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练习章末综合测评二 第34章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155537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练习章末综合测评二 第34章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练习章末综合测评二 第34章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练习章末综合测评二 第34章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练习章末综合测评二 第34章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练习章末综合测评二 第34章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练习章末综合测评二 第34章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练习章末综合测评二 第34章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练习章末综合测评二 第34章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练习章末综合测评二 第34章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如图是燕麦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导学号:

62672188】

A.生长素由④向③移动

B.生长素由①向②移动

C.生长素由①向③移动

D.④处生长比③处快

A [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尖端的生长素由向光侧运输向背光侧,即由①向②移动,此时②比①处生长素多,B正确。

生长素是极性运输,即由形态学的上端到形态学的下端,即由①向③移动,由②向④,C、D正确。

在尖端以下不能进行横向运输,A错误。

3.为了验证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材料进行实验时,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是(  )

A.完整胚芽鞘分别置于单侧光照射和黑暗条件下

B.胚芽鞘尖端和未处理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C.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D.胚芽鞘尖端和置于胚芽鞘尖端一段时间后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C [对照实验设计要求对照组除了实验变量与实验组不同外,其他无关变量都应与实验组一致,所以该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除了生长素的有无不同外,其他设置都应相同,包括琼脂块、放置的位置等。

4.烟草“打顶”有利于烟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但“打顶”后腋芽的生长会影响烟草的产量和品质,为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在“打顶”后于伤口施用(  )

62672189】

A.细胞分裂素     B.乙烯生成物

C.赤霉素类物质D.生长素类物质

D [除去顶芽后,腋芽生长过快又会影响烟草的产量和品质。

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常采用的方法是在打顶后的伤口处,施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从而提高烟叶的产量和品质。

5.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B.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

C.草莓果实的自然生长过程与生长素无关而与乙烯有关

D.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B [顶芽生长占优势时,只是侧芽受到抑制,而不是侧芽生长素合成受到抑制,A错误;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B项正确;

草莓果实的自然生长过程与生长素有关,成熟与乙烯有关,C项错误;

琼脂块不属于细胞结构,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扩散,D项错误。

6.某生物兴趣小组研究X、Y、Z三种浓度生长素对杨树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图。

相关判断合理的是(  )

62672190】

A.三种浓度的大小关系应为:

Y<

Z<

X

B.Y浓度生长素可促进杨树侧芽细胞分裂

C.Z浓度是杨树侧芽生长的最适浓度

D.X浓度生长素抑制杨树侧芽生长

D [X、Y、Z三个浓度中,X浓度生长素抑制杨树侧芽生长,根据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说明X浓度最大,但是Y和Z浓度大小不能确定,A项错误;

Y浓度条件下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杨树侧芽生长量大,说明Y浓度生长可促进杨树侧芽的生长,但生长素主要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而不能促进细胞分裂,B项错误;

该实验设置的浓度太少,只能确定杨树侧芽生长的最适浓度在Z左右,C项错误;

据图可知,X浓度条件下与空白对照组(清水组)相比,杨树侧芽生长量小,说明X浓度生长素抑制杨树侧芽生长,D项正确。

7.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烯的作用主要是促进植物果实的发育

B.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可能相同

C.赤霉素能促进种子的萌发和果实的成熟

D.脱落酸在果实的成熟阶段含量最高,以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B [乙烯的作用主要是促进植物果实的成熟;

赤霉素能促进种子的萌发和果实的发育;

脱落酸在果实将要脱落的阶段含量最高;

根据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原理,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可能相同。

8.有关下列实例的分析,错误的是(  )

62672191】

①茎的向光性 ②茎的背地性 ③根的向地性 ④顶端优势 ⑤用除草剂去除杂草

A.不能反映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特点的是①②④

B.①②实例没有体现生长素具有抑制生长的作用

C.③④⑤实例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生长素具有抑制生长的作用

D.⑤实例反映了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A [生长素作用特点是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实例①和②不能说明生长素的两重性,实例③和④能说明生长素的两重性,实例⑤能说明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9.下列生产或实验过程,不能使用吲哚乙酸的是(  )

A.处理扦插的月季枝条,促进生根

B.处理青色的生香蕉,加速转变为黄香蕉

C.处理去掉雄蕊的番茄花蕾,育出无子果实

D.处理切去胚芽鞘尖端的燕麦幼苗,使其继续生长

B [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生产上可用于促进果实的发育而培育无子果实,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等方面;

B项是乙烯的生理作用。

10.种子萌发过程中,由于受到土壤的机械压力,幼苗的下胚轴顶端会产生曲折,形成如图甲所示的“顶端弯钩”。

科学家为研究该现象产生的机理,在无土、黑暗条件下,给予黄化幼苗不同外源植物激素处理,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结果。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62672192】

