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不息第四期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46997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50.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生不息第四期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生生不息第四期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生生不息第四期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生生不息第四期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生生不息第四期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生不息第四期上.docx

《生生不息第四期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生不息第四期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生不息第四期上.docx

生生不息第四期上

2009普通高中生物学科课改实验省

教师远程培训课程简报

生生不息

第四期(上)

主编:

刘恩山朱正威

责编:

李晓辉林静

编委:

刘恩山朱正威李晓辉林静王 健霍静张颖之李辛陶张春雷李明玉刘 晟乔萌萌

开篇寄语专题简介

热点聚焦(上)

高中生物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的这一理念得到广大生物教师的认同,探究教学成为大家关注的一个焦点,也是教学实践中的一个难点。

今天我们研修的专题就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为题,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在高中生物课堂之中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教学,希望大家能深入思考、畅所欲言,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摸索有效探究教学的途径和策略,促进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

 

专题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以“探究”教学为例(简介)

专题负责人:

李晓辉:

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市级学科带头人

林静: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博士后

问题的提出及在教学实践中的价值: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学习方式又是与教师的教学策略或教学方法直接相关的。

目前,多数生物学教育专家们认为,探究式教学是自然科学教学中最有效的教学策略之一。

当然,探究式教学也是诸多教学策略中对教师要求最高一种。

由于高中生物课程中所涉及的内容更加抽象,在高中生物学课程中使用探究式教学策略就比初中生物教学更加具有挑战性。

在保持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一致性、设计教学活动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和引导等方面都要求教师把握得恰到好处。

教师常常因为运用此方法不当而认为探究教学不可取。

在合作学习策略的运用上也有同样的问题。

需要解决的问题:

探究教学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哪些内容适合探究式教学?

如何在大班额教室中运用合作学习?

编者按:

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生物特级教师朱正威先生、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恩山教授、以及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级教师李晓辉老师作为本次的研讨嘉宾。

同时我们还邀请了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霍静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的博士后林静老师、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健博士、以及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颖之博士作为我们的特邀嘉宾。

针对本次研讨的专题“高中生物必修模块的教学与设计”与广大教师进行了探讨。

以下是本次研的主要内容。

一、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及专业发展

1.孙道逵(ID=7996702)

在新课程中,教师角色会发生那些变化?

林静老师:

古语,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反映了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扮演的更多的是知识传播者、技能传授者、疑难解答者的角色。

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知识老化速度的加快,使得教学的使命由授之“鱼”转换到授之“渔”,教师在课堂中的主要作用是创始适宜情境引发学生发生学习,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ID=8067151)郑吉君:

刘恩山老师,胡总书记说:

"一个好教师要有精湛的学术造诣和人格魅力."那么,在当前课改的前提下,怎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

刘恩山教授:

当今的社会已经成为了一个学习化的社会。

作为教师,也一定要成为终生学习的人。

至于要做到“精湛的学术造诣”就更是如此了。

总的来说,教师要知道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并确定长期和近期目标来加强自己的短板之处。

具体的说,近期教师要加强对生物学专业知识的钻研,并提高自己运用探究、合作等教学策略的能力。

2.娄岳颖(ID=8063305)

各位专家、老师,您好:

我是一名新任课的生物老师,通过新教改的课程培训收获很多,但是在培训的过程中遇到一些疑惑的地方,希望各位专家、老师能给与解答。

     新课改的培训内容从多个角度阐述了新课标的不同之处,为我们研读新课标,学习新课标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但是,培训的许多内容往往都是通过新旧课标的对比来进行分析的。

作为一名新任课老师,对旧的教材不是特别的熟悉,在新旧对比的过程中,有的问题就很难领会,在新旧教材具体的变动方面也不是非常明确,遇到有关的作业内容也就不能很好的把握。

在这里想请教各位专家、老师,遇到这种情况是不是需要我们对旧的教材进行研读,然后再来进行对比、学习。

希望能得到各位的帮助,谢谢!

