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必考40首古诗词曲逐篇梳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87481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6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必考40首古诗词曲逐篇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必考40首古诗词曲逐篇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必考40首古诗词曲逐篇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必考40首古诗词曲逐篇梳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必考40首古诗词曲逐篇梳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必考40首古诗词曲逐篇梳理》.docx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必考40首古诗词曲逐篇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必考40首古诗词曲逐篇梳理》.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必考40首古诗词曲逐篇梳理》.docx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必考40首古诗词曲逐篇梳理》

中考必考40首古诗词曲逐篇梳理

  一、摹景状物、直抒胸臆类

1.《饮酒》(其五)

(1)结庐①在人境②,而无车马喧。

(我)居住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却没有世俗交往的喧闹。

问君③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问我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

心既然远离尘俗,自然觉得所处之地也远离尘世了。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我)在东边篱笆下采摘菊花,怡然自得间无意中看见了南山。

山气④日夕⑤佳,飞鸟相与还。

傍晚山间的云气更加秀丽,飞鸟结伴飞回树林。

(3)此中有真意⑥,欲辨已忘言。

这里边有隐居生活的真正意趣,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注释

①庐:

简陋的房屋。

②人境:

喧嚣扰攘的尘世。

③君:

陶渊明自谓。

④山气:

山间的云气。

⑤日夕:

傍晚。

⑥真意:

真正意趣。

重点词语

结庐在人境 结庐:

建造房舍。

问君何能尔 尔:

如此,这样。

飞鸟相与还 相与:

相伴。

赏析点评

(1)返回自然是诗人的人生理想,他把这一理想落实在“人境”,于朴素的田园生活中追求精神的自由完满。

“车马喧”指有地位的人家门庭若市的情景。

“心远”指精神上对争名夺利的世界采取疏远、超脱、漠然的态度,故“地自偏”。

(2)这两句诗通过对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表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天真自然的意趣,遂成千古名句。

“见”字用得精妙,它以山为主体,衬托出人的风雅。

(3)“真意”指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具体来说既指未受官场污染的淳朴民风,也指作者所追求的“安贫乐道”的人生真谛。

2.《观沧海①》

(1)东临碣石②,以观沧海。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边。

(3)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秋风吹来,发出瑟瑟的声响,海上涌起了巨大的波涛。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发出的;

 星汉③灿烂,若出其里。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来自这浩渺的海洋之底。

(5)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真是幸运极了,用作歌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注释

①沧海:

泛指大海,本诗指渤海。

②碣(jié)石:

山名,在今河北昌黎西北。

③星汉:

银河。

重点词语

东临碣石 临:

到达,登上。

水何澹澹 澹澹:

水波荡漾的样子。

山岛竦峙 竦峙:

耸立。

幸甚至哉 幸:

幸运。

至:

达到极点。

赏析点评

(1)这两句诗点明“观沧海”的位置,以下十句描写,由此拓展而来。

“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2)这两句诗是对大海全景的描写,粗线条勾勒,动静结合。

那突兀耸立的山岛,点缀在辽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

(3)这四句诗是对“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的具体描写。

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汹涌澎湃,浩渺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

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

(4)这四句诗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想象和夸张,展现了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和威力,表现了作者宽广的胸怀、豪迈的气魄和远大的抱负。

(5)这两句诗放在最后,应为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3.《钱塘湖①春行》

(1)孤山②寺北贾亭③西,

沿着西湖的湖岸,从孤山寺北面走到贾公亭西面,

(2)水面初平云脚低④。

春水初涨,水面刚刚与岸齐平;云层低垂,湖面好似与天连接。

(3)几处早莺⑤争暖树⑥,

几只黄鹂争着飞往向阳的树,

谁家新燕⑦啄春泥。

谁家新来的燕子为筑巢衔来春泥。

(4)乱花渐欲迷人眼,

纷繁的花渐渐使人眼花缭乱,

浅草才能没马蹄。

初春的小草刚刚能没过马的四蹄。

(5)最爱湖东行不足,

我最爱游赏却怎么也游不够的湖东美景,

绿杨阴里白沙堤⑧。

是那绿杨荫里的白沙长堤。

注释

①钱塘湖:

杭州西湖。

②孤山:

在西湖的里湖与外湖之间,山上有孤山寺。

③贾亭:

贾公亭。

唐贞元(785—805)年间,贾全在杭州做官时在西湖边建造此亭。

④云脚低:

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⑤早莺:

初春时早早飞出来的黄鹂。

⑥暖树:

向阳的树。

⑦新燕:

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⑧白沙堤:

西湖的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

重点词语

水面初平云脚低 水面初平:

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

几处早莺争暖树争暖树:

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谁家新燕啄春泥 啄:

衔取,燕子衔泥筑巢。

乱花渐欲迷人眼 乱花:

纷繁的花。

迷人眼:

使人眼花缭乱。

浅草才能没马蹄 浅草:

刚刚长出地面的春草。

才能:

刚够上。

没:

遮没,盖没。

最爱湖东行不足 行不足:

百游不厌。

赏析点评

(1)从孤山寺到贾公亭,交代诗人行踪。

地名连用,给读者以动感,说明诗人一边走,一边观赏。

(2)“脚”字传神地写出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的景象,恰似一幅宁静的水墨画。

(3)“几处”言其少,“早莺”“新燕”言其早。

“争暖树”“啄春泥”准确地写出了早春乍暖还寒的季节特征。

(4)“迷”“没”这些极富动态的字眼,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也从侧面点出了骑马踏春的行迹。

