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精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40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精品.docx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精品.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精品.docx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精品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这一主题来编排。

主要由《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三篇文章组成。

另有一个口语交际、习作及语文园地。

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爱的不同表达方式,来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3篇文章都运用了具体的事件来表达父母对孩子的爱。

如《慈母情深》中,通过介绍自己思想斗争、详细介绍母亲的工作环境以及母亲对别人的不理解的回答,体现出母亲对孩子的支持和爱;《父爱之舟》中,通过写父亲和“我”住店、带“我”逛庙会、背“我”上学、送“我”上学等事情,体现父亲对孩子的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通过介绍父亲在生活中用“糟糕透了”和母亲用“精彩极了”对孩子的不同评价方式,来体现来自父母的不同的爱。

三、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通过外貌、语言等描写来体现人物的方法。

2.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3.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四、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2.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五、教学措施:

教学本组课文,应把握课文内容,注重把握细节,通过细节描写来体会其中蕴含的深沉的母爱。

体会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掌握书信的格式。

用具体的生活实际、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来表达对父母的爱。

学习习作中几种结尾的方法。

体会场景描写的作用。

学习写成长路上的“第一次”。

六、课时安排

序号

教学内容

课时

18

《慈母情深》

2

19

《父爱之舟》

2

20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1

《口语交际》、习作

3

语文园地

2

18、慈母情深

教学目标

1.会认“魄、抑”等11个生字,会写“辞、抑”等12个生字。

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

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一、揭示课题,聚焦“情深”

1.板书:

慈母情深

2.请同学们满怀深情地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自读课文,解决课后的生字词,会读,并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阅读课文,用简单的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三、精读课文,体会铺垫的作用。

1.同学们,我们知道事情的起因是买一本书。

你们觉得买一本书容易吗?

请大家读1-4自然段。

2.在读的过程中思考:

①“书价一元多”从这句话中,我们了解到什么信息?

②“母亲还从来没有……要过这么多钱。

”从这句话中,我们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③读第4自然段,你从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④同学们,请大家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反复交代家里很“穷”呢?

里面的用意是什么?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1.背写课后生字词。

2.继续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会写的生字。

2.为了突出母爱,作者进行了怎样的铺垫?

二、深入品读

1.请同学们自由读5~29自然段,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母亲?

2.在这部分中,关于母亲的哪些镜头让你印象最深?

3.罗列句子,对比感悟:

⑴“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

⑵“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二次引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伏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⑶“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三次引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伏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4.再读这些句子,母亲的伟大形象是通过什么表现的?

三、触景写情

1.拿出笔,写下作者的感动:

我拿着母亲给我的钱,鼻子一酸,心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我攥着钱跑了出去,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3.母亲的希望是什么?

你觉得那个劝她的女人说的话有没有道理?

四、音乐渲染

1.母亲像天空,像大海,更像一条河,静静地流淌在四季的交替中……

2.播放歌曲《母亲》。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9、父爱之舟

教学目标

1.会认“栈、冤”等12个生字,会写“蚕、考”等14个生字。

理解“千变万化、纸屑”等词语。

2.朗读课文,从课文中的具体描绘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3.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领悟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领悟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并从中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二、读文识字。

1.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3.交流汇报:

(1)大家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

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2)出示本课的生字,纠正读音,重点记住“蚕、茧、掀、席、庙、屑”等课后生字以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以自由举手读、开火车读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4.讨论交流

(1)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2)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说说你感动的理由。

(3)读一读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感情。

5.小组活动。

三、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文中写了哪些事。

2.从这些事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3.画出令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课文分了几个场景进行描述?

哪个场景让你感动?

2.分小组讨论,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

2.回顾上节课内容,说说在“我”的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

3.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品读感悟,体会父爱。

1.课文出现了五个场景,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场景。

2.品读第二个场景。

(1)作者详细描写庙会盛况的目的是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的爱?

(3)从哪些地方看出儿子对父亲的爱?

3.品读第三个场景。

详细阅读“雨雪天送我去上学”,从中我们感受到什么?

