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85990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

《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

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湘教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1课巧妙的组合

巧妙的组合

一、教材分析

本课巧妙的组合是在学习过的三种基本形的基础上,安排的一堂设计绘画课。

巧妙的组合其中包含两个主要内容:

*超越单纯基本形的概念,发现新的图形结构形式。

小学美术教案二年级下册:

01课巧妙的组合

*感受透叠图形及着色后产生的效果。

许多大小不同的基本形相互穿插后,原基本形被打破,失去本身的意义,巧妙的组合由此产生了新的图形结构,而在作业过程中,又可能发现新的形状和现象,增添了作业的趣味性。

由于学生个性的原因,新图形给人既与原基本形完全不同性质的感受,又有区别于各人的造型特点和色彩效果。

通过对完成后的作业进行自我评价,学生也能感受到画面的疏密、虚实所产生的效果。

教材巧妙的组合中呈现了部分学生作品,提示学生可从作品中发现一些新的形象。

教材选登了著名画家米罗的美术作品《太阳、人和鸟》。

通过欣赏,分析画家怎样运用三种基本形和画,以激发学生联想。

这类作业有较大的随意性和偶然性,儿童容易作业,也易出效果,一般都能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学目标

*学习形与形相透叠的表现方法和透叠图形的涂色方法。

*在组合透叠练习中感受新的平面组合形式,形成调控画面的意识。

*在形的自由组合和换色平涂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三、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设计建立在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始终以学生为主体。

从基本形的回忆、归纳到认识透叠图形,理解透叠的涵义,再到对作业步骤的分析、归纳,都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实施以回忆导入新课。

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三种基本形,并感受到这几种形可有长短、大小等变化。

在此基础上,教师演示三种形的透叠效果。

可采取逐一叠加的方法,让学生清晰地观察到形的组合变化过程;也可从欣赏完成的范作入手,让学生比较、分析单独的形和透叠图形之间的区别,明了透叠的涵义。

透叠效果的演示过程应精心设计,根据学生年龄及身心特点,使学生轻易理解其涵义并充分感受到趣味性。

可采取在黑板上板画、利用幻灯机演示和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进行演示等方式。

在演示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观察透叠图形着色后的效果,感受画面的美感。

透叠部分的色彩可另外着色,也可随原形叠加着色,如果是后一种,学生会注意到颜色重叠后的变色现象,教师可顺势引导学生关注色与色叠加的变化。

指导作业环节可先由学生根据范图一起讨论作业步骤,再由教师归纳、总结。

教材中基本的作业步骤是:

在任意位置先画三种较大的基本形,要求形与形之间要有部分穿插(即透叠);然后用同样方法任意添加大小不一的基本形;画到一定的时候即可停下,根据画面需要添画更小的基本形,可丰富和装饰画面;最后,再分格涂色完成。

学生活动的开展以自主表现为主,教师要注意在作业方法上加强指导,在作业步骤上予以控制。

教学评价涉及画面构图、线条流畅程度、形与形之间的透叠程度、色彩搭配等方面,先由学生自评、互评,再由教师归纳、总结。

作业要求:

任选一种彩色笔作业,用大小不同的三种基本形互相穿插,组合成一幅画面,再自选颜色填色。

填色时,每种色不宜画出线外。

四、教学建议

*该课教学过程主要是指导学生作业的过程,应以指导作业方法为主。

(1)画基本形时,应鼓励学生大胆地徒手作业,或扁、或长、或正、或歪均可。

(2)基本形的大小对画面影响较大。

太小则效果较差,而且完不成作业。

应指导学生画大些,特别是主体基本形。

透叠上去的其他基本形可逐渐画小。

(3)应指导学生适当地控制画面。

可用对照作品作范图,说明画得太满和不加分辨地简单排列会出现“板”、“乱”、“挤”的现象。

*为使课堂气氛更加轻松、活泼,学生活动的开展可采取合作的形式。

两人或四人合作完成一幅作业,学生可自由交流绘画体会。

还可在学生自主表现的同时,分组在黑板上合作作业,由各小组成员按顺序轮流上台添画。

让学生在竞争的氛围中体验到成功的快感,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第2课加一加变一变

