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复试科目考试大纲517语文教学基础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874218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复试科目考试大纲517语文教学基础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复试科目考试大纲517语文教学基础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复试科目考试大纲517语文教学基础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复试科目考试大纲517语文教学基础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复试科目考试大纲517语文教学基础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复试科目考试大纲517语文教学基础Word格式.docx

《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复试科目考试大纲517语文教学基础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复试科目考试大纲517语文教学基础Word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复试科目考试大纲517语文教学基础Word格式.docx

第一部分 语文课堂教学准备技能 约40分

第二部分 语文课堂教学实施技能 约70分

第二部分 语文课堂教学强化技能 约4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概念题):

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简答题(简述题):

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案例分析题:

2小题,每题30分,共60分

分析论述题(综合题):

1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

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语文教学基础科目考试内容包括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案例教学等2门语文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语文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第一部分:

语文课堂教学准备技能

第一章 语文教师的备课技能

1.语文教材的分析与整合。

2.搜集和利用语文资源。

3.语文教学的设计与优化。

第二章语文教师的说课技能

1.说课概述

2.说课的基本功能与要求

3.说课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第三章语文预习指导技能

1.语文预习的意义与类型

2.班级学情的分析与利用

3.预习指导的原则与方法

第二部分:

语文课堂教学实施技能

第四章语文课堂导入与收束技能

1.语文教学导入或收束的特点和功能

2.语文课堂导入与收束的类型和要求

3.语文课堂导入与收束的途径和方法

第五章语文课堂过渡与照应技能

1.语文课堂教学过渡与照应的特点和功能

2.语文课堂教学过渡与照应的类型与要求

3.语文课堂教学过渡与照应的途径和方法

第六章语文课堂提问技能

1.语文课堂提问的功能与特点

2.语文课堂提问的原则与时机把握

3.语文课堂提问的设计要领

第七章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与应用技能

1.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类型

2.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原则与要求

3.语文课堂情境创设与应用的步骤与策略

第八章语文课堂教学反馈技能

1.语文课堂教学反馈的原则和功能

2.语文课堂教学反馈的类型与要求

3.反馈技能培训途径及课堂反馈方法

第九章语文课堂变化与应变技能

1.语文课堂变化与应变技能特点和功能

2.语文课堂变化与应变技能能力标准

3.语文课堂变化与应变的要求与方法

第三部分:

语文课堂教学强化技能

第十章语文练习设计与复习指导技能

1.语文练习与复习的特点和功能

2.语文练习设计与复习指导的类型与要求

3.语文练习设计与复习指导技能的途径与方法

第十一章语文教师教学反思技能

1.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特点与功能

2.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类型与要求

3.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途径与方法

第十二章语文教师的评课技能

1.语文评课的类型和和功能

2.语文评课的原则与要求

3.语文评课的内容与方法

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1.蔡伟.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第一版,2010年4月第二次印刷。

四、样卷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

1.范文系统

2.预设性反馈。

3.情境教学

4.语文练习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作文批改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介入语文课程资源?

3.简述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

三、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琵琶行》属于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笔落惊风雨”单元,该单元前有《蜀道难》和《登高》,后有《锦瑟》等诗歌。

下面是某教师执教《琵琶行》的导入,读后请回答文后问题。

师:

同学们,在上新课前让我们先听一段音乐。

(教室播放琵琶乐曲《十面埋伏》,约五分钟。

好,时间关系,我们就先听到这里。

下面谁能告诉我,这支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生:

琵琶。

对,你们刚才听到的是著名琵琶曲《十面埋伏》。

今天,我们继续来听另一首琵琶曲,它是由唐代伟大诗人白居易和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琵琶女共同演绎的。

 

⑴请指出该导入的类型与特点。

⑵就此导入提出你的修改建议。

⑶请运用故事法,为《琵琶行》重新设计一个导入。

四、技能题(30分)

根据下面一则小诗,设计一个教学板书,并写出设计理由。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妈妈怕你碰了头/快抓紧妈妈的手/让妈妈陪你走//妈妈/怕/天堂的路太黑/我看不见你的手/自从倒塌的墙把阳光夺走/我再也看不见你柔情的眸//孩子/你走吧/前面的路再也没有忧愁/没有不爱读的课本/也没有成长的烦忧/你要记住/我和爸爸的模样/来生还要在一起//妈妈/别担忧/天堂的路有些挤/有很多同学朋友/我们说不哭/哪一个人的妈妈都是我们的妈妈/哪一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孩子/没有我的日子/你把爱给活着的孩子吧//妈妈/你别哭/泪光照亮不了我们的路/让我们自己慢慢的走/妈妈/我会记住你和爸爸的模样/记住我们的约定/来生一起走

五、论述题(40分)

