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岳麓版必修三 第10课 梨园春秋 学案 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479290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0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岳麓版必修三 第10课 梨园春秋 学案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学年岳麓版必修三 第10课 梨园春秋 学案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学年岳麓版必修三 第10课 梨园春秋 学案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学年岳麓版必修三 第10课 梨园春秋 学案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学年岳麓版必修三 第10课 梨园春秋 学案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岳麓版必修三 第10课 梨园春秋 学案 2.docx

《学年岳麓版必修三 第10课 梨园春秋 学案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岳麓版必修三 第10课 梨园春秋 学案 2.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岳麓版必修三 第10课 梨园春秋 学案 2.docx

学年岳麓版必修三第10课梨园春秋学案2

第10课梨园春秋

梯度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理解掌握:

知道傩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和形成的原因;知道京剧形成的过程及艺术特色。

综合运用:

总结影响戏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新知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戏曲的起源

情景激疑

每年藏历新年初一来临的前两天,即藏历末月二十九的夜晚,卫藏一带隆重进行一年中的驱鬼辟邪的民俗仪式——“古吐”或称“古朵”。

自我国原始时代至秦时代,也有一种类似的仪式,这就是“傩”,作为我国戏剧的源头之一,它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新知解惑

1.原始社会:

中国古代的先民为祈获丰收和狩猎胜利,头戴面具装扮成神灵、野兽,载歌载舞,通过娱乐来祈求神灵保佑,这种带有①_______色彩的仪式活动被后人称为“②_______”,其中便蕴涵着戏曲的萌芽。

2.春秋战国:

宫廷晏乐、③_______百戏具有更多的戏曲元素。

3.唐代:

宫廷中设有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称“④_______”,表演的歌舞戏有一定情节性、叙事性和戏剧冲突。

4.宋代

(1)出现了许多喧闹的集市和专门的娱乐场所——⑤_______。

(2)两宋之际,在浙江温州一带流行起一种戏曲,称“⑥_______”。

南戏用多种表现手段演出完整的故事情节,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

自我校对

①巫术②傩③杂技④梨园⑤瓦舍⑥南戏

重点探究

为什么说傩是我国最古老的戏剧源头之一?

戴绚丽服饰、载歌载舞是傩和戏曲的共同点。

随着宗教色彩的淡化,演员逐渐代替巫师,表演目的由娱神转向娱人,并发展出人物性格、故事情节和表演艺术,这样巫术仪式就转化成戏曲表演。

所以,傩戏是我国最古老的戏曲源头之一。

应用提升

1.戏剧的源头——傩的产生最初与哪种因素有直接关系()

A.政治因素B.宗教巫术C.经济因素D.文化艺人的创作

【解析】傩最初是古人祈获丰收和狩猎胜利的原始宗教歌舞。

【答案】B

2.宋朝南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B.娱乐场所——瓦舍的出现

C.傀儡戏、皮影戏、杂技、说书等表演的盛行D.民间艺人的推动

【解析】南戏的题材内容,多为反映当时在阶级和民族压迫下,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背景,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

【答案】A

知识点二元杂剧与昆曲

情景激疑

《西厢记》和《红楼梦》被视作中国古典文学“双璧”。

在戏曲发展史上,王实甫的元杂剧《西厢记》更被誉为“天下夺魁”之作,其文辞之华丽、文笔之细腻、人物之传神甚至令曲词有了“花间美人”的说法。

元杂剧有何特点?

它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新知解惑

1.元杂剧

(1)艺术特点

a.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①_______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②_______和角色配合,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b.其中用演员③_______表现剧中时空场景更替的手法,形成了中国戏曲时空自由和以象征虚拟动作表意的特殊传统。

(2)代表作品

a.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者,代表作是《④_______》。

b.王实甫也是一位著名的杂剧作家,最有影响的作品是《⑤_______》。

2.昆曲

(1)兴盛发展:

兴起于江南昆山。

⑥_______期,熔诗、乐、歌、舞、戏于一炉的昆曲风靡大江南北,发展成⑦_______剧种。

明中叶到清中期,是昆曲艺术的鼎盛时期。

(2)艺术特点

A.文词典雅华美,寓意深切,发音吐字讲究格律板眼。

B.表演以⑧_______为主要特色,将柔曼的舞姿融入婉转优雅的唱腔中,给观众以极大的视觉、听觉享受。

(3)代表作品:

汤显祖创作的传奇《⑨_______》至今传唱不衰。

(4)艺术影响:

对京剧、川剧、湘剧、越剧和黄梅戏等众多剧种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而被誉为“⑩_______”。

自我校对

①舞蹈②故事情节③虚拟动作④感天动地窦娥冤⑤西厢记⑥明中后⑦全国性⑧载歌载舞⑨牡丹亭⑩百戏之祖

重点探究

为什么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时候(即元清两朝),中国戏曲能得到极大的发展?

