的主导产品包括:

依诺肝素(赛诺菲、山德士、AmPhastar)、达肝素钠(辉瑞)、那曲肝素钙(GSK)。

其中依诺肝素2012年销售额为28.8亿美元,占低分子肝素市场份额的70%以上。

2、仿制药冲击原研药市场

依诺肝素由赛诺菲公司生产,1993年于美国上市,商品名克赛。

上市以来一直是该公司最畅销的药物,2009年销售额达42.2亿美元,在肝素类药物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

2010年7月,FDA批准了山德士的依诺肝素仿制药上市后,赛诺菲的依诺肝素受到较大冲击,近年来销售额逐步下滑,其中美国地区销售额下滑幅度较大。

事实上,首仿企业山德士也仅享受一年的销售盛宴,2011年9月FDA批准Amphastar的依诺肝素仿制药,山德士依诺肝素销售额开始迅速下滑。

2013年Amphastar的依诺肝素销售额达到1.51亿美元,进入2014年后,激烈的价格竞争导致Amphastar依诺肝素的销售额开始萎缩。

依诺肝素仿制药对赛诺菲原研的冲击,导致原研药销售额的快速下滑,作为赛诺菲的肝素原料药供应商,海普瑞的业绩同样受到较大影响。

此外,仿制药上市导致激烈的价格竞争,势必将会继续压缩肝素原料药的出口价格。

3、口服抗凝药迅速崛起

新型口服抗凝药具有:

给药方便、特异性强、安全性高、剂量固定、无需检测、不与食物相互作用等特点。

以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等为代表的口服Xa因子抑制剂和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正在迅速崛起。

据拜耳和巴莱克资本公司预测,到2016年全球抗凝药市场规模将达到150亿美元,口服制剂将占据55%的市场份额(约83亿美元),其他注射类抗凝药占45%(约67亿美元);

到2021年,抗凝药市场规模将达到200亿美元,口服抗凝药占75%市场份额(约150亿美元),注射类抗凝药占25%(约50亿美元)。

达比加群酯,商品名Pradaxa,由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开发,2008年在德国和英国上市,2010年于美国上市,是华法林以后50年FDA批准的首个口服抗凝药,2012年全球销售额高达14.7亿美元。

利伐沙班是拜耳公司历经10年研发的新型抗凝药物,是全球第一个直接Xa因子抑制剂,2011年FDA批准上市。

在拜耳与强生的联合推动下,先后在125国家上市销售,产品销售额迅速增长。

2013年销售额高达21亿美元,成为2013年制药业销售增长最快的产品。

出色的销售成绩促使拜耳将这款药物的销售峰值预测增加至近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