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姚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65364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0.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姚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云南省姚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云南省姚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云南省姚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云南省姚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姚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

《云南省姚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姚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姚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

3.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

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

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官僚内部斗争日益激化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发生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相互制衡

4.《汉书·

艺文志》记载“凡诸子百八十九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说,以此弛说,取舍诸候。

” 

其意在说明“百家争鸣”的出现()

A.为了满足春秋战国政治军事斗争的需要B.属于新兴地主与没落贵族之间的斗争

C.促进了当时中国思想界各类学说的质变D.奠定了中国封建时代文化发展的基础

5.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

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A.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B.顺应天意,无为而治

C.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D.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6.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

他们提出这些主张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D.封建经济逐步兴起

7.“他在官职上的地位虽然低,他在政府里的权任却很高。

因为一切奏章,政事,看详批答,都要经他们手。

”文中“他”的身份可能是()

A.秦朝御史大夫 

 

B.唐朝尚书令

C.元朝中书令 

D.明朝内阁大学士

8.某学者指出,在“改革与革命的赛跑”中,当改革的路被堵死,革命的爆发也就是时势使然了。

与其说“革命”是下层“激进”的结果,不如说是被上层“顽固”逼迫出来的。

好在革命后,在革命党、立宪派、袁世凯与清廷的四方博弈中,以极少的牺牲达成了和解。

可见,该学者认为()

A.辛亥革命的爆发纯属偶然B.清廷改革失策加速革命爆发

C.革命是拯救中国的唯一出路D.清末“新政”改革毫无成效

9.《新青年》经常刊登介绍自然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介绍生物的起源、医学、生理、体育等各方面的科学知识,用朴素的语言讲解“猴子变人”的规律,宣传宇宙是可以认识的,物质是实在的等唯物主义观点。

材料说明《新青年》旨在

()

A.借助天演论宣传变法思想B.把反迷信作为反封建的重要内容

C.大力弘扬民主和自由思想D.将启蒙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

10.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的15年后,赫鲁晓夫以丘吉尔谴责共产主义的力度批评了资本主义制度,“在两个体系的和平竞赛过程中,我们所有人都会看到资本主义在道义上已经遭到重大失败。

人们日益意识到对于人类面临的迫切问题,资本主义一个都不能解决。

变得越来越显而易见的就是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新全球史》)此时的苏联()

A.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B.刚刚经历了古巴导弹危机

C.强调自身意识形态的优越性D.获得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广泛支持

11.唐代实行科举制,但自由报考之唯一限制是“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

而北宋则“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

”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北宋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B.工商皆本思想的影响

C.工商业者社会地位有所提高D.工商业者对政治形势的影响力增强

12.中国民间有文拜孔子、武拜关公的现象,元朝政权逐渐认可民众对关公的敬奉,使其成为“忠义”的化身。

《三国演义》问世后,关公更成为世人皆知的英雄人物。

据材料分析可知()

A.关公信仰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统治思想与民众认识一致

C.小说的影响力决定了政治走向D.理学观念影响关公形象的塑造

13.清朝乾隆皇帝在位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他认为“本朝纪纲整肃,无名巨,亦无奸臣。

”这反映了()

A.乾纲独断的君主专制B.清廉勤政的治国理念

C.完备的中央监察制度D.持续繁荣的封建经济

14.回顾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有学者认为:

“抗日战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阶段,它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对该材料的准确理解是()

A.抗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B.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抗日战争壮大了人民革命力量D.抗日战争促成了国共合作

15.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

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

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

这一撰述过程表明()

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

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

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

16.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代()

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

1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

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

A.皇权逐渐衰弱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

18.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

“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

”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

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

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

19.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

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

这说明()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20.有学者说: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

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21.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怀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

“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反应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则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

22.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

“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立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23.张謇评论某人时说:

“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

”张謇评论的是()

A.曾国藩B.李鸿章C.张之洞D.袁世凯

24.唐太宗说:

“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

A.防止官商勾结B.维持社会等级C.重义轻利D.重农抑商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5题-第2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28题-第29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

25.(13分)材料一 贾谊在《过秦论》中说:

“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向)风,若是者何也?

曰:

近古之无王者久矣。

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

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

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材料二 秦王嬴政初并天下,对丞相、御史等大臣说: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群臣提出:

“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应上尊号为“泰皇”。

嬴政并不以此为满足,决定从“三皇”中取一个“皇”字,又取上古“五帝”中的“帝”字,合成“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当时天下百姓对秦统一天下持什么态度?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态度?

(3分)

(2)材料二中嬴政以“皇帝”为名号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2分)

(3)根据所学知识及对以上问题的分析,请简要阐述一下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8分)

26.(12分)材料一 朱元璋说: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

”(《皇明祖训》)他进一步说,丞相“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

抑君怠政而有此欤?

”(《敕问文学之士》)而黄宗羲则认为,明朝“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地方督抚以平乱起家,较早接触到西方文明,对内外局势有更深刻的感悟,有更强烈的危机意识与变局思想。

认识到自强求富及引进西器、设局制造的必要性,地方督抚开始实现思想行为观念上的现代化转变。

当传统体制需要变通而中央体制不愿变通之际,改革先从地方做起。

晚清督抚势力的兴起,打破了清政府的传统政局,政治权力由中央向地方转移,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

——李绮《晚清督抚势力与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朱元璋和黄宗羲对丞相制度的看法,分别说明他们持这种看法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地方督抚势力崛起的影响。

(4分)

2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洪氏之覆灭,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

———孙中山《哀太平天国》

材料二 “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如果统一了中国,那就要使中国倒退几个世纪!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

  从上述材料中提炼一个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观点并表明态度,结合史实加以评析。

(要求:

观点明确,可以赞成、反对、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选考题(共2小题,共15分,请考生在第28、29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第一题计分。

作答时将题号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