1.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文化不断的发展。

2.两朝的统治政策,都把中原文人处于低层,使知识分子怀才不遇,只能通过戏剧来宣泄。

3.文化观念:

正统汉族文人不重视小说、戏剧等,主要精力在科举,而蒙古族、满族思想不同,他们重视通俗、贴近生活的小说、戏剧,并大力支持,甚至参与其中。

应用提升

3.杂剧作者人才辈出,以“元曲四大家”最为著名,下列人物中不属于“元曲四大家”的是()

A.关汉卿B.白朴C.马致远D.王实甫

【解析】元曲四大家有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答案】D

4.元杂剧得以流行的主要原因是()

A.元杂剧创作人才辈出

B.知识分子地位低下

C.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

D.元杂剧将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

【解析】此题考查元杂剧流行的原因,A、B是产生的原因,D是其流行的原因,但主要还是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

【答案】C

知识点三“国粹”京剧

情景激疑

京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2004年“中国文化年”演出时,巴黎歌剧院盛况空前,三层剧场座无虚席。

当中国京剧演员走进剧院餐厅就餐时,在场的法国人竟全体起立,送上长时间的掌声。

我国的京剧艺术是怎样兴起和发展的?

它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

新知解惑

1.形成条件

(1)明清时期,北京成为休闲文化中心;

(2)四方艺人荟萃一堂,争奇斗艳。

2.形成过程

(1)清①_______年间,徽戏剧团三庆班等四大徽班相继到京城献艺。

(2)徽班吸取了湖北②_______以及昆曲、秦腔、梆子腔等剧种的腔调和表演形式,字韵上受京城文化的熏陶浸染,形成了新的剧种——京剧。

3.艺术特点

(1)角色划分为生、③_______、净、丑四大行当;

(2)在表演艺术上发扬象征虚拟、歌舞并重的传统,综合运用唱、念、做、④_______等艺术手段;

(3)用锣鼓和⑤_______、二胡、笛子等管弦控制节奏、渲染气氛;

(4)在“⑥_______”的唱腔、念白中渗透着诗、词的文学情韵,亮相和定型则给人以雕塑的美感。

4.艺术地位

(1)将独具特色的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被誉称为“⑦_______”;

(2)在人类文化艺术的殿堂上也放射着奇光异彩。

自我校对

①乾隆②汉调③旦④打⑤京胡⑥字正腔圆⑦国粹

重点探究

1.京剧形成的背景原因

﹙1﹚京剧的形成是由许多因素共同促成的。

首先是北京的文化氛围是京剧形成的有利环境。

明清时期的北京既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又是全国的文化中心,为戏剧艺术在北京的繁荣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其次,统治者大力提倡,上至皇宫,下至官商人家都有戏班。

再次,老百姓喜爱,市井小巷,戏坊林立,人头攒动,络绎不绝。

﹙2﹚“徽班进京”是京剧形成的关键。

四大徽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徽剧占据了北京的戏剧舞台。

道光年间,徽班开始对外演出,在接触其他剧种的时候广泛吸收其他剧种的长处,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2.京剧的艺术特点

艺术特征

表现

内容

戏曲中剧中人物进行内心情感抒发或叙事的主要方式。

戏曲中人物间对白或独白的总称,是一种诗歌化、音乐化的戏剧语言。

是对戏曲演员的身段、表情、气派、风度等表演的总称。

指戏曲中对战斗场面的表现手段,也叫“开打”。

舞台布置

一桌二椅:

桌椅具体指什么,起决定作用的是演员表演。

人物化妆

戏曲脸谱:

观众睹脸则知其人,这是戏曲简便、形象的一面。

人物服饰

长袖善舞:

