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常用中药与药膳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62757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96.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整理常用中药与药膳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最新整理常用中药与药膳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最新整理常用中药与药膳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最新整理常用中药与药膳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最新整理常用中药与药膳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整理常用中药与药膳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最新整理常用中药与药膳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整理常用中药与药膳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整理常用中药与药膳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是指药物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味道。

味道作用适应证

辛味发散、行气、活血外感表证、气滞血瘀证

甘味补养、缓急虚证、拘急疼痛。

酸味收敛、固涩虚汗、遗精、久泻、带下

苦味泻火、泻下、燥湿热病、便秘、胀满

咸味润下、软坚、散结痰核、瘰疠、便秘

淡味渗湿、利水水肿,小便不利

3.升降浮沉

药物作用于人体上、下、表、里的四种趋向。

升:

上升举陷,趋向于上;

降:

下降平逆,趋向于下;

浮:

上行发散,趋向于表;

沉:

下行泄利,趋向于里。

升浮药:

解表、散寒、祛风、升阳、催吐作用;

沉降药:

清热、泻下、降逆、潜阳、止呕作用。

4.归经

某种药物对某些脏腑经络的病变具有选择性的治疗作用。

酸入肝;

苦入心;

辛入肺;

甘入脾;

咸入肾。

5.中药毒性

毒药:

广义指一切药物的总称。

《周礼》:

“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

狭义指药物的偏性。

《类经》:

“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者,因气味之偏也”。

毒性是药物毒副作用大小的标志。

常见的中毒原因有剂量过大、误服伪品、炮制不当、制剂服法不当、配伍不当或者是患者的个体差异引起。

中药常见的毒、副作用:

马兜玲酸肾病(关木通、广防己、马兜玲、天仙藤、青木香等)。

乌头碱类中药的心脏毒性;

黄药子雷公藤、朱砂、雄黄等的肝毒性等。

但也可以合理应用有毒中药,以毒攻毒,如雷公藤治肾炎;

斑蝥治癌肿;

马前子治风湿痹痛;

砒霜治白血病等。

三.中药的用法

1.配伍

根据病情需要和药物性能、功用,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应用。

七情配伍规律如下:

单行:

单用一种药物,不需要其它药物辅助,如独参汤。

相须:

两种功效相似的药物合用,能取得协同作用而互相促进疗效。

如石膏配知母、大黄配芒硝。

相使:

两种不同功效的药物合用,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的疗效。

如黄芪配茯苓、石膏配牛膝。

相畏:

两种药物合用后,一种药物能抑制另一种药物的烈性或毒性。

如半夏畏生姜。

相杀:

一种药物能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

如绿豆杀巴豆毒;

防风杀砒霜毒。

相恶:

两种药物合用后,一种药物可以减弱或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

如生姜恶黄芩;

人参恶莱菔子。

相反:

两药合用,能产生毒性或副作用。

如乌头反半夏。

2.配伍禁忌

十八反歌: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注:

半夏、瓜蒌(天花粉)、贝母、白蔹、白芨反乌头。

海藻、大戟、甘遂、芫花反甘草。

人参、党参、沙参、玄参、丹参、苦参、细辛、芍药反藜芦。

3.中药煎服法

汤剂是中药最古老也最常用的一种服法。

古人对煎药的器具、火候、方法等,早就有了论述。

如《医学源流论》中就说道:

“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

”用中药治病无论是用单味药,还是用多味药配成的方剂,都需要进行一定的煎制,加水、酒或其他药液做成汤剂后,才能服用,因此汤剂的煎法是很有讲究的,它对药物的疗效有很大的决定作用。

 

 煎汤药的程序虽然简单,但其中包含的学问可大了,那么,怎么样煎才能有效的发挥药物的作用呢?

我们先从煎药的容器说起吧。

很多人都知道煎中药要用砂锅,而不能用铜、铝、铁等金属做的锅,这是为什么呢?

 用陶瓷砂锅煎药是因为它的性质稳定,不容易与药物起化学反应,另外,它传热慢、受热匀,不容易糊锅,而且价格便宜,所以选用陶瓷制的砂锅、瓦罐是最方便实用的。

如果没有砂锅和瓦罐,也可以用不锈钢、搪瓷制品或玻璃器皿代替。

但是不能用铜、铝、铁等金属容器,因为金属容器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发生化学发应,影响药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患者服用后有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现象,加重病情。

 水是煎中药时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通常只要是干净的水就行,井水、自来水都可以。

但加水的量就很重要,不同药剂的加水量是不大一样的,水少了,可能不足以煎煮出药物中的有效成分,而如果水多了,不但耽误时间,还会使汤液的浓度降低,同样会影响疗效,那么一剂汤药在煎制前加多少水才最好呢?