加一加变一变

一、教材分析

本课小学美术教案二年级下册:

02课加一加变一变集写生与想像添画为一体,有一定的难度。

教材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为切入点,让学生备感亲切,拉近了生活与绘画的距离,降低了本课的难度,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表现创造的欲望。

教材小学美术教案二年级下册:

02课加一加变一变的呈现以实物图片和学生作业相对照,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在体验、思考中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努力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审美趣味。

教学中物体外形特征的描画是本课的重点,想像添画是难点。

二、教学目标

*能辨识和描画出物体的基本形状,并能想像添画成有趣的形象。

*渗透轮廓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和想像创造能力。

*培养观察习惯和对绘画的兴趣,激发学生善于发现并乐于用绘画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创意。

三、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描画、想像添画和交流,让学生掌握物体基本形状的画法,在感悟和体验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展开丰富的联想。

教学组织形式:

小组交流式。

课前要求学生寻找、发现自己喜欢的、造型具有特色的物品,将其带入课堂。

教师随机摆放成几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由组合成组。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让整齐划一的学习走向充分个性化的学习,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广阔的空间。

教学基本环节设计:

*欣赏激趣,明确目标。

以教材为载体,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教材呈现的实物图片和学生作业,让学生获得感悟和认识,充分感受和领略创造的愉悦,同时明确本课“做什么”。

*观察、触摸实物,感知基本形。

第一步,师生互动:

选择有典型性的物品为范例,引导观察其基本形状,表述其外形特征。

第二步,学生活动:

自我尝试,小组交流。

*指导用线描画基本形。

教师示范后学生练习,强调用线流畅,让学生明确“怎么做”。

*想像添画,创造新形象。

强调以基本形为主体,充分发挥联想,添画宜少又恰到好处,再涂上自己喜欢的色彩,使变出的形象生动有趣又漂亮。

*欣赏评析,交流感受。

可采用师生互动、小组互动、下位交流等多种形式创设开放的美术课堂,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充分感受“丰富多彩的探究发现、个体各异的创造表现”带来的愉悦,从而知道“为什么做”。

作业要求: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将它们的基本形描画下来,再想像添画成有趣的形象。

四、教学建议

*本课的课前准备非常重要,对学生所带物品要给予提示,如自己喜爱并常用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均可以。

绘画工具不限,彩色笔、油画棒、水粉颜料等都可以。

*教学组织形式、学习方式可根据学情和条件进行调整。

*教学时若能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运用多媒体演示物品基本形的辨识和描画的过程及方法,演示由同一种基本形想像变出不同的有趣的形象,或者能让学生亲自想像添画,不仅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更有助于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和想像创造潜能的开发。

*对学生作业的要求不必过于强调形的完整,允许将错就错,引导学生较细致地观察并适当注意线的曲直、转折和形的对应关系,并能关注物体的外形特征。

 

第三课彩点点

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水与色的关系;观察水彩色浓淡、渗化、交融的特性。

2、初步运用水彩画工具,表现水彩色的渗化、交融的特点。

3、使学生在色彩游戏中提高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水彩画渗化的特性。

教学难点水分的把握。

教学过程一、引入

1、出示范画一张,提问:

“你们看漂亮吗?

能给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吗?

板书:

彩点点

2、拿出几幅范画欣赏、讨论这些画给我们什么感觉。

3、知道这几幅画是怎样画出来的吗?

请你们选用桌面上的工具两人合作也来试试画一画。

4、学生尝试绘画。

二、新授

1、大家的作品完成了吗?

把你们的作品贴在黑板上,互相欣赏一下,再和范画比较一下,看看你们的作品画的完美吗?

哪些地方不一样?

上海版美术教案

2、学生讨论作品的不足之处。

3、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呢?

