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作业管理计划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886281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5.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作业管理计划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测量作业管理计划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测量作业管理计划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测量作业管理计划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测量作业管理计划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量作业管理计划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测量作业管理计划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作业管理计划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测量作业管理计划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业主提供《控制点成果文件》

3、业主提供的原始地貌数据

二、本工程执行主要现行规范、规程和标准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

3、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4、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

5、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GB50268-2008)

6、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3)

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2)

8、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502-2014)

9、建筑施工土石方规程安全技术规范(JGJ/T180-2009)

10、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三、人员配备

项目部组建以总工(技术负责人)为总负责人,专业测量工程师为负责人,测量员成立现场测量小组的管理模式,用来保证控制测量和施工测量的测量放样。

序号

姓名

学历

职务

施工年限

1

刘志强

本科

总工

11

2

刘健

测量工程师

6

3

黄亚峰

测量

4

四、测量仪器配备

本标段工程包括路基工程、路面工程、给排水工程、交通、电力、照明及附属工程。

测量要求精度高,测量误差应严格控制在规范允许偏差范围内,采用拓普康全站仪和水准仪作为主要测量控制仪器,配备的主要仪器如下:

测量工具

仪器厂家

型号

精度

单位

数量

全站仪

拓普康

102N

2秒级

GPS

中海达

V60

±

2.5mm+2ppm

水准仪

塞得

DS32

1mm

单棱镜

苏光

钢卷尺

50m

5m

10

塔尺

对讲机

KENWOOD

3km

通讯联络

注:

仪器均在计量局检验规定周期内检定。

五、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5.1、施测原则

1、严格执行测量规范;

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确定平面控制网,后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轴线的定位放线。

2、必须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测量放线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

3、定位工作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报检的工作制度。

4、测量方法要简捷,仪器使用要熟练,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

5、明确为工程服务,按图施工,质量第一的宗旨。

紧密配合施工,发扬团结协作、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5.2、准备工作

学习设计文件和相应的技术标准,全面了解设计意图,认真熟悉与审核图纸。

施测人员通过对总平面图和设计说明的学习,了解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周围环境,建筑物的位置及坐标,其次了解现场测量坐标与建筑物的关系,水准点的位置和高程。

测量放样之前,测量人员首先熟悉图纸。

根据整体到局部的原则,以控制网作为放样依据,找出主要轴线和主要点的设计位置,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几何关系,再结合现场条件和控制点的分布,采取适宜的放样方法。

施工测量贯穿整个施工过程,是保证施工质量的一个方面。

六、测量工艺流程

七、施工测量方法

7.1、控制测量

1、平面控制系统的建立

①开工前,对业主或设计部门提供的施工区平面控制起始坐标点(应不少于三个点)采用全站仪按多边形导线网或四等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和精度指标进行联测复核。

若发现标志不足、不稳妥、被移位或精度不符合要求时,将进行补测、加固、移设或重新测校,并通知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

联测点复核完成并经内业平差计算,测量精度指标达到相应的技术要求后,按工程监理部规定报表格式填写联测复检成果报告,报送工程监理部专业测量监理工程师和项目总监签认,否则不得进行后序测量工作。

②起始平面控制坐标网点经联测复核合格并经工程监理部签认后即可进行平面控制坐标点加密测量。

a加密控制网的布设形式及布点埋石。

b平面控制点加密导线测量采用全站仪,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规范中精密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和精度指标进行。

c平面控制加密导线点外业测量完成,并经内业计算满足技术要求后,应填写测量成果报验单,连同加密导线计算表一同报送工程监理部专业监理工程师签认。

d经工程监理签认的测量成果即可作为测量放线的依据,否则应进行补测或重测,并重新进行报验。

e在工程施工中,应定期对所布设的加密控制网进行复测,以防止因施工而引起控制点的位移变形而影响施工放线的质量及精度,复测结果应形成文字资料,报送工程监理部。

2、高程控制系统的建立

①对业主或设计部门提供水准基点(不应少于2个点)进行水准联测复核,测量水准基点时采用S1型精密水准仪配水准尺,按三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复核测量结果报送监理部签认。

②水准点加密测量

水准路线的确定按点埋石:

在标段施工区间范围内,沿线路两侧的稳定位置埋水准点标志桩并与业主或设计部门提供的水准基点形成符合或闭合水准路线,相邻两加密水准点间距离控制在80~120m,以确保在进行施工测量高程放样时能引测高程。

7.2、施工图审核

工程开工施工放线之前,项目部专业测量工程师应对整个工程施工图中给出所有测量放线起始数据进行认真的复核计算,并以表格或附图的形式形成书面资料,对经过复核计算与施工图不符的测量放样数据,连同原图纸给定的数据以及其所在的施工图的位置记录一起报送工程监理部,以便及时与设计部门联系处理,这些数据只有在原设计部门有明确答复和确认后才可作为测量放线的依据。

7.3、道路工程测量方法

7.3.1、工艺流程

测量桩位交接

桩位复测

布设施工控制网

现况调查及原地貌测量

路基施工测量

路面基层施工测量

路面面层施工测量

竣工测量

路缘石、边坡与边沟施工测量

7.3.2、操作方法

1、测量桩位交接

①测量桩位交接工作一般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或勘测单位向施工单位测量工程师交桩。

