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市三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09 阅读理解A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64640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通辽市三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09 阅读理解A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内蒙古通辽市三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09 阅读理解A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内蒙古通辽市三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09 阅读理解A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内蒙古通辽市三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09 阅读理解A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内蒙古通辽市三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09 阅读理解A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通辽市三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09 阅读理解A卷.docx

《内蒙古通辽市三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09 阅读理解A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通辽市三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09 阅读理解A卷.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蒙古通辽市三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09 阅读理解A卷.docx

内蒙古通辽市三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09阅读理解A卷

内蒙古通辽市三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

09阅读理解A卷

一、现代文阅读(共30题;共462分)

1.(23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秋天

秋天到了,菊花开了。

有红的,有黄的,有紫的,还有白的,美丽极了!

秋天到了,果子熟了。

黄澄澄的梨,红通通的苹果,亮晶晶的葡萄。

一阵凉风吹来,果儿点头,散发出香味儿。

(1)短文有________个自然段。

第________自然段写秋天到了,菊花开了。

第________自然段写秋天到了,果子熟了。

(2)填上合适的词。

________的菊花    ________的苹果    ________的梨

________的果子    ________的葡萄    ________的香味

(3)把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写下来。

2.(17分)(2020三上·期末)从问题入手,阅读童话故事。

书本里的蚂蚁

古老的墙角边,孤零零地开着一朵红色的小花,在风里轻轻地唱着歌。

一只黑黑的小蚂蚁,顺着花枝儿往上爬,静静地趴在花蕊里睡觉。

小姑娘经过这儿,采下这朵花,随手夹进了一本陈旧的书里,小蚂蚁当然也进了书本,夹成了一只扁扁的蚂蚁。

喂 你好 你也是一个字吗   书本里传来了很整齐的细碎的声音

“是谁?

书本也会说话?

”黑蚂蚁奇怪极了。

“我们是字。

”细碎的声音回答道。

黑蚂蚁这才看清,书本里是密密麻麻的小字。

“我们小得像蚂蚁。

”字很不好意思地回答。

“我,我是蚂蚁,噢,我变得这么扁,也像一个字了。

”黑蚂蚁挺乐意做一个字。

书本里有一个会走路的字。

第一天,黑蚂蚁住在100页,第二天就跑到第50页,第三天又跑到第200页。

所有的字都感到很新奇,要知道,这是一本陈旧的书,很久没有人翻动过了,而这些字从没想动动手脚,走一走,跳一跳。

“我们真是太傻了。

”字对自己说,现在它们都学着黑蚂蚁跳跳舞、串串门。

这有多快乐呀!

旧书不再是一本安安静静的书了。

(1)在“ ”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读懂短文大意,填空。

《书本里的蚂蚁》是一篇________故事,讲述了一只________趴在花蕊里睡觉,一个________把它睡觉的花采下来,夹进了书本。

这样它被夹得扁扁的,成了书本里一个会________的字,书本里的字也跟着它走动,这本旧书不再是一本________的书了。

(3)“它们都学着黑蚂蚁跳跳舞、串串门”是什么意思?

(4)“旧书不再是一本安安静静的书了”,说明旧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5)预测一下,小姑娘还需要再买故事书吗?

说说你的看法。

3.(11分)(2018二上·卢龙期末)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沉香救母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沉香15岁了。

他救母心切,便拜(bài)别了师傅(fu),向着遥远的华(huà)山奔去。

一路山,沉香翻过了许多座高山,饿了就采几只野果充饥,渴了就捧几口泉水喝喝。

脚上磨出了一个个血(xuè)泡,身上划下了一道道血痕(hén),他一点儿也不在乎。

沉香的孝(xiào)心感动了仙人,仙人送给他一把神斧(fǔ)。

他打败了凶恶(xiōnɡè)的二郎(lánɡ)神,来到了华山脚下。

望着高耸(sǒnɡ)入云的华山,想到就要跟日思夜想的妈妈见面了,沉香心里无比激动。

他举起神斧,奋力向大山劈(pī)去。

只听一声巨响,大山被劈成了两半,受苦多年的妈妈重见了天日。

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

(1)短文中的第________个自然段写的是沉香在救母途中遇到的困难。

(2)“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

”想象一下,此时的沉香会对妈妈说些什么?

