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讲义.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469828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X 页数:118 大小:453.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观经济学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微观经济学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微观经济学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微观经济学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微观经济学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观经济学讲义.docx

《微观经济学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讲义.docx(1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观经济学讲义.docx

微观经济学讲义

 

微观经济学教案

主讲:

柳治国

 

目录

第一章导言

第一节(西方)经济学涵义

第二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第四节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五节(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第二章供求理论

第一节需求

第二节供给

第三节均衡价格和价格机制

第三章弹性理论

第一节需求价格弹性

第二节其他弹性

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一节欲望与效用

第二节边际效用分析法

第三节无差异分析法

第五章生产理论

第一节生产与生产函数

第二节一种要素的合理投入

第三节多种要素的合理投入

(1):

规模经济

第四节多种要素的合理投入

(2):

最佳组合

第六章成本与收益

第一节成本函数分析

第二节几个重要的成本概念

第三节收益与利润最大法原则

第七章厂商均衡理论

第一节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厂商均衡

第二节完全垄断条件下的厂商均衡

第三节垄断竞争条件下的企业行为模式

第四节寡头垄断市场条件下企业行为模式

第八章分配理论

第一节分配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工资

第三节利息

第四节地租

第五节利润

第六节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度量

第九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西方)经济学涵义

教学重点:

介绍经济学的定义

教学难点:

西方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方法:

讲授法,比较法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西方)经济学的定义

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的社会科学,内容博大庞杂,分支众多,研究者阵营强大,因而难以有标准的定义。

这里给出若干定义,以见其内涵。

1.定义一:

经济学是研究国民财富生产的。

(亚当·斯密)

2.定义二: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日常生活事物的科学。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3.定义三:

经济学是对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

4.定义四: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的科学(萨谬尔森)。

5.其他含义:

“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对某一经济部门或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

二、经济学是一门理论科学

1.经济科学是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

科学分为理论学科和应用学科,如物理学与各种工程技术学。

经济科学也是如此,分为理论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经济学等)和应用经济学(如工业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等)。

经济学是理论经济学,是纯粹研究经济理论的学科。

这并不能说明经济学是一门枯燥的学问,恰恰相反。

2.经济学与其他经济管理专业学科

经济与管理专业的许多专业课程或者是(理论)经济学的分支的学科,如货币银行学、财政学;或者是应用经济学理论解决具体领域经济问题的应用经济学,如技术经济学;或者综合应用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理论而形成的交叉学科,如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学等。

三、(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解剖和批判的政治经济学,主要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物质生产相关的或其后面的生产关系,或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矛盾,研究目的在于提示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

因此,经典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疏于对具体人的行为和经济行为分析。

更由于历史原因或历史任务所限,没研究在具体社会制度条件下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运行规律。

2.(西方)经济学

在学术渊源上,西方经济学继承了斯密的庸俗部分,视资本主义社会为永恒的社会,是经济学研究的前提(外生因素)。

所以,西方经济学被称为纯粹经济学,因不涉及或不研究社会政治制度,甚至不涉及道德(价值判断)。

作为纯粹经济学的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是在私有制和市场(自由)竞争的制度前提下和经济人的基本假设下,资源的配置问题或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

3.东西方经济学的相互借鉴和融合

显然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为宗旨的东方或社会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作为理论经济学各自都是不完全的,即各自与现实和实践都不完全契合。

这使其在指导社会发展中,均存在一定的失误,需要相互借鉴以求发展。

我们在改革中,借鉴和引入西方经济学原理、方法甚至政策手段。

中国经济学人在转轨经济学的研究中,也试图出中国经济学。

西方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以科斯为代表的学者也将制度和制度演变纳入西方经济学的研究领域。

因此,在我们的专业学习,开设了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两门经济理论课程。

第二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重点:

介绍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难点:

基本经济问题的三种不同解决方式

教学方法:

讲授法,对比法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根据萨缪尔森经济学的定义,隐含了经济学的两大核心思想,即物品是稀缺的,社会必须有效率地利用他们的资源。

1.稀缺性:

资源稀缺与无穷欲望的基本经济矛盾

稀缺性指相对于人们无限的需要而言,再多的资源也是不够的,稀缺的。

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的,相对与人们无限的需要,资源总是稀缺的。

但这并不否认人类的无穷欲望。

没有无穷的欲望人类社会和文明就不会进步,但是也造成了很多问题,如污染,过度开发等,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威胁。

2.资源配置:

经济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资源的稀缺性和欲望的无限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就是经济学要研究的主要问题,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资源配置问题。

资源配置:

研究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出最多的产品,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需要。

这个定义与经济学的定义比较类似,因为经济学研究的就是资源配置问题。

3.效率与最优化

要想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出最多的产品,在生产时必须做到有效率:

在不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一项经济活动如果不再有可能增进任何人的经济福利,那么这项经济活动就是有效率的,称帕累托效率。

二、资源配置的三个基本经济问题

资源配置是如何把资源分配于各种用途。

一种资源有很多用途,如钢铁,可以制造飞机、轮船、大炮等等。

到底生产什么?

怎样进行选择?

选择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

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一吨钢铁生产什么,汽车还是飞机?

若生产飞机,生产多少最好?

2.如何生产

用什么方法生产。

如蔬菜,用大棚生产还是传统的生产?

是资本密集型生产,还是资金、技术密集型生产?

也要做出选择。

3.为谁生产

是分配问题。

生产出的产品分配给谁?

以上是由资源配置而产生的三个基本经济问题。

这三个问题如何解决,在不同的经济制度下,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4.谁来做抉择)

三、基本经济问题的三种不同解决方式:

三种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区别:

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对此有明确的区分,经济制度指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占主要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也称社会经济结构。

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经济体制在一定的经济制度下,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以及组织管理和调节国民经济的制度、方式、方法的总和。

如市场经济体制。

但在西方经济学著作中,没有非常明确的划分,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经常通用,如萨缪尔森《经济学》中称市场经济为经济制度。

在我国强调二者的不同是为了说明市场经济是一种体制,社会主义制度中可以有这种体制而不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1.计划经济

生产资料国家所有,靠计划当局的指令性计划解决基本经济问题。

(分别说明三种情况)计划当局象管理一个大公司那样管理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

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计划经济有其必然性和优越性,可以集中有限的资源实现既定的经济发展目标。

但在生产力越来越发达以后,管理就会出现困难,漏洞也越来越多,计划经济就无法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了。

2.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

是一种主要由个人和私人企业决定生产和消费的经济制度。

(摘自萨缪尔森《经济学》)

市场经济体制下三个经济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厂商生产什么产品?

取决于消费者的货币选票,也就是取决于消费者的需求。

如消费者喜欢史泰龙的动作片,好来坞就要不停地的拍摄类似的动作片。

如何生产?

取决于不同生产者之间的竞争。

在市场竞争中,生产成本低,效率高的生产方法必然取代成本高的生产方法。

如日本的纺织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在10美圆以上,中国的纺织工人每月只有几百上千元人民币,在日本,纺织业应少雇工人,实行资本技术密集型的生产方式。

而中国则适宜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

这样才能实现成本最低。

为谁生产,是分配问题,市场经济中,分配的原则是按要素分配。

(与按劳分配不同)。

市场经济的运转是靠市场价格机制的调节实现的。

与计划经济不同。

但市场经济也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也存在着缺陷,也存在“市场失灵”的现象,在最后一章我们会专门学习这个问题。

纯粹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各有其利弊,所以现实中的经济制度大都是一种混合的经济制度。

3.混合经济

既带有市场成分又有指令成分的经济制度。

经济问题的解决既依赖于市场价格机制,又有政府的调控和管制。

如对于垄断行为,政府就要干预。

如美国和中国都是混合经济制度,只不过美国的市场成分多一些,中国的计划成分多一些。

 

第三节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教学重点:

介绍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教学难点: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方法:

讲授法,比较法

教学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1.人们如何作出决策

原理一:

人们面临交替关系

为了得到喜爱的东西,通常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也喜欢的东西。

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有得必有失”,“效率与平等的矛盾”。

原理二:

机会成本原理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他而放弃的东西。

原理三: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当一个自变量发生变动的时候,会引起因变量发生怎样的变动呢?

