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届高三名校联盟联考遴选卷含答案及解析0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38280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8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届高三名校联盟联考遴选卷含答案及解析0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浙江省届高三名校联盟联考遴选卷含答案及解析0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浙江省届高三名校联盟联考遴选卷含答案及解析0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浙江省届高三名校联盟联考遴选卷含答案及解析0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浙江省届高三名校联盟联考遴选卷含答案及解析0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届高三名校联盟联考遴选卷含答案及解析01.docx

《浙江省届高三名校联盟联考遴选卷含答案及解析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届高三名校联盟联考遴选卷含答案及解析01.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届高三名校联盟联考遴选卷含答案及解析01.docx

浙江省届高三名校联盟联考遴选卷含答案及解析01

按秘密级事项管理★启用前

浙江省2020届高三5月名校联盟联考遴选卷01

化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Li7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Si28 S32 Cl35.5 K39 Ca40 Mn55 Fe56 Cu64 I127 Ba137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物质中,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  )

A.KClOB.SiO2C.MgOD.H2SO4

答案:

C 

解析:

氧化物组成中只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一定为氧元素,另一种若为金属元素,则称为金属氧化物;另一种若为非金属元素,则称之为非金属氧化物,故只有C符合题意。

2.下列仪器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

答案:

D 

解析:

依据图示仪器构造可知:

D.该仪器为分液漏斗,用于互不相溶的两液体的分离——分液,其它三项均不能用于物质的分离,故D选。

3.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盐酸B.SO2C.NH4NO3D.NaOH

答案:

B 

解析:

A.盐酸,能导电,但盐酸是混合物,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A不合题意;B.SO2,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B符合题意;C.NH4NO3,水溶液能导电,属于电解质,C不合题意;D.NaOH,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电解质,D不合题意。

故选B

4.对于反应4NH3+5O24NO+6H2O。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O2是还原剂B.NH3是氧化剂

C.O2失去电子D.NH3发生氧化反应

答案:

D 

解析:

题给反应中,O2是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电子,做氧化剂,故A、C错误;NH3被氧化,N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做还原剂;故选D

5.下列物质名称不正确的是

A:

2丙醇(或异丙醇)

B.按系统命名法,化合物的名称是3乙4,4二甲基己烷

C.Na2CO3:

苏打

D.CuSO4·5H2O:

胆矾

答案:

B 

解析:

B项应该从支链最多开始编号,使取代基的序号最小,正确的命名应为2,2二甲基4乙基己烷,故B错误。

6.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酒精的分子式:

CH3CH2OHB.NaOH的电子式:

Na+[H]-

C.HClO的结构式:

H-Cl-OD.CCl4的比例模型:

答案:

B

解析:

A、酒精的分子式:

C2H6O,CH3CH2OH是结构简式,故A错误;B、NaOH的电子式钠离子与氢氧根离子间形成离子键,氢与氧原子之间形成公用电子对,故B正确;C、HClO的结构式:

H-O-Cl,故C错误;D、CCl4的比例模型:

氯原子半径大于碳原子,故D错误;故选B。

7.下列关于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同素异形体、同位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乙酸与甲酸甲酯互为同分异构体B.Cl与Cl互为同位素

C.氧气与臭氧互为同素异形体D.乙烯与聚乙烯互为同系物

答案:

D

解析:

乙酸和甲酸甲酯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A正确;Cl与Cl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是氯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故B正确;氧气和臭氧是氧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C正确;乙烯含碳碳双键,聚乙烯无碳碳双键,所含官能团不同,不是同系物,故D错误

8.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SO2具有氧化性,常用于漂白秸秆、织物

B.Na2O2与CO2可以发生反应,常用作供氧剂

C.石英坩埚耐高温,可用来加热熔化烧碱、纯碱等固体

D.次氯酸有酸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答案 B

解析 SO2用于漂白秸秆、织物,利用的是SO2的漂白性,与SO2的氧化性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Na2O2与CO2发生:

2Na2O2+2CO2===2Na2CO3+O2,因此Na2O2常用作供氧剂,故B符合题意;石英的成分是SiO2,在高温下,SiO2能与NaOH、Na2CO3发生反应,因此不能用来加热熔化烧碱、纯碱等固体,故C不符合题意;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和消毒,与次氯酸的酸性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9.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CH3CHCH3CCCHCHCH3,关于该有机物的空间构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均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

B.该分子中一定共面的碳原子数至少为8个

C.该分子中至少有9个碳原子处于同一条直线上

D.该分子中可能处于同一平面的的原子总数最多为16个

答案:

B 

解析:

A项,,2号碳上相连的4个碳不可能共平面,错误;B项,6、7与苯环上的6个碳原子,共8个一定共面,B正确;C项,最多有4个碳原子共线,错误;D项,甲基中最多有2个H原子与甲基所在碳的共平面,即2、3、4、5、6、7号碳以及苯环所在的原子在同一平面内,那么1、8、7号上最多有1个H原子在此平面内,总共最多有24个原子共平面,D错误。

答案选B。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条件下,苯能与液溴反应得到溴苯,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

B.正丁烷与异丁烷的一氯取代物都只有两种,它们的沸点都相同

C.乙炔在空气中不易完全燃绕,燃烧时冒浓烟

D.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容液褪色,说明乙烯有漂白性

答案:

A

解析:

A.苯和溴反应为取代反应,故错误;C.乙炔的含碳量高,所以燃烧时冒黑烟,故正确;B.正丁烷和异丁烷结构不同,沸点不同,故错误;D.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乙烯具有还原性,故错误。