交桩要有桩位平面布置图。

桩位交接后办理交接手续。

②交接桩数量应根据工程的大小确定。

如果与另外施工段连接,应在连接处向界外多交至少一个坐标点和水准点。

③接桩时应察看点位是否松动或被移动,若已松动或被移动,应及时向勘测单位提出补桩的申请。

④施工单位应逐一记录现场点位,并做好桩位标记录,桩标不突出的应用钢尺拴桩,做好标记,便于寻找复测。

⑤接桩后应及时进行标桩保护,采取混凝土加固、砌保护井和钉设标志牌等措施,容易被车撞轧的控制点应钉设防护栏杆。

2、桩位复测

①接桩后依据设计图纸和交桩资料进行内业校核,检查成果表中的各项计算是否正确。

②桩位的坐标复测宜采用附合导线法进行,高程复测宜采用附合水准测法。

③复测中发现问题应及时与交桩单位联系解决。

复测合格后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提交复测报告,以使复测成果得到确认后使用。

3、布设施工控制网

①在桩位交接工作结束后,按照要求的精度等级进行施工控制网的布设。

鉴于市政道路线形的特点,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宜采用沿线路方向的除合导线,高程控制宜采用附合水准线路或三角高程测量。

②外业观测应选在能见度高、无风的清晨或傍晚进行,以减小大气折光及气压、温度的变化对观测的影响。

③水准测量可采用一组往返或两组单程进行,往返测或两组单程测高差不符值在限差以内时采用平均值。

④水准点电磁波三角高程测量可与平面控制测量同时进行。

当采用电磁波三角高程测量时应满足相应测量等级的技术要求,观测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⑤内业计算必须使用监理工程师认可的表式。

计算步骤应清晰、有条理,成果合格后必须报监理工程师确认。

⑥控制桩必须采取拴桩等有效保护措施。

4、现况调查及原地貌测量

①在施工前,应先放出路基征地线(红线),并调查与记录征地线范围内需拆迁或改移的建(构)筑物、树木、文物古迹、各类地下管线等。

若征地线范围不能满足施工需要,应及时以书面形式报告监理及建设单位。

②应放出设计图纸中过种临时管涵等结构物的中心线位置,并调查其平面位置与高程是否与现况相符。

若不相符,应及时向监理及建设单位提出,经其确认后再由设计单位进行变更设计。

③在现况调查结束后,应计算每一桩号中心坐标与对应的路基宽度,放出路基中线与边线。

为保证填方段路基边坡的压实度,在每侧路基设计边线外加宽500mm作为填筑边线。

如遇到路基范围内有不适宜材料需挖除、换填,必须在开挖之前与换填之前测量其范围及深度,并经监理工程师确认。

④路基清表前,均应按纵向50m测设一断面,横断方向6~10点测量原地面高程。

若地形复杂,可以按纵向10~20m测设一断面,所有点位及高程数据应记录在册。

在清表后,恢复所有点位并测量此时地面高程作为清表后的地面高程。

5、路基施工测量

①线路中边桩测量放样

直线上中桩测设的间距不应大于50m,平曲线上宜为20m;

当地势平坦且曲线半径大于800m时,其中桩间距可为40m。

当公路曲线半径为30~60m、缓和曲线长度为30~50m时,其中桩间距不应大于10m。

当公路曲线半径和缓各曲线长度小于30m或采用回头曲线时,中桩间距不应大于5m。

⑴路基施工前,应根据恢复的路线中桩、施工工艺和有关规定钉出路基用地界桩和路堤坡脚、路堑堑顶、边沟、取土坑、护坡道、弃土堆等的具体位置桩。

在距路中心一定安全距离处设立控制桩,其间隔不宜大于50m。

桩上标明极号与路中心填挖高,用(+)表示填方,用

(一)表示挖方。

⑵在放完边桩后,应进行边坡放样,对深挖高填地段,挖掘机每换一个座基(2~5米)都要放出该挖方的坡脚处,检查是否符合设计坡度并放样线桩开挖点,测定其标高解决下一道开挖坡度要求。

⑶路基施工期间每月复测一次水准点。

⑷机械施工中,应在边桩处设立明显的填挖标志,宜在不大于50m的段落内,距中心桩一定距离处埋设能控制标高的控制桩,进行施工控制。

发现桩被碰倒或丢失时应及时补上。

⑸边沟、截水沟和排水沟放样时,宜先做成样板架检查,也可每隔10~20m在沟内外边缘钉木桩并注明里程及挖深。

⑹施工过程中应保护所以标志,特别是一些原控制点。

⑺根据工作需要,可测设线路起终点桩、百米桩、平曲线控制桩的断链桩,并应根据竖曲线的变化情况加桩。

②填方路段

填方段路基每填一层恢复一次中线、边线并进行高程测设。

在距路床顶1.5m内,应按设计纵、横断面数据控制;

达到路床设计高程后应准确放样路基中心线及两侧边线,并将路基顶设计高程准确测设到中心及两侧桩位上,按设计中线、宽度、坡度、高程控制并自检,自检合格并报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⑴清表后,根据坐标法和填挖宽度计算法,放样出路基填方的坡脚线,直线段每20米一个桩,曲线段视曲线半径分别为10米和5米一个桩,并注明填方高度。

⑵施工过程中,每填筑一层,根据坐标法和填方宽度计算法,放样出路基填方的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