理性人会考虑这种变化。

原理四:

激励反映原理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如苹果的价格上升了,会引起果园园主摘苹果的积极性增加;个人所得税减少了,会引起人们的工作的积极性增加。

2.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原理五:

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个人、国家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通过相互贸易,从使各方面状况都变好。

原理六:

“看不见的手”的原理

“每个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来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

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效果为大。

这就是亚当斯密提出的看不见的手的著名论断,表明了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协调发展。

原理七:

“看得见的手”的原理

政府可以改善市场结果,促进效率和公平。

3.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原理八:

生产率差异原理

各个国家生活水平的不同,很大部分的原因是因为单位时间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的差别。

原理九:

边际收益递减原理

在技术水平不变得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得生产要素中去的时候,引起边际收益递减的现象。

原理十:

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当整个社会面临高的失业率的时候,整个社会可能面临低的通货膨胀率;当整个社会面临高的通货膨胀率时,整个社会面临低的失业率;这就给政府一个两难的境地。

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

①定义:

对经济中个单个经济因素行为的分析。

②基本假设:

第一:

市场出清

第二:

完全理性

第三:

完全信息

第四:

私有制

③基本内容:

第一:

均衡价格理论

第二: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三:

生产理论

第四:

分配理论

第五:

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

第六: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2.宏观经济学

①定义:

对经济中总体行为的分析。

②基本假设:

第一:

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

第二:

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纠正市场机制的缺点

③基本内容:

第一: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二: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第三: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第四:

开放经济理论

第五:

宏观经济政策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相互补充,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区别:

第一,二者的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的研究对象是个别经济单位。

如个别的消费者,工人,厂商即生产者等。

宏观经济学则着眼于对经济总量的研究。

如研究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经济增长率,失业率等。

第二,二者研究目的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为单个经济单位的决策服务。

如我们到商店买一件衣服,这是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则可以解释为什么消费者做出这样的决策,如果消费者的收入或服装的价格发生了变化,消费者的决策又如何变化。

所以它是为微观决策服务的。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则是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服务的。

当然这里所说的目的只是主要目的。

二者还有一个共同的目的:

那就是让我们更深刻的认识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经济社会,让每个人都更好地生活。

第三,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实证分析,宏观经济学则主要是规范分析。

在第11章《福利经济学》中将学习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第四,拟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

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利用问题,因为有限的资源往往还有很大的浪费,如失业,是劳动力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宏观经济学研究在经济活动中怎样把有限的资源都充分利用。

第四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

介绍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

实证分析法与规范分析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比较法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实证分析法

1.定义:

在作出与经济行为有关的假定的前提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结果。

2.注意

①回答的是“是什么”

②其结论可以通过事实得到检验,具有客观性

二、规范经济学

1.定义:

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提出行为标准,探讨如何才能符合这种标准的理论与政策。

2.注意

①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

②其结论含有价值判断在里面,不能通过事实得到检验,具有主观性

三、内省法

设身处地。

把研究者处于被研究者的地位。

四、演绎与归纳法

演绎:

从一般到特殊。

归纳:

从个别到一般。

五、边际分析法

六、均衡分析法

七、数学方法

 

第五节(西方)经济学(economy)的由来和演变

教学重点:

介绍经济学的发展阶段

教学难点:

“看不见的手”润含的经济思想

教学方法:

讲授法,图表法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1.经济:

产出/投入的最优化。

拜物教:

最少的资源投入,得到最大的物质享受;最高境界:

最少的付出,得到最大的快乐或幸福。

2.经济学:

研究社会如何利用稀缺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的学科)—萨谬尔森。

或者,研究如何用尽可能少的支出,以取得所期望的目的的原理或方法的科学。

一、起源于古希腊的家政管理

亚里士多德(Aristotes,前384—前322年),古希腊著名哲学家和科学家,他的经济思想主要见之于《政治学》和《伦理学》。

他认为,经济一词应包括两个内容:

一是研究家庭关系,除夫妻关系外,主要是研究奴隶主与奴隶的关系;二是研究致富技术。

二、古典经济学阶段(PoliticalEconomy)