 

(ID=8068517)谢翔云:

新上任的老师应该如何看待新旧教材相对比的问题?

可以直接了解新的吗?

李晓辉老师:

新老师面对新课程的时候没有旧课程的条条框框,是优势,不受传统的旧课程框架的限制。

考虑新课程是在旧课程的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有必要对旧课程有所了解,但这种了解也不是一定要对旧教材进行专门的研读,倒是可以在先领会学习新课程教材之后再回过头来看旧课程教材,这样可以让新课程教材先入为主,才能发挥新老师在新课程中的优势。

3.贺启峰(ID=8069183)

完成专题作业等于课改完成吗?

?

课改理念非一朝一夕完成我们怎么办?

?

如何应对呢?

?

王健老师:

贺老师您好!

我认同您的看法——课改理念非一朝一夕完成的。

对于课程改革来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的复杂工程。

现在我们进行的远程研修只是其中的一小步,要想真正将生物课程标准有效地实施和落实,需要我们教师们首先对生物学课程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只有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之上,我们才有可能谈具体的课堂教学实施问题。

因此,我认为当前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认真研读课标,汲取各方的经验,用新课标的理念来武装自己的教学,这为今后的教学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信通过这次培训,您应该能够为课改的推进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的途径。

4.李永强(ID=8043322)

随着课改实验的逐步深入,我们切身体会到,制约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开展的主要因素,已远远不是理念问题、认识问题,而更多的是方法问题、技能问题,这是教师亟待改进和最为欠缺的.请问有没有比较好的方法?

朱正威教授:

改革的理念改革的实施,内容,改革中的教学方法,什么时候都是互相联系的。

现在还很难说我们的理念真理解了,只剩下方法问题了。

许多适宜的策略和方法之所以找不到也还是因为新的理念没有深入到融入教学之中,和教师的心中。

因此,还是一体化的来落实为好,不要分割开来。

至于有哪些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请认真读一读课标第四部分中的教学建议。

从这些建议中,会派生出许多新的教学方法的。

当然还可以参考先行的各省区的优秀教学案例,从中可以受到很多启发的。

5.李慧芬(ID=8069037)

朱老师:

作为刚毕业的新教师,对新旧教材都不熟悉。

您认为在这次培训学习中,我们应该从哪个方面入手才能更好的接受新课改?

朱正威教授:

李慧芬老师,欢迎你加入生物教师的行列,新教师又遇上了新课改,机遇好的很啊!

改革既是一种挑战,又是成长的机遇。

它会促使我们全面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和生物学素养,你要相信自己,你有优势,一是刚毕业,学的内容比较新,二是年轻容易接受新事物,三是没有过去的包袱,可以轻装上阵。

但是总难免幼稚不够老成,还要像中老年教师学习,当然学习不是盲目的,要取其精华,对他们的某些缺点也要作为自己进步的借鉴。

这样会成长的更快。

勇敢些!

向前走!

6.胡祥(ID=7763692)

大家都能接受新课程的理念,但把理念落实到日常教学中很难,关键是大家怎样处理好教学课时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

如何处理升学压力和课改之间的关系?

会不会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生活实例时,没有时代性(社会热点问题)和针对性(学生的现实问题),缺乏实例与生物学概念之间的(增加的这三个字)联系,使核心概念教学落空。

还有些教师为了追求“时髦”,过分夸大社会的热点问题,而削弱了核心概念教学?

会不会为了探究而探究——什么问题都来“探一探,究一究”,流于形式,华而不实。

会不会认为探究活动太浪费时间,也不好组织和驾驭,所以不探究了呢?

请大家给予相关的解决方案!

