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畜牧业建设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09357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畜牧业建设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现代畜牧业建设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现代畜牧业建设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现代畜牧业建设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现代畜牧业建设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畜牧业建设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现代畜牧业建设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畜牧业建设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畜牧业建设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科技支撑极大强化。

先后建成了陈焕春、吴常信、李德发三个“院士工作站”,境内大型畜牧企业与中国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农科院等建立产学研平台,带动全市实现科技培训规模养殖户全覆盖,强化了畜牧科技支撑。

荆门第一个禽类地方品种“荆门黑羽绿壳蛋鸡”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现场验收,开展了羊全混合日粮配制技术、天然巢蜜生产技术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壮大了黑山羊等本土山羊品种,新引进了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小尾寒羊、杜泊羊、湖羊等一批优秀外来品种。

养殖设备加速提档升级,“一条全自动生产线饲养万只蛋鸡”、“四人管理万头规模猪场”等高度智能化、设施化养殖技术开始使用,“智慧农场”管理系统、远程视频诊疗系统等现代化管理技术开始推广。

3、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在猪、禽养殖稳步发展的同时,草食畜禽加快发展。

全市生猪、蛋鸡规模养殖率分别达到86%和88%,居全省前列。

生猪养殖更偏规模重质量。

牧原200万头生猪产业园西引河一场、五三陈湾1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等重点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全市万头猪场达到75个。

牛羊等草食动物保持强劲发展势头。

牛羊年出栏量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市千头牛场达到24个,万只羊场达到12个,我市草食畜牧业开始从全省标准领先向档次领先转变。

2014年成功承办农业部、财政部“南方十省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项目启动现场会”,2015年又承办了“全省南方草地畜牧业现场会”,成为了全省草食畜牧业的样板区,受到了农业部畜牧业司、省局的充分肯定。

蛋鸡养殖设施化率更高。

全市万只蛋鸡场达到465个,其中10万只以上蛋鸡场达到11个。

土鸡等生态养殖规模保持全省前列。

以梅花鹿、孔雀养殖、蜂业等休闲观光畜牧业开始发力,2011年以来连续四年举办了中国农谷·

蜜蜂文化旅游推介活动。

4、畜禽种源加快夯实。

着力打造畜禽种业“一个研发基地、两个共建平台、三个配套系、四个核心场”,即引进建设国家家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谷”研发基地;

与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签订共建框架协议、与华中农大动科动医学院签订中国农谷生猪良种繁育技术体系项目建设协议,搭建两大所(院)局共平台;

开展荆门黑羽绿壳蛋鸡配套系、荆门景阳黑头羊配套系、肉蛋兼用型鸭配套系培育建设;

建设国家级西门塔尔肉牛核心育种场、湖北龙王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全省一流黑安格斯牛核心育种场、全省最大山羊良种繁育场,强化了种源保障。

5、产业化发展提档升级。

畜牧业增长方式实现了由单一养殖向产业化经营的转变,产业活力显著增强。

目前,全市共发展亿元以上畜牧龙头企业28家,培育国家级产业龙头企业1家、国家驰名商标企业1家、全省生猪行业五强1家、省级以上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

发展畜牧专业合作组织719家。

2015年牧业加工产值308亿元,畜产品加工产值与牧业产值比2.5:

1,保持全省领先。

(二)2016年中国农谷建设畜牧业发展成效

1、五三陈湾生态产业园区建设进展顺利。

投资1.5亿元的五三陈湾10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目前已建成投产,现存栏能繁母猪3500头,今年已出栏生猪4.5万头。

公司繁育区和育肥区各修建一个万方黑膜沼气工程,安装1台250千瓦沼气发电机组,可解决全场养殖用电。

同时铺垫了两个万方黑膜防渗沼液储存池,面向产业园南侧的千亩猕猴桃基地铺埋1500米沼液输送管道,并购买1辆大马力的沼液运输车(预计购买3辆),罐体改装后一次可运输10立方沼液沼渣,解决了养殖园区粪污处理难题,推动了高效生态种养业发展。

