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崧舟《荷花》三下课堂实录及评析Word文件下载.docx
《王崧舟《荷花》三下课堂实录及评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崧舟《荷花》三下课堂实录及评析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3:
我看到了白色的荷花。
你注意到了荷花的颜色。
但老师有个建议,能不能为荷花的颜色换上一个美美的词语?
雪白的荷花。
雪白,哦!
比普普通通的“白色”这个词可美多了。
要是再加一个雪白,那就更美啦!
我看到了雪白雪白的荷花。
听!
多美的一个词语。
也只有这样的词语,才配得上荷花呀!
「朱光潜先生曾就情感思想和语言文字的关系作过如下精辟的阐释:
“语言的实质就是情感思想的实质,语言的形式也就是情感思想的形式,情感思想和语言本是平行一致的,并无先后内外的关系。
”由“白色”而“雪白”而“雪白雪白”,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语词的推敲和调遣,其实质则是一种精神的对焦和重构。
当学生用“白色”来形容荷花的颜色时,我们说他对荷花的感受还只是停留在冷静的观察阶段;
而通过老师的唤醒,当学生最终在自己的语词储备中勾摄出“雪白雪白”的时候,我们说他对荷花的感受已经进阶到情感体验的层面。
如果说前一种对话只是头脑的对话,那么后一种对话则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生命的对话。
」
生4:
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美丽的荷花。
生5:
我看到了千姿百态的荷花。
好一个“千姿百态”!
比刚才老师说的那个“各种形状”要强一百倍!
「“千姿百态”和“各种形状”的高下之别,正是在精神气质上的境界之别。
老师的夸赞是真诚的,更是民主的。
就师生间的对话而言,倾听并体认学生的观念是一个根本的前提。
生6:
我看到了绿油油的荷叶像大圆盘一样,托着美满的荷花。
好花要有绿叶衬啊!
你不但关注了荷花,还注意到了碧绿的荷叶,看得真够全面的
「又是一次唤醒,一次不是告诉的“告诉”:
美是整体的、生命的、和谐的,精神的内省和观照一样是整体的、生命的、和谐的。
生7:
我看到刚开的荷花露出嫩黄色的小芽。
噢,那不叫小芽,叫小莲蓬。
(板书“小莲蓬”,组织学生正音。
)谁还有话想说吗?
生8:
我看到了亭亭玉立的荷花。
“亭亭玉立”,太好了!
请教一下,这个词语你是从哪儿学来的?
从课外书上。
只要做个有心人,哪儿都能学到语文。
这么美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
(齐答)想!
打开书本,咱们到书本上去看看荷花。
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你觉得写这篇文章的作者,他是怎样看荷花的。
「解读《荷花》一文的枢纽,不在客观的荷花本身,而在看荷花的行为意蕴。
看荷花,全部的精神都聚焦在一个“看”字上。
看的“文化背景”、看的“情绪状态”、看的“想象空间”、看的“生命图景”等,决定着作者所能看到的荷花的全部情趣和意象。
引领学生先去感悟“怎样看荷花”而非“荷花”,用意正在于此。
而“怎样看”的唤醒,则是对模糊隐约的“看”的一种生命意识的放大和特写,我们说,精神的触角愈是细腻、准确,话语的表达就愈是具体、传神。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前后巡视。
(在巡视中插话)哪些地方、哪些段落让你体会到他是这样看荷花的,找出来可以再读一、两遍。
(自由选择段落朗读。
老师在巡视中发现,俞×
×
同学读得特别投入,咱们先请她来交流交流。
你读了课文之后发现,那个“我”是怎么样看荷花的。
我觉得他是在有滋有味地看荷花。
有滋有味地看荷花。
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
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朗读)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荡。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作者是有滋有味地看荷花,你呢,是有滋有味地读荷花。
还有谁也想有滋有味地读读这段话?
谁听出来了,他有几个词语读得特别有滋味?
雪白的衣裳,微风吹来,翩翩起舞,还有随风飘荡,我觉得他读得特别好
愿意见好就学吗?
咱们一起来欣赏欣赏他的朗读。
「诗意语文从来都不回避“训练”。
没有训练,就不可能有学生语文素养的真正发展,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处理“训练”的方式和艺术。
就“训练”而言,大体存在三种表现:
一种是教师没有训练意识,学生没有训练的经历和感受,我们称之为“无训练”;
一种是教师有训练意识,学生能意识到自己在接受训练,我们称之为“有训练”;
还有一种是教师有训练意识,但学生却在不知不觉中经历训练过程,我们也称之为“无训练”。
但谁都清楚,此“无训练”非彼“无训练”也。
诗意语文追寻的是一种隐藏了训练意图的“训练”,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训练”,是一种在整体语境和课境中的“有机训练”。
嗯!
连老师都被你读得想翩翩起舞了!
