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编程精讲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52866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UG编程精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UG编程精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UG编程精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UG编程精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UG编程精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UG编程精讲Word文件下载.docx

《UG编程精讲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UG编程精讲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UG编程精讲Word文件下载.docx

抬刀较多〔很多时候可以接受〕,只适合粗加工和半精加工。

需要特别注意设置的参数:

1切削—连接---翻开刀路—变换切削方向〔进一步减少抬刀次数〕

2方法—传送方式:

如果选择先前平面模式,那么进给率选项--横越值一定要赋予一个数值,比方6000.或8000

清角:

用于型腔开粗后,换刀加工的必要步骤,大直径刀具开粗后,小直径刀具中光之前,一定要用小刀对大刀加工过的部位进行清角,以防止小刀中光加工时撞刀发生。

所以一般型腔产品的加工步骤举例如下:

清角方法:

使用3D基于层参考刀具

实际加工中清角最常用的方法是参考刀具,我们重点掌握此种方法即可。

参考刀具:

如果准备用D4的刀具清理上一把D12开粗后留下的残料,那么D12就是参考刀具,选择参考刀具的原那么是大于等于上一把开粗刀具的直径,例如以上可以选择D12或者D14。

考前须知:

余量的设置,D4清角时为了不碰到工件侧壁,留的余量值应该大于等于D12开粗时留得余量,比方D12开粗余量0.3,那么D4清角余量可以留0.4

参考刀具的使用一般用在型腔铣中。

如果当前刀具小于参考刀具的二分之一,比方D4对D12,切削模式选跟随工件

如果当前刀具大于等于参考刀具二分之一,比方D6对D12,切削模式可选配置文件

跟随周边〔不建议使用〕:

适合简单外形轮廓的零件,原理是根据最大外形轮廓和最大内形轮廓共同生成刀路。

可以灵活改变切削的方向,因为不抬刀所以效率较低。

参数设置:

切削—切削方向向内〔加工岛屿〕或者向外〔加工形腔侧壁〕

清壁:

补刀的意思,即加工完成后对零件的外形轮廓再走一刀,保证完全切削。

配置文件:

翻译的不好。

只在工件最大外形处生成刀路,那么大家可以想到,这种切削方式只适合于精加工,也就是在毛坯已经被大量去掉的情况下,最后精刀加工到位。

比方常用加工思路:

跟随工件粗加工---配置文件精加工。

小结:

实际编程工作中用到的切削方式只需熟记三种跟随工件〔开粗、铣带侧壁的平面〕、配置文件〔精加工侧壁〕、往复〔铣无侧壁平面〕、足够用。

几何体:

部件:

即准备加工的零件,必须要指定,这样电脑才能知道加工哪里。

所以要指定一个实体〔比方一个法兰,一个基座〕。

有一个例外:

2D刀路的部件是选择线〔只有这一个例外〕。

加工的刀路只分成2D刀路和3D刀路,其实很好区分,部件是实体就是3D刀路,部件是线就是2D刀路。

隐藏体:

翻译问题,即毛坯体,有加工余量的工件。

一般需要我们自己事先画出一块方料,或者棒料或者沿工件外形偏置一定余量,比方铸件。

不一定每次加工都要指定毛坯体,判别何时指定毛坯体,方法也很简单,读者只需记住:

我要准备对零件进行粗加工的时候,这时就要指定毛坯体即隐藏体,也就是说要告诉电脑,我的毛坯体有多大,刀具从哪里开始去除残料。

如果不指定毛坯体,电脑无法得知毛坯,就无法计算刀路,或者错误指定毛坯体与实际毛坯的尺寸不符合,就会出现扎刀或者撞刀的风险。

比方开粗常用的型腔铣,初学者一般要指定毛坯体〔当然以后会知道,也可以不指定毛坯体〕。

精加工不需要指定毛坯体,精加工就意味着,部件的毛坯余量已经很小,比方单边在1~0.1mm之间,刀具沿工件外形加工,就完全可加工成型,指定毛坯体没有意义。

所以精加工常用的操作等高轮廓铣,曲面区域铣,就没有指定毛坯体的步骤。

检查体:

图标是个压板的形状,大意是压在工件上的压板〔所以一般指定实体〕,因为压板是不能加工的,所以刀具既不能加工压板而且不能碰到压板,所以检查体上不会生成任何刀路。

应用:

在某些时候可以通过检查体来阻止某个地方生成刀路。

一般不用指定,指定情况:

1加工时有重要的地方不能碰到,可以将其设置成检查体或者检查面。

2,不让刀路在此生成,可以画一个实体,当做检查体,阻止刀路生成。

切削区域:

一个工件不一定要全部加工,有可能只是要加工其中一个面,这时我们选择完部件后还有进一步选择部件上要加工的面〔如果不选择切削区域,那么即默认整个部件全部加工〕。

可以选择一个面或者可以多个曲面同时选择。

一般常用于精加工,比方等高轮廓铣,曲面区域铣。

粗加工型腔铣一般不选择切削区域。

修剪体:

具体可以理解成修剪框,常用矩形的线框当作修剪框,〔矩形用屏幕四点来画出〕进一步控制刀路的形状,不想生成刀路的地方,用矩形边框修剪掉即可,很灵活比拟常用,一定要掌握。

平面铣中的两个几何体参数

区别去其它操作用实体生成刀路,平面铣是通过曲线来生成刀路,所以这里的部件要选择曲线。

曲线分成封闭曲线和开放曲线,所以加工区域要指明:

是封闭曲线的内部还是外部,是开放曲线的左侧还是右侧。

底面:

只有平面铣程序里存在,通过平面来指定加工的深度。

直接选择现有的面或者相关面给定距离。

步进:

刀具切削时,水平方向进刀的距离,即控制刀路的疏密程度,步进小外表度光滑,加工时间变长。

最常见用:

刀具直径百分比来控制:

开粗不求外表质量,要求效率,步进给大75%-85%左右,精加工要求外表质量步进给小45%--60%。

恒定:

给定固定的进刀数值,不常用

剩余波峰高度:

两此走刀,之间的残料高度,适合精加工球刀使用0.0008mm,不常用

可变的:

适合精加工侧壁,在走最后一刀路径之前,附加一条或者多条刀路,附加刀路的距离和刀路数量那么由步距大小和刀路数来控制。

举例说明:

加工直径100的圆柱,圆柱单边0.3MM的余量,用D10的刀具,一次光刀,吃刀量太大,那么可以附加刀路:

步进选择可变的—步进大小0.1,刀路数2,这样就多附加了两条刀路,加上最后走出原有的精加工刀路,总共是三条刀路,0.3的余量分三刀加工完成。

每次加工0.1mm。

非常适合2D精加工程序。

步进是针对粗加工。

也就是水平方向有多条刀路,而精加工只沿工件轮廓加工,水平方向只有一条刀路,所以步进不起作用。

想产生步进多个刀路,只能用到可变的步进方式。

控制点:

切削区域起点:

控制每一层刀路的进刀位置,给定一点后,电脑会尽量将进刀位置放在你指定的点位,生成整个刀路。

可以将进刀点统一,使刀路整洁,对刀路本身没有影响。

系统并不会完全按照你的指定,取决于你的点位是否合理。

开粗刀路较乱,使用控制点可以统一进刀位置,相对整洁一下刀路。

因为精加工刀路本身就很整洁,指定进刀点,一般用来控制下刀位置,比方从工件左侧还是右侧下刀。

预钻孔进刀点:

一般不使用,不必掌握。

切削参数:

顾名思义,里面的所有参数都是控制切削加工的要素,任何改动都将会改变刀路的最终生成和工件最终尺寸大小,请读者注意。

不过也不用担忧,要熟练掌握的参数只有一半左右,但是切削参数必须要重点熟练掌握。

〔只能反复练习〕

策略:

选择切削方式〔比方跟随工件〕之后,进一步设置切削方式的具体参数。

切削顺序:

深度优先和层优先两种,深度优先效率高,专注加工一个区域到位后,再抬刀移动到下一个区域加工,很少抬刀,适合加工一般常规零件。

层优先平安,整体一层一层往下加工,如果有多个区域那么同时加工,抬刀较多,适合复杂多型腔岛屿零件。

如果工件只有一个型腔或者一个加工岛屿,那么两者切削顺序没有区别。

切削方向:

统一选择顺铣即可。

毛坯:

翻译问题即工件加工后余量的设置。

余量分为侧壁余量和底部余量,粗加工必须留余量,给精加工准备,精加工余量设置为零即可。

一般侧壁余量大一点,底部余量小一点。

内外公差:

系统生成刀路的精细程度,粗加工公差初始0.03精加工可以改成0.01,不改问题也不大。

连接:

只需要将翻开刀路—变换切削方向,提高效率,其它默认。

切削参数需要重点掌握的参数就以上这些,很简单。

注意这是切削方式为跟随工件的切削参数设置,而如果换成往复等其它的切削方式,那么切削参数的设置略有不同,但大体都差不多。

以后会具体讲到其它的。

方法:

即更高版本UG里的非切削参数命令。

顾名思义,这里面的参数设置不会改变工件实际切削尺寸,它只改变进刀退刀,快速进给等非切削刀路的轨迹。

水平:

进刀参数,刀具进刀时离工件水平的距离,通常设置成大于等于刀具半径的一半。

竖直:

进刀参数,刀具进刀时离工件竖直的距离,通常设置成1-3mm即可,

最小值:

与竖直一致。

初始进刀:

第一条刀路的进刀方式内部进刀:

除了第一刀剩下的进刀方式,全部默认自动〔自动参数另外设置〕即可。

如果想取消进刀,选择刀轴,就没有水平进刀。

初始退刀和内部退刀:

同进刀一样。

略。

传送方式:

可以理解为,刀具由上一层到下一层的进刀方式,一般有三种:

一、平安平面刀具走完一层后,立即返回参考平面,然后再继续切下一层;

二、先前平面,刀具走完一层后,只向上抬高竖直高度的距离,然后继续切第二层,由此可见,第二种的抬刀距离小所以效率高;

三、直接,刀具走完第一层直接进入第二层,严重不推荐这种传送方式,容易撞刀。

只在特殊加工方法中使用,2D经典刀路中会讲到。

补充:

选择传送方式的方法:

其实很简单,2D刀路传送方式选择平安平面,这样更平安,〔等编程经验丰富以后,可随意〕;

3D刀路因为刀路层数较多,选择先前平面,这样效率更高,正常情况,这种传送方式也很平安,唯一要注意的是:

如果选择先前平面传送,那么在进给率设置中,一定要给横越选项一个数值,比方6000,防止机床快速移刀不走直线,这点记住即可。

自动进退刀:

如果方法中的初始进刀和内部进刀的方式选择自动,那么我们需要进一步设置自动进退刀的一些参数,重点掌握两个要素1倾斜类型:

选择沿外形2自动类型:

选择圆弧〔即进刀时刀具走圆弧路线〕

此段内容想象理解较多,读者可能有些理解吃力,推荐给你一个方法,因为非切削参数并不影响加工尺寸,所以读者可以把各个非切参数的平安设置数值先背下来,每次编程直接填。

速度快而且平安,然后在根据空闲时间自己慢慢更改参数,观察进退刀路的变化,慢慢掌握。

切削层:

控制总的切削深度和每一层切削的深度。

这一节具体内容,请看视频

重点掌握用户自定义两个要点:

顶层和最底层〔其实就是最高点和最低点〕顶层是刀路从哪一层开始切,底层是最终切削到哪一层。

从顶层到底层又可以分成假设干个层,每一层的加工深度不一样。

每层的深度我们可以自己控制,为什么要改变每层的深度?

首先并不是一定要改变每层深度,可以全部设置成统一深度,这是最常用的方式,其次如果我们的加工区域有侧重点,重点加工的部位每次下刀深度要小,这样加工精密,部件外表好,不精密的部位,一次下刀深,更能提高效率。

上图从顶层到底层,有3大层,第一层每刀深度20比拟稀疏,第二层每刀深度10,目前黄亮显示第二层的信息,比方第二层的每刀深度,第三层也就是最后一层每刀深度3,所以看着很密,加工出来的曲面外表质量也好。

机床:

刀轴:

根据三轴加工中心的刀轴方向,立式机床刀轴选择Z+,卧式机床刀轴选择X+或Y+,而如果机床安装万能转向头,那么也可以指定矢量,自定义刀轴的方向,注意刀轴方向与刀尖指向相反即可。

一旦刀轴方向改变,应立刻重新选择平安平面〔间隙〕,选择的平面应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