1.亚当·斯密:

古典经济学集大成者(经济学的第一次综合或革命)

亚当·斯密(SmithAdam,1723-1790)英国伦理学家,经济学家,集重农学派和重商主义理论之大成而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创立者,主要著作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又名《国富论》。

斯密研究经济问题的出发点是“经济人”,即人的利已本性。

继承了英法古典经济学家把研究的重点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的传统,同时批判了重商主义认为对外贸易是致富源泉的错误观点,也摆脱了“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重农主义的片面看法。

他系统地阐述了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并据此提出了利润和地租是劳动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

他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主张自由放任,其“看不见的手”的著名论断至今仍是经济学家们热烈争论的话题之一。

2.古典经济学的分野: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庸俗政治)经济学

斯密对经济学的发展贡献很大,萨伊等人致力于分离斯密中的庸俗成分,将其发展成为一个庸俗的经济学体系,即现在的西方经济学体系。

马克思则一方面吸收斯密学说中介的科学成分,一方面对其学说中的错误成分给予中肯的批判,创建了科学的政治经济学体系。

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特点:

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解剖和批判的政治经济学,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的政治经济学。

因此,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物质生产相关的或其后面的生产关系,或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矛盾。

同时,也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着重在不同阶级的行为分析和利益矛盾分析,而疏于对具体人的行为和经济行为分析。

在马克思那里,人是阶级性的人,是社会的人,抽象的人,只有阶级性,而又具体的人性。

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可以很好地解释生产关系变化和发展规律,解释历史变动规律,却没能解释人在具体历史条件下的经济行为,经济发展和经济运行规律。

(庸俗政治)经济学:

作为资本主义上层建筑之意识形态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至18世纪下半叶开始,其主要任务转到为资本主义秩序辩护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上,从而形成马克思所称的庸俗政治经济学或当今经济学。

在学术渊源上,庸俗政治经济学继承了斯密的庸俗部分,视资本主义社会为永恒的社会,是历史的终结,因而只研究经济现象的外在联系,为资本主义制度(自由市场经济制度)辩护。

并最终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经济学取代政治经济学,而将政策经济学视为政治经济学。

三、马歇尔:

新古典经济学派(从PoliticalEconomy到Economy,第二次综合)

1.“新古典学派”

是19世纪末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创建的一个有较大影响的学派。

他们以局部均衡论为分析工具,着重研究价值和分配理论,分析经济体系中的价格形成过程和资源配置的过程。

马歇尔在英国传统的庸俗经济学的基础上吸收各种新的庸俗经济学的学说,写成了《经济学原理》(1890),用折衷的手法把供求论、生产费用论、边际效用价值论、边际生产力论等溶合在一起,建立了一个“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经济学体系。

其特点是:

用主观心理解释人类的经济行为;用社会达尔文进化论和“连续原理”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在方法论上吸收边际效用学派的边际分析方法和力学上的均衡概念。

关于价值、价格的决定问题,古典经济学家一般是从供给即生产费用方面进行解释的,而边际效用学派则侧重从需求即效用方面来加以解释。

马歇尔将两者综合,认为商品的价值、价格决定于供给和需求的均衡点。

当代西方经济学界称剑桥学派为“新古典学派”,主要就是指在这一点上“新”于古典学派。

在政策主张上,是自由放任的积极鼓吹者。

2.凯恩斯革命

KeynesJohnMaynard,1883-1946,现代最有影响的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

多次担任英国政府要职,曾任英财政部高级官员,主要著作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针对资本主义社会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提出了有效需求理论,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由于三大基本心理规律(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导致消费需求不足,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流动偏好规律即容易流动的资产为人们所偏好因而喜欢以现金形式保存一部分资产-导致投资需求不足);提出了投资“乘数”理论,认为如果投资支出或政府支出有一定增加,必定导致国民收入成倍增加。

据此,凯恩斯强调实行国家宏观调控,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府刺激消费、投资和提高“资本边际效率,扩大商品与资本输出政策,加之福利政策等,以调节国内阶级利益矛盾、熨平周期性经济波动,促进资本主义持续稳定发展。

