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比赛之故事精选.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10974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6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故事比赛之故事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故事比赛之故事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故事比赛之故事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故事比赛之故事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故事比赛之故事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故事比赛之故事精选.docx

《故事比赛之故事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故事比赛之故事精选.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故事比赛之故事精选.docx

故事比赛之故事精选

王二小:

中国少年抗日英雄。

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

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

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

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

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酷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

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刘家庄的山坡上。

当时任涞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现为保定市离休干部)同志得到这个消息,马上报道给了边区青救会,《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

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立即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这首歌曲一直传唱至今,感染了无数青少年。

现在,王二小的坟上长满了青草。

他的鲜血染红的那块大石头,现在还静静地卧在山沟里,人们把它叫做“血色石”。

海娃:

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

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

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

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

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

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

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

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

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

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

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

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

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

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刘胡兰:

刘胡兰(1932-1947),女,原名刘富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现改名为刘胡兰村)人,10岁参加儿童团,13岁参加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培训班,15岁被破格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候补党员,18岁转为正式党员,1947年1月12日上午,敌军包围了云周西村,把全村男女老少都赶到观音庙前,还抓了几个人在庙里拷打。

刘胡兰预感情况不妙,摘下奶奶留给她的戒指,又从衣兜里掏出一块手帕(一位八路军烈士的遗物)和一盒清凉油(她的入党介绍人送给她的纪念品),把这三件小东西交给继母胡文秀。

这点东西虽然不值几个钱,但却是刘胡兰的心爱之物。

接着敌人的屠杀开始了,有六个不向敌人低头的乡亲,被凶残的敌人用铡刀铡下了头。

这时候,大胡子狞笑着刘胡兰,刘胡兰二话没说,从容地向铡刀走去。

年仅15岁的刘胡兰,就这样为中国人民的翻身解放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1947年3月,毛主席得知刘胡兰牺牲的消息,当即挥笔写下“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大字,对刘胡兰短暂的一生作了崇高的评价。

刘胡兰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他凭着对人民的感情和对中国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在铡刀面前坚负不屈,视死如归,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崇高的革命精神。

董存瑞:

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

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

“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

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

当过儿童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

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

后任某部六班班长。

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

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

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

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

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

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

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

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

“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

”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

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

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

“为了新中国,冲啊!

”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邱少云:

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革命烈士。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邱少云和他的战友奉命到离敌人阵地很近的地方去潜伏,他们从头到脚都插上了野草,伪装得像山坡上的草一样,显不出一点儿痕迹。

他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从地堡枪眼里伸出来的敌人机枪筒和了望孔缩头缩脑向外张望的面孔,有时,敌人讲话的声音也能清楚地听到。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到第二天十一点钟的时候,敌人盲目发射的一颗燃烧弹突然落在邱少云身边,并且烧着了他身上的野草。

这时,他要站起来是完全可以扑灭身上的火苗的。

但是,邱少云深切的懂得,要是这样做,就会被山顶上的敌人发觉,潜伏在这里的几十位战友就有被消灭的危险,原定的战斗计划也就不能完成。

我军阵地上的指挥员看到潜伏地冒起了烟火,连忙命令炮兵向敌人轰击,扰乱敌人的注意力。

这时候,邱少云还是没有爬起来扑灭自己身上的火焰。

火焰已经延烧到了他的头上。

在这个生死关头,邱少云紧握着压满子弹的冲锋枪,看看前面不远的敌人,很想冲上去和敌人拚了,但是他没有这样做。

烈火继续在燃烧着,烧烂了邱少云的皮肤。

邱少云忍受着难以想像的肉体痛苦,咬着牙,把两手深深地插入泥土。

然后猛地抬起头来,用微弱的声音向离他最近的战友李士虎说:

"胜利是我们的,但是我不能完成爆破任务了,这个任务交给你去完成吧!