试论语文课堂变化与应变技能的标准。

参考答案:

一、1.范文系统,又称之为选文系统,是语文教材的主体部分。

在阅读教材中,范文即师生共同研读的文本;

在写作教材或语文基础知识教材中,范文又叫做例文,它是作为示范性例子而存在。

范文作为教材主体内容并形成独立的系统是语文教材区别于其他学科教材的一个鲜明特点。

2.预设性反馈又称为前馈,是指师生在课堂教学之前,根据以往的经验,敏感地预计到课堂教学系统可能发生的偏差,在反馈信息尚未发出时,就采取预控措施,以避免系统偏差的发生。

预设性反馈主要应用于教师的备课活动中。

3.情境教学是目前语文基础教学中最为流行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之一,它是指教师在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需要,通过创设与教材内容、课堂环境相符合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开展教学活动。

4.语文练习是指学生在语文教师指导下,凭借已学的知识与已掌握的能力,根据教学的目标与要求,通过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完成语文教师(或语文教材)设定的内容或动作方式,从而巩固新学知识,形成新的技能与技巧,提高语文素养的教学活动。

3.⑴根据每课不同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的重难点确定教学方法。

⑵根据教学文本特点确定教学方法。

⑶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特点与知识结构、生活经历确定教学方法。

⑷根据教师自身的素质与特点确定教学方法。

⑸根据教学环境确定教学方法。

二、

1.要点:

⑴内容与形式兼顾的原则

⑵适度性原则(或点拨、启发原则)

⑶尊重与鼓励原则(或赏识原则)

⑷针对性原则(或因材施教原则)

2.要点:

⑴通过与文本的比较或拓展介入语文课程资源。

⑵围绕学生独特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介入语文课程资源。

⑶结合问题、课题和情景介入语文课程资源。

⑷建立转换协调机制介入语文课程资源。

三、

1.⑴类型:

主要属于“音乐导入法”。

⑵特点:

正面a.借助音乐艺术来制造气氛,自然导入;

b.用语自然流畅,具有一定的幽默特质。

反面:

a.占用课堂教学时间过多;

b.《十面埋伏》的情调与本文基调太过悬殊,内容几乎没什么联系;

c.教师介入乐曲只是为了引出文题,目的显得太狭窄。

2.修改建议:

a.乐曲选用与本文同名的琵琶曲;

b.将播放的时间提前到课前,上课最多延迟一两分钟欣赏时间;

c.不让学生猜乐器,而改为乐曲内涵、情感及表现手法与文本作比较。

3.故事导入法示例(仅供批改参考):

例一、一位盲人将要离开人世时,对别人说:

“我多想看看阳光及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啊!

”人们请来莫扎特,莫扎特用小提琴拉了一首曲子,盲人流下了眼泪,说:

“我看见了!

我看见了!

我看见了阳光、鲜花、小鸟、河流。

”盲人带着喜悦满足的神情离开了人世。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听了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后,老泪纵横,说自己“触摸到了俄罗斯民族的灵魂”。

美妙的音乐能引起不同经历、不同心境的人共鸣。

《琵琶行》中琵琶女的深沉演奏就使一代诗人白居易潸然泪下。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体会琵琶女的高超技艺,欣赏作者化琴声为美妙诗句的非凡本领,探究作者泪湿青衫的原因。

例二、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

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位音乐家俞伯牙擅长弹琴、作曲,他在汉江的一条船上,一边赏月,一边取出瑶琴弹奏时,碰到子期在岸边细细倾听,并赞叹不绝。

伯牙十分惊叹,这样一位樵夫打扮的人,怎么会欣赏我的琴声呢?

他请子期上船,并问他:

“你能听懂我弹琴吗?

”钟子期点点头。

于是俞伯牙对着雄伟壮丽的大山弹奏了一曲,钟子期回答说:

“巍巍之意在高山”;

俞伯牙又对着大江弹了一曲,钟子期说:

“滔滔之意在流水”于是两人成为知心朋友,只要俞伯牙弹琴,钟子期一一能说出琴曲的丰富内涵。

后来钟子期不幸去世,俞伯牙悲痛欲绝,以为天下再无知音,从此再也不弹琴了。

后人因此用“高山流水”来称呼知音。

被贬浔阳的白居易在落魄失意之时也偶遇了一位知己,著名的《琵琶行》由此写成。

从此胡儿歌唱《琵琶行》,白居易为中国诗歌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四、答案略

五、

答题要点:

一、扎实的知识基础

(一)坚实的教育科学理论;

(二)广博的专业知识;

(三)精通教材与教案

二、健康的身心状态

(一)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广泛的兴趣爱好

三、敏捷的创造性思维

四、真诚宽容的态度

五、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

(一)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二)对学生及课堂的充分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