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单元检测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725957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单元检测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单元检测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单元检测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单元检测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单元检测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单元检测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

《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单元检测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单元检测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单元检测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

解析明信片中图画的内容是列强将一张写有“CHINA”字样的地图扯烂,这是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真实写照。

答案B

3某年,清政府明令各省督抚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促成这一政策出台的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解析《马关条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

清政府允许外国在华开设工厂,也不得不相应放宽对中国民间设厂的限制;

与此同时,《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了增加政府收入,支付战争赔款,也被迫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4近代重庆总商会会所楹联写道:

“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

纵目环球,好凭此数千年创局力挽利权。

”该楹联所反映的主张,最早提出的是(  )

A.洋务派

B.早期维新派

C.康梁维新派

D.民主革命派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兴商战”“力挽利权”,可知符合早期维新派的主张,故答案选B项。

洋务派的主张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A项;

康梁维新派的主张未涉及商战和挽回利权,排除C项;

民主革命派主张民族独立,比商战和挽回利权更进步,不符合最早提出的限制条件,排除D项。

5康有为在1888年的《上清帝第一书》中说:

“日本崎岖小岛,近者君臣变法兴治,十余年间,百废俱举……北辟虾夷,欧洲大国,睨而莫敢伺。

”康有为如此说的目的在于(  )

A.模仿日本,变法强国

B.标榜日本变法的成功

C.提醒皇帝防止日本侵略

D.模仿日本,对外扩张

解析从材料的出处来看,这是康有为上书皇帝时所说的话,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康有为的主要目的是上书皇帝向日本学习,实现变法强国的愿望。

故选A项。

答案A

6万木草堂是19世纪末康有为开办的新式学堂,它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的共同点是(  )

A.都讲授西方的政治思想

B.都以培养实用人才为目的

C.都弘扬中国的传统伦理

D.都引导学生研究新式制度

解析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的目的是培养洋务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康有为开办万木草堂的目的是传播维新思想,培养变法人才。

因此,双方都以培养实用人才为目的。

7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基础上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毁版,其根本原因是这两本书(  )

A.学术观念不符合史实

B.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

C.损害了孔子的威信

D.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

解析《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主要著作,它们以孔子为旗号,利用孔子的权威论证资产阶级维新理论的合理性,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

答案D

8晚清一位人士曾断言:

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

由此可见其政治上的倾向是(  )

A.中体西用,维护专制统治

B.君主立宪,实行资产阶级改革

C.暴力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全盘西化,科学与人权并重

解析由“效英之存虚君”“就现皇统而虚存之”可知,该人士主张实行改革,确立君主立宪制,故选B项。

9据学者研究,甲午战争之前的三百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有129种之多;

但是之后的十几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仅有16种,而我国翻译日本书籍却达到了958种,其中多数为政治、法律类书籍。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必须进口日本图书

B.日本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制造政治舆论

C.日本的文化交流政策由开放转向封闭

D.中国知识分子主张通过日本学习西方

解析日本通过明治维新,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主张向日本学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他们大量翻译日本书籍,掀起了向日本学习的高潮。

强学会旧址

10观察右图,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强学会旧址位于今天的北京市

B.强学会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建立的团体

C.强学会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

D.“保国、保种、保教”是该会的宗旨

解析“保国、保种、保教”是保国会的宗旨,因此,D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11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

“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

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

”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

A.提倡维新变法

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

C.宣传科学救国

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解析“中国并不在中央。

地球本是浑圆物”,否定了中国是天下之中的传统观念,强调地球是圆的,中西在地理位置上处于一种平等的关系,这实际是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D项符合题意。

材料并没有直接提到维新变法、向西方学习和科学救国的相关信息,排除A、B、C三项。

12梁启超说:

“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治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

”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

A.君主B.科学C.西学D.民权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梁启超所说的“民贼政体”的含义。

梁启超是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著名代表人物,他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

因此,他所说的“民贼政体”指的是君主专制政体。

在这一政体下,君主权力极度膨胀,人民毫无民主权利可言。

因此,题干中省略的两字可能是与之相对应的“民权”。

13有人说:

“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的不幸。

假如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来了‘未来的中国’。

”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

A.只有政治家才能带来“未来的中国”

B.康有为性格对维新运动的重要影响

C.康有为性格中的弱点与优点

D.改革家应兼具谨慎与热情的性格

解析材料说明,维新变法运动中,康有为急躁冒进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故B项为最佳选项。

14新政提出后,山西省成立了商务局,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

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同时在该厂附近分设轧花、榨油两厂。

以上材料反映出戊戌变法(  )

A.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

B.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

C.彻底扭转了中国社会经济的落后状态

D.冲破了封建思想观念的束缚

解析引进西方机器,发展工业,这仅能表明戊戌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但其作用不可高估。

15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一成一败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就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社会变革的阻力比日本小

B.中国未能如日本那样从旧营垒中分化出一支革新力量

C.中国的维新变法缺乏系统理论指导

D.中国的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而进行的,未发生权力中心的转移

解析当时中国社会改革面临的阻力比日本大,A项错误。

当时以光绪帝为首的帝党支持变法,只不过力量不如日本的改革力量强大,B项错误;

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24分,第17题16分,第18题15分,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泰西政论,皆言三权:

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政体备。

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 自台事后(指1895年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

陈涉辍耕于陇上……伏莽遍于山泽,教民遍于腹省。

……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 大借洋款,以举庶政。

材料四 使戊戌变法不被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

——胡适《留学日记》

(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

(4分)

(2)指出材料二、材料三所反映的维新派对待农民起义和帝国主义的态度。

(6分)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局限性。

(4)材料四的观点是否正确?

请简述你的理由。

(8分)

参考答案

(1)君主立宪,三权分立。

(2)利用变法来抵制农民起义;

幻想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

(3)不敢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不敢发动农民阶级,不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4)不正确。

理由: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了改良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戊戌变法的失败是必然的。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

“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

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

”“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

”“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

”以奕劻、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一、张之洞为参预政务大臣,共同负责主持新政工作。

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

史称“清末新政”。

——据《清德宗实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

(2)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

(10分)

参考答案

(1)向西方学习;

自上而下的改革;

侧重制度改革。

(2)原因:

改革主导者不同;

地方实力派对改革的认识与支持程度不同;

推行过程不同;

国内外情势不同。

实质:

维护专制统治,抵制革命。

181868年日本的明治维新和1898年在中国发生的戊戌变法,是中日两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两国都是以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出现的,但两个事件的结果却大相径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日本明治维新是以暴力夺取政权作为维新的前提。

日本的改革派是利用人民的力量,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中、下级武士充当了倒幕运动的重要领导,他们懂得斗争策略,建立了军队和基地,通过武装倒幕,推翻了幕府的统治,使天皇掌握实权,实现了民族国家的统一,保证了改革大业顺利进行。

中国的情况则不然,中国的保守势力仍占据绝对统治地位,中国的维新派始终没有军政实权,他们轻视群众,脱离群众,没有广大人民做后盾。

维新骨干基本上是一批缺乏政治斗争经验的封建知识分子,缺乏运筹帷幄的雄才大略,力量比较薄弱,不经过武装斗争,始终没有真正取得政权,而只是依靠一个并无实权的光绪帝,虽然也颁布一系列措施,但终因守旧势力过于强大,根本无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