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对苯二甲酸PTA生产技术及工艺流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20450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5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对苯二甲酸PTA生产技术及工艺流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精对苯二甲酸PTA生产技术及工艺流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精对苯二甲酸PTA生产技术及工艺流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精对苯二甲酸PTA生产技术及工艺流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精对苯二甲酸PTA生产技术及工艺流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对苯二甲酸PTA生产技术及工艺流程.docx

《精对苯二甲酸PTA生产技术及工艺流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对苯二甲酸PTA生产技术及工艺流程.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对苯二甲酸PTA生产技术及工艺流程.docx

精对苯二甲酸PTA生产技术及工艺流程

精对苯二甲酸(PTA)生产技术及工艺流程

摘要

精对苯二甲酸(PTA)英文名称:

Pureterephthalicacid(PTA)分子式C6H4(COOH)2。

是以对二甲苯为原料,液相氧化生成粗对苯二甲酸,再经加氢精制,结晶,分离,干燥,得到精对苯二甲酸。

精对苯二甲酸为白色针状结晶或粉末,约在300℃升华,自燃点680℃。

能溶于热乙醇,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醚、冰醋酸和氯仿。

低毒,易燃。

其粉尘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0.05g/L~12.5g/L。

精对苯二甲酸是生产聚酯切片、长短涤纶纤维等化纤产品和其它重要化工产品的原料。

精对苯二甲酸(PTA)是重要的大宗有机原料之一,其主要用途是生产聚酯纤维(涤纶)、聚酯薄膜和聚酯瓶,广泛用于与化学纤维、轻工、电子、建筑等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与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

关键词:

氧化反应结晶高压吸收常压吸收分离干燥溶剂及催化剂回收残渣蒸发溶剂脱水萃取常压汽提系统加氢反应过滤

 

 

前言

本项目由精对苯二甲酸(PTA)主生产装置、辅助生产装置和公用工程装置等组成。

精对苯二甲酸(PTA)主生产装置:

主要包括氧化单元、精制单元和公用设施等,其中:

氧化单元:

主要包括空气压缩、进料准备、氧化反应、CTA结晶、CTA过滤、CTA干燥、溶剂回收、催化剂回收残渣处理(CRU)、MA水解、尾气焚烧处、CTA母液储存系统理等。

精制单元:

主要包括浆料制备、加氢反应、PTA结晶、PTA压力过滤、PTA干燥和产品输送、工艺水和母液固体回收、碱系统等。

辅助生产装置:

原料及化工料罐区、精对苯二甲酸(PTA)输送、包装及贮存码头输送系统等。

本次主要论述的是精对苯二甲酸装置中氧化单元和精制单元生产技术、工艺流程及一些氧化溶剂的回收、脱水、萃取、尾气干燥、处理等。

本装置设计能力为每年产120万吨PTA工程项目是XX市近年来投资最大的内资项目之一,主要生产化纤原料——PTA,是一家实现PTA技术自主开发研究并建造的公司。

以对二甲苯为原料,液相氧化生成粗对苯二甲酸,再经加氢精制,结晶,分离,干燥,得到精对苯二甲酸。

 

第一章精对苯二甲酸的工业概貌

1.1世界精对苯二甲酸工业概貌

目前,亚洲是全球精对苯二甲酸(PTA)最主要的生产地和需求地,而北美和西欧地区的生产能力远远低于亚洲。

世界PTA主要贸易量集中在亚洲地区,2009年进出口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71.1%及65.9%;西欧地区则分别占14.6%及20.1%;北美地区分别占5.9%及11.3%。

北美及西欧地区是世界PTA主要净出口地区,而亚洲、中南美洲和中东欧是主要净进口地区。

从近几年世界PTA的贸易趋势来看,亚洲地区贸易量占世界总贸易量的比例逐年上升,西欧地区略有下滑,而北美地区呈下降的趋势。

目前,世界PTA主要用于生产聚酯,占PTA总消费量的98%以上,而PT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与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在工业化生产规模较小,目前对PTA的需求量仅约200万吨。

未来几年世界PTA工业仍将快速发展,据预测,2010年世界PTA的需求量将达到4500万吨,其中亚洲3000万吨,占世界的67%;2010年世界PTA产能超过4952万吨/年,新增产能主要来自亚洲的中国、印度、泰国等国家。

