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256232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祝福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祝福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祝福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祝福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祝福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祝福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祝福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祝福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祝福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辛亥革命后的某一天,浙江绍兴鲁镇发生了一桩命案。

据说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年轻的老妇人在新年祝福的时候死在了冰天雪地里。

而有一个人正好见证了整桩命案的发生,于是便将他所知道的叙述了出来。

那么,这个没有春天的年轻的老夫人到底是谁呢,在他身上到底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又是谁是这桩命案的始作俑者呢?

而这个故事的见证者又是怎样为我们展现这个故事的呢?

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同走进鲁迅先生的《祝福》,一起去深入了解体会文中受害者祥林嫂的悲惨命运。

二、常识内容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1898年改名为周树人,笔名鲁迅,字豫才。

他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他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的精神。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后与《阿Q正传》《药》《故乡》等小说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

五四运动前后,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主要作品:

小说集《呐喊》《彷徨》;

散文诗集《野草》;

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集《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等。

2、小说常识回顾:

小说一般以人物形象的塑造为核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主要有:

1、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2、从描写的角度看,人物描写的方法还可以分为: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也说是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些小说还具有序幕、尾声两上部分。

开端:

是作品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第一件事;

发展:

是作品中矛盾冲突从展开到激化的演变过程;

高潮:

是决定矛盾各方的命运工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的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励,最尖锐的阶段;

结局:

是矛盾得到解决,人物性格的发展已经完成,事件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现,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

小说的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也叫做景物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花鸟虫鱼等场景的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交代人物活动的时代背景。

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

(1)交待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具体的时间、地点。

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3)有些环境描写还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4)有些环境描写还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3、背景介绍

《祝福》选自《彷徨》第一篇。

本文写于1924年2月7日。

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

妇女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

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是为了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与余毒。

鲁迅对封建文化的鞭挞,在迈向文明社会的今天,仍有其巨大的现实意义。

4、关于“祝福”

“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迷信习俗。

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三、检查预习 

钝dù

n响 

寒暄xuān 

 

悚sǒng然 

踌蹰chó

chú

谬miù

种 

俨yǎn 

雪褥rù

瑟sè

瑟有声 

尘芥jiè

堆 

形骸há

颊jiá

贺家墺à

荸荠bí

呜咽yè

驯xù

n熟 

敛liǎn 

怔怔zhè

ng 

咀嚼jǔ 

jué

渣滓zhā 

zǐ 

瞥piē 

门槛kǎn 

惴惴zhuì

zhuì

蹒跚pá

shān 

朱拓(tà

)新正(zhēng)间或一轮(jià

n)

四、整体感知

1、情节梳理(板书)

序幕——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

开端——祥林嫂外逃初到鲁镇 

发展——被劫被迫改嫁

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捐献门槛,未能赎罪,被逐,沦为乞丐)

尾声——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

2、了解祥林嫂的一生。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祥林嫂已经死了,假如现在大家都是大侦探福尔摩斯,我们要来调查侦破这起案件,那么首先我们要做的是不是应该详细了解死者啊?

好的,下面我们就看到文本,从“我”的叙述当中找出祥林嫂每个人生阶段的故事。

(1)老师首先进行示范:

看到第二大部分第二自然段,看到揭示时间和年龄的词语。

二十六七岁,明确两个信息,二十六岁之前与祥林结婚。

二十六七岁,春季死了丈夫,冬初逃出来经卫老婆子介绍,到鲁镇做工。

(2)快速浏览。

(扫描式阅读,关注时间性和事件性的词汇和句子) 

由老师进行课堂提问,学生合作探究,通过阅读文本,查找关键信息,探寻出祥林嫂"

二十六七之前;

二十六七;

二十七八;

二十八九、三十、三十一;

三十二三岁;

三十七八岁"

这几个重要的时间点以及祥林嫂所经历的事件。

明确:

二十六岁之前:

与祥林结婚。

二十六七岁:

春季死了丈夫,冬初逃出来经卫老婆子介绍,到鲁镇做工。

二十七八岁,被婆婆抓回去,改嫁。

(为什么会撞破头?