朱正威教授:

你说的情况都可能发生。

或者有些已经发生了。

解决的途径是在于提高教师的素养,认真以新课程为纲,搞好校本教研。

这样就会处理好教学中的许多对立和统一的关系。

也会对某些新的教育理念和措施有更深刻的理解。

少走弯路,走了弯路也不可怕,世界上所有的路不可能都是笔直的。

要相信教师的聪明和智慧。

要相信教师的集体力量。

7.曹正琼(ID=8071066)

近几年来,我形成这样的习惯:

平时讲课,用传统教法,力争把知识讲得透彻、明白,且自己归纳做题技巧,督促学生理解记忆,使学生拿到好的分数;轮到上各级公开课,我才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把实现三维目标作为出发点,精心构思探究式的教学方案。

对学生而言,平时能力训练不够,突然上一些探究性的课,除少数同学外,大多同学不太适应;对我个人而言,在探究教学的策略等方面也难免不能得心应手,一堂公开课讲下来,觉得特别累。

但课后反思,又每每让我大有收益。

所以,我想咨询各位专家、老师,如何让探究式教学真正成为我们教学的常用策略?

如何做才能不用花费大量精力、时间即高效地备课?

朱正威教授:

您说的很坦率,符合实际情况。

请注意课标的提法“倡导探究性学习”,倡导两个字就是说过去做的不够也没有经验,要加强,又不能要求过急过高。

我想在教学实践中,也是要一点一点来学习的。

做好几个探究活动,大家总结总结,下一次下一个再改进。

日积月累,总会成为行家里手的。

二、实验课的开设与教学

8.冯海(ID=7825326)

高中生物必修模块中的实验教学,在基础比较薄弱的普通高中,适宜全部开设,还是有选择进行,是否有强制性还是选择性?

如何检查学校对于开展实验课的任务完成情况?

李晓辉老师:

冯老师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因为这是我们一线教师回避不了的问题,即使是基础比较好的高中校,考虑课时等因素,也会存在实验教学的取舍问题,据此有两点建议:

1.教材中安排的实验,都是课程标准中建议学生进行的活动,这些实验及活动的有效开展是实现新课程生物课程目标的保证,因此从理论上讲应该全部开设,不是选择性的。

2.但换一个角度,还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实际情况可能是实验设备缺乏、课时不足、学生动手能力参差不齐等,因此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适当的选择。

选择的原则是:

一必须进行实验教学,不能不进行;二选择的实验教学应该指向于新课程对于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能够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形成相应的实验技能、发展相应的探究思维、体验实验对于科学学习的重要价值。

9.申彦梅(ID=7810893)

我认为新课改从激发学生探究能力和与现实生活联系方面非常好,实验课的相应改革也挺好的,可惜我们学校压根没条件上实验课,如何落实新课改呢?

刘恩山教授:

我能想象的出您所在学校的教学条件和实际情况。

24年前,我在山区小学上课的时候,我的学生使用的桌子有两条腿的,三条腿的,也有四条腿的。

教学条件之差可见一斑,但是我亲自动手用木工的手段甚至泥瓦工的手段,让所有桌子都站立得住。

作为教师,关键是您要想去做、努力去做。

新课程中有些实验,不需要专业的设备也可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如必修模块中体积和体表面积的实验,又如选修模块一中制作葡萄酒的实验都不需要任何专业设备。

在教学中您不妨先在这些实验中一试。

10.孟加华(ID=7844698)

朱老师好!

新课改强调面向全体学生,课程新增了很多实验,但目前很多学校的实验室根本不够用,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是好?

朱正威教授:

这个问题必须解决。

一个两三千人的高中校,生物学实验室大约需要4个,因此要增加实验室。

这就需要投资和学校的规划。

也需要添置新课程要求的实验设备,拨付一定的实验经费。

作为生物教师,可以建议纳入学校计划。

如北京,许多示范高中校生物实验室都在四五个以上,设备也逐渐得到了更新。

一般校、农村校政府已经加大了投资,力求实现教育公平。

随着各地教育财政状况的改善,应该是有希望的。

在没有条件的时候只好把有些实验设法放到教室里来做。

11.茶智娟(ID=8045962)

教材中安排的实验,都是课程标准中建议学生进行的活动,这些实验及活动的有效开展是实现新课程生物课程目标的保证。

理论上讲这些实验应该都开设。

但实际在云南的很多学校,开展原来老教材的实验条件都达不到,在这种条件下,国家是不是应该做好前提条件后再进行课改,这样才可以真正的达到目的!

