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校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
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
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1.作者认为牵牛花的色彩“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对此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充分说明作者对色彩的研究颇有造诣,也反映了作者对颜色的看法。
B.这与文眼一致,从视觉效果上突出了北国秋的“清、静、悲凉”,怡当地传达了作者的情感
C.四种颜色里,确确实实是蓝、白色最好,不浓不淡,不妖不艳,恰到好处。
D.作者仅仅是为了表达一家之言,未必可信,实际上,淡红色的牵牛花还是蛮不错的。
2.选文中,两次写到声音:
一是“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一是“秋蝉的衰弱的残声”。
对这样写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种声音的描写,巧妙地告诉读者,北国的秋天有“清、静、悲凉”的一面,也有生机勃勃的一面。
B.两种声音的描写,其实没有什么可探究的,就是写实而已,这两种声音那时那地确实有。
C.两种声音的描写,很好地写出了北国秋天景色的多样性,不然,就显得单调而乏味。
D.两种声音的描写,以声写静,更能让读者感受到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
3.下面对三段文字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这三段文字里,作者从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了北国的秋景,表达了作者对北国秋天的热爱之情。
B.三段文字,一一对应地表现了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虽然各自互有渗透,但还是各有侧重的。
C.在写北国之秋的时候,作者时不时地提及南方的秋天每一段都将故都之秋和南国之秋进行对比,更加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对故都秋的喜爱。
D.三段文字,每一段都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使得行文活泼不呆板。
二、古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
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
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
上谓曰:
“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
”安石对曰:
“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
”上问:
“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
”安石曰:
“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
”上以为然。
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令判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
安石令其党吕惠卿预其事。
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馀辈,颁行天下。
御史中丞吕诲论安石过失十事,帝为出诲,安石荐吕公著代之。
韩琦谏疏至,帝感悟,欲从之,安石求去。
司马光答诏,有“士夫沸腾,黎民骚动”之语,安石怒,抗章自辨,帝为巽辞谢,令吕惠卿谕旨,韩又劝帝留之。
安石入谢,因为上言中外大臣、从官、台谏、朝士朋比之情,且曰:
“今奸人欲败先王之正道,以沮陛下之所为。
上以为然,安石乃视事,琦说不得行。
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
安石曰:
“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
”帝曰:
“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今取免行钱太重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
”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曰:
“旱由安石所致。
去安石,天必雨。
”侠又坐窜岭南。
慈圣、宣仁二太后流涕谓帝曰:
“安石乱天下。
”帝亦疑之,遂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
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
绍圣中,谥曰文。
(节选自《宋史·
列传第八十六》,有删改)
4.下面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今取/免行钱太重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
B.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今取免行钱/太重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
C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今取免行钱太重/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话/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
D.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今取免行钱太重/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分)
A.“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官职。
B.“视事”,指官吏到任开始工作.
C.“太傅”,中国古代官职,古代三公之一,位高于太师。
后历代沿置,多为赠官、加衔之用,无实权。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安石,抚州临川人,从小喜欢该书,一旦过目则终生不忘,他写文章动笔如飞,见者服其精妙。
B.王安石力主变法,先后在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方面采取了变法措施。
C韩琦的规谏上疏给皇上后,皇上有所感而觉悟,想听从他的意见,把被贬到外地任官的吕海调回。
D.王安石的变法遇到了重重阻力,从朝中许多大臣到两宫太后,都反对变法,于是王安石被罢免,变法失败。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
(5分)
(2)御史中丞吕诲论安石过失十事,帝为出诲,安石荐吕公著代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8—9题。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扉室靡家,玁狁之故。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扉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
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
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
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8.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表述,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诗的主旨是揭露和控诉统治者穷兵黩武、不顾百姓安危的残暴统治。
B.本诗通过一个成卒归途中的自述和回顾,生动地描写了当时征夫的生活。
C.诗篇真实地描写了远征生活的艰辛,以及征人久戍思归的凄楚心情。
D.全诗交织着戍卒们抗敌卫国和思家恋乡的矛盾复杂心情。
E.诗的前三章以倒叙的方式回忆了征战之苦,而四、五章则写将帅、车马、服饰之盛,流露出对战争的厌恶。
9.全诗共六章,其中前三章开头几句句式重复,用字大体相同,这是什么手法?
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0.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0分)
(1).《氓》中女子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不再相信爱情,并直接劝告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两句是:
“,”
(2).《赤壁赋》中写客人认为生命微不足道,非常渺小的两句是:
(3).《赤壁赋》中用“,”写出经过月亮的银辉的浸染,雾气、江水、夜空浑然一体的景象。
(4).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自己心中追求的目标九死不悔的语句是:
(5).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了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感叹,这两句诗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在“10·
17”世界消除贫困日到来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
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中国科学院研究院杨多贵认为,消除贫困并不取决于一个国家的财富的多少,而在于执政者的责任感和决心,以及强大的调控能力,全力推动扶贫攻坚工作。
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说,6年时间减贫7000多万,意味着每年要减贫1170万,平均每月减贫100万,时间非常紧迫、任务非常艰巨。
“为实现这个目标,从中央政府到各地方政府都铆足了劲,已经出台和即将出台系列政策,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我国坚持分类施策原则,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并特别指出了“五个一批”脱贫手段,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各个措施之间不是割裂的,而是互相关联的,需要多种措施共同发力。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副主任黄承伟说。
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记者了解到,今年扶贫日前后,教育部等部门将启动实施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精确对准最薄弱领域和最贫困群体,加快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
(摘编自新华社2015年10月17日讯)
材料二:
中国社科院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编撰的《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6》公布了一组数据,意味着“十三五”脱贫攻坚首战告捷。
回看历史,以7亿多贫困人口为起点,中国在这场战役中已经艰苦备战将近40年;
面向未来,到2020年,中国现存几千万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
有目标、有思路、有举措,在这场世界范围内的脱贫战争中,中国成绩斐然。
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的减贫行动与人权进步》白皮书,改革开放30多年来,7亿多贫困人口摆脱贫困。
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这么快、这么大规模的减贫。
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
对此,《纽约时报》评价,极端贫困人口的大幅减少主要应归功于中国取得的经济进步。
《赫芬顿邮报》则指出,世界减贫成绩“最大的功劳来自中国。
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显著的成绩,归功于经济发展,离不开政府在改革方面做出的努力。
(摘编自2017年1月16日《人民日报·
海外版》)
材料三:
提问:
现在很多人唱衰中国经济,您如何看待现在的中国形势?
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
去年我国的经济发展体现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实现了平稳健康的发展。
以下几方面特别突出:
第一,经济平稳增长。
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的经济增长率都在6.7%,第四季度经济增长率达到了6.8%。
中国经济的总量大概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5%左右。
去年中国经济的增量占全球经济增量将近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