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文档格式.doc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文档格式.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课堂上不善于小结。
我想这也是我教学中的一个致命的缺点。
每次讲完课后,我都是直接练习巩固而少了课堂总结这一环节。
小结是老师对于这堂课所讲知识的精华总结。
因此,下面本人就结合平时的四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获得经验,学习方法和心理特征。
俗话说: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只有提前了解学生的情况,才能根据学生特点设计实际的教学方式。
才能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只凭自己的教学经验去猜测、揣摩学生的水平,无疑于闭门造车。
尤其是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提出的问题,学生能否按我们的习惯去回答?
是否容易偏离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引导学生兴趣时,是否能引出本节知识点?
这些都需要提前试验才能知道。
建议提前随即抽取三四个学生做大体了解。
这是提高课堂高效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重视课前的备课
(1)认真确定课堂教学目标。
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
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2)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备课“备”什么?
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
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
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关键之一。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
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三、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因为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
陶行知先生曾有过这样的论述:
“生活即教育”。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情境的创设,架设起数学与生活这座桥,让学生往返于数学与生活之间,让学生在“实际生活”或“模拟生活”中自然地学习“现实的数学”,体会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并让学生在感受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又感到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
这样,一方面使学生有兴趣地去进行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又使学生感受到自身已有的局限性,从而处于一种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索欲。
例如:
教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时,我首先出示了一则关于克隆牛新闻图片,然后出具出生时的数据对比表,让学生提出问题,继而解决问题。
又如,在教学《乘法结合律》内容时,我首先开展了一个计算比赛,让学生做两个题并记录下时间,教师运用简便方法,也做这个题,也让学生记录时间,引起学生的惊奇和好奇,随之让他们观察发现新法的特点。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把课堂还给学生。
当代教育理论认为,一节课应该把2/3的时间交给学生,教师的讲解累计不要超过1/3的时间。
从外地的名校看,江苏省洋思中学的教师每节课一般只讲4-8分钟,不超过1/5时间;
山东省杜朗口中学的课堂时间安排是10+35,即教师讲课累计不超过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训练的时间累计不少于35分钟,教师讲课时间还没到1/5;
河北省衡水中学的教师累计讲课时间不超过1/3。
然而,根据问卷调查,我市教师认为“老师精讲累计时间不超过三分之一,学生学、思、议、练累计时间不少于三分之二”的教师仅占42.47%。
而认为“老师精讲累计时间不超过四分之三,学生学、思、议、练累计时间不少于四分之一”的教师还占15.35%,学生整节课自学、思考、讨论、训练的时间不到10分钟,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也许全市小学一下子难以达到名校的教学水平,但是我们起码可以从现在做起:
老师讲解累计时间不超过二分之一,学生自学、思考、讨论、笔练的累计时间不少于二分之一。
五、类比已有知识的获得过程自主探索学习方法
例如我在讲授《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时,就是先让学生根据三年级下册的一位小数的加减方法入手,类比得到多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法则。
从整数加减的用0补位方法入手,类比得到小数加减的用0补位方法。
六、合理运用电教手段,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多媒体融入图形、文字、影像、声音、动画等呈现信息,大大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通过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了传统手段靠黑板、讲解带来的理解上的难度,缩短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相遇问题”历来就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相当难度的应用题,在教材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老师出示例题:
张华和李成同时从家里相向而行去学校,张华每分钟走65米,李成每分钟走70米,经过4分钟,他们同时到校,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学生读题后,老师开始操作、演示。
屏幕首先出示一条线段,左端闪动两下,用黄色三角表示张华家;
右端闪动两下,用蓝色三角表示李成家;
学校用一面红色小旗表示。
教师一声令下,两人同时从家向学校走来,张华走过的路用黄色线段表示,李成走过的路用蓝色线段表示,走了1分钟后,两人停了下来。
教师提问:
张华、李成各走了多少米?
两人共走了多少米?
用了多少时间?
接着老师又发令,两人继续走1分钟后,又停了下来,教师又提问:
现在张华、李成各走了多少米?
教师再发令,两人继续行走,直至相遇而停。
提问:
即路程是多少米?
通过屏幕上线段的动态演示,学生逐步理解了这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了“相遇问题”中的求“路程”应用题两种解法的思路和步骤,从而学会了正确的解答方法。
七、在合作学习中学会提问题,解决问题,
合作学习不是自由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出示本环节的的“导学提纲”,引导学生学习,学习中注意记录发现了哪些新知识,发现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并交流这些问题,解决较简单的问题,选出组内最有代表性的问题。
在学生独立尝试的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巡视,不断鼓励学生探究,必要时可略作引导。
同时要发挥组长和副组长的一帮一的作用,对于组员不明确的问题,要给与详细的讲解。
八、有效的激励性的评价。
激励性评价就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进取方面的赞许,哪怕是回答错误,教师也要善于捕捉其闪光点进行适当的鼓励。
尤其是四年级学生,一次激励性的评价可能会影响其一生。
这种评价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更在于提高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增强信心、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感受。
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这些学生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维方式不同,而且他们的基础、性格、智力等都存在着差异,如果用同一标准去衡量学生那是不合适的。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评价标准应不同。
同一问题对不同类别的学生的不同回答,也应做出不同的评价。
对学困生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要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在关心他们,帮助他们。
而对优等生的正确回答,除了要给予充分肯定外,还要对他们提出期待和希望,让他们更加努力,去争取更大的成功。
例如,刚开始时,在课堂测试中,每个题的分值可以小一些,比如30个小题,每个1分,总分100分,去掉减分,满足学生的虚荣心,随着学习的深入,分值可以适当增加,让其在满足中取得进步。
九、重视课后的教学反思
叶澜教授曾说: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所谓课后反思,即教师在完成一堂课的教学后,对自身在课堂中的教育教学行为及其潜在的教育观念的重新认识。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要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课后反思就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
如何进行课后反思呢?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方面是反思教师的“教”。
它包括
(1)总结本课“亮点”、积累成功经验。
一节课下来,教师回味课中的成功之处,并且对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这样会使自身的教法越来越活,教师水平大大提高。
(2)查找不足的病因,探索对应策略。
不是每节课都一帆风顺,尽如人意,教师面对自己失败的课(即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的课),更应该及时查找失败原因,找准不足之处,并进行分析,找到应对的策略,记录下这些策略,对以后的教学帮助会更大。
另一方面是反思学生的“学”。
我们的教学始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在反思时,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困惑与问题,或在某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奇思妙想、创新见解,记录下这样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