(3)《沉香救母》是一个神话故事,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

把你知道的故事名字写在下面。

(不少于2个,多写有加分哦!

4.(3分)课内阅读。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

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1)从“多少”“才”你体会到________。

(2)请你想象一下:

那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工具,是怎样被运上这陡峭的山岭的?

5.(5分)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移动,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

这一下,红头又看见了光亮。

可是,它已经一动也不能动了。

这时,青头爬到牛鼻子上,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

“阿嚏!

”牛打了一个喷嚏,红头随着一团草一下子给喷了出来。

红头看见自己的朋友,高兴得流下了眼泪:

“谢谢你……”

青头笑眯眯地说:

“不要哭,就算你在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旅行吧!

(1)用横线画出说明青头和红头是好朋友的语句。

(2)写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线路:

牛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到地面。

你认为这是一趟________(愉快 惊险)的旅行。

(3)关于红头能够从牛肚子里出来的原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头的帮助    

B.青头鼓励红头不放弃    

C.牛不吃蟋蟀,只吃草    

(4)红头出来后,会对青头说什么呢?

请用一两句话把“谢谢你……”后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

6.(13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蜜蜂群居于蜂箱或树洞中,空间狭小、阴暗。

数万只蜜蜂拥挤在一起,蜂窝内的温度和湿度等条件都适宜微生物的生长,但在蜂窝内储存的花粉、蜂蜜等食物都不会腐败变质。

这是什么原因呢?

科学家发现,原来在群蜂中有一种叫蜂胶的物质。

蜂胶对蜂窝内的病菌、霉菌都有较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对正常细胞没有毒副作用。

它是蜜蜂清洁环境、杀灭病菌、保证健康的良药。

蜂胶是蜜蜂从胶源植物的新生枝芽处采集的树脂类物质,经蜜蜂混入其上颚腺、蜡腺的分泌物,反复加工而成的胶状物质。

由于树胶有较强的黏性,所以采集难度大大超过采集花蜜,通常每群蜂每天只能生产0.2克蜂胶。

(1)请你概括出这段话的大意。

(2)请你用“________”画出介绍蜂胶作用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蜂胶产生过程的语句。

(3)短文中划线的词语说明________。

(4)请你针对短文内容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7.(18分)(2019一下·景县期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喜鹊的新发现

喜鹊在半空中飞着,眼睛只盯住自己的下面,它看见那些蜻蜓、蝴蝶、蜜蜂等小昆虫在低空中飞,便喳喳地叫道:

"看来世界上数我飞得最高了"。

哪知,头上传来鸽子咕咕的歌声,喜鹊吃了一惊,难道上面还有飞鸟?

往上一看,一群鸽子在头上盘旋,它伸长脖子向喊道:

"鸽兄,看样子上数你飞得最高了吧。

"不,不,我飞得不算高,上面还有大雁呢!

"鸽子对喜鹊说。

喜鹊翘首一望,真的,雁群排着“人”字形,整整齐齐地飞向远方。

“真是人上有人,天外有天啊!

"喜鹊感慨地说。

(1)短文有________个自然段。

(2)读句子,根据文章内容判断对错。

①喜鹊比蝴蝶飞得高。

________

②鸽子比喜鹊飞得高。

________

③小昆虫在高空中飞。

________

(3)喜鹊看到大雁后明白了()(填序号)

①大雁飞得最高。

②大雁飞得最整齐。

③人上有人,天外有天。

8.(17分)(2019·重庆模拟)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聪明的小山雀

小山雀早上就飞到果园里捉“害虫”。

远远的,它看见一只枯叶蝶在飞。

小山雀想:

“这回你可跑不了啦!

”它迅速飞去,谁知却看不见了枯叶蝶的影子。

小山雀心里琢磨_____刚才明明看见飞到这里_____怎么眨眼就不见了_____聪明的小山雀飞到树枝上_____死死盯着树枝上的一片枯叶_____

一会儿,那片枯叶忽然飞起来。

小山雀展翅赶了过去,一口把它叼住。

枯叶蝶再狡猾,也逃不过小山雀锐利的眼睛。

(1)“枯叶蝶再狡猾,也逃不过小山雀锐利的眼睛。

”“锐利”有两种解释:

①尖而快;②眼光尖锐。

这里“锐利”是第几种意思。

(2)在小山雀第一次追枯叶蝶时,枯叶蝶忽然不见了,它飞到哪儿去了?