(5)结尾直抒胸臆,表达喜爱之情。

4.《使至塞上》

(1)单车①欲问边,属国②过居延③。

(我)轻车简从要出使边疆,已经经过了居延。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我)像蓬草飘出了汉塞,像归雁飞入了北方的天空。

(3)大漠孤烟直,长河④落日圆。

大沙漠中孤烟直上云天,黄河边上落日正圆。

(4)萧关⑤逢候骑⑥,都护在燕然。

走到萧关恰好遇见骑马的侦察兵,得知前线统帅正在燕然。

注释

①单车:

一辆车,表明此次出使随从不多。

②属国:

典属国的简称。

汉代称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诗人在这里借指自己出使边塞的使者身份。

③居延:

地名,在今甘肃张掖北。

这里泛指辽远的边塞地区。

④长河:

黄河。

⑤萧关:

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⑥候骑:

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

重点词语

单车欲问边 欲:

想,要。

问边:

慰问边关守军。

征蓬出汉塞 征蓬:

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

大漠孤烟直 孤烟:

烽烟。

古代边关烽火多燃狼粪,因其烟轻直且不易为风吹散。

赏析点评

(1)首联交代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

“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

“单车”,是说随从少,诗人微露失意情绪。

(2)颔联是诗人借蓬草、归雁自况,写飘零之感。

(3)颈联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意境雄浑,视野开阔。

“直”,状孤烟之高,写出了狼烟直上云霄的气势;“圆”,状落日之辽远,烘托出大漠雄奇壮丽的景象。

诗人一扫以前的失落之感,精神为之一振,表达了慷慨悲壮之情。

(4)尾联诗人又将行程引到远方,余味无穷。

5.《望岳》

(1)岱宗①夫如何?

齐鲁②青未了。

泰山,究竟是什么样的面貌?

青翠的峰峦在齐鲁大地上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

(2)造化③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3)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层云升起,使心胸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放眼一看,群山都显得矮小。

注释

①岱宗:

泰山。

②齐鲁:

春秋时的两个诸侯国,在今山东一带。

泰山以北为齐国,泰山以南为鲁国。

③造化:

天地、大自然。

重点词语

岱宗夫如何 如何:

怎么样。

齐鲁青未了 青:

山色。

未了:

不尽。

造化钟神秀 神秀:

(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

阴阳割昏晓 阴阳:

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

决眦入归鸟 眦:

眼眶。

会当凌绝顶 会当:

终当,终要。

凌:

登上。

赏析点评

(1)首句将虚词“夫”融入诗句,既是创新,又很别致。

“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摩后得出的答案。

别出心裁地写出了自己的体验,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大。

(2)这两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

“钟”字将大自然写得富有情义。

“割”字写出了泰山的高大,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3)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摇荡;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归鸟,故有决眦之感。

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4)这两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6.《浣溪沙①(一曲新词酒一杯)》

(1)一曲新词酒一杯,

听着一曲新词,喝着一杯美酒。

去年天气旧亭台②。

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

(2)夕阳西下几时回?

天边西下的夕阳什么时候才又转回这里?

(3)无可奈何花落去,

花儿总要凋落,让人无可奈何。

似曾相识燕归来。

那归来的燕子眼熟得像旧时的相识。

(4)小园香径③独徘徊。

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走来走去。

注释

①浣溪沙:

词牌名。

②去年天气旧亭台:

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

③香径:

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

重点词语

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曲:

一首。

夕阳西下几时回?

 几时回:

什么时候回来。

无可奈何花落去  奈何:

如何,怎么办。

小园香径独徘徊  徘徊: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赏析点评

(1)第一句写出了作者对酒听词的安闲生活,表达了作者轻松喜悦的感情;第二句包含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

这两句写出了作者心情由喜悦到感伤的变化过程。

(2)夕阳西下,引发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以及希望美好事物重现的心情,从而表达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之情。

(3)这两句把眼前的景物和个人的感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惜春伤时的惋叹,同时这两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浑然天成。

(4)此句“独”字凸显了孤寂和冷落,“徘徊”强调了伤感和惆怅,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伤和淡淡的哀愁。

7.《相见欢①(无言独上西楼)》

(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默默无语地独自登上西楼,(看到)一弯如钩的残月挂在天空。

(2)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梧桐树寂寞地孤立在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里。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②,

剪不断,理更乱,是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恨,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别是一种滋味压在我的心上。

注释

①相见欢:

词牌名,又作“乌夜啼”等。

②离愁:

离开国家(南唐)之愁。

重点词语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锁清秋:

深深为秋色所笼罩。

赏析点评

(1)起句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写出其孤独哀愁之甚。

第二句以“月如钩”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孤清与不圆满的遗憾,月如钩,人孤独,绘就一幅凄凉的图景。

(2)“寂寞”统领整首词的情绪。

一个“锁”字,道出了秋景的寂寞与凄清,也暗示着被这高墙大院禁锢的还有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

(3)作者以麻丝比喻离愁,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

“剪”“理”两个动词把千丝万缕、纷繁难解的离愁以及那说不清、道不明、挥不去的滋味形象具体地表现出来了。

二、游子思乡念亲类

1.《黄鹤楼①》

 

(1)昔人②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昔日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自从飞去后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有片片白云在空中飘荡。

 

(2)晴川历历汉阳③树,芳草萋萋鹦鹉洲④。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的芳草一片碧绿。

 (3)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天色已晚,故乡在哪儿呢?

眼前只见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思。

注释

①黄鹤楼:

故址在今湖北武汉蛇山的黄鹄(hú)矶上。

②昔人:

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③汉阳:

地名,今湖北武汉的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④鹦鹉洲:

长江中的小洲,在黄鹤楼东北。

重点词语

晴川历历汉阳树 历历:

分明的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