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768626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这一认识反映了他们

A.践行“夷师长技以制夷”的主张B.固守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

C.曲解“最惠国待遇”的规则D.缺乏近代国家主权的意识

29.1911年11月,清政府颁布的《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规定:

皇帝之权,以宪法所规定者为限。

皇帝继承顺序,于宪法规定之。

宪法由资政院起草议决,由皇帝颁布之。

宪法改正提案权属于国会。

该规定

A.意在化解革命危机以维护皇权B.顺应维新派施行新政的呼声

C.具有西方分权制衡的本质特征D.开启了晚清预备立宪的进程

30.中央红军长征期间曾经先后设想在湘西、云贵高原、川西、新疆等地建立新的根据地,最后选定在陕北。

这表明

A.红军战略转移计划周密B.西部地区群众基础薄弱

C.敌强我弱形势没有改变D.北上抗日成为全民共识

31.1950年,美方声称美军进入台湾是为了保证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属于应对突发事件所采取的临时措施。

对此,中国代表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予以驳斥:

“能不能设想因为墨西哥内战,英国就有权利占领美国的佛罗里达呢?

这是毫无道理的,不能设想的。

”据此推断,该“突发事件”是

A.国共内战扩大B.朝鲜战争爆发C.越南战争升级D.中苏结成同盟

32.公元前6世纪的雅典法律规定,公民在出现严重政治争论的时候,保持中立或不参与的,将被剥夺公民身份。

这表明当时雅典

A.公民个人权益受到限制B.公民的参政热情消退

C.重视培养公民政治素养D.公民政见的高度一致

33.“对成千上万的美国人来说,自由是一个活生生的真理,但对其他美国人来说,它又是一个充满残酷意昧的戏弄。

”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独立宜言》B.《邦联条例》C.1787年宪法D.《国家工业复兴法》

34.1949年,一名意大利工人在抗议政府加入北约的运动中被警察枪杀。

20多年后,有访谈学者发现很多受访者自称对此事印象深刻,却将此事说成是在1953年抗议资本家开除工人的工潮中发生的。

A.劳资冲突对当事人伤害太深B.个体记忆难以客观还原历史宾相

C.受访者对接受访谈存在顾虑D.口述纪录出现偏差缺乏史料价值

35.二战后.英属殖民地纷纷独立。

随后,大多数新独立的民族国家又加入了以英国为核心的英联邦。

联邦内各成员国主权平等、经济互惠。

其加入英联邦的动因是

A.加强联邦的内娜团结B.从应区城合作的趋势

C.应对超级大国的戚胁D.谋求自身稳定与发展

此资料来源于: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zxls.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4世纪中后期,英国以农奴劳役为基础的庄园制度瓦解,原来依附于封建主的农奴成为独立小农,但也失去封建主对农奴的保护义务。

15世纪末,毛纺织业兴盛,圈地运动随之发展起来,农民被迫离开土地。

新兴的租佃农场主普遍采用集约经营,提高生产技术,更多农民被排挤出农业生产部门。

英国国王为加强王权解散大贵族雇佣的家兵队,宗教改革过程中又大规模解散修道院,也使得流民队伍进一步扩大。

几乎同一时期,明朝由于土地兼并严重,封建赋役负担沉重,自然灾害频发,流民队伍也迅速扩大,成为影响社会德定的一大因素。

材料二面对流民大多涌向伦敦等大城市的情形,英国订立“血腥立法”惩治流民,以后则逐步建立一整套济贫侧度,加强对流民的管理和疏导。

政府还大力鼓励发展工场手工业,吸纳剩余劳动力。

明朝采用招抚流民回原籍复业、就近附籍等方法,并且给予复业者耕牛良种、免除赋税等安抚优恤措施,安置了大部分流民。

明朝还仿效东晋时侨置郡县的办法,“招流民十二万户,给闲田,置郧阳府,立上津等县统治之。

”然而,明朝的流民政策却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流民回籍后不堪封建重负仍然逃亡,而武力镇压则更激起流民的反抗,终于酿成明末农民大起义。

——均摘编自徐生忠《15至17世纪中英两国流民问题比较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流民问题日趋严重的原因。

指出这一时期中英两国流民问题产生的本质区别。

(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英两国应对流民问题举措的相似之处。

结果为何截然不同?