中东、北美及西欧等地的PTA产能增速相对较缓,新建计划不多。

而未来世界PTA消费结构变化不明显,用于生产聚酯的比例仍将超过90%。

表1世界PTA供需状况(万吨)

年份

生产能力

生产量

消费量

开工率/%

1993

980

902

902

92

1994

1080

1000

1000

92

1995

1270

1140

1140

90

1996

1420

1280

1280

90

1997

1830

1480

1480

81

1998

2000

1580

1580

79

1999

2160

1690

1690

78

2000

2370

2190

2190

92

2005

3422

3145

3145

94

2006

3514

3260

3260

95

2007

3462

3440

3440

95

2008

3942

3760

3755

94

2009

4549

4330

4300

93

2010

4952

4520

4520

91

1.1.1数据引自:

表1摘自专家论坛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11年第1期来自中国知网。

1.2我国精对苯二甲酸工业概貌

我国PTA生产主要集中在江浙一带。

我国2008年PTA产能分布为XX占30%、XX占17%、XX占17%、XX占11%、XX占11%、XX占7%、XX占3%、XX占2%、XX占1%和XX占1%。

2010年XX省PTA产能将占全国总产能的50%,成为我国最大的PTA生产基地。

XX的逸盛石化、XX的华联三鑫石化、XX大榭开发区的XX三菱化学公司的第2期和第3期PTA工程也将按计划进行,预计到2010年,XXPTA总产能将达到260万吨/年。

表2历年中国PTA供需平衡(万吨)

年份

能力

产量

进口量

出口量

表现消费量

自给率%

1995

111.1

90.3

40.1

1.3

129.1

70

1996

148.6

114.2

44.8

0.2

158.8

72

1997

151.1

151.8

47.8

3.1

196.7

77

1998

163.5

160.9

72.9

1.2

232.5

69

1999

163.0

164.1

154.2

0

317.2

51

2000

221.0

194.2

250.5

0

444.5

44

2001

225.5

220.8

311.7

0

532.5

41

2002

325.5

245.5

429.7

0

675.2

36

2003

424.5

393.7

454.6

0

848.3

46

2004

483.5

442.4

572.1

0.6

1013.9

43.6

2005

589.5

695.5

649.1

0

1334.6

52.1

2006

944.5

763.6

700.0

0

1463.6

52.2

2007

1148.5

944.7

699.0

0

1643.7

57.3

2008

1358.5

903.1

497.7

0.9

1399.9

64.5

2009

1502.5

925.5

508.0

0.1

1433.4

64.6

2010

1736.5

1450.0

300.0

5.0

1745.0

82.9

1.1.2数据引自:

表2摘自专家论坛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11年第1期来自中国知网

 

第二章精对苯二甲酸的上下游产业链

2.1精对苯二甲酸的上游产业

精对苯二甲酸的上游产业是石化行业。

主要有石油、天然气、乙稀及二甲苯和混二甲苯等。

2.2精对苯二甲酸的下游产业

精对苯二甲酸的下游产业是化纤行业,主要有棉花、短纤、纱、长袜等纺织品。

图1精对苯二甲酸的上下游产业链

 

注:

MX即混二甲苯PX即二甲苯PTA即精对苯二甲酸PET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MEG即乙二醇

第三章精对苯二甲酸的性质及其主要用途

3.1精对苯二甲酸的性质

精对苯二甲酸为白色针状结晶或粉末,约在300℃升华,自燃点680℃。

能溶于热乙醇,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醚、冰醋酸和氯仿。

低毒,易燃。

其粉尘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0.05g/L~12.5g/L。

3.1精对苯二甲酸的主要用途

精对苯二甲酸是生产聚酯切片、长短涤纶纤维等化纤产品和其它重要化工产品的原料。

历年中国PTA供需平衡(万吨)

对苯二甲酸(PTA)是重要的大宗有机原料之一,其主要用途是生产聚酯纤维(涤纶)、聚酯薄膜和聚酯瓶,广泛用于与化学纤维、轻工、电子、建筑等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与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

PTA的应用比较集中,世界上90%以上的PTA用于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其它部分是作为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及其它产品的原料。

 