忽略季节、时代等特点,只考虑与人物塑造的相关性及可舞性。

舞台行动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不取决于生活实际,而取决于人物和情节的需要。

应用提升

1.下列关于京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同治、光绪年间是京剧的一个繁盛期

B.京剧在我国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C.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开始成熟

D.是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剧种

【解析】我国古代戏曲成熟的标志是元杂剧,不是京剧。

【答案】C

2008年10月20日,第五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在济南开幕'它是迄今规模最大的京剧艺术盛会。

下列关于京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元杂剧发展而来的B.以北京的地方戏为主形成的

C.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D.南方剧种传人北京后融合而成

【解析】元杂剧是中国古代戏曲成熟的标志;徽班进京后,与昆曲等戏曲相融合,形成京剧。

【答案】D

2.徽调、汉戏、昆曲、秦腔经过五六十年的互相交流、融合,从而产生了声腔、剧目、表演都独具一格的新剧种---京剧。

200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不断地发生变革,更加丰富多彩。

京剧的形成和发展说明()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C要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D事物不断地吸收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得到发展

【解析】从京剧形成的过程可知它是在兼采众长,杂糅百家的基础上不断改进而形成的。

【答案】D

结构图示

戏剧

萌芽

原始社会

“傩”

发展

春秋战国

官廷晏乐、杂技百戏

完备

宋代

南戏

繁荣

明中叶到清中期

昆曲

 

综合能力升级

核心要点

一、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历程

剧种

时间

地点

背景

特点

地位

原始社会

民间

生产力落后。

祈获丰收和狩猎胜利

头戴面具,扮成野兽、神灵,载歌载舞,带有巫术色彩

蕴含着戏曲的萌芽

宫廷宴乐

杂技百戏

春秋战国到唐朝

宫廷

统治阶级的享乐

有一定情节性、叙事性和戏剧冲突

具有更多的戏曲因素

南戏

两宋之际

浙江温州一带

社会经济发展,集市形成,出现娱乐场所——瓦舍

多种表现手段,演出完整的故事情节

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

杂剧

元朝

北方

经济繁荣,政治黑暗

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在一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形成了时空自由和以象征虚拟动作表意的特殊传统

标志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昆曲

明中叶到清中期

兴起与江南昆山后风靡大江南北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文词典雅华美,寓意深切,发音吐字讲究格律板眼;表演以载歌载舞为主要特色,熔诗、乐、歌、舞、戏于一炉

对京剧、川剧、湘剧、越剧和黄梅戏等众多剧种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百戏之祖”

京剧

清朝

北京

北京成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乾隆庆寿

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象征虚拟、歌舞并重;运用唱、念、做、打等手段;用锣鼓和京胡、二胡、笛子等控制节奏、渲染气氛;唱腔、念白中渗透着诗、词的文学情韵

将独具特色的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被誉称为“国粹”,在人类文化艺术的殿堂上放射着奇光异彩

二、影响中国古代戏曲产生、发展的因素

1.政治、宗教因素:

原始社会戏曲的起源——傩,就带有巫术色彩;政治黑暗成为元杂剧创作的素材;京剧形成的关键是乾隆年间,徽班进京祝寿。

2.经济因素:

宋代“南戏”和明清昆曲的产生和流行,都和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扩大,对精神文化需求增加有着密切的关系。

3.文化因素:

知识群体队伍的壮大。

无论是上层、中下层知识分子还是民间艺人,无论戏曲的创作者还是表演者,正是由于他们的贡献,才推动了戏曲艺术的不断成熟;其他文化形式的影响。

元杂剧就是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诸多艺术形式结合起来;京剧的形成,就是地方戏曲与北京语言文化结合的产物。

典题例析

【例1】元朝杂剧的出现()

A.标志着适合百姓观赏的戏曲出现B.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C.成为我国古老戏曲的源头之一D.在中国艺术宝库中占有最重要的历史地位

【解析】A项叙述错误,譬如宋代的南戏就主要在民间流行,贴近百姓的生活,C项是指傩戏,而D项叙述太绝对,故正确项为B。

【答案】B

【走出误区】此题易误选A,在对元杂剧的评价上往往知道适合市民阶层的需要,从而忽略南戏。

【例2】京剧是我国国粹,它主要是由()