甲             乙

A.“顶端弯钩”的形成减小了子叶在出土过程中的机械伤害

B.“顶端弯钩”的形成与生长素无关

C.茉莉素拮抗乙烯在“顶端弯钩”形成中的作用

D.土壤压力、光照等环境因子会引起植物体内激素含量的变化

B [“顶端弯钩”的形成减小了子叶在出土过程中的机械伤害,A正确;

“顶端弯钩”的形成与生长素有关,否则其不会发生生长弯曲,B错误;

图中乙烯能促进顶端弯钩的形成,茉莉素抑制顶端弯钩的形成,二者具有拮抗作用,C正确;

图示表明,土壤压力、光照等环境因子会引起植物体内激素含量的变化,D正确。

11.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不能用地上部分的数量作为种群密度

B.不宜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D [种群密度能反映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种群的数量,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的是年龄组成,由此判断D项错误。

12.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网眼大小以保护鱼苗,这将会使捕捞种群的年龄组成为(  )

62672193】

A.增长型B.稳定型

C.衰退型D.无法判断

A [严格控制网眼大小保护鱼苗,把老年个体捕捞后,使种群的年龄结构变成增长型,A正确。

13.下列实例中,依次符合种群和群落概念的是(  )

A.某水库中所有的鱼类和所有的鲤鱼

B.蛇岛上所有的蝮蛇和所有的蛇类

C.一个果园中所有的果树和所有的生物

D.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全部大熊猫和全部生物

D [种群是指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由此可判断D项符合题意。

14.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

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

62672194】

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B.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C.种群数量最大

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

B [将种群的数量控制在K/2左右,此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可持续提供的资源数量最多,同时又不影响资源的再生,B正确。

15.下列关于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洋植物无分层现象

B.群落的结构主要指群落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C.土壤小动物类群也有分层现象

D.从弃耕农田开始的群落演替属次生演替,最终优势种肯定是乔木

C [海洋植物由于光照及含氧量而呈现分层现象,A错误。

群落的结构主要指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等,B错误。

土壤小动物类群会由于食物及栖息地分层,C正确。

从弃耕农田开始的群落演替属次生演替,由于受外界环境条件的限制,最终优势种不一定是乔木,D错误。

16.研究人员调查了1928年~1977年某欧洲灰鹭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灰鹭种群数量应采用样方法

B.灰鹭种群1964年后呈“J”型增长

C.非寒冷年份灰鹭种群数量也会出现波动

D.连续暖冬持续提升灰鹭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

C [灰鹭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数量,A错误;

灰鹭种群1964年后呈“S”型增长,B错误;

据图分析,非寒冷年份灰鹭种群数量也会出现波动,C正确;

连续暖冬之前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连续暖冬时灰鹭的种群数量基本不变,出生率基本等于死亡率,说明出生率下降,D错误。

17.生长于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冷箭竹是大熊猫最主要的食用竹,此种竹子可成片生长为竹林。

竹笋位于竹林最下层,幼竹位于中层,成年竹子位于最高层。

竹林中不同地段上生长有不同密度的冷箭竹,冷箭竹稀疏的地方生有较多的其他植物。

从群落的空间结构的角度来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62672195】

A.竹笋、幼竹、成年竹在垂直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成片的竹林中不存在水平结构特征

C.竹笋、幼竹、成年竹等所有大大小小的冷箭竹构成了一个群落

D.竹林既具有垂直结构,也具有水平结构

D [同属于冷箭竹的竹笋、幼竹、成年竹属于同一个物种,不能用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来描述,竹林中含有其他动物、植物及微生物。

不同的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分布于不同层次,不同地段上生有不同密度的冷箭竹或不同种类的其他生物,因此竹林既具有垂直结构,也具有水平结构。

18.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第一句中“草盛豆苗稀”隐含的生物间的关系及第三句中“道狭草木长”反映出的生物学知识分别是(  )

A.竞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无影响

B.竞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

C.捕食、撤去人类活动群落演替方向会发生变化

D.捕食、撒去人类活动群落演替方向未发生变化

B [草和豆苗之间竞争光照和营养,属于竞争关系。

“道狭草木长”是由于人迹罕至,草木才长的茂盛,体现了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

19.对群落演替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62672196】

A.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B.裸岩上演替的草本植物阶段,也有乔木的种子迁入,但不适合生长

C.群落演替的本质是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共同演变的过程

D.人工群落组建后,它的物种丰富度不再变化

D [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A正确;

裸岩上演替的草本植物阶段,也有乔木的种子迁入,但不适合生长,被淘汰了,B正确;

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C正确;

人工群落组建后,它的物种丰富度是不断变化的,D错误。

20.生态系统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