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正畸学试题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85125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正畸学试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口腔正畸学试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口腔正畸学试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口腔正畸学试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口腔正畸学试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口腔正畸学试题答案.docx

《口腔正畸学试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正畸学试题答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口腔正畸学试题答案.docx

口腔正畸学试题答案

口腔正畸学试题答案(口腔2000级七年制)

一名词解释

1个别正常合

轻微的错合畸形,不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在此范围内,不同个体的合型不尽相同,故称个别正常合。

2支抗

牙齿移动产生的抵抗能力。

任何施于矫治牙使其移动的力必然同时产生一个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的力,支持这种牙移动矫正牙引起的反作用力的情况称为“支抗”。

3矫形力

又称整形力。

作用力范围大,力量强。

主要作用在颅骨,颌骨上,使骨骼形态改变,对颜面形态改变作用大。

4深覆合

上前牙切缘覆盖下前牙牙冠唇面长度在1/3以上;或下前牙切缘咬合于上前牙牙冠舌面切1/3以上,称之为深覆合。

5Ⅰ类错合

上下颌及牙弓的近,远中关系正常的错合畸形。

即当正中合位时,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沟内。

二填空

1软骨的间质及表面增生;骨缝的间质增生;骨的表面生长

2颌内支抗;颌间支抗;颌外支抗

3金属弹性丝;各种橡皮圈;永磁体;肌肉收缩力;

4Ⅱ1s;Ⅱ2+Ⅰ1

5倾斜移动;整体移动;牙伸长或压低;旋转移动;控根移动

6牙冠宽度的总和与牙弓现有弧度的长度之差;相差2~4毫米;相差4~8毫米;相差超过8毫米

三选择题

C;B;A;C;D;A;D;B;B;C;C;C;B;A;B

四简答题

1暂时性错合

由于恒牙的暂时萌出及乳牙的替换,可出现下列现象:

a上中切牙萌出早期出现间隙

b颌侧切牙初萌时,由于尖牙压迫侧切牙牙根使牙冠向远中倾斜

c恒切牙萌出初期,由于较乳牙大而出现轻度拥挤

d上下颌第一恒磨牙建合初期,可能为远中尖对尖的合关系

e上下颌切牙萌出早期的暂时性深覆合。

随着生长发育的进行,以上错合一般可能自行调整,不需要矫治。

2临床合适矫治力的特征

a无明显的自觉疼痛,只有发胀的感觉

b扣诊无明显反应

c松动度不大

d移动的牙位或颌位效果明显

eX片显示:

矫治牙的根部牙周无异常

3恒牙期牙列的拥挤的矫治原则

恒牙期解决牙列拥挤的方法主要是增加骨量或减少牙量。

一般来说,轻度拥挤可采用扩弓或者是推磨牙向后的方法获得所需间隙。

重度拥挤采用拔牙矫治。

中度拥挤可拔牙可不拔牙的边缘病例应结合颅面硬软组织形态,选择合适的手段,能不拔牙时尽可能不拔牙,在严格掌握适应症和规范操作的前提下,也可以选择邻面去釉的方法。

4牙齿倾斜移动的主要组织学反应;

单根牙其牙周其变化呈现2个压力区和2个牵引区;双根牙的牙周组织出现4个压力区和4个牵引区。

近牙冠区与对侧根尖区的牙周组织是承受着同一种性质的矫治力。

一般牙支点的位置被认为是在牙根中1/3与牙根尖1/3的交界处。

如自唇侧加力于前牙时,牙冠向舌侧倾斜,这时唇侧牙周组织变化上下不同。

支点冠方的牙周膜纤维拉紧伸长,牙周间隙增宽,骨质增生,支点根方的牙周膜纤维压缩松弛,牙间隙减小,骨质吸收。

舌侧的变化则与之相反。

倾斜移动的最大压力与张力区是在压根尖和牙颈部。

5保持器应具备的条件

a尽可能不防碍各个牙齿的正常生理活动。

b对于正在生长期的牙列,不能防碍牙颌的生长发育。

c不防碍咀嚼、发音等口腔功能,不影响美观。

d便于清洁,不易引起牙齿龋蚀或牙周组织的炎症。

e结构简单,容易摘戴,不易损坏。

f容易调整。

五病例分析

1该患者的诊断

安氏Ⅱ1,毛氏Ⅱ2+Ⅳ1+Ⅰ1

2该患者的矫治目标

解决牙列拥挤,排齐上下牙列;内收上前牙,减小上唇突度及开唇露齿的程度,纠正前牙深覆合、深覆盖,;调整磨牙关系至中性。

3矫治计划

拔除两侧上颌第一双尖牙及下颌第二双尖牙,上颌强支抗,下颌弱支抗,直丝弓矫治器。

矫治步骤:

a排齐上下颌牙齿

b矫正深覆合

c关闭剩余间隙

d精细调整。

北京大学精品课程口腔正畸学

首 页

课程简介

教师介绍

教学大纲

正畸教案

作业习题

实验指导

指定教材

参考文献

考试考核

授课录像

口腔正畸学试题答案(2000级七年制)