就比如说我们学校学生实验需要的试管都很难配齐,更不要谈其他的实验器材!

那么面对这些问题应该是由谁来解决?

我们一线的教师该如何面对?

李晓辉老师:

高中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只是教育系统的事情,还是政府的重要工作,因此政府会在各个方面提供支持,实验设备是政府要解决的。

当然各地政府的行动速度会不同,在实验设备没到位的情况下,一线教师需要发挥更多的创造性,一是改变实验探究的方式,换一些实验取证的方式,这对老师要求很高;二是在实验条件不到位的情况下,更多在理论探究上做文章,实验取证方面更多借助于别人的实验,如视频资料,甚至文字资料等。

12.李永强(ID=8053344)

提问: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学发展和提高的过程也是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循环过程。

在新教材中安排了很多实验,那在实际教学中应该采取哪些策略?

霍静老师:

您说的很对,在我们的新教材中安排了较多的实验,都是过去学校没有开设的实验内容,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尽可能的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设出相关的实验,一般建议您可以先从生物兴趣班中挑选出实验小助手,在课后摸索实验的用具,最佳实验条件等,等实验条件成熟后,就可以开始学生的实验准备,在这一环节中,您一定要在一切条件准备好后,再进行一次预实验。

这样就能保证实验的成功开设了。

在没有条件的时候创造条件,会有一种成就感,相信您可以一个一个的开出这些实验!

13.于宝英(ID=7768477)

朱老师:

实验教学一般需要老师和同学们先演示讨论再动手,还是边做边讨论,时间把握很难呀?

朱正威教授:

建议:

稍复杂的实验和探究活动可以有一小部分学生(例如生物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做预实验以取得经验,改进方法,培养了分组实验的骨干力量。

这样课堂上组织起来就会顺畅的多。

14.周杨(ID=8070258)

老师您好:

我大概翻阅了一下新课改的教材,觉得新的教材图文并茂,比以前的教材形象,生动多了,但知识的难度,深度加大了,更注重探究式学习和实验,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学生基础不好,探究式教学我觉得还可以做一下,但实验教学难度很大,一是学生很难管理,实验课很嘈杂,一节课下来老师的嗓子都哑了,效果也不太好;二是学校实验室条件有限,有些实验无法开展。

我们以往对于实验都是以讲为主,似乎并不影响考试,当然我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希望专家老师能在实验教学方面给我一些建议?

朱正威教授:

学校实验室的条件应该逐步改善,上边也有有关的政策和决定,至于实验教学的难度当然是有的,关键是要组织好不能乱哄哄。

乱哄哄哪里还有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解决乱哄哄的关键是实验的目标要明确适当,如果这个实验把握不住,最好先和小组长进行预实验,帮助您组织好这节课。

再有一个实验课还要及时的检测评价,并且告诉学生,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克服乱哄哄完了什么也没得到的现象。

另外学生的实验室习惯是要靠逐渐培养形成的。

三、课程内容的变化与教学

15.满都拉(ID=7845452)

新教材的内容深度和广度加大了,学生的探究活动增多了,在教学时间安排上应该怎么把握?

张静(ID=7851352)

这次新课改,生物课本的内容有了很大的调整。

增加了很多实验和探究式的教学课程,但生物的课时较少,怎样在有限的课时内既完成学习目标又锻炼学生的探究钻研能力呢?

二者的平衡点在哪?

