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834652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

《新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

反思解题过程,体会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技能技巧,更加灵活、有效地应用数学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回忆一学期所学习的主要数学知识,能让他们从整体上把握主要数学内容,也是学生主动复习的起点。

组织学生回忆一学期的学习内容,通常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让学生翻翻数学教科书,看看学习了哪些内容;

一种是让学生不看书,想想并说说学过的知识。

前一种方法容易进行,学生看着数学书说出来的知识内容比较成块,不会很琐碎,但自己的亲身体验比较淡薄。

采用后一种方法,学生需要想一想,说出来的知识可能比较零星,点点滴滴的多,成片成块的少,但与自己的体验比较接近。

学生说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学得最好的内容、感觉有困难的内容,是他们自我评价学习状况。

最感兴趣的内容,一般是最喜欢的、印象最深的、记忆最牢固的知识;

学得最好的内容,一般是自己最满意的,或者曾经得到好的成绩、受到别人赞扬的,最有信心的知识;

感觉有困难的内容,一般是新授时没有学好,经常出现解题错误的知识。

学生自我评价学习情况,是一种非常好的习惯。

通过这种自我评价,学生会告诉自己,应该保持些什么、继续做些什么。

尤其对有困难的内容,要进一步学习并学好。

这样的评价活动也能使教师明白,学生需要什么,期望教学多给他们些什么。

一句话,进行自我评价,能够提高期末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含义,体会乘、除法的内在联系;

能熟记乘法口诀,正确、熟练地进行表内乘、除法的计算,能正确地口算简单的乘加、乘减、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式题;

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式题,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运算能力。

2.使学生能联系乘、除法的含义,正确解答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以及有关平均分的简单实际问题,能联系加、减法的含义,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从实际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以及合理选择信息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线段、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地识别这些图形;

进一步感受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能结合具体的事物选择合理的长度单位表示相应的长度,能用厘米或米做单位测量、估计物体或线段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限整厘米数)的线段;

能正确区分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看到的同一个物体的不同的视图,培养借助直观进行思考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4.使学生在回顾整理、练习应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以及成功获得数学知识的乐趣,激发主动学习的愿望,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挂图、多媒体、直尺、米尺、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总复习

(一)

教科书P94-95页“期末复习”第1~6题。

1.引导学生回顾整理本学期所学知识。

通过复习让学生比较熟练地利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记进一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2.在复习观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复习的方法,明确知识梳理的重要性,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3.通过复习,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乘法口诀及用口求诀商。

深入理解除法的含义及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疑点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复习乘、除法的含义,引导学生记忆所有的乘法口诀,练习表内乘、除法的口算;

小学生具有乘法概念和除法概念的主要表现是:

能够在具体的情境里找到几个几相加或把总数平均分的数量关系,并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或除法算式;

能把乘法算式改写成除法算式,理解乘除法的内在联系。

复习乘、除法的含义,乘法口诀,以及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时,重点要引导学生进一步熟记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的式题。

还要注意了解还有哪些学生未能熟记全部的乘法口诀,以便为这一部分学生提供进一步的帮助和指导。

在计算时要注意分析出现的典型错误,以便学生在今后的计算中自觉避免类似的错误。

教学准备

数学卡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这本书新内容我们已经学完了,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复习,这节课我们主要复习数的运算。

二、自主探究

1.回顾与整理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是怎样学会这些内容的,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呢?

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全班交流后完成表格的填写。

2.整理练习

(1)完成期末复习第1题,学生根据图意独立写算式,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列式的依据。

(2)第2题,先组织学生采用对口令、分角色等形式背一背乘法口诀,然后问:

你觉得哪句口诀不好记?

如果忘记了某句乘法口诀该怎么办?

最后完成第

(2)小题的写算式。

(3)学生完成第3题的填写,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总结得出:

5和一个数相乘,积的个位可能是5或0,2和一个数相乘,积的个位可能是2、4、6、8或0。

(4)学生完成第4题的填空,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计算练习

完成期末复习第6题的计算,集体校对。

四、总结提升

“数与代数”是我们数学课的主角,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内容,包括了数的计算和应用计算解决问题,只有学好了这重要的一项才是真正的学习数学,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努力,争取学得更好。

作业设计

《数学补充习题》第53页。

第二课时总复习

(二)

第95页“期末复习”第7~9题。

教学目标和要求

1.通过复习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两步式题,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算一算、说一说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练习的计算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激发学生恶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用加减和乘除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多策略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本课主要复习100以内的加减计算,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连加、连减和加减两步计算,涉及的具体知识有运算顺序、计算方法与技巧,学生应该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每个式题;

在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时,会主动采用口算;

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一般会选择列连竖式计算。

这些计算知识和技巧,构成学生加减计算的能力。

把两个数合并求一共是多少的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都用加法计算。

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问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的问题,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都用减法计算。

上述的这些问题,有的在一年级教学,有的在本学期教学。

第9题复习本学期教学的用加、减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在学生解题以后,应该要求他们说说用加法计算或用减法计算的理由,体验较大数减相差数得到较小数,较小数加相差数得到较大数。

卡片、投影。

一、复习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计算

1.用竖式计算

63-27-1824+56+1895-46+2357+38-19

46+25+1755+38-1693-27-4646+27-29

提问:

在计算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学生交流交流汇报后进行小结。

在计算时要看清楚运算符号,计算加法满10以后要记得向前一位进“1”,计算减法的时候遇到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1”;

用竖式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计算时要细心,做完后记得进行检验。

2.学生独立完成第7题的计算,逐题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二、复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

出示期末复习第9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

求面包车有多少座,就选择“中巴车有22座”和“面包车比中巴车少6座”这两个条件;

求大客车有多少座,就选择“中巴车有22座”和“大客车比中巴车多23座”这两个条件。

学生独立解答后,让学生说说分析数量关系和列式解答时的思考过程。

三、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补充习题第54页。

 

第三课时总复习(三)

第96~97页“期末复习”第10~15题。

1.进一步掌握常见的平面图形、量长度、观察物体的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并能拓展相应知识学习的空间。

3.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常见的平面图形,量长度,观察物体和确定位置等基础知识,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本课复习本学期教学的“图形与几何”的知识,主要包括用厘米或米计量长度、多边形和平行四边形、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这些知识分别编排在各道题目里,要通过解题进一步丰富学生1厘米、1米的观念,学会恰当地用手比划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为描述物体长度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合理估计和正确测量线段的长度。

教学准备课件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复习整理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首先想一想在“图形与几何”部分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二、空间与图形的复习

1.量长度的复习

在日常生活中长度单位有什么用处?

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板书)

请分别比划一下:

1米、1厘米大概有多长。

1米等于多少厘米?

2.完成期末复习第12题。

学生独立填写,集体校对。

3.完成期末复习第13题。

(1)出示图。

这幅图中有几种颜色?

这几种颜色是按什么来分类的?

(2)说一说:

你是怎样知道它是几边形的?

(3)观察:

这些图形是怎样排列的?

(4)按一定的顺序、颜色可以将这几种图形组合成一个漂亮的图案,小朋友们下课也可以试一试。

4.完成期末复习第14题。

(1)出示图,请学生估计每条边的长各有几厘米。

(2)再请学生用直尺量一量。

5.完成期末复习第15题.

(1)出示一只茶壶,请处在4个方位(前、后、左、右)的同学们说说自己看到的茶壶的样子。

为什么同是一只茶壶,但看到的却不一样呢?

(2)独立完成期末复习第15题。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

还存在哪些问题?

《数学补充习题》第5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