  煎煮中药的水量是根据药物的性能、具体服用要求、药物的大小以及药味的多少来定的。

首先,在煎药前要用冷水充分浸泡20~30分钟,使药物完全被水渗透,便于有效成分的溶解,然后再加水煎煮。

加水量通常为药物的5~10倍。

或者加到高出药面2~3厘米左右就可以了。

如果医生有具体的要求,应遵医嘱。

  煮汤药的时候长短也会直接影响药物的质量,那么一剂汤药一般要煮多长时间最好?

由于药物的质地不同,煎药的方法、程序也各有不同,比如说有些药要先煎后下,有些要另煎等等,这样做起来虽然是很讲究,但比较繁琐,如果不这样做会不会影响药物质量和它的治疗效果呢?

  煎药时间要根据药物的性质来定。

通常头遍煎时,应在中药煮开后再熬20分钟左右为好,二遍煎的时间可以稍微短一些。

但也要视具体药物不同而有所差异。

比如一些解表药的煎煮时间就应该短一些,因为解表药大部分用的是植物的茎和叶的部分,质地疏松,吸水量大,所以煎的时间可以短一些。

芳香类的药物象藿香、佩兰、薄荷和一些鲜用的药物,由于挥发性较大,质地柔软,久煎容易丧失过多的有效成分,所以煎煮时间也要短,通常在其他药物快要煎好时再下,闻到药香味就可以了。

而一些矿物类、贝壳类或动物类的药物,象生石膏,磁石,还有象生牡蛎、生石决明这些药,由于质地比较坚硬,就需要先煎20分钟左右,再下其他的药物同煎。

另外,还有一些需要包煎的药物,比如种子类体积较小的、粉末状的、粘性的、容易烧焦的药物,或带毛刺,容易刺激嗓子或消化道的药物等,就应该用纱布包好之后再煎煮。

 中药的有效成分的溶出是治病的关键,所以人们都认为中药还是煎两遍好,头一遍就叫“头煎”,第二遍叫“二煎”。

这样可以使药物之间充分作用,有效成分溶出彻底,增强疗效。

通常把这两次煎出的药汤混在一起服用,总量大约300~500毫升,对于服中药困难的患者,可以少量多次的分服,或者是浓缩给药。

但是有些药,象解表类的就不能浓缩给药,而应煎多少服多少。

 煎中药的火力按大小有文火、武火之分,文火就是小火,武火就是大火、旺火,那么什么时候用文火,什么时候用武火呢?

 武火的火焰大,力道猛烈,可以使温度急速的上升,使药液很快的沸腾,但也容易烧焦;

而文火的火焰较小,力道比较温和。

所以煎药时,通常先用武火将药液烧开,再用文火慢慢的煎。

  把中药煎好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看了以上的介绍之后对您是不是有一点帮助呢。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下总结吧。

 煎煮中药应注意:

1.禁用铜、铁、铝等金属容器,以免影响药效。

2.加水量要适当,煎之前要浸泡,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

3.注意特殊中药的煎煮方法,保证疗效。

4.变质或煎糊的中药切勿再服,以免中毒。

5.注意服药时间和方法,谨遵医嘱。

中药煎煮前不要清洗。

这是因为:

水洗可使药材的水溶性成分丢失:

由于不少药材中含有糖和甙类,可溶解于水中,经水洗后,将丢失一部分的有效成分,导致药效降低。

水洗可使粉末类药材丢失:

中药中又不少药材是粉末类的,也有的在配药时需研碎,如桃仁、龙骨、滑石粉等,如果用水洗,会造成这些药物的流失。

水洗可致部分药材辅料丢失:

由于有的药材在炮制过程中加入蜜、酒、胆汁等辅料,而这些辅料易溶于水中,若用水冲洗,可导致部分辅料丢失。

如常用药材中的胆南星、酒制大黄等。

因此,在煎煮中药之前,不宜用水冲洗药材,以免造成药材成分的丢失,影响药物的疗效。

关于中药最佳服用时间也有相关注意事项,服中药的时间要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质来定。

饭后服用:

大多数药物宜在饭后服用,尤其是补益药(如人参)、健胃药(如补脾益肠丸)和对胃肠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如甘露消毒片);

 空腹时服用:

驱虫药(如乌梅)和泻下药(如大承气汤)则空腹时服用较好;

睡前服用:

安神类中药应在睡前服用。

但不管是在饭前或饭后服药,都应有半小时至1小时的间隔,以免影响药效。

服药次数:

一般来说,中药通常需一天口服3次。

病情缓和者可每日口服2次;

而病情较重、较急者,可根据医师的指示,每隔4小时左右服药一次,夜晚也不停止,以使药力持续,有利于更快地缓解症状、减轻病情。

服药温度:

大多数中药宜乘温服下,发汗药须热服以助药力,而清热中药最好放凉后服用。

此外,有些中成药是不能吃的。

如没有标明生产日期与有效期的中成药,乃属伪劣药品,当然不能服用。

另外如果中成药在贮存保管不当,也会出现失效或产生毒性、毒性增加等问题,应该予以注意:

(1)片剂——片剂一般较光滑、质地坚硬,不易碎裂。

如果药片表面发毛、变色或药片松散、片与片相粘连、有虫絮或发霉,则应弃之勿用。

(2)颗粒剂(冲剂)——中成颗粒剂(冲剂)为矫味,大多加有糖。

好的颗粒剂颗粒干燥、不结块、无虫、无霉;

变质者可出现潮解、结块,虫蛀或散发霉味等现象。

(3)蜜丸——这是中成药的传统剂型,一般用铝塑或厚实的蜡壳包裹。

质量好的蜜丸应是铝塑或蜡壳无损、药丸色泽油润光亮一致、无虫口、无虫絮、无霉变异味、无酸性气味。

如果不是这样,说明已变质或已可能受污染,不要服用。

四、中药剂型

1、汤剂

汤剂是将药物配成方剂,按煎法要求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服用。

特点是吸收快、作用强,能迅速发挥疗效,并可根据病情变化加减使用。

可用于内服、含漱、熏洗、灌肠。

2、散剂

散剂是将(一种或数种)药物碾研成均匀混合的干燥粉末。

特点是制作简便、节约药材、不易变质、便于携带等,但吸收较汤剂要慢。

用法分内服和外用。

末细量少的可直接冲服,或用汤剂、米汤等调服;

研成粗末者,加水煮沸后取汁服用,即煮散。

将药物研成极细粉末,外敷或掺散于疮面和患病部位。

3、丸剂

丸剂是将药物研成细末,用蜂蜜或水、米糊、面糊、酒、醋、药汁等作为赋型剂制成圆形固体剂型。

该剂型药力持久,吸收缓慢,体积小,服用、贮存、携带都很方便。

适用于慢性和虚弱性疾病。

类别及用法:

①蜜丸将药物细粉用炼制过的蜂蜜作赋型剂制成丸。

②水丸将药物细粉用冷开水或酒、醋,或其中部分药物煎汁等起湿润、粘合作用,制成的小丸。

③糊丸将药物细粉用米糊、面糊等制成丸剂。

④浓缩丸将药方中某些药物煎汁浓缩成膏,再与其他药物细粉混合干燥、粉碎,以水或酒、或方中部分药物煎出液制成丸剂。

4、膏剂

膏剂是将药物用水或植物油煎熬浓缩而成的剂型。

服用量小,外用可缓慢吸收,持久发挥疗效。

可以内服和外用。

5、丹剂

用含汞、硫磺等矿物药或贵重药物精炼而成的化合制剂。

剂量小,作用大,常用于急性病证。

如紫雪丹、红升丹等。

没有固定的剂型,可为丸、散、块状、锭状等,可内服和外用。

6、酒剂

是以酒为溶媒浸泡药物,或加温同煮,去渣取澄清浸出液,通称为“药酒”。

适用于体质虚弱、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证,阴虚火旺者禁用。

用法:

内服--体虚失养、风湿骨痛。

外用--消肿止痛、杀虫止痒。

7、片剂

片剂是将一种或多种药物经过粉碎加工和提炼,与辅料混合后,加压制成的圆片状剂型。

特点:

用量准确、体积小、成本低、贮运方便,是现代常用剂型之一。

适用于多种病证。

一般内服。

8、冲剂

是指将药物的细粉或提取物等制成的干燥颗粒剂。

服用方便、作用迅速、体积小、重量轻、易于运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