李晓辉老师:

非常好的问题,非常现实的问题。

内容加大了、探究活动增多了,既要保证基础知识和核心知识的落实,又要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两个任务都要完成,又要在有限的课时完成,任务艰巨。

建议可以从两个方面尝试进行教学时间安排,一是核心概念的教学采用探究教学的方式,这既渗透探究的思想和过程,也获得了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当然多数核心概念的探究教学很难是完整的探究教学,不完整在实验取证上,这一点可以借助于“别人”的实验证据为补充,如光合作用碳反应的过程,先设问“二氧化碳是如何利用光反应的产物的,又是如何生成葡萄糖的”,再和学生一起分析碳反应的过程(其实这个过程是合理的推理),再提供卡尔文的科学实验证据(可能需要教师自己寻找资源),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探究了;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是,适当安排一些有实验探究的完整的探究教学,弥补对实验技能的学习、实验探究的体验。

16.王寿敬(ID=8063441)

朱先生,李老师下午好,我想咨询一个问题。

在必修模块二遗传与进化中,我注意到教材中增加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的内容即摩尔根的果蝇实验,这部分在老教材上是一道课后练习题。

以前讲伴性遗传时我就是先讲这个实验,再引出人类也有这种伴性遗传现象:

红绿色盲。

新教材中还是直接提出摩尔根及其同事设想控制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在Y染色体不含它的等位基因,合理的解释了现象。

我认为得出设想是基于正确的推理,因此我在课上进行了不同的假设推理,再得出这个猜想,占用了一定的时间,我不知道这样是否正确,希望得到专家老师的指导。

李晓辉老师:

王老师的做法非常正确,模块二的核心思想方法之一是“假说-演绎”,面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假设推理,再经过深入的分析(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得出合理的猜想,再提供相应的证据,对猜想进行验证,这就是新课程所追求的,也是符合科学认知过程的,我们的老师有意无意的都有这个意识,因此在实践中就有了相应的教学实践行为。

值得推崇。

也说明新旧课程之间没有截然的区别,我们老师的很多尝试都是与新课程理念一致的。

17.董炜(ID=8072130)

新教材中在每个章节开始所设置的问题探讨专栏,其为每节的教学创设一种问题情景,可以引导学生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进行学习。

但现在的学生太缺乏生活经验,很多常识性的知识根本不熟悉,请教各位专家遇到这种情况该怎样处理比较好呢?

霍静老师:

董老师,您好。

您说的现象确实存在于我们的教学中。

因为孩子们被照顾的太好了,使得生活经验贫乏。

但是回头想想,这哪是孩子的错,是社会、家庭,还有学校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这样的。

这样的问题这么办呢?

我想能不能我们先了解孩子们知道些什么,从他知道的东西入手,会好办些,而不要从他应该知道,但却不知道的东西入手。

18.夏丽萍(ID=7940280)

新教材和老教材有着许多的不同,不仅在章节的编排上不同,内容上也有所改变,如何才能更好的把握新教材?

张颖之老师:

新教材和老教材的区别是比较大的。

首先新教材是用模块思路编排的,而老教材主要是用这样一种章节的思路编排的;其次,新教材的内容添加进了一些生物学前沿、对学生现在和将来生活中有用的生物科学主干知识,而删除掉了一些实际应用不太大、相对落后的知识;第三,新教材添加了许多活动栏目环节,这也是为了更好的帮助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主动思考。

因此,对于教师来说,把握新教材最主要的还是要先熟悉课程标准,另外您还需要按照模块的思路来整体的把握教材,模块是一条主线,应该要把握这个模块的核心概念。

还有就是有些内容比较新,可能您还需要做一些知识储备和资源准备。

譬如最新的一些知识需要看一些其他资料,一些实验需要您做好预实验。

在实际课程备课中,您还可以多备几套不同的教材,优选其中的亮点,加以重组,这都是可以的。

19.张爱菊(ID=8064358)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能不能打破教材原有的编排顺序?