4.品读第四个场景。

5.品读第五个场景。

三、感受写法。

四、激情升华,拓展延伸

五、作业布置。

1.找出文中那些描写父亲对儿子的爱的句子。

2.仿照这种写法,也写一写父亲对自己的爱。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学目标

1.认识“誉、励”等7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2.默读课文,了解父母对同一首不同评价的原因,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且能理解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的不同看法,并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对文章重点语句的感悟,理解为什么同一首诗,父母评价完全相反。

体会文中母亲充满感性的爱,父亲充满理性的爱。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1、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2、读了这个课题,你发现了什么?

二、检查预习

三、明确任务,合作学习

借助学习提示,把握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了解父母对同一首诗有着不同评价的原因以及这些评价带给我的不同感受。

(2)围绕学习提示的第一个问题出示学习单,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交流,互相补充。

看法

理由

带给“我”的感受

母亲

父亲

四、学习“明理”,重在感悟

1、随着时间的推移,巴迪长大了。

那么,成年后的巴迪又是怎样看待当初父母的评价呢?

重点理解句子:

(1)、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我有个慈祥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

“巴迪,这是你写的吗?

精彩极了!

”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

“这个糟糕透了。

(2)、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

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五、联系自我,拓展延伸

1、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如何看待巴迪父母表达爱的方式?

2、齐读小诗。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

教学目标

1.在交流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建议父母改进方法。

2.学会主动与人沟通的方法,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3.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教学重难点

1.在交流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建议父母改进方法。

2.学会主动与人沟通的方法,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父母的爱有时候是和风细雨,有时候却又是狂风暴雨。

无论哪一种,都是他们对我们真情的付出。

今天,就让我们把自己感受到的爱表达出来,与同学、老师、父母一同分享吧。

二、讲事例,感悟父母深情

1.把父母爱自己的生活片段和大家分享。

2.教师提出口语交际的要求。

板书:

交际要求:

①认真倾听;

②表达清楚;

③文明有礼;

④大胆发言。

3.指名讲述。

引导学生讲述亲身经历的故事,体会父母之爱。

4.学生评议。

引导学生从口语交际的要求出发,评议同学的发言,做出中肯的评价。

5.教师点评。

教师根据交际要求,围绕学生的发言,抓住要点,做精要的点评,表扬学生的精彩发言,指出学生的不足,让学生从教师的点评中学会交际的技巧。

三、阅读故事,说说自己的见解

出示三个小故事:

故事1:

妈妈的包办,使刘明明养成了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

应该像《慈母情深》中的母亲,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故事2:

爸爸教育方式不当,使冯刚畏惧考试。

爸爸应该帮助他找出失败原因,鼓励他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高。

故事3:

李路杰的成功是爸爸正确引导的结果。

1.谈谈自己对这三个故事的理解和看法。

2.小组交流。

学生先自由在学习小组内评说故事,提出自己的看法,小组长对不同看法进行简要记录。

3.全班交流。

选派有代表性意见的同学在全班发表见解。

四、再创情境,提升应对能力

1.假如刘明明的妈妈、冯刚的爸爸就在你的面前,你会怎样去劝说他们?

2.教师扮演刘明明的妈妈,学生纷纷劝说,教师随机应变,相机指导学生注意礼貌和语气委婉等。

3.指一名学生扮演冯刚的爸爸,学生根据刚才教师的提示再次劝说。

4.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展开评说。

五、走进生活,分享体会

1.在你的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现在又有什么新的想法?

说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

2.小结。

听了这么多的见解,我想同学们一定也有很多话想对你的父母说,回去以后可以把你的想法和你的父母进行沟通。

世上没有不爱子女的父母,只是爱的方式各不相同。

无论用哪种方式沟通,我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体谅你的父母,做一个孝顺、懂事的好孩子。

能做到吗?

六、诉说心语,升华情感

1.对爸爸妈妈说说心里话。

2.学生交流。

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充分表现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七、作业设计

1.把这三则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

2.向父母讲讲自己上课的感受,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