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生态农业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360365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体生态农业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立体生态农业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立体生态农业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立体生态农业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立体生态农业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立体生态农业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

《立体生态农业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体生态农业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立体生态农业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

某某市白果镇赵堰村、大畈村、闹市河村

7.项目建设目标:

建设一个以生态农业为主,生态养殖为辅,必要的景观建筑,配套一定的服务设施,集农业综合开发、观光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循环立体产业园。

使之成为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度假、生态旅游、文化集会的理想场所,达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

8.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与规模

①绿色生态植物1500万元

油菜田10000亩(与农户签约成立油菜合作社)提供种子经费300万元

稀有树种、特色经济作物、苗圃1200万元。

主要包括:

直径20cm以上古树(油树、紫薇、香樟)等200棵

桂花树及苗圃:

180亩

购置农户及种植板栗树50,000棵

②绿色养殖基地366万元:

优质土鸡20,000羽(120元/羽)

黄牛100头(5000元/头)

彪马20匹(3.8万元/匹)

③水产养殖场78万元:

野生甲鱼400,000尾(1元/尾)

野生泥鳅/黄鳝200,000条(0.4元/条)

鹅豚2,000只(150元/只)

④投资项目及基础设施2290万元

1100亩荒地地租20万元/年

道路建设3公里(4.5m宽)160万元

土地平整及园林基础建设300万元

古典式农庄四合院占地面积5亩400万元

大别山文化拓展基地(会展中心)5亩500万元

木屋式别墅10座50万元

沙滩游泳池20亩及设施50万元

烧烤区20万元

围栏畜牧圈150万元

甲鱼池280万元、50亩钓鱼池及鱼苗100万元

给排水工程(含喷灌、滴灌)90万

供电及电气设备50万

人工成本120万/年

⑤项目总投资:

5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234万元,流动资金766万元。

9.项目实施期限

拟从2015年6月到2018年6月,3年内达到本报告提出的规模目标。

该园建成后,其收益可继续投入生态农业循环,使项目发挥示范推广作用。

第二节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

1.国务院2015年01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2.《国务院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

3.国家关于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建设的文件

4.国家计委和建设部联合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与参数》

5.其他有关法规文件及委托本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合同。

第三节可行性研究范围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建设生态林园、畜牧养殖、水产养殖的农业生态循环产业园为主要研究对象。

对项目农业结构调整布局,种植场地选择,建设条件进行分析,选择优质畜禽品种及种植养殖技术,优先考虑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以项目拟建规模、投资估算,项目经济效益测算作为重点,具体内容有: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建设条件和规模

3.市场预测

4.生产技术方案

5.公用工程及生态、环保卫生、防疫

6.生产组织,劳动定员,技术培训

7.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8.财务效益分析

第五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年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估算表

单位:

万元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1

总投资

5000.00

2

年销售收入

1920.00

3

年总成本

921.28

4

年经营成本

869.69

5

年销售税金

6

年利润总额

998.72

7

年所得税额

8

年净利润

9

投资利润率

%

19.98

10

资产负债率

0.00

第六节可行性研究报告结论

1.建设生态农业循环立体产业园是旅游业发展一个新方向,一方面拓宽了旅游业的广度,为旅游活动增添了新景观,有助于生态保护和环境优化,使环境恢复魅力,永保秀丽,另一方而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态结构,优化了农业经济的组合,开拓了农业和土地被利用的新领域,强化农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增加农产品的商品量和农业附加价值,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新型农业的转变,是振兴农村经济、优化农业结构的有效措施。

建设旅游大产业、面向旅游大市场,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通过生态农业园的建设,引导和推动某某市农业结构调整。

2.项目区域环境条件好、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土地资源丰富,可充分发展多种农业项目。

本项目从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考虑各子项目的综合开发利用,使项目总体上产生良性循环,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保护了环境,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3.本项目各子项均引进良种栽培和饲养,采用先进的耕作技术和饲养方法,依托农业科研人员不断更新,做到高投入、高效益,在调整生态生产模式的同时,发展深加工,形成产业化生产,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项目拟生产优质农副产品为主,全面开发无公害、有机食品及畜牧良种,供应大别山市场及辐射周边区域,起到示范推广作用,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4.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财务评价指标均高于一般农业项目,项目是可行的。

5.建议:

项目必须有规划,按规划组织较强的班子负责实施,技术上一定要依托高水平的科研单位和技术人员指导,在实施中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选择种植养殖的品种,注重生态,保护环境。

同时,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旅游文化氛围。

要结合中国人的特点,细说旅游消费不仅仅是一种生活享受,而且十分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

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是人通过与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接触,体验生活的乐趣,它对于消解现代社会由于工作紧张、城市喧嚣所带来的身心疲惫的亚健康状况很有帮助。

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一种十分有效的保健措施。

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使人乐观、开朗,有助于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同时,生态农业观光旅游能够开阔人的视野,增长知识与才干。

