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全册 82 科学探究 液体的压强教案 新版沪科版2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154296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全册 82 科学探究 液体的压强教案 新版沪科版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八年级物理全册 82 科学探究 液体的压强教案 新版沪科版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八年级物理全册 82 科学探究 液体的压强教案 新版沪科版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八年级物理全册 82 科学探究 液体的压强教案 新版沪科版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八年级物理全册 82 科学探究 液体的压强教案 新版沪科版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全册 82 科学探究 液体的压强教案 新版沪科版2Word文件下载.docx

《八年级物理全册 82 科学探究 液体的压强教案 新版沪科版2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全册 82 科学探究 液体的压强教案 新版沪科版2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全册 82 科学探究 液体的压强教案 新版沪科版2Word文件下载.docx

(3)液体内部压强公式;

(4)连通器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演示实验和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

U形管压强计、水、盐水、烧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前面的内容可知,当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互相作用发生形变时,就会产生压力,也就会存在压强。

那么对于液体呢?

想一想

为什么站在齐胸深的水中时,你会感到呼吸有些困难?

为什么水坝要建造成上窄下宽?

为什么潜水员在不同深度的水中作业时,需要穿抗压能力不同的潜水服.

这些事例都说明液体是有压强的。

那么,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二、讲授新课

(一)、科学探究:

液体的压强

1、做一做

有一玻璃器皿,在其侧面的高、中、低部,有三个完全相同的孔,用三张相同的橡皮膜以同样的方法分别将三个孔封住.

(1)观察不同水深的水压

然后往器皿中加入水,使水面高过最上面的孔,请观察三张橡皮膜的变化。

(2)结论

封住三个孔的橡皮膜都凸出来了,不同孔处的橡皮膜凸出程度也不一样,水的深度越深橡皮膜突出的程度越大。

这表明水在这几个孔处的压强不一样。

那么,液体的压强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2、实验探究

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物体对另一物体表面有压力,就存在压强;

而装有水的容器底面,同样受到水的压力作用,因此水对容器底面也存在压强,那么,水的压强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1)猜想:

①、可能与水的密度有关?

②、可能与水的深度有关?

(2)实验器材:

(3)实验原理:

U形管压强计,是专门用来研究液体压强的仪器。

将U形管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液体中一定深度,根据U形管两管水面的高度差,可知液体压强的大小。

(4)液体压强视频

(5)结论:

(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的各处、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随液体深度的增加,压强随之变大;

(2)不同的液体,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同一深度,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3、计算液体内部的压强

设想在液面下有一深度为h、截面积为s的液柱。

计算这段液柱产生的压强,就能得到液体内部深度为h处的压强公式。

(1)方法:

理想模型法

公式推导

1这个液柱的体积:

v=sh

②这个液柱的质量:

m=ρv=ρsh

2水柱对其底面积的压力:

F=G=mg=ρgsh

3平面受到的压强:

p=F/S=ρgh

(2)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p=ρ液gh

①密度ρ的单位为kg/m3,深度h的单位为m,压强p的单位为Pa。

②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与液体的重力和容器的形状无关。

③特别注意:

深度h是指液面到某点的垂直距离,而不是高度。

现在你们可以解释引入课题的三个问题

问题一:

由p=ρ液gh可知水的压强是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的所以,站在齐胸深的水中压强较大,我们觉得呼吸略微有些困难。

问题二:

水坝做成上窄下宽修建水坝时,水坝的下部总要比上部宽些,以便承受更大的水压。

问题三:

水中不同深度的地方,水的压强不一样,所以潜水员穿的抗压服不同。

以保护潜水员的安全;

1648年,帕斯卡曾经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

在一个密闭的装满水的木桶的桶盖上,插入一根细长的管,并从楼房的阳台上向细管子里灌水,结果只用了几杯水,竟把木桶压裂了;

桶里的水从裂缝中流了出来。

(二)、与液体压强相关的应用实例

1.连通器

连通器U形管连通器

(1)定义:

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2)连通器的特点:

静止在连通器内的同一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是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

这是为什么呢?