A.元杂剧发展而来的B.北京地方剧种演化而成的

C.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

【解析】京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它的前身是清初流行于江南地区,以唱腔、高拨子、二黄为主的徽班。

徽班与其他剧种交流渗透,并吸收了其他杂曲的特点。

【答案】D

【走出误区】此题易误选B,从京剧的名字极易让人认为京剧就是北京土生土长的剧种。

三维备考设计

课堂作业

1.与中国戏剧产生、发展无关的是()

A.社会政治就文化的发展B.文人的推动

C.统治者的因素D.对外交流的加强

解析:

中国戏剧的产生与发展主要是国内一些剧种和唱腔相互交流和融合的结果,而不是对外交流的产物。

答案:

D

2.下列对南戏叙述错误的是()

A.随着元代社会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形成B.主要在民间流行

C.体制比较自由D.表达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解析:

南戏形成于两宋之际。

答案:

A

3.右图脸谱所示的角色属于京剧中的()

A.生B.旦C.净D.丑    

解析:

京剧中丑行勾脸,而勾画“三花脸”,以白色为主色调。

答案:

D

4.徽班进京被称作是京剧诞生的开始,从目的上分析京剧产生的直接因素是()

A.政治因素B.文化因素C.经济因素D.满足市民要求

解析:

徽班进京为乾隆皇帝庆寿体现的是政治因素。

答案:

A

5.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

“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材料二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

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戈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

材料三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

材料四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

(3)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

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

(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解析:

本题该题以戏剧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阅读理解分析提炼归纳概括能力,题目较为简单。

(1)问小题设问简单,“瓦肆”主要指的是娱乐场所,主要考察知识的识记和再现。

(2)问小题让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作答,从商业、城市、阶层三方面作答。

第(3)问第一问注意材料中“花、雅两部”的别称;第二问依据材料概括。

材料三体现的是休闲娱乐功能,材料四体现社会教化功能。

第(4)问和题目开头法国的历史学家的话相呼应,理解即可作答。

答案:

(1)娱乐演艺场所。

(2)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

(3)京剧;休闲娱乐功能,社会教化功能。

(4)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宽。

课下作业

1.下列图片反映了我国戏剧发展的历程。

其中包括我国戏剧发展的起源和成熟的标志,它们分别是()

①傩戏中使用的面具②元杂剧壁画③京剧《玉堂春》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解析:

傩戏是中国戏剧的起源,元杂剧标志着中国戏剧的成熟。

答案:

A

2.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被称为梅派大师。

《贵妃醉酒》是其代表作之一,在戏中梅兰芳饰演的角色属

于()

A.生

B.旦

C.净

D.丑

解析:

从图中右图即可得出结论。

梅兰芳名列“四大名旦”之首。

答案:

B

3.京剧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被誉为中国的“国剧”。

下列对其艺术特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念白中渗透着诗、词的文学情韵B.表演艺术以说、学、逗、唱为手段

C.乐器以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D.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解析:

京剧是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表演手段

答案:

B

4.2004年8月29日,在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张艺谋选择了以京剧为主轴的八分钟中国表演,让在场的观众大开眼界。

张艺谋选择京剧的理由是()

A.京剧是中国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

B.京剧服饰华丽,体现了中国文化雍容华贵的一面

C.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

D.京剧代表中国戏剧的最高水平

解析:

在奥运会闭幕式这样重要的场合,如何展示中国文化的特色是导演最关心的,京剧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最能代表中国。

答案:

C

5.生旦净丑被称为京剧的四大行当,下列图片中属于“生”的是()

 

ABCD

解析:

图中4项,A为“生”,主要是男性人物的扮演者,B为“净”,俗称“花脸”,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以表现其或粗犷豪迈、或阴险毒辣等不同性格,C为“丑”,一般在鼻梁、两眼之间画一块白粉,D为“旦”,主要是女性人物的扮演者。

答案:

A

6.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如关羽脸谱为红色,曹操是白色,包拯是黑色……你认为“红色”表示()

A.忠勇正义B.奸诈狡猾C.凶狠残暴D.铁面无私

解析:

本题考察了脸谱主色调反映人物的特征。

红色脸  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

答案:

A

7.南戏和元杂剧得以流行的共同原因是()

