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案《1石的形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04207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教案《1石的形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小学科学教案《1石的形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小学科学教案《1石的形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小学科学教案《1石的形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小学科学教案《1石的形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教案《1石的形成》.docx

《小学科学教案《1石的形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教案《1石的形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科学教案《1石的形成》.docx

小学科学教案《1石的形成》

1卵石的形成

教学目标:

 

  知识: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卵石形成的过程,知道岩石的风化、搬运、磨圆等地质作用。

  能力:

通过分析卵石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想象能力、查找搜集资料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对学生创造性、发散性思维进行训练。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求知欲,以及探究精神,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态度,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是不断变化的。

教学重点:

  知道高山上的岩石由于风化作用崩落下来,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受到水的冲刷和相互磨擦、碰撞而形成了卵石。

教学难点:

  认识卵石形成的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自行发现问题:

  一.观察:

  学生自己带来的石头,看看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把卵石和一般的岩石碎块比较,找出卵石的特征;发现有的光滑圆润,有的棱角分明,有大有小……)

  二.出示图片(卵石图片)讲述:

这种石头叫做卵石。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有关卵石的一些知识。

(板书卵石)

  三.谈话:

  关于卵石,你们想知道写什么?

(引导学生探究卵石是这样形成的?

为什么这么光滑圆润?

)(板书的形成)

  学习新课,自行探究问题:

  一.启发学生思考卵石的成因

  1.谈话:

  你们是从哪里找到卵石的?

(引导学生了解采集地的环境,认识卵石出在水边,如果不是从水边采集到,也是由水边等地方运来的。

这时可用有关录像资料片来辅助学生认识卵石形成的环境特点。

  2.谈话:

  你能推想卵石是如何形成的?

为什么这么光滑圆润?

  3.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有不同看法的同学,可以阐述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同学间展开辩论,最后把意见进行整理、归纳,便于确定探究方向。

  4.讲述:

  卵石是如何形成的?

为什么这么光滑圆润?

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沿着河流考察。

(播放一段河流上游、中游、下游各地段环境的录像或播放课件

(一),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观看。

把结果和同组的伙伴讨论,并汇报。

(可把讨论题打印好,发给学生,边看边记录。

既利于学生讨论,又利于培养学生的记录、归纳总结能力。

  思考题:

  

(1)河流上游的岩石有什么特点?

  

(2)河流中游的岩石有什么特点?

这些岩石的形状和上游岩石的形状有什么不同?

  (3)河流下游的岩石又有什么特点?

这些岩石的形状和上游、中游岩石的形状又有什么不同?

  (4)岩石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吗?

  5.河道中的岩石最初是从哪里来的呢?

它们是怎样到河里来的?

  6.怎样到中游、下游来的?

(搬运)

  7.是怎样变成卵圆形的?

(磨圆)

  8.根据以上的研究,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归纳:

河道中的卵石是从山上来的,被河水冲到中下游的,在河水冲刷的过程中变成卵形的。

  二.认识岩石的风化

  1.出示云南石林的图片

  2.提问:

  怎么会这样?

(引导学生推想是大自然对岩石的破坏。

  3.

(二)温度、水、植物对岩石的影响

  

(1)谈话:

  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观看。

把结果和同组的伙伴讨论,并汇报。

(可把讨论题打印好,发给学生,边看边记录。

既利于学生讨论,又利于培养学生的记录、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思考题:

  

(1)白天,岩石被太阳晒得很热;夜里,岩石又变得很凉;夏季,岩石被太阳晒得很热,冬季,岩石又变得很凉。

  

(2)岩石有了裂缝,下雨的时候,雨水就会流进裂缝。

流进裂缝的水,有的渗下去了,有的存在裂缝中。

到了冬季,岩石裂缝中的水会有什么变化?

  (3)下雨的时候,山坡上的流水会把泥土冲入岩缝中,随风刮来的土、植物的种子也可能落到岩缝中。

  (4)以上现象说明了什么?