2、荆门黑羽绿壳蛋鸡遗传资源鉴定取得新进展。

湖北神地黑羽绿壳蛋鸡扩繁场已于2015年底动工,总投资2800万元,目前已投资200万元完成育种场建设征地合同签订、土地平整、育种场规划设计(6栋鸡舍)和设备订购等前期工作。

荆门黑羽绿壳蛋鸡地方品种标准已制定,目前荆门黑羽绿壳蛋鸡遗传资源地方标准正在征求专家意见。

荆门黑羽绿壳蛋鸡遗传资源已通过农业部组建的家禽专家组的现场鉴定,有望实现我市畜禽地方品种零的突破。

3、“两头猪”育种产业龙头初步形成。

金农谷农牧公司与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签订合作协议,成立“国家家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谷’研发基地”,开发“金农谷大白猪新品系”。

目前,存栏大白等核心群645头。

湖北龙王公司不断完善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建设,新增550㎡种公猪舍、400㎡种猪测定舍、600㎡种猪销售选猪舍各一栋,开展杜洛克等良种猪选育扩繁,今年销售杜洛克等种猪5500头。

4、“三头牛”繁育聚集区建设步伐加快。

汉江牛业现存栏西门塔尔母牛达750头,成为华中地区唯一的原种西门塔尔肉牛繁育基地,目前正在做国家级核心育种场申报准备。

华中农业公司从澳大利亚进口的100头安格斯母牛现长势良好,部分母牛已配种,是全省最大的黑安格斯牛繁育基地。

沙洋汉江牛业、荆门华中农业、湖北劲牛牧业等三大良种肉牛繁育中心,拥有纯种西门塔尔、安格斯、地中海牛2000多头,纯种牛饲养数量居全省第一。

此外,荆门景阳湖北黑头羊选育工作加快推进。

省农科院派博士团队常年驻场开展种羊选育及生产、繁殖性能测定工作,目前黑头羊选育繁殖已进入3世代,黑头、白身等外貌特征基本定型,生产性能逐步优化,现存栏湖北黑头羊核心群700只。

二、主要措施

(一)高位推进中国农谷畜牧建设。

农谷建设开始以来,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部、省、市级政府和部门领导多次深入调研,促进了全市畜牧兽医工作开展。

农业部畜牧业司、兽医局领导多次到我市调研。

省局盖卫星局长、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等经常到各县市区调研畜牧业生产情况,推动了全市畜牧业发展。

局领导走遍了全市大中型畜禽规模养殖和加工企业,对生产情况了如指掌。

(二)高起点谋划中国农谷畜牧建设。

依据“中国农谷”建设总体规划,我们坚持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创建、科技化支撑,制定了两个规划(方案)。

即《“中国农谷”畜牧业科技金融创新方案》和《荆门市“中国农谷”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规划》。

制作了农谷核心区、杨竹流域、荆三角、畜牧业示范区产业发展现状图和规划图,拟定重点建设项目,优化扩充畜牧产业布局。

积极开展对接,省畜牧兽医局与荆门市政府签订了《关于“中国农谷”畜牧业合作共建框架协议》。

参与《中国农谷“三区三中心”建设规划编制》,围绕“一谷双核”重点区域,重点建设生猪、肉牛、黑羽绿壳蛋鸡种业中心和高效生态养殖示范园。

(三)高标准实施中国农谷畜牧建设。

通过强力推进创建畜牧强县、现代畜牧业示范区以及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我市近年来新增了一大批建设标准高、规模大、设施先进的养殖场,农谷核心区陈湾公司新建的10万头生猪产业园运用德国技术、欧美工艺建成的种猪繁育区,其标准化程度和设施化水平居全省首位。

钟祥牧原200万头生猪产业园项目西引河一场单体规模达到40万头,规模全省之最。

湖北天越建成了全省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万只羊场。

汉江牛业成为目前全省母牛标准化程度最高、规模最大的养殖场。

(四)高效服务中国农谷畜牧建设。

2012年以来,我局先后开展以“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为主题的“畜牧科技推广实施计划”,采取专家结对包联、建立服务档案、立体跟踪问效等方式,服务“中国农谷”重点项目建设。