第四章精对苯二甲酸的主要原料

PTA的原料是PX(即对二甲苯),源头是石油。

涤纶用PTA占总量的75%,而化纤中78%为涤纶。

这就是“化纤原料PTA”说法的由来。

工业上生产精对苯二甲酸的主要原料是对二甲苯,二甲苯来芳烃的生产。

芳烃中的“三苯”(苯、甲苯和二甲苯)是化学工业的基础原料,具有重要地位。

其产量和规模仅次于乙烯和丙烯。

 

第五章产品方案及规格

5.1产品方案

本项目生产平均粒度为120±20μm的纤维级精对苯二甲酸,采用1.1吨袋包装,产品供给本公司相关涤纶厂做为生产PET原料,其余产品供XX省、XX省、XX省、XX省及周边的涤纶厂使用。

5.2主要产品规格

产品质量指标如下:

项目指 标

⏹外观     白色结晶粉末

⏹分子量166

⏹酸值675±2mg-KOH/g

⏹灰≤10wtppm

⏹总重金属≤6wtppm

⏹Al,Ca,Co,Cr,Mg,Mn,Na,Ni,Ti

⏹Fe≤1wtppm

⏹对羧基苯甲醛≤25wtppm

⏹对甲基苯甲酸≤150wtppm

⏹水份≤0.2wt%

⏹色度≤10APHA

⏹b值≤1.2

⏹典型产品平均粒度120±20μm

典型产品堆积密度1,120kg/m3

 

第六章精对苯二甲酸的生产工艺技术

6.1国外工艺技术现状

精对苯二甲酸(PTA)是聚酯产品的主要基础原料,由于聚酯工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采用PTA直接酯化、连续缩聚工艺实现工业化生产以来,PTA工艺已成为聚酯工业发展之重点。

五十年代中期,BP-Amoco公司将中世纪公司开发的对二甲苯(PX)高温氧化法工艺实现工业化,该法以醋酸(HAc)为溶剂,钴、锰重金属盐为催化剂,溴化物为促进剂,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PX和空气发生气液非均相化学反应生成粗对苯二甲酸(CTA)。

高温氧化法具有反应速度快,产品收率高等特点。

但由于反应温度高,溶剂耗量大,设备腐蚀严重,材质等级要求高等。

为克服高温氧化法的不足,各家公司又成功地开发出中温氧化工艺,降低了原辅材料消耗,减少了副产物的生成,装置开工率达到90%以上。

六十年代,BP-Amoco公司又成功地开发出CTA加氢精制新工艺,从而制得符合聚酯工业直接酯化、连续缩聚所需的原料PTA,从而促进了PTA工艺技术迅速发展,其技术在PTA研究和生产中占有最大的份额。

DuPont-ICI公司几乎和BP-Amoco公司同期研究开发高温氧化工艺生产CTA,从五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中期,一直和BP-Amoco公司相互交换技术发展资料,共同开发新技术。

同时,DuPont-ICI公司进一步完善了氧化反应催化剂体系,特别是溴系促进剂的使用,逐步发展和形成其氧化、精制专利技术,并于1967年建成其第一套PTA生产装置,在PTA研究和生产中占有较大的份额。

AEC-Hitachi技术是Tuntex公司与日本Hitachi公司合作,在BP-Ammoco工艺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进行研发而形成的具有自身特点的专有工艺技术。

该技术已在XX建厂并投入使用,目前采用该项技术的逸盛大化一期、XX逸盛三期PTA工厂已投入试运行,是当今世界上单系列规模最大的PTA工厂。

此外,日本三井油化MPC、日本三菱化学MCC、美国/德国Lurgi/Eastman、美国/意大利Dow-Inca、西班牙Interquisa等公司均在PTA研究和生产中占有一定的份额。

6.2国内的工艺技术选择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从国外成套引进PTA生产工艺技术,三十年来,已经成套引进了近20条生产线。

至今国内科研单位、XX和生产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对精对苯二甲酸装置在反应机理、模型以及设备结构、制造等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了不小的进展,年产60万吨、100万吨成套装置国产化技术也已开发,申请了相关专利。

本工程选用的工艺系业主与国外相关配套单位经认真研究、开发并实施的百万吨级PTA成套技术,并将此技术用于建设一套低消耗、有规模经济效益、技术领先的国产化装置。

 

第七章精对苯二甲酸的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

7.1反应历程简介

PTA生产主要由氧化和精制两个部分组成,PTA生产反应历程简述如下:

7.1.1对二甲苯氧化

氧化的目的是以对二甲苯为原料,以醋酸为溶剂,醋酸钴和醋酸锰为催化剂,溴化物为促进剂,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通入压缩空气使其发生氧化反应,对二甲苯氧化成生成对苯二甲酸。

氧化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式如下:

C6H4(CH3)2+3O2—→C6H4(COOH)2+2H2O+318.7Kcal/mol(PX)

实际上,对二甲苯氧化不是按一步完成的,而是按下列步骤分步进行:

 

式中k1~k6为各步反应速度常数。

研究表明,两种反应途径的定量比例约为10:

1。

对二甲苯氧化过程中发生的副反应比主反应要复杂得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原料对二甲苯和溶剂醋酸在反应系统燃烧反应,并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

此外,在氧化过程中还会产生甲醇、醋酸甲酯等副产物,因醋酸甲酯数量较多,可设置回收设施回收副产品醋酸甲酯。

7.1.2对苯二甲酸精制

对二甲苯氧化过程中反应副产物中,最主要的是中间物4-CBA对产品质量影响大。

通常4-CBA与TA以共结晶存在,在下游聚酯生产中对纤维产品的成纤性影响较大,可采用加氢精制过程将4-CBA还原为易溶于水的甲基苯甲酸(PT酸)而实现分离。

加氢精制反应为放热反应,化学反应式如下:

 

7.2工艺流程简述

对二甲苯(PX)以醋酸为溶剂,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对苯二甲酸。

催化剂是包含了钴、锰、溴的混合溶液。

该反应发生于195℃及14~15kg/cm2G。

反应后的产品为混杂着副产物的对苯二甲酸,一般称为粗对苯二甲酸(CTA)。

副产物的主要成份为4-羧基苯甲醛(4-CBA),含量约为2,500~2800ppm。

将粗对苯二甲酸以纯水溶解,再于钯催化剂的催化下,通入氢气,于85kg/cm2G及285-288℃下,使4-羧基苯甲醛(4-CBA)还原成对甲基苯甲酸(P-ToluicAcid)。

由于对甲基苯甲酸易溶于水中,因此于再结晶,分离和干燥时,可将对甲基苯甲酸分离,而可得到高纯度的纯对苯二甲酸(PTA)。

主工艺流程说明如下:

7.2.1空气压缩机

空气压缩机用来供给氧化反应器所需的空气。

有三台并联的空压机组,每个机组包含一台多级离心式空气压缩机、一台蒸汽透平机及一台二级膨胀机。

7.2.2100单元---母液储存罐

醋酸溶剂、高压吸收塔塔底液、催化剂、循环母液及对二甲苯送到装有搅拌机的配料罐中调配好后,用泵注入氧化反应器。

各个成分组成,以对二甲苯流量为主比例来控制醋酸溶剂及催化剂的加入量。

7.2.3200单元--氧化反应、结晶、高压吸收及常压吸收。

(1)氧化反应

对二甲苯在装有搅拌机的二台并联氧化反应器中,被氧化成对苯二甲酸,来自空压机的空气则由一组特殊设计的进料管线送入反应器,空气流量由一组氧分析仪连续分析来自反应器废气中的氧含量来加以控制。

反应操作条件为195℃及14~15kg/cm2G。

反应热由溶剂及反应生成水蒸发带走。

反应器的闪蒸蒸汽进入反应器顶部的冷凝系统中,几乎所有的溶剂及水分都在此被冷凝。

每台反应器各有一套冷凝系统,由五个串联的冷凝器组成。

第一、第二、第三冷凝器中分别副产4.5kg/cm2G饱和蒸汽、2.5kg/cm2G饱和蒸汽和1kg/cm2G饱和蒸汽,在第四冷凝器中以空压机组冷凝液回收部份残余反应热。