(13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1近代中国重要历史名词

五口通商

洋务运动

甲午战争

实业救国

维新变法

清帝退位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中共一大

国民大革命

九一八事变

开国大典

任选表1中的2个历史名词,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简要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

列出所选历史名词;

阐述所选历史名词与论题之间的逻辑关系。

请考生在第44、45、46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44.(15分)

【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北宋前期因为贡举不公,多次引发士人抗议,为此政府在科举考试中推行糊名(又称“封弥”)制度。

不仅糊住举人试卷上的姓名、乡贯,也要糊住初考官所定的等第。

封弥官不得参与评卷,评卷官也不得参与封弥。

宋政府又实行眷录法。

规定眷录官必须依试卷原文眷录,不准随意窜改文意或增减字句,经校勘官与原文校对无误后方可标号封弥。

举人的亲笔试卷称为真卷,送交封弥官保存,以备核查;

眷录卷被称为草卷,评阅的主考官只能看到草卷。

此外,还制定锁宿制度。

规定各级主考官员一经受命,立即与外界隔离,直到考试结束。

——摘编自崔勇、丁建军《宋朝科举考试创度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政府科举考试制度改革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宋政府科举考试制度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9分)

45.(15分)

【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表2第二次柏林危机的若干重大史事

1958年3月

联邦德国议会通过用核武界装备军队的决议。

1958年11月

苏联要求美英法在六个月内撤走西拍林的驻军,并扬言必要时将动用核武器保卫民主德国。

西方国家也以强硬姿态表示决不离开西柏林,甚至不惜为此一战。

第二次柏林危机由此爆发。

1959年5月

美英法苏四国外长会议召开,未解决实质性问题。

1959年7月

美国正式邀请赫鲁晓夫访美。

1959年9月

赫鲁晓夫访美。

美苏举行战后第一次首脑会谈,赫鲁晓夫同意收回关于柏林问题的声明,美国则同意按苏联的建议举行四大国首脑会汉进行具体谈判。

美苏发表联合公报。

——王斯德主编《大学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柏林危机发生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苏妥善处理这一危机的方法,并分析其影响。

46.(15分)

【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于成龙,清朝著名廉吏。

1661年,他出任广西罗城知县,针对“城市残破”、“民多饿死”的现状,“革大耗”、“减盐引”(大耗、盐引是官吏贪腐手段)。

后来,他升迁四川合州知州,罗城人“遮道呼号,追送数百里”。

1650年,他赴任直隶巡抚,即劾罢治罪贪脏枉法的青县知县赵履谦等官员,举荐德才兼备的霸州州判卫既齐等官员。

赴任江南江西总督后,于成龙针对贪墨侈靡之风,颁布了《兴利除弊条约》、《示案民官自省六戒》,作为地方官的行为准则。

时人记述,凡他所到之处,“官吏望风改操”。

康熙帝曾召见于成龙,誉其为“清官第一”。

1684年,于成龙病逝。

遗物“帷笱(箩筐)中绨袍(旧官服)一袭,床头盐豉器而已”。

——摘偏自王普玲、李峰《清初吏治清明探析》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于成龙推行廉政的主要特点。

(2)有学者认为,”清廉官吏是历史上的客观存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特殊历史现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于成龙为例说明这一观点。

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说明

编辑:

龙辉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A

D

B

C

40.(25分)

(1)原因:

庄园经济的瓦解;

圈地运动的发展;

农业经营方式的变革;

王权的加强。

(8分)

区别:

英国流民问硬是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的;

明朝流民问题是封建社会固有矛盾激化导致的。

(4分)

(2)相似:

救济与镇压并用。

不同:

英国通过大力发展工场手工业,创新经济发展模式,解决流民问题,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明朝通过招抚流民回籍复业、立县安置等方法,未能在封建小农经济的框架下解决流民问题,加剧了社会矛盾,导致明朝灭亡。

41.(12分)(略)

评分要求

1.自拟论题,所拟论题明确、合理,必须与所选名词有内在联系。

(3分)

2.列出所选名词。

(2分)

3.围绕所拟论题,概念解析准确,史实引用合理。

4.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科举考试的高利害性:

科举考试制度存在缺陷;

舆论压力。

(2)特点:

约束考务官员:

规范操作流程;

完善保密制。

作用:

维护公正、公平;

健全了科举考试制度;

稳定社会,对后世有借鉴作用。

(1)美苏冷战对峙:

联邦德国的决议激化矛盾。

(2)方法:

多边会谈;

首脑峰会。

影响:

缓和局势,避免战争;

开创冷战期间美苏以首脑会谈形式调整大国关系的先例。

(1)惩治贪腐,举荐廉吏、制订廉政规范,教化与惩处相结合;

以身作则,坚持不懈。

(2)客观存在:

由于个人廉沽自律、社会期待、忠君爱民的儒家思想影响、统治者的推崇等因素,历史上廉吏不乏其人。

历史现象:

由于制度和时代的局限,贪腐现象普遍存在,廉吏不具普遍性。

中学历史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