一、名词解释:

(每题3分,共15分)

1.Ideanormalocclusion:

理想正常河:

是Angle提出来的,即保存全副牙齿,牙齿在上下牙弓上排列得很整齐,上下牙的尖窝关系完全正确,上下牙弓的合关系非常理想,称之为理想正常合。

2.Anchorage:

正畸矫治过程中,任何施于施治牙使其移动的力必然同时产生一个方向相反、大小相同的力,而支持这种移动矫正牙体引起的反作用力的情况称作“支抗”。

3.Deepoverbite:

上前牙冠覆盖下前牙冠超过1/3者称为深覆合,可分为3度。

Ⅰ度深覆合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1/3而不足1/2者。

Ⅱ度深覆合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1/2而不足2/3者。

Ⅲ度深覆合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2/3者。

4.Leewayspace:

替牙间隙(leewayspace)乳尖牙及第一、二乳磨牙的牙冠宽度总和,比替换后的恒尖牙和第一、二双尖牙大,这个差称为:

替牙间隙,即:

替牙间隙=(Ⅲ+Ⅳ+Ⅴ)-(3+4+5)。

在上颌单侧约有0.91~mm,在下颌单侧为1.7~2mm.。

5.InterceptiveTreatment:

阻断矫治(InterceptiveTreatment)是对正在发生或刚发生的畸形用简单的矫治方法阻断畸形的发展,使之自行调整成为正常合或采用矫治的方法引导其正常生长而成为正常合。

二、填空题:

(每空0.5分,共20分)

1.X线头影测量常用的基准面前颅底平面、眼耳平面、Bolton平面。

2.支抗的种类:

 颌外支抗  、 颌内支抗 、    颌间支抗     。

3.矫治力以力的来源分,可分为:

 颌内力___,__颌间力___,____颌外力。

以力的强度分,分为_重度力:

_力强度大于350gm、_轻度力:

强度小于60gm___、_中度力:

为60gm~350gm之间_。

以力的作用时间分,分为__间歇力___、___持续力_____。

以矫治力产生的方式分___机械力_、_肌能力___、_______磁力__。

以力的作用效果分______正畸力__、_____矫形力_______。

4.在恒牙萌出后,面部在三维方向的生长发育以  高度       增加为最大,其次是   深度       ,        宽度 增加最少。

5.替牙期的暂时性错合有:

上颌左右中切牙间隙、上颌侧切牙牙冠向远中倾斜、恒切牙萌出初期出现轻度拥挤现象、磨牙建合初期、可能为尖对尖的合关系、

前牙深覆合_。

6.颅面骨骼的生长发育方式有__软骨的间质及表面增生___、_骨缝的间质增生、骨的表面增生__。

7.面部长度与高度的增长有重要影响的4条骨缝为额颌缝、颧颌缝、颧颞缝、翼腭缝_。

8.常见的儿童口腔不良习惯有:

_吮指习惯__、舌习惯__、唇习惯_、偏侧咀嚼习惯_、_咬物习惯_、__睡眠习惯__。

三、选择题:

(每题2分,共20分)

1.毛氏II类4分类错合不可能出现或伴有的牙合特征为:

A

(A)前牙反合

(B)前牙拥挤

(C)后牙中性关系

(D)前牙深覆合

(E)上切牙唇倾

2.X线头影测量可做如下分析,除了:

B

(A)颅面部生长发育

(B)双侧髁突对称性

(C)牙、合、面畸形的机制分析

(D)外科正畸的诊断和分析

(E)矫治前后牙合、颅面结构变化

3.功能矫治器最常用于:

D

(A)任何年龄的下颌后缩

(B)乳牙期反合

(C)恒牙期III类错合

(D)替牙期近远中错合

(E)恒牙初期拥挤病例

4.全颅底长为:

E

(A)N-Ar

(B)S-Ba

(C)N-Bolton

(D)N-P

(E)N-Ba

5.吮拇不良习惯不可能造成的错合是:

A

(A)前牙反合

(B)腭盖高拱,牙弓狭窄

(C)前牙开合

(D)远中错合

(E)上前牙前突

6.为使牙齿在牙弓达到正常的近远中倾斜度,标准方丝弓技术采用:

B

(A)在托槽上预置冠舌向角度

(B)在弓丝上弯制第二序列弯曲

(C)改变托槽底的厚度

(D)在弓丝上弯曲第一序列弯曲

(E)在弓丝上弯曲第三序列弯曲

7.唇裂是因一侧或双侧的:

C

(A)侧鼻突和上颌突未联合

(B)上颌突和下颌突未联合

(C)球状突和上颌突未联合

(D)侧腭突和前腭突未联合

(E)侧鼻突和前腭突未联合

8.面部生长发育完成的顺序为:

C

(A)宽度、高度、深度

(B)高度、宽度、深度

(C)宽度、深度、高度

(D)深度、宽度、高度

(E)高度、深度、宽度

9.与建合动力平衡关系不大的肌肉是:

D

(A)舌肌

(B)嚼肌

(C)颊肌

(D)二腹肌

(E)翼内肌

10.毛氏II3意味着:

D

(A).磨牙中性、前牙深覆盖

(B).磨牙远中、前牙深覆盖

(C).磨牙近中、前牙反合

(D).磨牙中性、前牙反合

(E).磨牙中性,前牙开合

四、简答题:

(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方丝弓矫治器的原理和三个序列弯曲。

方丝弓矫治器使牙齿移动有2个原理:

一是使被弯曲矫治弓丝的形变复位。

具有良好弹性的矫治弓丝,当被弯曲成各种形态时,便有趋于回复到原来位置的作用,当这种弓丝的原来位置与理想的牙齿移动位置相一致时,亦即将弓丝弯曲成各种形态及弯制成各种弹簧加力单位,将其结扎在矫治牙上,此时,弓丝有回复到原来位置的作用,也就对矫治牙产生矫治力,使发生所需要的移动。

二是应用保持性弓丝作为固定和引导。

保持性弓丝是指本身不具有变形能力,而与牙弓形态相一致的弓丝。

这类弓丝结扎在支抗牙或需矫治的牙上,对牙齿的移动能起引导和控制作用。

这一类弓丝的作用力是要外加的,最常用的是借助于橡皮弹力牵引圈或螺旋弹簧,而使矫治牙移动或改正颌间关系。

(1)第一序列弯曲(firstorderbend):

是在矫治弓丝上作水平向的一些弯曲,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的弯曲。

1)内收弯(inset):

所成弯曲的弧度向内凹。

2)外展弯(offset):

所成弯曲的弧度向外凸。

上颌矫治弓丝的第一序列弯曲包括在两侧中切牙与侧切牙间弯制内收弯及在两侧侧切牙与尖牙间、两侧第二双尖牙与第一恒磨牙间弯制的外展弯,并在弓丝末端插入末端管后部位向舌向弯曲。

下颌弓丝的第一序列弯曲包括在两侧侧切牙与尖牙间,第一双尖牙近中面后移0.5mm处,及第二双尖牙与第一恒磨牙邻接部位后1mm处作外展弯,而无内收弯。

弓丝末端亦需作向舌侧的弯曲。

(2)第二序列弯曲(secondorderbend):

是矫治弓丝在垂直向的弯曲,这类弯曲可使牙升高或压低,亦可使牙前倾或后倾。

第二序列弯曲有后倾弯(tipbackbend),末端后倾弯(terminaltipbackbend),前倾弯(tipforwardbend)及前牙轴倾弯(axialpositionalbend)。

(3)第三序列弯曲(thirdorderbend):

只能在方形弓丝上完成。

这类弯曲是在方形弓丝上做转矩(torque),而使产生转矩力。

转矩力的应用主要为对矫治牙作控根移动,使牙根作唇颊、舌向的移动,同时,可在拔牙矫治病例中使牙齿移动时保持牙根平行。

转矩可分为根舌向转矩(lingualroottorque)及根唇(颊)向转矩(labialroottorque)。

2.简述前牙反合的早期治疗原则。

1、乳前牙反合,反复合浅者:

可采用调磨法即调磨下切牙切缘的唇侧部分、上切牙切缘的舌侧部分,使上下前牙解除反合牙锁结关系。

2、乳前牙反合,反复合中度者:

可选用上颌垫式活动矫治器附双曲舌簧推上前牙向唇侧并后退下颌。

3、乳前牙反合,反复合深者:

反复深的患者可以设计下颌联冠式斜面导板。

4、反复盖过大的乳前牙反患儿,可先戴头帽、颏兜(chincap)后移下颌并抑制下颌骨的生长,待反复盖减小后再视反复合的深度选择上述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