故选A。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配制Fe(NO3)2溶液时,向Fe(NO3)2溶液中滴加几滴稀硝酸,以防止Fe(NO3)2发生水解

B.向二氧化硫水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再滴加双氧水,产生白色沉淀

C.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测酸后的温度计未用水清洗便立即去测碱的浓度,所测中和热的数值偏高

D.配制1mol·L-1的NH4NO3溶液时,溶解后立即转移至容量瓶,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答案 B

解析 A.Fe(NO3)2是强酸弱碱盐,水解使溶液显酸性,在配制Fe(NO3)2溶液时,为了防止Fe2+水解不可向溶液中加入硝酸,因为硝酸能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选项A错误;B.双氧水将SO2氧化,离子方程式为H2O2+SO2=SO42-+2H+,氯化钡溶液中Ba2+与SO42-生成BaSO4白色沉淀,B项正确;C.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测酸后的温度计若未用水清洗便立即去测碱的温度,在温度计上残留的酸液就会与溶液中的碱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热量,使所测碱的起始温度偏高,导致中和热的数值偏小,选项C错误;NH4NO3溶于水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配制1mol·L-1的NH4NO3溶液时,溶解后,就立即转移至容量瓶,会导致配制溶液的体积偏大,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选项D错误。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量氨水吸收燃煤废气中的SO2反应生成(NH4)2SO3

B.盐碱地(含较多等)不利于作物生长,可施加熟石灰进行改良

C.无水呈蓝色,吸水会变为粉红色,可用于判断变色硅胶是否吸水

D.铝中添加适量锂,制得低密度、高强度的铝合金,可用于航空工业

答案:

B

解析:

A.二氧化硫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硫酸铵,故A正确,不选;B.Na2CO3+Ca(OH)2=CaCO3↓+2NaOH,产物仍然呈碱性,不能改变土壤的碱性,反而使土壤更板结,故B选;C.利用无水氯化钴和氯化钴晶体的颜色不同,故可根据颜色判断硅胶中是否能吸水,故C不选。

D、根据铝合金的性质,铝合金具有密度低、强度高,故可应用于航空航天等工业,故D不选;

1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中,正确的是

A.氯化铁溶液吸收H2S:

S2-+2Fe3+=Fe2++S↓

B.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

Cl+2OH-=ClO-+Cl-+H2O

C.亚硫酸氢钠溶液与少量的碘水反应:

HSO3ˉ+I2+H2O===SO42ˉ+2Iˉ+3H+

D.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石灰水:

Ca2++HCO3-+OH-=CaCO3↓+H2O

答案:

B

解析:

A.氢硫酸属于弱酸,应该用化学式表示,故A错误;B.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的离子反应为Cl2+2OH-═ClO-+Cl-+H2O,故B正确;C.亚硫酸氢钠溶液与少量的碘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HSO3ˉ+I2+H2O===SO42ˉ+2Iˉ+3H2SO3,故C错误;D.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一水合氨和水,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NH4++Ca2++HCO3-+2OH-═CaCO3↓+H2O+NH3•H2O,故D错误;故选B。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羊毛、蚕丝、塑料、合成橡胶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B.硬脂酸甘油酯和蛋白质均能发生水解,其中只有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

C.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Br₂/CCl4褪色

D.蔗糖、麦芽糖和乳糖的分子式都为C12H22O11,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答案:

D

解析:

A.羊毛、蚕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塑料、合成橡胶都属于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A项正确;B.硬脂酸甘油酯属于油酯,油酯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B正确;C、植物油属于油脂,其中含有碳碳不饱和键,因此能使Br2/CCl4溶液褪色,C正确;蔗糖分子中不含醛基,不能发生银镜反应,D项错误;

15.萜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关于下列萜类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a和b都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B.a和c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上

C.a、b和c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b和c均能与新制的Cu(OH)2反应生成红色沉淀

答案:

C

解析:

A.a分子中没有苯环,所以a不属于芳香族化合物,A错误;B.a、c分子中分别有6个和9个sp3杂化的碳原子,所以这两个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内,B错误;C.a分子中有2个碳碳双键,b分子中苯环上连接有甲基,c分子中有醛基,这三种物质都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所以C正确;D.b分子中没有醛基,所以其不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D错误。

16.中学化学中很多“规律”都有其使用范围,下列根据有关“规律”推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

A.根据较强酸可以制取较弱酸的规律,推出CO2通入NaClO溶液中能生成HClO

B.根据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与族序数的关系,推出卤族元素最高正价都是+7价

C.根据F、Cl、Br、I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推出HF、HCl、HBr、HI的酸性依次减弱

D.若M+和R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可推出原子序数:

R>M

答案 A

解析 碳酸的酸性比HClO的强,A项正确;卤族元素中F没有正化合价,B项错误;HF、HCl、HBr、HI水溶液酸性逐渐增强,用非金属性判断溶液酸性强弱的依据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而不是氢化物的酸性,C项错误;M+和R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M位于R的下一周期,故原子序数M>R,D项错误。

17.对室温下100mLpH=2的醋酸和盐酸两种溶液分别采取下列措施,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加水稀释至溶液体积为1000mL,醋酸溶液的pH变为3

B.温度都升高20℃后,两溶液的pH不再相等

C.加水稀释至溶液体积为200mL后,两种溶液中c(OH-)都减小

D.加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