A.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B.汉族文人地位低下

C.出现了专门娱乐场所——瓦舍D.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解析:

南戏产生在两宋之际,杂剧出现在元朝,宋元时期,我国城市经济得到很大发展,市民阶层队伍壮大,于是出现了适应市民阶层要求的南戏和杂剧。

答案:

A

8.清末的北京街头,到处是对谭派京剧唱腔的众口模仿:

“家国兴亡谁管得,满城争说‘叫天儿’”(狄楚青《庚子即事》)。

本质上反映了()

A.谭鑫培(谭叫天)京剧艺术水平高B.京剧艺术取得艺术上的统治地位

C.北京人喜爱京剧艺术D.清末北京民众昏昧

解析:

从题目中看到清末北京人民置国家兴亡于不顾,说明了清末北京民众的昏昧。

答案:

D

9.梅兰芳先生演出的《贵妃醉酒》是中国传统京剧的佳作。

剧中杨贵妃所看到的月亮、玉石桥、金色鲤鱼、百花厅在舞台上并没有出现。

他用了三个优美卧鱼动作就表示了贵妃闻到了鲜花的香气,舞台上却一盆花没有出现。

这些舞台表现形式体现了戏曲表演艺术的()

A.综合性     B.程式化     C.虚拟化    D.现实性

解析:

题干中的这段叙述体现了京剧的虚拟化特点。

答案:

C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了适应戏曲剧情和表演的需要,京剧吸收了中国戏曲的传统角色划分,依照不同类型人物的年龄、性别、身份与性格特征,从脸谱、服装、唱腔等方面将演员划分为生、旦、净、丑类,称为四大行当。

……净,又称花脸,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红色代表忠勇正义,如关羽。

——《京剧行当》

材料二京剧的传统剧目有:

《野猪林》、《林冲夜奔》、《武松打虎》、《挑帘裁衣》、《狮子楼》、《十字坡》、《快活林水帘洞》、《安天会》、《十八罗汉斗悟空》、《沙桥饯别》、《五百年后孙悟空盘丝洞》、《十八罗汉收大鹏》、《无底洞》、《金钱豹定军山》、《阳平关》、《五截山》、《水淹七军》、《走麦城》、《受禅台》、《伐东吴》、《连营寨》、《白帝城》、《别宫祭江》等。

材料三“四大徽班”为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俱为徽调著名戏班。

据载,三庆班于1790年进京为乾隆祝寿,后为乾隆帝所宠爱。

因为臣下所议论,道光帝将他们驱逐出宫。

徽班从此在北京民间继续演出,广受欢迎。

材料四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发达的社会,各种文化异彩纷呈,冲击着祖国传统文化,“国粹”京剧也不可避免地呈现出衰落的迹象,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喜欢京剧。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二,指出京剧、人物类型与明清小说有什么关系?

 

 

(2)阅读材料三,分析京剧发展走了一条什么道路?

京剧在新中国成立前长盛不衰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四谈谈你是如何看待“国粹”京剧的现状的?

 

解析:

此题应紧扣材料内容,充分挖掘有效信息。

第﹙1﹚问从材料二京剧的传统剧目可看出都是一些小说的片段。

第﹙2﹚问从材料中“为乾隆帝所宠爱”“道光帝将他们驱逐出宫”“在北京民间继续演出,广受欢迎”等字句可得出答案。

第﹙3﹚问此题可以就多个方面的观点进行阐述,只要言之有理,皆可。

答案:

(1)京剧的人物造型、故事情节有很多取材于明清小说。

(2)京剧最先在上层权贵中流行,后来逐步流行于民间,在广大人民群众流行。

京剧艺术的大众化是京剧长盛不衰的原因。

(3)下面提供三个观点予以参考。

①京剧已经难以反映当今社会高节奏的生活,也不适应现代人的欣赏口味,所以观众越来越少,日渐衰落是正常现象。

②京剧是祖国的国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不能让它消亡。

国家应该花大力气进行抢救性的进行原样保护。

③京剧无疑是祖国的国粹,应当加以珍惜与保护,但是它自身也应当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这样就能反映现代人的生活现实,并适应现代人的欣赏口味。

这样,它不但不会衰亡,而且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更加发扬光大,作出新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