王健老师:

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出台了生物课程标准,课程理念、目标、内容都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因此,与之配套的课程资源也会发生变化,生物教材就是其中之一。

在目前来讲,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课程资源载体,所以也是老师们使用频度最高的课程资源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版本的教材在知识的呈现顺序上有所不同,各有各的特色。

因此,从这一点来讲,我们可以看出,对于落实课程标准来讲,不同的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顺序,教师对教材有二次创作和加工的权力,只要在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真正在课堂上落实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要求即可。

从另外一个方面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是,我们教的是课程标准,因此,对于教材来讲,我们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和当地的实际情况作出适当的调整。

林静老师: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新课程的理念之一。

这一理念就是鼓励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能结合当地的具体教学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更有效地落实课程目标。

20.张敏(ID=7796923)

最近一直在关注新教材。

我感觉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分模块教学,知识面宽而且丰富。

反映现代生物科技和生物科学发展的内容多了,也更关注人们的健康、环境和最新的研究成果,也更加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

可是这些内容在讲解过程中“度”很难把握。

林静老师:

课堂时间有限,选取哪些内容以促进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围绕核心概念的教学,拓展相关现代生物科技知识,可能是一个可取的方法。

21.李莹莹(ID=7793423)

在生物教学中,我觉得学生对免疫这部分的知识的理解有点困难,用学生的话来说就是太难了。

通过我的调查研究总结,原因有三:

第一,是学生对人体知识的了解很少。

初中生物知识太欠缺,而我们高中生物学上课时间太少,每周2-4节课;第二,免疫这部分的内容广而深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难度大;第三,免疫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易受到其它非专业人员影响。

朱正威教授:

你说的对,除了你说的原因之外,还因为免疫学进展很快,新旧知识的更替也很快,这会带来教学上的难度。

但是我想对高中学生来说,不是要搞得很深很细,我们回归课标可以看到对免疫的要求是2条:

一是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这是作为一个调节系统强调的重点所在。

另一条是调查青少年中常见的免疫异常,这就是要结合生活实际指导健康和防病。

22.商静(ID=7802154)

新教材中为什么要把动物的三大营养代谢,植物的水盐代谢删去呢?

不重要吗?

朱正威教授:

新教材是把过去的新陈代谢一整章的内容去掉了。

原因是原教材讲的代谢是个体水平上的。

现在主要在细胞水平上来讲代谢。

在必修1中细胞代谢占了很大的分量,另外在必修3中间有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和体温调节的内容。

如三大营养素的调节实际是在血糖调节中将糖的来路和去路讲清楚。

大体上也就能理解了。

23.吴桂君(ID=7814929)

基因的本质一节教学中是否渗透基因工程中的一些内容?

朱正威教授:

您说的大概是人教版教材。

基因的本质中没有讲到基因工程,但在结束基因的研究之后专门有一章叫做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在那里就把遗传学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了。

可以在那里讲。

另外选修3单设专题深入的学习基因工程。

24.刘秀荣(ID=7848617)

请问在必修1中,对癌症的根本原因阐明时说:

是原癌基因激活,也就是说,生物本身就存在原癌基因,只是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被激活.但是教材有阐明:

癌症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也就是说,基因发生了改变,这样就存在这自相矛盾.请问诸位,在这里到底应该如何理解和处理?

朱正威教授:

似乎不存在矛盾啊。

原癌基因就是遗传下来的,那么当初它也许就是基因突变而来。

再通过生殖传递给下一代的。

这不就统一了吗?

25.崔国江(ID=8072142)

现行的生物教材与老教材相比,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无论从教材的内容编排,知识结构,新旧知识的衔接来看,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提高和创新。

新编教材的每章均以插图引出,课文中穿插了“问题探讨”、“想一想”、“课外读”、“小资料”、“旁栏思考题”、“相关信息”、“科学•技术•社会”、“科学家的故事”、“自我检测”、“知识链接”、“学科交叉”、“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