抽出部分冷凝液至溶剂回收系统,以控制反应器内水浓度,保证反应体系的正常运转。

氧化反应生成的氧化中间物及副产品,在二次反应器中进一步反应成对苯二甲酸,以提高转化率及品质。

二次反应器压力约10~11kg/cm2G,温度约186℃,反应闪蒸蒸汽及尾气,送到冷凝器副产2.5kg/cm2G饱和蒸汽。

一部份冷凝液回流到二次反应器中,其余则送到溶剂脱水塔。

(2)结晶

二次反应器之出料,经过二个装有搅拌机的结晶器依序降压降温,对苯二甲酸在此过程中完全结晶析出。

第一结晶罐操作压力约4kg/cm2G,温度约163.5℃,闪蒸蒸汽直接进入溶剂脱水塔中。

第二结晶器操作压力约-0.5kg/cm2G,温度约93℃,闪蒸蒸汽用冷凝器冷凝后回流到结晶器。

对苯二甲酸浆料用泵送入真空过滤机进料罐。

(3)高压吸收

来自氧化反应器尾气冷凝器的未凝结气,进入高压吸收塔1。

先用醋酸洗涤吸收对二甲苯及醋酸甲酯,再以纯水洗涤,以吸收醋酸。

高压吸收塔1塔顶排放的废气进入高压吸收塔2再次进行洗涤吸收有机物,高压吸收塔2顶排放废气送到膨胀机。

另设一小高压吸收塔用相同流程吸收后氧化反应器的尾气,吸收后的尾气送尾气干燥系统。

(4)常压吸收

TA单元设备所排放的含有醋酸的常压尾气及二次反应器之尾气,被收集引入常压吸收塔下层。

纯水进入下塔上方,作为洗涤液。

吸收塔塔底循环泵提供下塔内循环所需的流量,同时液位控制下将过剩的洗涤液送到溶剂脱水塔,回下塔的回流经换热器被冷却水冷却。

下塔尾气进入上层塔中,以碱液洗涤后通过风机排放到尾气燃烧室时行燃烧,以避免醋酸的污染。

吸收塔上层循环泵提供上层塔内循环所需的流量,同时将过剩的洗涤液排入废水系统。

7.2.4300单元--分离、干燥

(1)分离

真空过滤机将固态的对苯二甲酸从浆料中分离出来,过滤机正常六台同时在线。

过滤机分离出来的固体进入三台并联的干燥机,母液、洗液进入母液罐。

(2)干燥

粗对苯二甲酸在旋转式干燥机中,以中压的4.5kg/cm2G蒸汽作加热介质进行干燥。

干燥系统有一密闭的氮气循环回路,以带走干燥机蒸发的溶剂气体。

此回路包括洗涤回收冷却器、循环气体鼓风机、循环氮气加热器、及洗涤塔。

循环氮气所含的溶剂蒸汽在洗涤塔中被洗涤下来,而进入系统中的固体微粒亦一并被收集回收。

塔底液回收到反应器混合溶剂进料罐。

干燥的粗对苯二甲酸固体离开干燥机后,用气送螺旋输送送入CTA料仓中、另一部分通过螺旋输送至打浆罐进行打浆后输送至精制配料罐。

7.2.5400单元--溶剂及催化剂回收、残渣蒸发、溶剂脱水、萃取、常压汽提系统。

(1)溶剂汽提系统及催化剂回收

真空过滤机分离出来的母液,一部分由母液泵送入汽提塔中。

汽提塔的酸汽提到脱水塔。

汽提塔塔底残渣液中含有氧化反应所需之催化剂,则流至蒸发罐中,进一步浓缩出所含之醋酸及水份。

(2)残渣蒸发及催化剂回收系统

汽提塔蒸发罐内溶液,用泵泵入88kg/cm2G超高压蒸汽加热的薄膜蒸发器中,以回收其中所含之溶剂。

薄膜蒸发器出来的醋酸蒸汽回汽提塔,高浓度的残渣自薄膜蒸发器底部以重力排至残渣接收罐中,以水稀释后再送至催化剂回收系统。

残渣溶液用萃取法或中和法催化剂回收系统回收钴、锰,回收的钴、锰送到进料配置循环使用。

(3)溶剂脱水

脱水溶剂塔收集来自以下工艺单元的溶剂:

-常压吸收塔的塔底液。

—高压吸收塔上部液体

-反应器冷凝器冷凝液经过萃取后的部分液体。

-二次反应器冷凝器的冷凝液经过萃取后的部分液体。

-氧化第一结晶器的闪蒸蒸汽。

-溶剂汽提塔的蒸汽。

氧化反应生成的水,以两种方式进行分离,一种共沸蒸馏方式自脱水溶剂塔塔顶分离,所需共沸剂--醋酸异丁酯(Isobutyl-acetate)则自塔顶加入。

塔顶蒸汽在塔顶冷凝器中被冷却水冷凝,共沸剂与其它蒸馏物的混合液收集于脱水塔顶部罐中,重力分离后,再经泵回流至脱水塔。

虹吸式再沸器以5kg/cm2G回收蒸汽加热塔底液。

塔底抽出醋酸冷却后用泵送到脱水醋酸回收罐。

回收醋酸经由脱水溶剂泵送至氧化工各单元。

另一种用萃取分离方式,通过各介质密度不同,它们在塔所停留段也不同。

从萃取塔底加入醋酸异丁酯使水与醋酸更好分离。

轻组份从萃取塔顶部流出在进入蒸馏塔进行分离,重组份从塔底流出进入MA回收塔。

(4)MA回收系统

自脱水塔顶部罐的共沸剂中分离出来的反应生成物,其内仍含有相当数量的醋酸异丁酯和反应副产物醋酸甲酯。

醋酸甲酯要全部送回反应器,抑制醋酸反应生成醋酸甲酯。

醋酸甲酯汽提塔C-441的进料,由泵打入,并在虹吸式再沸器中以4.5kg/cm2G回收蒸汽加热塔底液,提供C-441蒸汽源。

汽提塔C-441塔底液为不含其它化合物的反应生成水,经冷却后送至催化剂回收系统或废水处理区的废水系统。

汽提顶的气体,离开塔顶进入冷凝器,冷凝水中含有大量的醋酸异丁酯及相当数量的醋酸甲酯,经泵送入共沸剂汽提塔,将醋酸异丁酯与醋酸甲酯分离。

塔底抽出的高浓度醋酸异丁酯送回脱水塔顶部罐中,其汽提气体(酸酸甲酯)经冷凝器冷凝后,送醋酸甲酯水解系统,经水解系统产生的醋酸溶剂送母液罐回收再利用,水解后产生之水和甲醇则排放至废水处理。

 

7.2.5PTA装置工艺流程框图——氧化单元

7.2.6500单元—进料配制、反应进料预热、加氢反应、结晶

(一)工艺简介:

500单元包括:

进料配制、反应进料预热、加氢反应、结晶等工序。

来自粗对苯二甲酸(CTA)料仓的氧化产品与来自2V-311-1/2的浆料连续进入溶解罐2V-501,并与工艺溶剂罐2V-613回收的工艺水(约含0.1WT%TA固体)搅拌混合,配制成浆料浓度约为26.5~30WT%(根据工艺需要调节)TA的浆料。

此混合浆料由PTA增压泵2P-501A/B/C打至高速离心泵2P-502A~H的入口。

高速离心泵2P-502A~H将浆料压力升至约107Kg/cm2G,送入加氢反应器2R-520-1/2。

进入加氢反应器2R-520-1/2之前,此混合浆料需经过7个串联的热交换器2E-510、2E-511、2E-512、2E-513、2E-514、2E-515及2E-516,将浆料温度加热至285℃,在此CTA已完全溶解在高温的水中。

加热溶解所需热源,大部分回收来自PTA结晶器2V-521-1/2、2V-522-1/2、2V-523-1/2、2V-524-1/2及2V-525-1/2在降温、降压中所产生的闪蒸蒸汽,其回收顺序为:

--2V-521-1/2的闪蒸蒸汽至2E-514-1/2

--2V-522-1/2的闪蒸蒸汽至2E-513-1/2

--2V-523-1/2的闪蒸蒸汽至2E-512-1/2

--2V-524-1/2的闪蒸蒸汽至2E-511-1/2

--2V-525-1/2的闪蒸蒸汽至2E-510-1/2

2E-515-1/2及2E-516-1/2所需热源,则使用的界外来的88Kg/cm2G的超高压蒸汽。

经七台换热器加热后的TA溶液约含26.5~30WT%(根据工艺需要调节)TA,温度285℃,进入加氢反应器2R-520-1/2与加热后的氢气反应。

(90Kg/cm2G的氢气在高压蒸汽混合加热器中与88Kg/cm2G的超高压蒸汽混合成高温含饱和水蒸汽的氢气)。

加氢反应器2R-520-1/2内填装Pd/C催化剂,作用是有选择的进行加氢反应。

TA溶液与氢气由反应器顶部经分配器注入,经过满液位浸泡Pd/C固定催化剂床,将CTA中所含的4-羧基苯甲醛(4-CBA)还原成易溶于水的对甲基苯甲酸(P-TOL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