  4.学生观看课件

(二)(引导学生发现:

岩石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岩石传热的能力较差,岩石表面很热,岩石内部却很冷;整块岩石各部分膨胀的程度也就不同。

当岩石受冷时,体积收缩,同样,由于从岩石表面到岩石内部冷的程度不一样,整块岩石各部分收缩的程度也会不同。

在讲述之前,可以让学生完成实验一,便于学生理解。

由于冷热的作用,岩石各部分总是胀缩不均,内部结构就会受到破坏,岩石表面就会产生裂缝;冬季,岩石裂缝中的水会结冰,水结冰时会膨胀,膨胀时会产生一股力量,使岩石的缝隙增大;下雨时,山坡上的流水会把泥土冲入岩缝中,随风刮来的土、植物的种子也可能落到岩缝中。

种子有了水分,适宜温度下就会发芽,长成一棵植物。

植物的根越扎越深,越长越粗,岩缝就会被撑得越来越深、越来越大。

  5.综合认识风化作用:

  气温、水、植物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叫做风化作用(板书风化气温、水、植物)。

高山上的岩石,经过长期的风化,有的表面会成粉状,有的会产生纵横交错的裂缝,有的会崩塌,滚下山坡,落进山谷中的河道里。

  过渡:

高山上崩塌、滚落到河道中的岩石,怎么会变成光溜溜的卵石呢?

  三.认识河水的搬运、磨圆作用

  1.提问:

  水的力量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2.讨论:

  

(1)下大雨或暴雨的时候,降到山坡上的雨水很快就流到河里,你认为河道中的岩石会怎样?

  

(2)河道中的岩石有大有小,有重有轻,都受到水的冲击,结果会有什么不同吗?

  (3)观察你做的实验二,发现什么?

  (4)根据以上事实,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讨论,汇报。

启发学生发现(流水是有力量的,所以河水对河道中的岩石、泥沙有一种搬运作用(板书搬运),从上游往中下游搬运。

河水越多、流速越快,搬运力量越大。

大的、重的石块,搬运的距离比较近;小的、轻的石块,就被搬运到很远的地方。

石块在被河水搬运的过程中,受到河水的冲刷(板书河水的冲刷),以及相互磨擦、碰撞(板书相互磨擦、碰撞),棱角被逐渐磨去,体积逐渐变小,成为了卵石。

  4.总结卵石的形成过程:

  

(1)师生小结:

卵石形成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高山上岩石风化、崩塌,第二阶段是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磨圆。

这些变化是逐渐的,经过的时间是很长的。

  

(2)填写本课的空白:

高山上的岩石由于风化作用崩落下来,在河水搬运过程中,受到水的冲刷和相互磨擦、碰撞而形成了卵石。

  四.讨论:

  在某些海滩上也有大片大片的卵石,你认为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启发学生根据河滩上卵石的成因,推想海滩上的卵石是怎样形成的。

海岸边的岩石经过长期的风化和海浪拍击,破碎崩塌,被海水搬运到海滩;它们在海滩上长期受到海水冲刷以及相互磨擦、碰撞,便形成了卵石。

板书设计:

2地层的形成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化石形成的原因,了解化石在地质科学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知道地球从古至今曾经历过多次海陆变迁,从而向学生进行自然界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自然观的教育。

教学准备:

石子、砂子、黏土、杯子、玻璃棒、放大镜。

化石标本,已压固的沉积物若干份。

挂图、教学录像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观察自己采集的化石标本和老师准备的化石标本。

2、讨论:

岩石上的花纹像什么?

它们是从哪里来的?

3、讲述: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学生新课

1、指导学生做模拟沉积现象的实验。

(1)谈话:

为了了解岩石中的花纹是怎样形成的,我们可以做个实验。

把颗粒大小适当的石子、砂子、黏土掺和起来倒进杯中,往杯里倒进一些水,再用玻璃棒迅速地搅拌,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停止搅拌过一会儿,杯里又会有什么变化?

(2)学生分组实验。

(3)各组汇报实验结果。

重点是水中的沉积物是什么样的?

分几层?

排列顺序是怎样的?

(4)讨论:

①当用玻璃棒搅拌杯中的水时,黏土、砂、石子为什么会迅速地运动起来?

②当停止搅拌后,为什么水中的黏土、砂、石子会沉降下来?

③为什么混在一起的石子、砂、黏土沉降后会分开,成为一层一层的?

