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水的温度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188537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水的温度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测量水的温度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测量水的温度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测量水的温度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测量水的温度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量水的温度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

《测量水的温度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水的温度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测量水的温度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

  另外德育教育也是我们教学中的一部分。

由祖国南边的海南,讲到北边的哈尔滨,首都北京,西南的拉萨等重要城市的温度,无不让学生体会祖国的博大,增强民族自信心,爱国心。

  测量水的温度课后反思2

  7月3号,我给市级骨干上了一节数学课。

这节课是四年级上册教材(北师大版)第七单第一节课的内容《温度》。

下面,我就这节课,我想说一说自已的感想。

这节课我共分为四个环节。

  一、感知温度。

  让学生感受到温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这个环节上,我创设了“两瓶水”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感受到冷和热——感知温度,从而导入本题。

  二、了解零上和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会找温度。

  这个环节,我也是从生活中的温度出发,以“冰箱窗口上的温度数据”引入,让学生会读温度,知道零上、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和写法。

进而介绍温度计、0度的教学。

在这环节上,我第一次上课时,并不是这样设计的。

经过教研员们的指导,让我体会到,温度来自于生活,应该从学生的生活中出发,去寻找温度。

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其实温度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处处存在。

  三、比较温度,感受学习负数的必要性

  这个环节,是最让我头疼的。

尝试了多种方法,效果不是特别的好。

由于是三年级的孩子,我们对他们的要求还不要过高。

必竞还差半年多呢?

所以,我就先出示两组温度,一组零上,一组零下,通过标温度,然后,小组合作,讨论,怎样比较零下和零下的温度。

在这个环节上,教研员们都给我提供了宝贵的意见。

这样的教学环节,学生学会了怎样比较温度。

能够掌握了比较温度的一些规律。

其实,在这个环节上,教研员还给了我一些建议。

出示:

两个零上的温度,两个零下的温度,0度,大胆放开,让学生小组合作的形式去发现温度之间存在的规律。

但是我发现三年级的孩子的能力还没有达到这一点。

所以,没有大胆的去尝试。

最后我选择了放弃。

有机会真想尝试一下。

  四、观察地图,总结南北、东西的温度存在着什么样的规律。

  在这一环节上,让学生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了解我国的天气情况,渗透了他们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一点体会,希望大家能够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促进我成长。

  测量水的温度课后反思3

  《温度》是北师大版小学教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87页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利用温度的情境了解正负数的表示方法,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会正确读写。

  本课教学我努力体现了《标准》倡导的理念“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这节课教学设计的特点。

  1、力求数学知识的情境化、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与生动、丰富的儿童生活紧密联系才能便于儿童理解,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自觉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

课前让学生调查我国一些城市的气温;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

结合切身的体验来比较两个温度的大小。

这样,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旁,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

  2、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

”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更何况现在面对的是四年级的小学生。

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这一情况,对教材进行了设计,在活动中尽量让学生动手实践,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今社会“主体回归”的意识已日渐重视,我们作为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发展。

因此,我在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多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让他们自己支配整个课堂,真正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

在最后,我让学生自己对本节课中的收获进行总结,此时,我把权力交给了学生,使他们在主动、乐意总结的过程中巩固了知识的运用。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

教师讲的过多,还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也由于时间的关系,一部分学生没有真正体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整节课中学生的积极性是挺高的,但主动性还不够,好多东西都需要老师提醒、点拔以后才能说出,这同时也表明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还有待培养。

  测量水的温度课后反思4

  用刻度尺测长度,停表测量时间

  学校姓名

  实验日期年月日同组人姓名

  一、实验目的:

练习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长度,停表测量时间,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练习估测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二、实验器材:

毫米刻度尺,停表,三角板(2块),课本,硬币,约30cm长细铜丝,铅笔。

  三、操作要求:

1.检查器材。

2.用毫米刻度尺测课本的长和宽,数据记录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用毫米刻度尺和三角板测硬币的直径,数据记录要求同上。

4.测细铜丝直径,数据记录要求同上。

5.用停表测量心率数据记录要求同上。

6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

  1.刻度尺的量程为cm,分度值是,零刻线是否磨损:

2.记录数据:

  课本长,宽。

硬币的直径。

细铜丝的线圈长度,线圈圈数,细铜丝的直径。

  3.用停表测出你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五、反思与拓展

  测细铜丝直径时,如果绕线时没有紧密绕线,则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填“偏大”、“偏小”)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学校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同组人姓名一、实验目的:

学会使用秒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平均速度二、实验器材:

刻度尺,停表,盒尺,匀速直线运动实验器,铅笔。

1、检查器材,并将器材按装置图放置,把木板和木块组装成斜面(倾角控制在20度以内),小车放于斜面顶端A点,弹簧片固定在斜面下端C点,测出AC段的距离s1记录于表格中;

让小车从斜面顶端自由滑下的同时开始计时;

小车到达斜面底端停止计时,读出时间为t1,同样记录于表格中,利用公式v1=s1/t1计算出v1记于表格。

  2、将金属片放于B处固定,重复步骤上述过程,进行第二次测量,同时将AB之间的s2、t2和计算出的v2记于表格。

  3、利用s1-s2=s3,t1-t2=t3,算出BC之间的s3、t3,再用v3=s3/t3算出v3记于表格。

  4、比较v1、v2、v3的大小从而得出实验结论。

5、收拾整理器材。

  五、记录和结论:

记录:

  六、反思与拓展

  两次测量所取的路程相同或不同,小车的平均速度相同吗?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学校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同组人姓名

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三、实验操作要求

  1.提出问题:

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2.猜想与假设:

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可能。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中间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后竖直地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并记录。

(6)改变点燃蜡烛在玻璃板前的位置,重复步骤(3)(4)(5)。

(7)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和物体跟平面镜的位置关系。

(8)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四、记录和结论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五、反思与拓展:

此实验为什么要用玻璃板作为反射镜?

  2.结论:

(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粉笔。

三、实验操作要求:

凸透镜成缩小和放大实像需要什么条件?

2.猜想与假设:

(1)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物距uf。

(“大于”、“小于”或“等于”)

  

(2)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物距uf。

  3.设计并进行实验:

(1)检查器材,观察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安装光具座,调节凸透镜、光屏、烛焰中心高度大致一致。

(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范围。

(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实像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范围。

(5

  )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和结论:

  1.凸透镜的焦距cm。

当物距u=2f和u?

f时凸透镜成像分别有什么特点?

(“大于”、“小于”或“等

  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