以“转作风、送科技、创业绩、促跨越”为主题的服务基层“四双”(双百双包双联双争)活动,全市选派100名领导干部和技术专家深入规模养殖和龙头企业服务100天,上门指导,跟踪服务,以联带片,切实为企业解难答疑。

包联活动中,坚持一周一督办,一月一汇报,促进全市畜牧工作开展。

(五)高速落实扶持政策项目。

利用近年来国家对畜牧业的优惠政策支持农谷建设。

先后有能繁母猪保险和补贴、生猪良种补贴、肉牛品改推进、生猪标准化改扩建、畜禽“菜篮子”产品等惠牧政策在全市实施。

中国农谷建设中我市已争取中央生猪标准化改扩建项目资金万元,“菜篮子”产品扶持资金万元,节能减排资金万元。

省级财政竞争性分配畜牧业项目资金万元,用于标准化“四级联创”和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养殖场粪污治理等。

带动社会投资万元,激发了养殖场(户)创业热情,促进了畜牧产业的蓬勃发展。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

2012年以来,在中国农谷建设中,畜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一)优质种源需外地引入,地方品种产业化开发不足。

目前我市肉牛等种源需依赖外省甚至国外引进,本地畜禽遗传资源的产业化开发起步较晚,黑羽绿壳蛋鸡、黑头羊等优质地方品种资源价格优势不明显,资源优势尚未转化成经济优势。

(二)畜牧产业发展较快,“接二连三”相对滞后。

我市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位居全省前列,但缺乏产业延伸,畜禽精深加工、精品名牌打造及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业市场的拓展不够。

(三)农牧种养结合不够,发展遭遇“环保”瓶颈。

由于化肥增产、使用便捷、节省劳力等比较优势突出,农户使用畜禽粪便有机肥意愿不足,导致农牧种养结合不够紧密,造成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压力加大。

四、今后五年及明年工作计划

(一)今后五年工作目标

1、畜产品供应稳定增长。

全市出栏猪500万头、禽6000万只、牛25万头、羊100万只,肉类总产65万吨(其中:

猪肉40万吨,牛羊肉12万吨,禽肉12万吨,其他1万吨),禽蛋产量25万吨。

畜牧业加工产值与牧业产值之比达3.5:

1,草食畜禽在畜禽结构中的比例由10%上升到20%左右,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

2、畜牧业产业素质明显提高。

全市畜禽标准化规模示范场达到1000个以上,标准化率提高15-20个百分点,畜禽规模化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

全市畜禽良种化水平明显提高,畜牧业组织化水平进一步增强。

畜牧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

加快智慧畜牧业发展,充分应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手段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

3、畜禽良种繁育体系不断完善。

加快推进现代畜禽种业发展,建立与现代畜牧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提升畜禽种业核心竞争力。

生猪、蛋鸡、肉鸡全部实现良种化。

牛羊种苗自给率达到70%以上。

4、畜牧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全市畜牧业新增投资200亿元以上,培育产值过亿元的畜牧龙头企业40家,过10亿元的5家以上,过50亿元的1家。

争创2个中国驰名商标。

畜禽深加工量占出栏量比重超过40%。

创建家庭牧场等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800个。

重点打造以神地科贸为龙头的禽蛋加工全产业链、以牧原、雨润为龙头的肉类加工全产业链、

(二)今后五年工作措施

1、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增强产业内生动力。

一是以标准化创建为抓手,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

支持新建、

改扩建一批高标准规范化养殖示范基地,促进基地上规模、上水平。

二是做大做强特色畜禽种业。

围绕生猪、牛羊、地方鸡、蜜蜂等优势产业,支持畜禽种业建设,保护和开发利用畜禽遗传资源。

建议加强对荆门黑羽绿壳蛋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