当液体不流动时,设想在U形管下部正中有一液片A,由于液片静止不动,处于平衡状态。

所以液片两面的受力是相等的,受到的压强也相等。

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知在左右两管中液体的深度应该相同。

(3)连通器的应用

连通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1)水壶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常用的茶壶利用了连通器原理,使我们能倒水饮茶。

(2)水塔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水塔的供水系统利用连通器原理向各家供水。

信息窗

船闸

人们就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在大坝的旁边修建了船闸。

我国的三峡工程世界瞩目,无论是规模还是建造难度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长江三峡船闸几乎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连通器,共有五个闸室.

下图是船闸的工作原理图。

图中A、B表示阀门,C、D表示闸门。

1.如图(a),阀门A打开时,水从上游流进闸室。

2.如图(b),闸室中水面与上游相平时,闸门C打开。

船驶入闸室。

图(a)图(b)

3.图(c)关闭阀门A和闸门C.打开阀门B.水从闸室流向下游。

4.图(d)闸室中水面与下游相平时,闸门D打开,船驶入下游。

图(c)图(d)

2、液压机

在工厂广泛他用的液压机是液体压强特性的另一个重要应用。

(1)帕斯卡原理

密闭的液体,其传递压强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即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这个规律被称为帕斯卡原理。

(2)、液压机的工作原理

如图所示,两个活塞,与同一容器的液体相接触。

施加于小活塞的压强被液体大小不变地传递给大活塞,大活塞便可以产生一一个与其表面积成正比的力即由P1=P2得:

F1/S1=F2/S2,F1/F2=S1/S2。

液压千斤顶的小活塞与杠杆相连,因此,只要对杠杆施加较小的作用力,就可以顶起一辆小汽车。

为什么能这样?

解:

(1)液压机是根据加在小活塞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由密闭液体传递到大活塞上而工作的,即根据帕斯卡原理工作的;

(2)因密闭液体能够大小不变的向各个方向传递压强,所以,p大=p小,由p=F/S可得:

p=F大/S大=F小/S小,在大活塞上可以产生的力:

因此,只要对杠杆施加较小的作用力,就可以顶起一辆小汽车。

三、课堂练习

1、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内装同种液体,甲管竖直放置,乙管倾斜放置,两管液面相平,如右图所示,设液体对两管底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p甲________p乙(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

等于

2、一个形状如图甲所示的密封容器,其中盛有一些水,现将容器倒置过来(如图乙所示),这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和压强将(  )

A.压力增大,压强减小B.压力减小,压强增大

C.压力不变,压强增大D.无法确定

B

3.下列日常用品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A、茶壶

B.自来水笔

C.锅炉水位计

D.液体压强计

4、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着甲、乙、丙三个底面积相同的容器,若在三个容器中装入质量相等的水,三个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力()

A.甲最大B.乙最大

C.丙最大D.一样大

A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连通器中液体静止时,各液面一定相平

B.连通器中盛水时,各水面一定相平

C.连通器中的水静止时,各水面一定相平

D.只要在连通器中装有同种液体,各液面就一定相平

C

四、课堂小结

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的各处、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随液体深度的增加,压强随之变大;

2、不同的液体,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同一深度,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1、连通器

【板书设计】

科学探究:

一、科学探究: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同一深度的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随液体深度的增加,压强随之变大;

在同一深度,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二、与液体压强相关的应用实例

【教学反思】

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得相对轻松,能从兴趣出发,敢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组内积极讨论,做到在交流中学习,在实验操作中认真谨慎,分析论证结论比较准确。

让学生从平时的经验中做到猜想,然后实际操作,从简单的实验现象得出流速和压强的关系,使学生自始至终都兴趣盎然,精神饱满地投入学习,在反思中要回想教师、学生是否达到教学设计的情感状态,有没有更有效地途径发展新课标提倡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本节课的教学总体是成功的,但仍有不足之处:

1、在理论推导过程中应给学生再多一点时间,充分让学生进行展示。

2、在知识的应用,特别是拓展应用-----液体压强的传递这个环节,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多举例,或老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素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