他们几位体会到了有滋有味地看荷花,你们呢?
「“他们几位体会到了有滋有味地看荷花,你们呢?
”这看似信手拈来的一句话,实乃是一种“个性化解读意识”的尊崇和唤醒。
我觉得他不光是有滋有味地看,也是如痴如醉地看荷花。
哪儿让你体会到了如痴如醉?
哪儿看出他痴了,他醉了?
他觉得自己就是一朵荷花,而且在翩翩起舞。
人成了花,花成了人。
这不就是如痴如醉吗?
来,咱们一起跟着作者再痴一回、醉一回,好吗?
(齐读)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太好了!
除了这段话,谁从别的地方发现了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
我从第二段中发现,他是在仔仔细细地看荷花。
读给大家听听,咱们一起体会体会,他是不是在仔仔细细地看荷花?
(朗读)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象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同学们发现没有,这一段话生字多、新词多,非常难读,是不是?
你们自己先练读练读这段话,争取读正确、读流利。
(自由练读这段话。
谁有信心读好这段话?
谁有?
老师期待着你自信的小手——
不简单呐!
每个字都读得那么清晰、那么准确,为她的自信和水平鼓掌。
(掌声响起。
)向她学习,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齐读)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象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真好!
刚才他就是从这段话中发现,作者是在仔仔细细地看荷花。
何以见得呢?
何以见得作者是在仔仔细细地看荷花呢?
因为他看到了千姿百态的荷花。
因为他连花瓣儿中的小莲蓬都发现了。
因为他不但注意了荷花,还看到了挨挨挤挤的荷叶。
因为他对每一种荷花都做了仔细的观察。
说得好!
作者对每一种荷花都做了很仔细的观察。
现在老师来读一段话,看看从中你能发现作者是在怎样看荷花的?
(朗读课文)“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
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成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好!
你发现了什么?
「既是一种隐藏着训练意识的范读,又是一种课堂节奏的调整。
针对“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讨论,已有学生谈到了“有滋有味地看”、“如痴如醉地看”、“仔仔细细地看”等三种个性化的感悟。
这三种感悟的呈现方式是完全一致的,都是学生先汇报感悟结论,再朗读相关语段,最后说明得出这种结论的理由。
但“文似看山不喜平”,课要有变化,合理适度的变化就是一种节奏。
行课至此,教师先读出一段话,再让学生谈谈感悟,就是一种节奏调整的体现。
“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诗意语文,就课的诗意而言,节奏就是它的灵魂。
没有节奏的课,就是没有诗意的课。
我觉得作者也是仔仔细细地在看荷花。
我觉得作者是带着想象在看荷花。
因为他把一池荷花看成了一大幅活的画,还表扬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觉得作者是带着欣赏的眼光来看荷花的。
他看任何一朵荷花都觉得很美。
我觉得作者也是津津有味地在看荷花。
说得都很有道理。
对课文,不仅要说得好,还要读得好。
谁来读读这段话?
(朗读)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
谁还想读?
想读的咱们一起读。
(齐读)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
其实,我更想说,你们的本领也真了不起!
你看,才读了几遍课文,就读得这样准确、流利,还能读出自己的感情了。
读了几遍书,我们体会到文章里的那个我,他是在认真地看荷花,仔细地看荷花,想象着看荷花,身临其境地看荷花,如痴如醉地看荷花,有滋有味地看荷花。
是吧?
这样看荷花那才叫美啊!
我想,看荷花是这样,读荷花更需要这样。
就这么仔细地、投入地、有滋有味地来读,先读一读二、三两个自然段,好吗?
一边读一边找,把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划下来,体会体会,这句子美在什么地方。
(默读,找最美的句子)
我发现同学们在书上划了很多,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很美,那个句子写得也很美。
是不是?
咱们交流的时候,就把你认为写得最美的那个句子挑出来,先读给大家听,然后说说你觉得这个句子美在什么地方,好不好?
我觉得这句话写得很美: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
美在哪儿呢?
“碧绿”,“大圆盘”,我觉得写得都很美。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
”花骨朵儿好可爱的。
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很美: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看看这一朵,很美;
”我觉得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写出了每一朵荷花的美丽。
我最喜欢这句话:
“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那么多的句子,为什么最喜欢这个句子?
因为我特别喜欢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
噢,你是喜欢那个小莲蓬呀,而且还是嫩黄色的,是不是啊?
雪白雪白的花瓣儿,跟嫩黄嫩黄的莲蓬配在一起,真的很美!
我觉得这句话最美:
“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成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他是用幻想的方法来看这一池荷花。
他是展开了自己的想象,把它看成是一大幅活的画。
画是活的,谁见过?
嗯,这句话是写得挺美的,我也有同感。
老师也来读个句子,你们体会体会,这个句子美在哪里?
(朗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句子很简单,不仔细品味,你是很难发现它的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