老师补充封建礼教思想:

三纲五常、三从四德)

二十八九:

得到消息,改嫁,年底生小孩,孩子叫阿毛。

这个时候的人生相对平稳。

三十、三十一岁:

家里出现重大变故,先是丈夫患了风寒而死,然后是自己的孩子被狼给叼走了。

估计两个家庭悲剧的发生不到半年的时间。

然后重新回到鲁镇做短工。

(礼教思想)

三十二三岁:

在鲁镇做工。

经常说起孩子被狼叼走的情景。

捐门槛。

祭祖事件。

(迷信思想)

三十七八岁:

最后来到鲁镇,死于鲁镇的大街上。

五、文本研读

1、提问:

这篇小说是按时间顺序叙述,还是另有安排?

明确:

本文在序幕以后就写出了故事的结局,这是采取了倒叙的手法。

2、提问:

在结构上采取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

(1)把祥林嫂悲惨的结局放在开头,巧妙地设置了悬念,使读者急于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的吸引力

(2)把祝福的景象和祥林嫂的死连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增加悲剧气氛,突出反封建的主题。

结语:

本节课我们主要把握了本篇文章的整个故事情节,然后对祥林嫂的几个人生阶段进行了概括,从我们的概括中知道了祥林嫂有三次到了鲁镇。

那么每一次祥林嫂到鲁镇是什么样子呢?

作者是怎样对的外貌进行描绘的呢?

这些内容我们下节课在进行探讨。

布置作业:

画出李祥林嫂三次到鲁镇时对其外貌描写的句子,并谈谈从这些句子当中你读出了祥林嫂的哪些信息。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每次来鲁镇的时候,祥林嫂的命运处境是不同的。

这种不同,体现在她的面貌气质和言行举止上的。

现在我们去寻找一下祥林嫂三次来鲁镇,因为处境不同,表现在精神面貌和言行举止上的三处不同表现,找出来之后,我们来分析对比,不同的生命状态,进而向鲁迅先生去学习外貌描写、肖像描写的写作方法。

这对我们写作的提高是有帮助的。

现在我们去寻找三个部分,勾画每一处描写祥林嫂生命特征的外貌描写。

二、分析祥林嫂形象

分别找出祥林嫂三次来到鲁镇的不同的肖像描写,对比中分析其生命状态的变化

肖像描写:

(共三次)

(1)初到鲁镇: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

"

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

表现:

整天的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

做工不懈,力气不惜。

变化:

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需要明确几点:

A提问:

脸色青黄"

这个告诉我们什么?

生活条件不好,遭遇丈夫去世,打击比较重。

B"

手脚都壮大"

体现了劳动妇女的典型特征。

C"

顺着眼"

是顺从的样子,二十六七岁从现在的角度来看,是年轻女性,很活泼、开朗、率性,但是祥林嫂二十六七岁的时候却是顺着眼,这应当是长期受到一些无形的规则规矩的限制所致。

D"

两颊还是红的"

以及来了之后,在劳动中"

有了笑影,白胖了"

第一次来鲁镇,让我们看到了经历了一次丈夫去世的人生打击以后,祥林嫂有了人生的希望,我们应该对此感到欣慰。

总体明确:

表明她年轻,勤劳,朴实,善良温顺,吃苦耐劳,要求极低,反衬出在婆婆家的遭遇。

(2)再到鲁镇: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她手脚已没有先前那样灵活,记性也坏得多,死尸似的脸上又整日没有笑影。

与第一次进行对比:

第一次来鲁镇,脸颊是红的,这一次"

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生命的活力已经没有了

第二次来到鲁镇,“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生命中已经多了许多悲哀。

总体明确:

与前面第一次来时比较,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她被卖改嫁,丧夫失子,精神倍受刺激,内心极度悲伤。

作者正是用白描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悲哀。

(3)最后来到鲁镇:

五年前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

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

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

一手拄着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

她分明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脸上瘦削不堪"

表示祥林嫂流浪了四五年,生活没有着落,人瘦削不堪是自然的。

A、"

黄中带黑"

强化了这几年所受的苦。

原来是"

青黄"

,现在是"

,已经失去了正常的肤色。

B"

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

可以看到,第二次来鲁镇的时候的神色是悲哀的,现在已经看不出任何喜怒哀乐,没有任何表情,没有任何神态上的变化。

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说明祥林嫂站在那里像一个木雕,只有眼珠动一动,才知道原来是个活人。

祥林嫂长期的严重的打击与折磨,陷入极度悲哀,内心痛苦无法表露,精神完全麻木。

乞讨无路,陷于绝境,已是濒于死亡。

2、鲁迅先生曾经说过:

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他的眼睛。

请同学们找出描写祥林嫂眼睛的句子

事件

找眼睛

人物内心

初到鲁镇

顺着眼

安分

再到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