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复习讲义成语误用文档格式.doc
《2010年高考复习讲义成语误用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高考复习讲义成语误用文档格式.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不了解成语意思,望文生义。
3、小说是虚构的,但其人其事看来也并非空穴来风,无中生有。
4、我本来就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例3“空穴来风”本意是“比喻消息或传言并非完全没有根据”,却常被误解为“没有根据的消息或传言”而用错。
例4“差强人意”本意是“尚能使人满意”,却常被误解为逸强去干什么事”。
此类误用尚有如“醍醐灌顶”(误为“使人难受、痛苦”),以及高考已考过为“望其项背”(误解为“难以达到某种境界”)、“万人空巷”(误解为街上空无一人”)、“火中取粟”(误解为“获得好处”)。
(三)对成语意思理解不准确,似是而非。
5、体育馆内万余名观众的掌声经久不息,振聋发聩,淹没了馆外的惊雷。
6、如果上海有一家银行人均创收达四万元,谁都会不以为然。
(例5“振聋发聩”本意是“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却被误解为“声音大得震聋了耳朵。
”改为“震耳欲聋”即可。
例6“不以为然”原意为“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的成语改为短语“不以为奇”就行了。
另如有人把“不孚众望”作“不负众望”理解而误用。
高考还考查过“莘莘学子”“汗牛充栋”“洗心革面”“左右逢源”的误用。
(四)把成语作修饰语用,修饰作用又不当。
7、叫我惊讶的是悬挂于屋门前旗杆上一面如火如荼的国旗。
8、导游带着大家饱览了莫高窟美轮美奂的彩塑和壁画。
(例7“如火如荼”意为“比喻气势旺盛或热烈”,用来修饰国旗是不当的。
例8“美轮美奂”用来“形容高大华美(专指建筑物,而不是其他形式的美)。
”句中显然弄错了修饰的对象。
此类词语误用,高考已考查过的有“美轮美奂”“首当其冲”,另有如“夸夸其谈”也常用作修饰词而出错。
(五)没弄清成语意思,用上成语后,使句中词语与词语表意重复。
9、坐在笔者身边的一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了。
10、华西村在海内外遐迩闻名。
(例9“忍俊不禁”本已有“忍不住发笑”的意思,与后面“笑起来”重复。
例10成语中“遐迩”与前面“在海内外”重复。
(六)对成语本身的感情色彩没把握住,褒贬不分。
此种情况在成语误成中最常见,又分为两种情形。
1.褒义成语误作贬义成语用。
11、日元贬值势如破竹,亚洲经济灾难深重。
12、他“小时偷针,长大偷金”,一生矢志不移强烈追求的就是行窃。
(例11应换为贬义词“狂泻不止”或“一泻千里”。
例12应换为贬义词“顽劣不化”。
褒义成语常被误用的另有“叹为观止”“天作之合”“凤毛麟角”等。
2.贬义成语误作褒义成语用。
13、成名歌手签约上海,高林生是始作俑者。
14、他就是这种认准了,就执迷不悟地把路走到底的人。
(例13“始作俑者”比喻首开恶例的人。
被误作“第一位”用了。
例14“执迷不悟”本为“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句子作褒义词用显然不当。
贬词褒用出错的成语常有“触目惊心”“连篇累牍”“弹冠相庆”“不知所云”以及高考已考查过的“炙手可热”“无所不为”“半斤八两”“趋之若鹜”“处心积虑”“殚精竭虑”等等。
(七)运用成语时,分不清施动方与受动方。
15、不论什么时候,冰心都是亲切随意,如坐春风,娓娓动听,自如自在地发表她的观点。
16、两人宽的拾级而上的青岗石山道,忽陡忽缓,忽弯忽拐。
(例15“如坐春风”比喻同品德高尚而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句中误用在施动者(冰心)身上了。
例16“拾级而上”本意是“沿着石阶而上”,只能用于施动者人,不能作修饰语用,改作“依山而上”即可。
(八)成语运用时,没有注意其语法搭配,有的谓语动词不能带宾语;
有的能带宾语也须防搭配不当的情况。
此类成语误用情况复杂,较难发现,更需留意。
17、他往四周一看,就有了出奇制胜叛军的妙计了。
18、这则笑话,因为对旧中国办事推诿,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当事诸公”,讽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间广为流传。
19、记者赶到他生前的单位,耳濡目染了许多平凡而又动人的故事。
20、他穿着一身灰色笔挺的西装革履。
(例17“出奇制胜”意为“用奇兵奇计制服对方,取得胜利”,可作谓语、宾语,其后不带宾语。
句中带了宾语“对方”不当。
例18“漠不关心”,多作谓语,谓语前常有介宾短语作状语,后面也不能带宾语,句子带上了“人民疾苦”不当。
例19成语“耳濡目染”指见很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中受到影响,而该句表达非此意思。
例20本已有动词性,不宜作“穿着”的宾语。
附一:
成语误用例说
1、望文生义
例①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例②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例③三人成虎,人多为王;
这似乎成了宗派主义者们的信条。
例④也许有人认为唐代王维除了作诗之外别无长物,其实,王维的画也是作得不错的。
例⑤主观主义者的滥调文章实属不刊之论。
辨正——
①中“文不加点”并非“写文章不加标点”,而是“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能写成”。