()

A.飞跑了    

B.藏在枯叶后面    

C.伪装成一片枯叶    

(3)给第二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小山雀心里琢磨________刚才明明看见飞到这里________怎么眨眼就不见了________聪明的小山雀飞到树枝上________死死盯着树枝上的一片枯叶________

9.(17分)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有一次,我把没用完的颜料扔了。

爸爸看见了,教育我说:

“小孩子要注意节约。

”还有一次,我把用了一半的橡皮扔了。

爸爸捡起来叫我继(jì)续(×ù)用。

我满不在乎地说:

“新的橡皮有的是。

”爸爸生气地说:

“小孩子要珍惜(xī)父母的劳动成果。

(1)在文中找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反的词。

浪费(fèi)—________       旧(jiù)—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爱惜——________     教导——________

(3)爸爸讲了________次教育我的话。

(4)请找出爸爸第一次教育“我”的话和他第二次教育“我”的话。

10.(19分)课外阅读。

烧炭工与绅士

诺比斯的父亲是当地有钱的绅士,因此诺比斯便趾高气扬,目中无人。

他父亲身材魁梧,蓄着浓密的黑胡子,表情十分严肃,几乎每天送儿子上学,接儿子放学。

昨天上午,诺比斯跟班里最小的一个孩子——烧炭工的儿子倍梯吵架。

诺比斯自知理亏,无法辩解,就冲着倍梯气急败坏地说:

“你父亲是个乞丐!

”倍梯委屈得要命,顿时面红耳赤,默不作声,热泪夺眶而出。

回到家里。

便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父亲。

午饭过后,全身黑糊糊、个子矮小的烧炭工领着孩子来到学校,向老师抱怨。

大家都不吱声,只是静悄悄地、全神贯注地听着。

跟往常一样,诺比斯的父亲正在门口给儿子脱外衣,他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便走进教室。

问是怎么回事。

“是这位先生在抱怨您儿子。

您儿子对他儿子说:

“你父亲是个乞丐!

,”老师回答。

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于是询问儿子:

“你说那句话了吗?

”诺比斯站在教室中间,当着倍梯的面,低着头不言不语。

父亲紧紧抓着儿子的胳臂,把他拉到倍梯的面前说:

“快道声对不起。

烧炭工以和事老的口吻连声说:

“算了吧,算了吧。

可绅士不理睬他,依然谆谆劝导儿子说:

“照我的话这样说:

‘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了你的父亲,请你原谅。

如果我的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将是非常荣幸的!

烧炭工做了个果断的手势,好像在说:

“我不愿意。

”绅士不听他的话,逼儿子照他说的办。

他的儿子头也不抬,轻声细气而断断续续地说:

“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了——你的——父亲,请——你原谅。

如果我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那将是非常——荣幸的!

绅士向烧炭工伸过手,烧炭工用力紧握着。

然后,烧炭工推了儿子一把,儿子心领神会,扑到诺比斯怀里,两人紧紧拥抱。

“老师,请您帮个忙。

让他俩坐在一起好吗?

”绅士问老师。

于是,老师把倍梯安排到诺比斯旁边坐下。

待他俩坐好后。

诺比斯的父亲打了个招呼告辞了。

烧炭工若有所思地站了片刻,全神贯注地凝视着靠近坐好的两个孩子,然后,来到课桌前。

带着爱怜和歉意的表情端详着诺比斯,仿佛想说些什么,可什么也没说出来。

他伸手想慈爱地跟他亲热一下,似乎又没有这个胆量,只是用他那粗大的手指轻轻地碰了一下诺比斯的额头。

他走到教室门口,回头瞥了诺比斯一眼。

才迈着慢慢的步子走开了。

“孩子们,你们要牢牢记住今天看到的事情。

”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本学年最精彩的一课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