由凯恩斯开始,西方经济学便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而宏观经济学更多地涉及到社会经济问题,涉及国家如何管理社会经济的问题和采取何种经济政策促进实现社会经济发展、解决社会中不同利益矛盾实现社会稳定问题。

四、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萨谬尔森,新古典综合学派,第三次综合)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萨谬尔森,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代表学者。

其自1948年与耶鲁大学教授威廉·D·诺德豪斯合作的《经济学》教科书,于1998年出版了第15版,为世界上最畅销的经济学教授书,共有40多种文字的译本。

以萨谬尔森为代表所提出的“新古典综合”,在坚持新古典学派的基本原则基础上,做到了与时俱进。

其《经济学》涵括了(评述或反映了)当代经济学的最前沿领域,因而成为当代西方的主流经济学。

 

第二章供求理论

第一节需求

教学重点:

介绍需求的定义,需求的表示方法,需求定理

教学难点:

需求与需求量的区别

教学方法:

讲授法,图像法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需求和供给是本章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其名著《经济学》中就曾引用了这样一句话:

“你甚至可以使鹦鹉成为博学的经济学家,它所必须学的就是供给与需求两个名词”,足见两个概念的重要性。

一、需求的意义

l.需求的定义

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一特定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

2.构成需求有两个条件:

①要有购买欲望,即愿意购买,没有购买欲望不能形成需求。

例如,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殖民主义者看到中国这样一个广阔的市场,非常高兴,他们把大批的棉布、棉纱、甚至吃西餐用的刀叉都运到了中国,却几乎无人问津,为什么?

是中国人买不起吗?

不是,许多有钱人是买得起的,但他们宁可仍穿中国传统的绫罗绸缎,也不去买那些洋布,人们宁愿用自己的筷子却不愿意用英国的刀叉,因为还没有穿洋布用刀叉的欲望,所以,不能形成需求。

②要形成需求,不仅要有购买欲望,而且还要有购买能力,或支付能力,即要能够买得起。

90年代住房开发热及后来的巨大浪费,闲置住宅5000亿以上,就是因为只考虑到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却没有考虑消费者的购买能力。

3.需求的种类

①按对象分:

最终需求和派生需求

②按主体分:

个人需求和市场需求

二、需求的表示方法

有三种表示方法:

1.需求表

把不同的价格和相应的购买量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出来。

为了学习需求这个概念,让我们先看看自由市场里商品买卖的情况。

假设有商品西红柿,买多少?

那得看多少钱1斤,例如,若2元钱l斤,则买1斤;若1.5元1斤,则买2斤;1.2元,买3斤;1.0元,买4斤;0.8元,买5斤,等等,不同的价格,购买的数量也不同。

我们可将这些不同价格下对应的不同数量,列成一个表:

P

2

1.5

1.2

1

0.8

Q

1

2

3

4

5

这种表称为需求表。

2.需求曲线

把不同的价格和相应的购买量用坐标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图2——1

这条曲线称为需求曲线。

这条需求曲线是描述某一个消费者购买商品时价格和数量的关系,称作个人需求曲线。

若一个市场上有多个消费者,则将每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沿水平方向相加,就得到市场需求曲线。

例如,设市场上只有两个消费者A、B,各自的需求曲线为Da、Db,则个人需求曲线和市场需求曲线的关系可如下所示。

A的需求曲线B的需求曲线市场需求曲线

3.需求函数

把不同的价格和相应得购买量用方程式的形式表示出来。

Qd=f(p)

三、影响需求的因素

1.商品本身的价格

2.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

这里又分为两类:

①互补商品

互补商品,即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商品共同满足人们的一种欲望的商品,例如,录音机和磁带,照相机和胶卷,等等。

当照相机的价格很高时,很少有人拥有,所以,对胶卷的需求较小;若照相机降价了,许多人都买得起了,对胶卷的需求量就会增加。

即一种商品的下降,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增加,二者呈反向变化的关系。

②替代商品

如大米和白面,猪肉和牛肉,等等,大米涨价了,就多吃白面;猪肉涨价了,就多吃牛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