②中“首当其冲”不是“首要的”之意,它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蒙受灾难。
③中“三人成虎”与“人多为王”不同义,它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
④中“别无长物”不是说“别无长处”,而是指“形容家贫,一无所有”。
⑤中“不刊之论”也不是“不能刊登的言论”,而是指“不能改动的言论”’“形容绝对正确”。
此外如“鄙吝复萌”,并非专指“吝啬”;
“碧落黄泉”更不是“命归黄泉”。
在浩瀚的成语之中,望文生义的现象随时都可能发生,我们不得不加以留意。
2、反用其义
例①一过春节,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
偌大一个村庄只落得万人空巷,好不清冷。
例②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有口皆碑,不容抹杀。
①中“万人空巷”,意即“很多人走出巷而聚集在一块,形容人多,场面热烈”。
②中“有口皆碑”,意即“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到处受到赞扬”。
3、褒贬颠倒
例①《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一回,活画了蒋干这个不学无术,胸无城府的腐儒形象。
例②(春天的故事)曲词优美,为群众喜闻乐见,真不愧为阳春白雪。
①中“胸无城府”,形容襟怀坦白,不隐瞒什么。
含褒义。
②中“阳春白雪”,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含贬义。
4、使用对象配错
例①各种花卉,争奇斗研;
若用国色天香来形容,实不为过。
例②民谣云: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足见贾府金玉之多,简直达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
例③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①中“国色天香”,原指色香俱备的牡丹花,不用于“各种花卉”。
②中“汗牛充栋”,形容图书很多。
不用指金玉之类。
③中“巧夺天工”,意为“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
而“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本身就是天然,不在“人工”之列。
5、误用典故
例①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
例②让梨推枣是广为传颂的谦让美德的表现;
假如只有一个梨子的时候,孩子们难道不应该让给妈妈吗?
①中“秦晋之好”,指两姓联姻,并非指两国关系友好。
②中“让梨推枣”,用指兄弟关系友爱,不用于母子关系。
6、人称或角度不当
例①厂长的发言确定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例②在家里,爸爸做事总是先斩后奏,什么事情都是做了以后才让我们知道。
①中“抛砖引玉”,用于第一人称谦让之辞,不适用以第三人称叙述。
②中“先斩后奏”,用于下级把事情处理完后再向上级报告,不适用于平辈关系或上对下。
7、不分程度轻重
例①考前每个考生都应充分做好复习准备,否则,上了考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例②为了出版这本画册,他义无反顾地放弃了休息时间。
①中,“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也特指死亡,程度很重,不适于用于句①。
②中,“义无反顾”,意思是“道义上不容许徘徊退缩;
只能勇往直前”。
而句中“为出版画册而放弃休息时间”与“道义”无关。
8、缩小词义使用范围和数量关系
例①菊花盛开,姹紫嫣红,煞是好看。
例②大家齐聚一堂,欢迎这位从海外归来的莘莘学子。
①中,“姹紫嫣红”,形容各种花卉鲜艳娇美。
而“菊花”并不代表各种花卉。
②中,“莘莘学子”,指众多的学生。
而“这位”并不等于“众多”学子。
9、尊卑关系颠倒
例①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例②正值老教授八十寿辰之际,晚辈们集体送去了一块匾额,上面写着“恭祝您老长命富贵”。
①中,“不耻下问”,意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②中,“长命富贵”,旧时用于对小孩的祝福。
显然,①②中的两个成语的使用,颠倒了尊卑关系。
10、比喻不当
例①辩论会上,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教授真有一种如坐春风之感。
例②好一幅“梅花闹春”图,这妙手回春”之作,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
辩正——
①中,“如坐春风”比喻受到良师的教诲”。
②中,“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术高明,能把病人治好。
11、搭配不当
例:
这篇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更是惟妙惟肖。
“惟妙惟肖”:
形容刻画或描摹非常逼真。
而句中的主语是“议论”,“惟妙惟肖”与它搭配,显然不当。
12、生搬硬套。
牵强附会
例①在那磋舵岁月,我们的革命先辈爬雪山,过草地,吃了多少苦啊!
例②节日的夜晚,华灯齐放,流光溢彩,美轮美奂。
①中,“磋陀岁月”:
原意为“把时间白白地耽误过去,而句中理解为“艰苦岁月”了,牵强。
②中,“美轮美奂”:
形容屋宇华丽、高大众多。
句中将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