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区间施工测量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76826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盾构区间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盾构区间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盾构区间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盾构区间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盾构区间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盾构区间施工测量方案.docx

《盾构区间施工测量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盾构区间施工测量方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盾构区间施工测量方案.docx

盾构区间施工测量方案

中国XXXXX公司

XXXXX(英文)

 

XX轨道交通XX号线X期工程XXX标

XXX盾构区间施工测量方案

 

中国XXXXXX公司

XXXXXXXXXXXXX(英文)

二O一八年一月

中国XXXXX公司

XXXXX(英文)

XX轨道交通XX号线一期工程土建X标

XX盾构区间施工测量方案

审批:

审核:

编制:

 

中国XXXX

XXXXX(英文)

二O一八年一月

 

第一章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GB50308—2017);

(2)《城市测量规》(CJJ/T8-2011);

(3)《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7);

(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GB/T12897-2006)

(5)《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GB/T18314-2009)

(6)本标段工程设计施工图;

(7)本标段施工组织设计;

(8)《市轨道交通轨道交通施工测量管理细则》〔2014〕93号;

(9)《轨道交通11号线一期工程土建1标段施工测量方案》;

(10)国家、地方相关行业有关规、强制性标准等。

1.2编制原则

满足相关测量规中规定的测量精度和要求,不影响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确保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1.3适用围

本方案适用于XX地铁XX号线X标XXXX站~XXX站盾构区间施工测量。

第二章工程概况

XXX~XX站区间始于XXXX,隧道地表为市政道路。

左线区间线路起讫里程为ZDK50+801.524~ZDK51+270.329,长458.818m(短链9.987m)。

最小半径为500m。

最大坡度为16.6‰,隧道顶部最大埋深约为14.9m。

最小埋深约为10.6m。

本区间从XX大道站始发,在XXX站接收。

右线区间线路起讫里程为YDK50+801.524~YDK51+270.324,长468.8m。

最小半径为530m。

最大坡度为16.6‰,隧道顶部最大埋深约为14.9m。

最小埋深约为10.6m。

本区间从新通大道站始发,在新川路站接收。

圆形隧道径5400mm,隧道外径6000mm,衬砌厚度为300mm。

线形采用直线环、左转环和右转环的组合方式。

标准环环宽1500mm,转弯环为双面楔形环管片,楔形量38.0mm,环宽1500mm。

一环管片由1块封顶块管片(F)圆心角为15°,标准块管片3块(分别为A1、A2、A3)圆心角均为72°。

邻接块管片左右各1块(分别为B1、B2)圆心角均为64.5°,纵向接头为10处,按36°等角度布置。

 

图2-1XXXX区间平面实景图

图2-2XXXX区间平面示意图

第三章施工控制测量

3.1首级控制网的复核

为了确定控制点是否有变化,依据《市轨道交通轨道交通施工测量管理细则》〔2014〕93号文件,我部每3个月对全线控制网进行复测,全线控制网复测涵盖全线所有GPS控制点、导线控制点以及高程控制点。

另外,如果发现部分控制点不稳定,则加大复测频率。

3.1.1平面控制点复核

3.1.1.1GPS控制点复测

严格按照GPS静态观测的规进行。

天线的定向标志应指向正北,对中,整平。

每时段观测前后分别量取天线高,两次测量结果之差不应超过3mm,实际控制时不应超过1mm,取其平均值记入测量手薄中。

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开机作业,保证同步观测同一组卫星,观测开始后,应及时记录有关数据并随时注意卫星信号和信息储存情况。

观测即将结束前,应检查接收机的对中整平情况,检查完毕后按照规定的时间关机。

采用一光FGO2008后处理软件进行基线解算和平差计算,各项指标均需满足规要求。

平差结果与交桩值比较,看是否在允许差值围之,以确定控制点是否有变化。

目前,现有的GPS点共有12个:

GPSG6069、GPSG6072、G11102、G11103、G11104、G11105、G11106、G11107、G11108、G11109、G11112、G11115。

GPS静态观测的简约网形图如下:

图3.1-1GPS静态观测简约网形图

3.1.1.2导线控制点复测

本工程所处地理位置道路交通流量不大,测量时间安排在早上6点至晚上8点,避开中午高温时间,测量时采用附合导线作为本工程的地面平面控制测量方法,严格按照精密导线的规要求进行。

观测仪器为索佳CX1011″秒级全站仪,采用测回法进行观测,每个置镜点左、右角各观测2个测回。

业资料直接输入电脑分别采用南方平差易和科傻测量平差软件进行严密平差,相互检核,平差结果与交桩值比较,看是否在允许差值围之,以确定控制点是否有变化。

目前,精密导线点共有18个:

D11102、D11102-1、D11103-1、D11104-1、D11105、D11106-1、D11107、D11108、D11109-1、D11110-1、D11111、D11112、D11113、D11114、D11115、D11116-1、D11117、D11118。

导线测量时使用GPS控制点作为起算点,导线测量起始边为G11102-GPS6069,附合边为G11112-G11115。

导线测量的简约网形图如下:

图3.1-2导线测量简约网形图

3.1.2高程控制点复测

水准点复测方法采用往返测附合水准测量,严格按照二等水准的规要求进行。

测量时间安排在早上6点至晚上8点,避开中午高温时间。

路线长度约为1.3公里,观测仪器为天宝DiNi精密水准仪(0.3mm/KM,DS1级)+精密条码铟瓦水准尺,业资料直接输入电脑采用南方平差易和科傻平差软件进行严密平差,平差结果与交桩值比较,看是否在允许差值围之,以确定控制点是否有变化。

目前,高程控制点共21个:

BM6092、BM6094、BM11101、BM11103、BM11104、D11105、G11105、BM11105、BM11113、D11107、D11108、BM11106、D11111、D11112、D11113、BM11108、D11114、D11115、BM11107、D11118、BM11109。

水准测量的起始控制点为BM6092,附合控制点为BM11109。

往返测量,业资料直接导入电脑采用科傻平差软件进行平差,平差结果与交桩值比较,看是否在允许差值围之,以确定控制点是否有变化。

水准测量的简约网形图如下:

图3.1-3水准测量简约网形图

测量组保护好所交各控制桩点,对人流量、车流量较多处及施工中可能扰动的点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由于施工(或外界影响)必须挖掉、覆盖、遮挡(造成不通视)或扰动的点,测量组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并事先向监理报告经批准后方可进行,确保各桩点不受破坏和扰动,确保工程施工和测量的顺利进行。

3.2地面近井控制点的测量

3.2.1近井导线点选点与测量

(1)选点与埋设:

1、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最短边长不应小于50m,相邻短边不宜小于长边的1∕2。

2、近井导线点的位置应选在因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施工而发生沉降变形区域以外的地方。

3、点位应避开地下管线等地下建筑物。

4、相邻点之间的视线距障碍物的距离以不受旁折光影响为原则。

5、近井导线点布设为砼标石,顶部有明显不锈钢质或铜质测量点标识,包括直径60mm的不锈钢质或铜质标识盘及直径20mm半球形突起,半球形顶部须有刻画明显的十字线标识,须保证稳固及有最高位置,禁止使用易被破坏的简易测量标志。

6、在观东路站施工场地布置两个近井导线点,分别为D11103-1和JM4,分别位于新通大道站西侧和南侧井口附近,近井导线点的布设以及近井导线测量线路图如下:

 

图3.2-1近井点布置及近井导线线路示意图

(2)测量:

地面近井导线点以业主提供的GPS控制点和精密导线点为依据,根据竖井布置位置,在施工场地,结合现场情况布设近井导线控制点,所设的近井导线点与业主所提供的平面控制点形成一条附合精密导线。

近井导线测量以控制点D11102-1和D11103-1为起始边,附合到控制点D11105和G11106。

严格按照精密导线的要求进行。

为保证导线测量的精度,应做好以下几点:

①水平角观测采用1″全站仪,仪器应经过有检定资格的单位检定。

②由于工点所处道路车流量较少,导线观测时间选在早上6点至晚上8点进行,避开中午高温时间。

③水平角的观测为4测回,(左、右角各两个测回),各项限差按以下精密导线网技术要求执行。

④前后视边长相差较大,观测时需要调焦时,宜采用同一个方向正倒镜同时观测法,此时一个测回中不同方向可以不考虑2C较差的限差。

⑤水平角观测中误差≤±2.5",方位角闭合差≤±5(n为测站数)。

⑥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

·半测回归零差≤6";

·测回中2C值较差≤9";

·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6"。

⑦水平角观测结束后,测角中误差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环的方位角闭合差(″);

n——计算时的测站数;

N——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环的个数。

⑧测距时,应在启动仪器20-30min后观测,以保证仪器适应室外环境;在成像清晰和气象条件稳定时进行,雨、雾和大风天气作业时尽量避开,不宜顺光、逆光观测,严禁将仪器照准头对准太阳;测距过程中,当视线被遮挡出现粗差时,应重新启动测量;当观测数据超限时,应重测整个测回。

⑨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

·总测回数:

往返测各3个测回;

·一测回指照准目标一次读数4次;

·一测回读数较差(mm):

≤3;

·单程各测回较差(mm):

≤4;

·往返较差(mm):

≤2(a+b×D)。

⑩业计算中数字取值精度的要求如下:

·方向观测值及各项修正数(″):

0.1;

·边长观测值及各项修正数(m):

0.0001;

·边长及坐标(m):

0.0001;

·方位角(″):

0.1。

测量精度要求满足以下条件:

每边测距中误差:

±4mm;测距相对中误差:

1/60000;测角中误差:

±2.5″。

Ⅰ级全站仪测回数:

4测回;方位角闭和差:

±5。

全长相对闭和差:

1/35000;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

±8mm。

精密导线点上只有两个方向时,按左右角观测,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度的较差应小于4″。

采用严密平差,其近井点的点位中误差应在±10mm之。

3.2.2近井水准点选点与测量

(1)选点与埋设:

水准点应埋设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工地围挡以选取合适位置布设,水准点必须稳固可靠,避免布设在端头基坑附近以及其他容易受到扰动的区域。

水准点的布设要求为布设为砼标石,顶部有明显不锈钢质或铜质测量点标识,包括直径60mm的不锈钢质或铜质标识盘及直径20mm半球形突起,须保证稳固及有最高位置,禁止使用易被破坏的简易测量标志。

在新通大道站施工场地布置近井水准点JM3,JM3位于新通大道站南侧端头井附近,近井水准点的布设以及近井水准测量线路图如下:

图3.2-2近井水准点布置及水准线路示意图(往测)

图3.2-3近井水准点布置及水准线路示意图(返测)

(2)测量:

水准往测起始点为BM11104,经过近井点JM3,最后附合到BM11113。

往返测量,按城市二等水准精度要求测量外业和业计算。

水准测量满足以下要求:

①往测奇数站上为:

后—前—前—后

偶数站上为:

前—后—后—前

②返测奇数站上为:

前—后—后—前

偶数站上为:

后—前—前—后

③每一测段的往测与返测,分别在上午、下午进行,也可在夜间观测。

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根标尺必须互换位置。

④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作业前,应对所使用的水准测量仪器和标尺进行常规检查与校正。

水准i角检查,在作业第一周应每天1次,稳定后可半月1次。

二等水准测量仪器i角应小于或等于20″。

每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