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肛肠主治医师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35715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肛肠主治医师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医肛肠主治医师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医肛肠主治医师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医肛肠主治医师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医肛肠主治医师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肛肠主治医师考试试题.docx

《中医肛肠主治医师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肛肠主治医师考试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肛肠主治医师考试试题.docx

中医肛肠主治医师考试试题

中医肛肠主治医师考试历年真题总结

1、直肠手术可以采取骶尾入路的解剖根据是:

直肠后壁无腹膜遮盖。

2、先天发育缺陷所形成的肛门闭锁或肛门狭窄多发生于:

齿线。

3、肛管与直肠的交界线是:

齿线。

4、消痔灵四步注射法:

①痔上动脉区注射;②痔核粘膜下层注射;③痔核粘膜固有层注射;④洞状静脉区注射。

5、血热肠燥型肛裂方选:

凉血地黄汤。

6、直肠上、下静脉丛在肛门白线处互相交通。

7、枯痔钉疗法对Ⅱ、Ⅲ期内痔有效,但对痔体纤维化、质较硬的Ⅲ期内痔疗效较差。

8、槐角丸的主要功效是:

清热凉血、祛风润肠。

9、肛门内括约肌的主要作用是帮助排便。

10、肛提肌是由耻骨直肠肌、耻骨尾骨肌、髂骨尾骨肌和坐骨尾骨肌四部分组成。

11、贯穿结扎时,缝合过深达到肌层,可能引起肛周脓肿。

12、枯痔钉疗法治疗的禁忌证:

各种急性疾病,严重的慢性疾病,肛门直肠急性炎症,腹泻,恶性肿瘤,有出血倾向者。

13、痔疮锭属于塞药法。

14、乙状结肠镜检查时,入镜15cm时可见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部位。

15、在肛门部疾患中,肛裂的发病率仅次于痔疮。

16、肛裂的疼痛间歇期是指:

排便后数分钟到十余分钟内疼痛减轻或消失的时期。

17、肛直环包括耻骨直肠肌、外括约肌深部、浅部、联合纵肌、内括约肌,其中以耻骨直肠肌为主。

该环宽2~3cm。

18、联合纵肌是直肠穿过盆膈(肛管直肠交界处)时,其纵肌层与肛提肌、耻骨直肠肌及其筋膜互相交错汇合而成。

19、"下尻五寸,别人于肛"指的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经别循行于后阴,可以用来治疗肛门疾病。

20、直肠全长大约12cm。

21、内痔脱出物呈颗粒状、桑椹状或结节状突起,有放射状沟纹,可见明显血管曲屈,暗红色或青紫色,粘膜易糜

烂出血;息肉痔脱出物多见于儿童,一般为单个,有长蒂,头圆,表面光滑,可活动,易出血,但多无射血、滴血;直肠脱垂脱出物呈环状或螺旋状,表面光滑,无静脉曲张,一般不出血;肛乳头肥大呈锥形或鼓槌状,灰白色,表面为上皮;直肠癌形状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质地坚硬,推之不动,触之易出血。

22、内痔出血导致严重贫血后,痔出血可减少。

23、腰俞麻醉用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的剂量是10~30ml。

24、若消痔灵注射位置过低,使药液向肛管扩散,会造成肛门周围水肿和疼痛。

25、行直肠脱垂注射术时,为防止刺破腹膜,进针应小于8cm。

26、硬化萎缩注射法操作时在齿线上0.5cm痔核上进针,针头向上以15°斜刺入黏膜下层,每个痔核注射0.3~

0.5ml,一般每次注射不超过3个痔核。

注射当天避免过多活动,不宜排便,每次注射间隔7天,防止注射部位过浅,以免引起黏膜溃烂,过深则易引起肌层组织发生硬化。

27、肛隐窝炎的临床表现:

自觉肛门部不适及肛门潮湿瘙痒;排便时肛门轻微疼痛,数分钟内消失,也可出现不排便时短时间阵发性刺痛,并波及臀部和股后侧;急性期常伴便秘,粪便常带有粘液,且常在粪便前流出,有时混有血丝。

28、治疗年老体弱,膀胱收缩无力引起的尿潴留,可应用金匮肾气丸。

29、肛门直肠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主要有直肠上动脉、直肠下动脉、肛门动脉和骶中动脉4支。

直肠上动脉:

又称痔上动脉,分布于直肠上部各层及全部直肠粘膜。

直肠下动脉:

又称痔中动脉,供应直肠前壁肌层和直肠下部各层。

肛门动脉:

又称痔下动脉。

30、风、湿、热、燥、气虚、血虚,均与肛门直肠疾病有关。

31、便秘的基本病机是邪滞大肠,腑气闭塞不通,或肠失温润,推动无力,导致大肠传到功能失常。

便秘实者病机在于:

邪滞胃肠、壅塞不通。

32、气钡双重造影对溃疡性结肠炎粘膜相的观察有很大价值。

33、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镜检查表现为:

①黏膜充血、水肿,血管纹理紊乱、模糊不清或消失;亦可见黏膜粗糙,呈颗粒状,附有脓性分泌物,质脆,易出血。

②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多发性糜烂或溃疡。

③缓解期可见溃疡缩小或消失,分泌物减少,黏膜充血水肿消退,结肠袋囊变浅或消失,假性息肉及桥形黏膜等。

X线检查表现为:

钡剂灌肠早期可见肠管边缘模糊,呈锯齿状或毛刺样,黏膜紊乱和(或)颗粒样改变,失去正常形态,结肠袋形加深,肠壁痉挛;晚期可见结肠袋消失,管壁强直呈水管状,管腔狭窄,肠管缩短。

钡剂灌肠及气钡双重造影不宜在急性期或病情加重时进行,以免引起结肠急性扩张。

黏膜组织学检查表现为:

活动期:

①固有膜内慢性炎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②隐窝内急性炎细胞浸润。

③隐窝上皮细胞增生,杯状细胞减少。

④黏膜表层糜烂、溃疡形成和肉芽组织增生。

缓解期:

①中性粒细胞消失,慢性炎细胞减少。

②隐窝大小、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

③腺上皮与黏膜肌层间隙增宽。

④潘氏细胞化生。

34、克罗恩病的总死亡率为10%~15%。

35、黏膜下注射法适应Ⅰ、Ⅱ度直肠脱垂,直肠炎、腹泻、肛周炎及持续性腹压增加疾病的患者禁用;直肠周围注射法的适应Ⅱ、Ⅲ度直肠脱垂,肠炎、腹泻、肛门周围急性炎症者禁用。

36、Ⅱ度直肠脱垂呈圆锥状,Ⅲ度直肠脱垂呈圆柱状。

37、80%的直肠癌位于手指可触及的部位。

38、肛管直肠癌的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39、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病因病机是湿热下注、热盛肉腐、脾肾亏损。

40、脱肛的特点是直肠粘膜及直肠反复脱出肛门外伴肛门松弛。

41、典型克罗恩病的临床三联征是:

腹痛、腹泻、体重减轻。

42、肛瘘最常见的类型是肛管括约肌间型。

43、直肠癌的最常见症状是:

便血。

44、电烙法适用于较高位的小息肉,可在肛镜下或乙状结肠镜下操作,无蒂息肉可烧灼中央部,有蒂息肉可直接烧灼息肉根部。

45、多发性息肉的临床症状包括:

常伴腹痛腹泻、可有粘液血便、可伴贫血及体重减轻。

46、气滞血瘀型直肠息肉方选少府逐瘀汤。

47、直肠癌的病因病机是:

气滞、血瘀、痰凝、湿聚(湿热蕴结)、热毒(瘀毒内阻)、正气虚弱(脾肾阳虚)。

48、肛隐窝炎的疼痛特点是:

阵发性疼痛。

49、对直肠息肉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①是直肠内粘膜上的赘生物;②是常见的直结肠良性肿瘤;③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两类;④多发性息肉多见于青壮年。

50、脱肛的病因病机是:

气血未旺、气血衰退、气血亏损、中气不足、气虚下陷。

51、肛瘘挂线疗法的禁忌证:

①肛门周围有皮肤病;②瘘管仍有酿脓现象;③严重肺结核、梅毒或极度虚弱患者;④有癌变者。

52、便秘的病位在大肠,但常与脾、胃、肺、肝、肾功能失调有关。

53、排粪造影检查需拍摄排便的哪几个过程:

静坐、提肛、强忍、力排、力排后。

54、肛裂的病因病机包括:

阴虚津液不足、脏腑热结肠燥、粪便粗硬而排便用力过度或过猛、湿热蕴阻染毒。

55、克罗恩病的粪便检查可出现:

不消化食物、隐血试验阳性、粪中脂肪含量增加、有粘液及脓血。

56、肛管直肠癌一般多为:

腺癌。

57、便秘总以虚实为纲。

58、肛管癌可见:

早期呈疣状、肛门部突起包块、卫星转移结节、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59、中医认为引起肛窦炎的病因主要:

饮食不节,过食辛辣醇酒;或虫积骚扰,湿热内生;或肠燥便秘,破损染毒。

60、高位多发性腺瘤宜采用:

直结肠切除术。

61、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多选清热燥湿、凉血止血、敛疮生肌、解毒止痢及活血化瘀类药物。

62、溃疡性结肠炎又称: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大肠炎。

63、肛门直肠周围有5个间隙。

64、溃疡性结肠炎行钡剂灌肠造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检查前给予流质饮食,清洁灌肠B.可发现有无肠梗阻及中毒性巨结肠

C.可鉴定有无肠穿孔D.有助于了解结肠受累范围和程度

E.可了解有无瘘管、息肉等并发症

65、炎症型肠病的病因病机不包括:

(C)。

A.感受外邪B.内伤七情C.饮食不节D.脾肾阳虚E.淤血内阻

66、排粪造影检查不能测量:

(E)。

A.肛直角B.肛上距C.肛管长度D.乙耻距E.结肠长度

67、对结肠传输试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检查前l连续3天不使用任何能增进或延缓胃肠道功能药物或食物,在自然排便条件下进行。

②口服不透X线标志物1粒(每粒20枚标志物,射片有1粒5片法和3粒1片、3片、5片法等),每24h摄腹部平片,每张腹部平片分脊柱左(左半结肠)、脊柱右(右半结肠)、盆腔(乙状结肠和直肠)三个区域。

③72小时排出量达80%以上为大肠传输功能正常,超过72小时(96小时以内)大肠存留4枚以上者为传输功能相对延缓,至120小时仍存4枚以上者为绝对延缓。

④长时间留在结肠为大肠传输缓慢,长时间留在直肠及及状结肠为出口梗阻。

68、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血液检查描述正确的是:

①血常规多为轻、中度贫血,急性期多有中性粒细胞增多。

②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

③血沉增快。

④血清溶菌酶浓度增加。

⑤急性期血清a1和a2球蛋白明显升高,r球蛋白降低。

⑥常有明显的电解质紊乱。

粪便检查:

①肉眼可见脓血黏液。

②涂片检查可发现大量红、白细胞或脓细胞,及多核巨噬细胞。

③培养为阴性。

69、对克罗恩病血液学检查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白细胞、血小板计数以及急性反应性蛋白增加(如C反应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

②血沉增快。

③常有轻中度贫血。

④常有低蛋白血症和低白蛋白血症。

70、直肠癌晚期转移症状不包括:

(D)。

A.排尿不畅及疼痛、尿频(侵犯膀胱、尿道)

B.肝大、腹水及黄疸(转移至肝脏)

C.直肠内或骶骨部持续性剧痛,并向下腹部、腰部及下肢放射(侵犯骶前神经丛)

D.食欲不振、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全身衰弱无力、贫血、水肿、极度消瘦(恶病质表现,而不是转移症状)

71、"阳结证,必因邪火有余,以至津液干燥。

"出自:

《景岳全书》。

72、患者男,58岁,便血半年就诊。

血色鲜红,伴便后肿物脱出。

鉴别此疾病首先应选用哪种方法:

(B)。

A.肛门指诊B.直肠镜检查C.X线气钡双重对比检查D.乙状结肠镜检查E.肛门望诊

73、患者女,53岁,便血半年余,血色暗红,有时有粘液,伴腹泻,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

为确诊首先应行哪项检查手段:

(C)。

A.X线气钡双重对比B.直肠镜C.肛门指诊D.肛门望诊E.乙状结肠镜

74、直肠癌行X线气钡双重对比检查可见:

充盈缺损。

75、伴有结缔组织外痔、肛乳头肥大的陈旧性肛裂宜选用:

切开疗法。

不伴有结缔组织外痔、皮下瘘的陈旧性肛裂宜选用:

肛裂侧切术。

76、气滞瘀结型克罗恩病:

桃仁承气汤。

气滞血瘀型溃疡性结肠炎:

六磨汤。

77、枯痔散对表面鲜红色或青紫色的痔核疗效较好;灰皂散对表面微带灰白色的痔核疗效较好。

78、明确记载用砒霜作为枯痔法药物的是《魏氏家藏方》;提出枯痔疗法"枯、黑、干、硬、脱落"的病理变化的是陈实功的《外科正宗》。

79、"牡痔"是指外痔;"牝痔"是指内痔;"朐痒"是指肛瘘。

80、假膜性肠炎应用多种抗生素治疗后可出现高热,水样便,很快脱水,休克。

81、樱桃痔发生在齿线肛窦部附近,无便血。

肛裂又称钩肠痔。

82、《五十二病方》首次提出痔的分类,首次详细描述痔的割治疗法;《诸病源候论》首次提出"五痔"分类;《千金要方》在"五痔"基础上,又提出"燥湿痔、外痔"。

《金匮要略》提出以"赤小豆当归散"治疗"近血"。

83、气滞血瘀型锁肛痔方选桃红四物汤;气滞血瘀型息肉痔方选少腹逐瘀汤;气滞血瘀型钩肠痔方选六磨汤。

84、肛管癌性溃疡应与肛瘘鉴别。

85、肛裂常用的检查方法是:

肛门局部望诊。

肛瘘常用的检查方法是:

探针检查。

一期内痔常用的检查方法是:

肛镜检查。

86、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方选:

白头翁汤。

湿热瘀阻型克罗恩病方选:

葛根芩连汤。

87、术后小便困难可用:

1%普鲁卡因10ml长强穴封闭。

术后疼痛可用:

1%普鲁卡因10ml中髎或下髎穴封闭。

术后肛门水肿可用:

朴硝30g煎水熏洗。

术后出血可用:

桃花散外敷。

88、子痔的好发部位是:

截石位1、6、9点。

89、静脉曲张性外痔最常合并的疾病是:

内痔。

结缔组织外痔最常合并的疾病是:

肛裂。

90、混合痔的内痔部分:

消痔灵注射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