(5)师生小结:

当我们用玻璃棒把杯中的水搅动起来,这些水就有一股力量,带着杯中的黏土、砂、石子一起运动。

停止搅动后,水运动的速度逐渐变小,水搬运物体的力量也逐渐减小,所以较重的石子先沉在杯底;然后次重的砂粒也沉了下来,在中间;最后比较轻的黏土也沉下来,在上面。

2、引导学生了解化石是怎么形成的。

(1)提问:

在沉积岩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古代动物和植物的遗体或遗迹。

这些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叫什么?

它们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请同学们看看课文的阅读材料和插图。

(2)学生讨论,交流讨论结果。

(3)观看录像带:

化石的形成。

(4)为什么说化石是记载人类历史的“特殊文字”?

3、引导学生根据化石资料,推测某地区古代地质情况。

(1)讲解:

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史册”上的特殊文字,它可以告诉我们很多有关地球历史的事情。

如果在某一地区的地层中发现了某种生物的化石,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研究、推断这一地区古代的自然环境以及经历过的地质变化。

(2)提问:

我国科学家在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海螺的化石,试推断这里曾经发生了怎样的地质变化。

(3)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讨论结果。

引导学生按照推理的一般要求,有前提、有结论地完整表达自己的意见。

(4)小结: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知道了化石的重要作用,也了解了地质学家是怎样通过它来推想地球上古代自然环境及其经历的地质变化。

4、启发学生根据提供的化石,分析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经历的地质变化。

(1)谈话:

同学们用放大镜观察下我们当地的化石标本,分析、推测当地在很久以前的自然环境和地质变化的情况。

(2)学生观察、研究、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观察、研究结果。

5、教师总结结束本课。

3矿产

一、目的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能源矿产的种类,认识几种金属矿石,了解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的用途。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某些矿石的特征。

二、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岩石及矿物标本──花岗岩、无烟煤、烟煤、石油、赤铁矿、黄铜矿,以及当地常见的金属矿物标本。

2.挂图或投影片──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如果有标本,此图不必准备)、煤和石油的用途。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花岗岩。

1.提问:

  

(1)这是什么岩石?

  

(2)花岗岩有什么特征?

它是由几种矿物构成的?

2.讲解:

矿物的种类很多,做铅笔心的石墨、做粉笔用的石膏、制炸药用的硫磺……都是矿物。

矿物大多埋藏在地下,也有的露在地表。

通常人们把聚集在一起的具有开采利用价值的矿物叫做矿产。

(板书课题)这节课的目的是学习一些关于矿产的知识。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能源矿产

(1)能源矿产的种类和性质

①讲解:

矿产的种类很多,人们为了更好地认识矿产,需要将矿产进行分类。

矿产分类有不同的方法,可以按形态(固体、液体、气体)分类,可以按颜色特征分类,也可以按用途分类。

在自然课里,我们根据矿产的用途,给大家介绍两类矿产。

②谈话:

有些矿产可以做燃料,供给人们热能。

你们知道有哪些矿产吗?

③讲解:

煤、石油、天然气都可以做燃料,供给人们热能──取暖、做饭、发电等,人们把这类矿产叫做燃料矿产或能源矿产。

(板书“能源矿产”)

④讲述:

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无烟煤、烟煤和石油,观察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⑤学生观察。

⑥汇报观察结果。

⑦讲解:

无烟煤是深黑色的,表面光泽强,很硬,燃烧时无烟,火力很强,多为家用。

烟煤是漆黑色的,表面光泽较弱,比无烟煤软,燃烧时有黄烟,火力也很强,多用作取暖、锅炉、发电、蒸汽机车的燃料。

石油是深褐色或青褐色(根据标本实际颜色描述)的油状液体,有明显的特有的气味,遇火能猛烈燃烧。

天然气是蕴藏在地下的一种无色透明的气体,遇火能猛烈燃烧。

有的家庭用的管道燃气就是天然气。

(2)能源矿产的用途

①谈话:

煤、石油、天然气不仅是燃料,还有多种用途。

你知道它们还有什么用途吗?

②出示挂图或投影片──煤和石油的用途。

③观察:

煤有什么用途?

石油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