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642790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84 大小:4.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初一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初一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初一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初一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初一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8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一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授课时数:

10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课题

分数乘整数

知识

技能

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

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法与学法

直观演示法

教学准备及手段

课件

教学流程

第2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1-3题。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出示复习题。

(投影片)

(1)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

(3)计算:

计算时向学生提问:

这道题的什么特点?

计算时把什么做分子?

使学生看到三个加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做分子,分母不变。

2.引出课题。

分数加法是否也有简便算法?

今天我们学习分数乘法。

(板书课题:

分数乘整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出示例1,指名读题。

(1)分析演示:

师:

每人吃块蛋糕,每人吃的够一块吗?

(不够一块)接着出示如课本的三个扇形图。

问:

一个人吃了块,三个人吃了几个块?

使学生从图中看到三个人吃了3个块。

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答3个人一共吃了多少块?

(教师在3个扇形下面画出大括号并标出?

块)订正时教师板书:

++===(块),(教师将3个双层扇形图片拼成一个一块蛋糕的图片)

(2)观察引导:

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

使学生看到3个加数的分数相同。

教师问:

求三个相同分数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

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

教师板书:

再启发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相加的和。

(3)比较和12×

5两种算式异同:

提示:

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两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

(让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

相同点:

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

不同点:

是分数乘整数,12×

5是整数乘整数。

(4)概括总结:

教师明确:

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两算式的意义?

(引导学生说出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教学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1)推导算理:

由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导入。

表示什么意义?

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的和。

板书:

++。

学生计算,教师板书:

分子中3个2连加简便写法怎么写?

学生答后板书:

(块)教师说明:

计算过程中间的加法算式部分是为了说明算理,计算时省略不写。

(边说边加虚线)

(2)引导观察:

的分子部分、分母与算式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互相讨论)

观察结果:

的分子部分2×

3就是算式中的分子2与整数3相乘,分母没有变。

(3)概括总结:

请根据观察结果总结的计算方法。

汇报结果:

(多找几名学生汇报)使学生得出是用分数的分子2与整数3下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根据的计算过程,明确指出:

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约分后约得的数要与原数上下对齐。

然后让学生将按简便方法计算。

【启发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学习总结、归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反馈练习:

⑴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1题。

订正时让学生说出乘法中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⑴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2题。

教师提示:

乘的时候如果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⑴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1、2、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思路。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启发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学习总结、归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作业设计

练习一2、3题。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

心得反思

分数乘整数、分数乘整数这两堂课我都注重从生活引入并通过直观的线段图、折纸等方式让学生理解算理。

课中我能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以记忆法则、机械训练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参与到算理的探讨、运算规律的归纳中来。

第2课时

分数乘法

(二)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根据例题制作的挂图、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教材第3页及相关教学内容”

一、复习导入

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

4 ×

4 ×

14×

2、引入:

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分数乘法的问题。

(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一)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1.投影出示例题2。

(1)问题一:

3桶水共多少升?

指名列出算式:

12×

3。

提问:

你是怎么想的?

启发学生得出:

求“3桶水共多少升?

”就是求3个12L,也就是求12L的3倍是多少。

(2)问题二:

桶水共多少升?

根据什么列示的?

启发学生思考:

桶就是半桶,求桶是多少升?

就是求12L的一半是多少,也就是求12L的是多少。

(3)问题三:

求桶是多少?

就是求12L的是多少。

2.结合上面的几个问题,你知道“12×

”和“12×

”这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分别是什么吗?

表示12L的是多少:

表示12L的是多少。

3.总结:

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

引导:

这道题求吃了多少千克,也就是求3千克的是多少千克。

(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投影出示例题3。

李伯伯家有一块公顷的地。

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种玉米的面积占。

1.问题一:

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1)提问:

求“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实际上就是求什么?

怎样列示呢?

(实际上就是求公顷的是多少公顷,列示是:

(2)探究×

的计算方法。

①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张正方形纸表示一公顷,先画出它的,表示公顷。

②再涂出公顷的。

引导理解:

求公顷的是多少公顷,就是把公顷平均分成5分,取其中的1份。

③观察交流。

观察手中的长方形纸,想一想,公顷的是多少公顷,你是怎么想的?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在组织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得出:

也就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2×

5)份,取其中的1份,即×

1==。

===(公顷)

2.问题二:

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⑴学生独立列出算式:

⑵提问:

“×

”等于多少呢?

你能用颜色表示的吗?

⑶学生动手操作,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路。

与前面一样,也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

5)份,不同的是要取其中的3份,可以得到:

3.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先小组讨论,再汇报交流。

计算法则:

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分母。

(板书)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1题。

这道题是有关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的练习。

组织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阅读理解,在教材上填一填。

再指名汇报,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2题。

这是一道看图计算的练习,皆在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深对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理解。

组织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看图填一填,再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3.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3题。

这道题是运用所学的分数乘法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加深对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理解的同时,又可以巩固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4.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4、5题。

先学生独立计算,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四、全课小结。

练习二第3、4题。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在本节课中,我放手让学生联系已有知识经验,用自己思维方式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学生自主地构建知识,充分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理念。

学生通过讨论、合作交流,得出三种不同的处理方法。

小数化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