大家讨论一下。

上海版美术教案

4、学生共同解决不足。

5、同学们懂动足了脑筋,那让我们再来按照刚才所说的方法再来试试,还是两人合作。

6、学生再次尝试绘画。

7、看来第二次的作品比前一次的有了进步,但好像还缺了些什么,下面来看看我的演示对你是否又有帮助呢?

教师演示

(1)先把纸用毛笔涂湿,如天气较热,纸面上水分蒸发很快,可以涂两次,让画纸充分吸水,但纸面不能有积水,若有积水可以用毛笔将积水吸掉,使纸面湿润,保持平整。

如作画在雨天,天气比较潮湿,纸面只要湿润即可,接着便是点色。

在点色时注意:

水和色的量比。

(2)色少水多,色水太淡。

色多水少,色水就滴不下来。

水色量比要适当,并要使笔肚吸色到饱和程度,即将笔竖起,用手指挤一下笔肚,使色水滴下来,毛笔沾色水,要使色水欲滴而未滴的样子,才能捏挤。

(3)彩点点可以大一些,也可以小一些,还可以把两个点并联起来,让它们相互交融、渗化,出现另一种颜色。

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水与色的比例。

8、看清楚了吗?

现在你的问题都能解决了吗?

谁能来说一说。

9、学生回答讲解。

10、既然问题都解决了,那现在请大家都拿起画笔,画出你胸中最美的彩点画吧。

11、学生作业,教师指导巡视。

(1)能基本掌握水与色的比例。

(2)能表现水彩色的特点。

三、小结

1、展示作业。

2、讲评作业。

3、教师小结。

 

第四课鲜艳的包装纸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发现小图案组成的包装纸具有美观效果。

 

2、 尝试用自己喜爱的媒材工具,利用各种小图案进行规律排列,做一张包装纸。

 ]

3、 用你的包装纸装饰一件小礼物送给你喜爱的亲人或朋友,传达你的情意。

 教学重点、难点 :

能否通过观察发现包装纸图案的组合规律,并极积开动脑筋,设计有规律的组合花纹。

 教学准备 自制的可移动的包装纸(三张)、各种绘制包装纸的工具(按组不同)、带有各种包装纸图片的课件。

 教学过程 :

一、情境导入 

1、教师的爸爸生日了,老师自己亲手制作了一份礼物,但总觉得缺点什么,你们能帮助老师出出主意吗?

 

2、让学生充分的说,当有学生发现到:

如果用包装纸就会使自己的礼物更美观时,教师可以将自己制作的可移动的包装纸贴在黑板上。

 

二、游戏,引导学生观察 

1、 老师也同意你们的想法,老师这里有几张包装纸,你们能不能帮老师来挑选一下。

(这几张包装纸在图案,颜色,排列在都要有所不同。

) 

2、 学生交流自己的选择及原因。

 (引导学生从图案,如几何:

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

排列:

横,竖等。

颜色等方面去观察。

) 

3、 让几个同学根据自己人性化的意见,上来移一移教师自制的包装纸,用游戏的方法。

激发学生开动脑筋,设计排列有规律的花纹。

其他同学在自己的位子上试着画一画。

 (这里学生可能会根据自己的个人或所送对像的喜好,有自己的个性化的意见,其实这里有两个层次的观察。

) 

4、 教师总结:

用自己喜欢的简洁的图形,按不同的横,坚,斜等有规律的进行排列,就可以绘制出一份符合自己的心意的包装纸了。

(一边总结一边在电脑中呈现一些包装纸的图案) 

三、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媒材工具进行创作。

 

1、 这些图案都很有规律,你还喜欢用什么工具来绘制符合你心意的有规律图案的包装纸。

(绘、拼贴、拓印,教师同样可以在电脑中呈现各种工具绘制的包装纸) 

2、 学生制作。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天,会送一件礼物给自己最爱的亲人和朋友,你会为这份真心的礼物绘制怎样一件新衣。

3、 可以按个人,也可以找同组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