还有助于增添家庭生活乐趣、和睦家庭关系、增强家庭凝聚力等等。

总之,要把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联系在起,造就一种旅游人生的观念,营造一种良好的旅游文化氛围。

第二章

项目的必要性与市场分析

第一节:

项目的必要性

白果镇是一个传统农业乡镇,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农业在结构调整、农产品总量扩张、农民由温饱向小康目标迈进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立体生态农业:

着重于开发利用垂直空间资源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在单位面积上,利用生物的特性及其对外界条件的不同要求,通过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的有机结合,建立多个物种共栖,质能多级利用的生态系统的农业生产方式。

主要内容有:

根据不同生物物种的特性进行垂直空间的多层配置;

自然资源的深度利用,主产品的多级、深度加工和副产品的循环利用;

技术形态的多元复合等。

立体农业分异基面和同基面两种类型。

异基面立体农业指不同海拔、地形、地貌条件下呈现出的农业布局差异。

同基面立体农业指同一块田地上的间混套作及兼养动物、微生物的立体种养系统。

如林粮或粮菜间作、稻田养鱼、农田插种食用菌等。

合理的立体农业能多项目、多层次、有效地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提高土地的综合生产力,并且有利于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被分层次多级利用,使生产一种产品时产生的有机废物,成为生产另一种产品的投入,也就是使废物资源化,以便提高能量转化率,减少环境污染。

生态农业是农业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

发展生态农业,进一步加强生态农业建设既是保证农业持续、稳妥、健康发展和保证我国农业现代化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又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

2010年国家远景目标纲要再一次强调“把加强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

在2014年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现代化,在部署2015年农业重点工作中明确指出:

深入推进农村改革试验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探索农村改革路径、引领农业现代化;

抓好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科学推进种植结构调整,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大力发展牛羊肉生产,构建粮饲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

实现人口资源、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协调共进,形成良性循环,建设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

本项目利用项目区的丰富旅游资源和大量的农村土地、劳力等资源,结合城镇居民、企事业单位资金和休闲旅游的消费优势,建成集旅游观光与现代化有机农业密切结合绿色产权式或租赁式农庄,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享受和精神生活的升华需要。

我们清楚地看到,当前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放飞心情感受,赏农村风景,过农村土生活,观光现代有机农业,吃农家饭菜,体验农村淳朴的农家生活的自然、健康休闲,已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开发现代生态有机休闲农庄为主,以农家乐旅游为辅,提供农家木板房住宿与农业特色饮食,既可充分挖掘潜在的旅游资源,又可以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

某某市是一个新兴旅游城市,历史人文景观和美丽杜鹃花城吸引了大量游客。

随着假日的增多,市区居民的休闲旅游的兴趣越来越浓。

近郊农村现代农业生态模式的建立,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把生态农业区的建设与生态旅游建设统一起来,提高产业的关联度,带动其它产业的共同发展,不但为某某市提供了新的旅游项目,而且宣传了生态农业科普知识,增加了经济效益,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采用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加大科技兴农力度,调整和优化村经济结构,进行山水农业综合开发,通过生态循环立体产业园的建设,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联结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进行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生产与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通过生态循环立体产业园的建设,从而起到生产技术、生产方式、经营模式、消费方式和直接参与等方面的示范样板基地的作用,带动白果镇和周边地区农村运用高新生物技术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和无污染的生态新路子,实现该地区从农业资源型开发向农业科技型开发转变,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因此,建设该生态循环立体产业园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节市场分析

随着人类跨入21世纪,对环境保护、生态农业由感性认识转到了理性认识,人们从单纯追求数量转向追求质量,从追求产量的增长转向追求综合效益的提高。

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产有机食品为特征的生态农业应运而生,并呈方兴未艾之势。

生态农业代表了21世纪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合理安排农村产业结构,选择科技含量高的优良品种,采用绿色种养技术,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化生产,将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将有广阔的市场。

中国大陆是最大的禽肉消费市场。

近年来,随着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畜产品供给的迅速增加,我国城乡居民对肉类产品的消费明显增加,其中禽肉消费需求持续快速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资料显示,1985年人均禽肉消费仅为1.55公斤,截至2014年底,我国人均消费禽肉量(不含户外消费量)已达7.19公斤,相比1985年增长了4.6倍,30年间年均增长6.32%,远远快于猪肉1.6%和牛羊肉4%的年均增长速度。

同期,城镇和农村居民的人均禽肉消费量分别增长了3.2倍和4.1倍,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7%和5.75%。

另外,由于饮食习惯问题,我国家禽业潜在目标市场的消费者普遍有追求风味、口感的偏好,对地方鸡、鸭、牛、鱼偏爱有加,其需求显而易见是增加的,而且可以实现“优质优价”。

另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休闲农业是城市化的副产品,城市化进程激发了回归乡村的渴望。

“乡村旅游”成为了最优的选择。

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全国农家乐已超150万家,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