"说完,他又痛苦地把被烈火烧着的身体更紧地贴到地上,一直到牺牲时,也没动一下。

黄继光:

黄继光,四川省中江县人。

1930年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

曾当过儿童团团长和民兵,被评为民兵模范。

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1952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作战勇敢,立三等功1次。

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所在营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

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连续组织3次爆破均未奏效。

关键时刻,时任某部6连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

他带领2名战士勇敢机智地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一名战友不幸牺牲,另一名战友身负重伤,他的左臂也被打穿。

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在多处负伤,弹药用尽的情况下,为了战斗的胜利,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奋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

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全歼守敌两个营。

战后,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授“模范团员”称号。

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英雄”称号。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孙占元:

孙占元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

1925年生,河南林县人。

1946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4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历任班长、排长。

他作战勇敢,机智顽强,先后5次立功。

他关心爱护战士,行军中经常帮助别人扛枪、背米袋,宿营时及时为战友们补衣服、钉鞋带,还常常用自己不多的津贴为战士们购买日用品或救济有困难的家庭,深受同志们的喜爱和尊敬。

1952年10月14日,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敌军约6个营的兵力攻占了志愿军防守的597.9和537.7高地。

他率领突击排对597.9高地2号阵地实施反击,接近2号阵地时,他的双腿被敌炮弹炸断。

当战士们劝他撤离阵地时,他坚定地说:

“我是共产党员,我是指挥员,不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决不离开自己的岗位。

”他以坚强的意志,来回爬行指挥,用机枪掩护战士易才学爆破,摧毁3个火力点。

突击排攻上2号阵地,继续向纵深发展时,敌人突然从阵地侧后反扑过来,数名战友牺牲。

他利用已攻占的碉堡,架起缴获的两挺机枪轮番射击,接连打退敌人两次冲击,毙伤敌80余人。

敌人再次发起攻击,在战友相继伤亡,弹药告罄的情况下,他忍着巨大伤痛,艰难爬行,从敌人尸体上解下手雷继续战斗。

当敌军拥上阵地时,他拉响了最后一颗手雷,与敌同归于尽,英勇捐躯,年仅27岁。

栗振林:

1951年3月,栗振林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任某部三连一排排长。

1952年10月15日傍晚,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栗振林奉命率一排为前哨排,收复537.7高地北山阵地。

他灵活指挥,带头冲进7号阵地,用冲锋枪打倒十几个敌人。

换弹夹时,他的大腿不幸负伤,忍着剧痛,坚持指挥全排冲杀,仅20分钟,全歼守敌。

盘踞在8号阵地的敌人,依托537.7高地的火力支援,负隅顽抗。

栗振林指挥全排分两路从侧后进攻,占领了8号阵地。

此时三排反击的6号阵地上,枪声激烈,栗振林果断地指挥全排向三排结合部运动,途中,栗振林再次负伤,但他不顾鲜血流淌,仍坚持指挥战斗,直至歼灭6号阵地上的全部敌人。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537.7高地北山阵地全部收复。

敌人又开始了反扑,一次、二次、三次,攻到前沿的敌人都被打下去了,但战士们弹药也耗尽了,阵地上只有3个人能坚持战斗。

为摆脱被动局面,栗振林抓住战斗间隙,带领战士从敌尸上寻找弹药,他们用敌人的武器又打退敌人两次冲锋。

这时,两名战友有一名牺牲、一名重伤,阵地上只有栗振林能坚持战斗。

他拖着重伤之腿顽强、沉着地在阵地上爬来爬去、隐蔽伤员、集中弹药、坚守阵地。

当十几个敌人距栗振林只有几步远的时候,眼看阵地即将失守,栗振林手握最后一颗手雷毅然滚入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

杨靖宇:

杨靖宇,1905年生于河南省确山县。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7年4月参与领导确山农民暴动,同年5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失败后,组织确山起义,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

1928年后,在河南、东北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

曾5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

1932年秋被派往南满,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任政治委员,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

1933年9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

1934年4月联合17支抗日武装成立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任总指挥。

后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

率部长期转战东南满大地,威震东北,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曾致电向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东北抗日武装表示慰问,赞之为“冰天雪地里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1939年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他与魏拯民等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

自己率警卫旅转战于蒙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

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35岁。

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