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及涵洞砌石墩台施工工艺标准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818701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梁及涵洞砌石墩台施工工艺标准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桥梁及涵洞砌石墩台施工工艺标准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桥梁及涵洞砌石墩台施工工艺标准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桥梁及涵洞砌石墩台施工工艺标准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桥梁及涵洞砌石墩台施工工艺标准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桥梁及涵洞砌石墩台施工工艺标准Word格式.docx

《桥梁及涵洞砌石墩台施工工艺标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梁及涵洞砌石墩台施工工艺标准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桥梁及涵洞砌石墩台施工工艺标准Word格式.docx

(4)剁斧石的纹路应直顺、整齐,不得有死坑。

2.1.1.3寒冷地区的石料应具有一定的抗冻性。

2.1.1.4石料的坚固性和磨耗性视其使用部位不同有不同的要求。

2.1.2水泥

2.1.2.1应根据结构物所处环境选用水泥品种。

对于冬期施工及无侵蚀性环境的地区、严寒地区、受水及冰冻共同作用的环境,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水泥;

对于侵蚀环境,宜采用火山灰水泥或矿渣水泥。

2.1.2.2水泥应按品种、标号、出厂日期分别堆放,不同品种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水泥应符合国家标准,进场时应有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单,进场后应按有关规定复试合格。

2.1.2.3当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3个月时,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复试,并按复试结果使用。

2.1.3砂

2.1.3.1砂宜采用中砂或粗砂并应过筛,当缺少中粗砂时,也可用细砂。

砂的质量标准应符合混凝土工程相应材料的质量标准。

2.1.3.2砂的最大粒径:

当用于砌筑片石时不宜超过5mm,当用于砌筑块石、粗料石时,不宜超过2.5mm。

2.1.3.3砂的含泥量:

当砂浆强度等级小于M5时,含泥量应不大于7%;

当砂浆强度等级大于M5时,含泥量应不大于5%,砂进场后应按有关规定取样复试合格。

2.1.4水:

水宜采用饮用水。

当采用其它水源时,其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2.1.5水泥砂浆

2.1.5.1砂浆的类别和标号应符合设计规定。

2.1.5.2砂浆适宜的圆锥沉入度即稠度:

在炎热干燥环境中为5O~70mm,寒冷潮湿环境中为40~50mm;

砌片石、块石应为50~70mm,砌料石应为70~lOOmm。

2.1.5.3砂浆应有良好的保水性。

2.1.5.4若设计有冻融循环次数要求的砂浆,经冻融试验后,质量损失率应不大于5%,强度损失率应不大于25%。

2.1.5.5砂浆应有良好的硬化速度,凝固后除应满足强度要求外,还须满足粘结性、耐久性、收缩率等要求。

2.2机具设备

2.2.1机械:

砂浆搅拌机、机动翻斗车等。

2.2.2工具:

手推车、倒链、砂轮、铁锹、磅秤、夹石钳、拖灰耙、筛子、吊筐、大铲、灰刀、灰桶、喷壶、手锤、凿子、勾缝条、钢丝刷、小撬棍、扫帚、防护目镜、量尺、角尺、水平尺、钢卷尺、小线、扁铲、线坠、齿斧等。

2.3作业条件

2.3.1测量放样完成。

2.3.2天然地基上的基础砌体施工前,基底已验收完毕。

2.3.3土质基底如被雪、雨或地下水浸软,必须晾干、夯实,或采取换土、夯填碎卵石的方法加以处理,使基底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

2.3.4石质基底应大致平整,并将泥土碎块清除,洗刷干净。

砌石前应将基面润湿,使砌块与岩层连成一体。

2.3.5如基坑内有水,必须在基础范围以外挖排水沟,将基坑内水排净。

2.3.6石料在砌筑前须清洗干净,如有山皮、水锈应清除。

石料使用前如已干燥,应洒水湿润。

但石料的清洗、湿润和凿锈应在砌体外进行。

2.3.7非天然基础施工前必须做完基础工程,办理完隐、预检手续。

2.4技术准备

2.4.1图纸审查完毕,施工方案、技术交底均已完成。

2.4.2对工人已进行技术培训:

2.4.3完成石料、砂浆、水泥、砂、水、外加剂等的试验工作。

3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3.2操作方法

3.2.1搅拌砂浆

3.2.1.1水泥计量精度应控制在±

2%以内,砂、水的计量精度应控制在±

5%以内,其配合比一律采用重量比,并应经试验确定。

3.2.1.2搅拌砂浆时,必须保证其成分、颜色和塑性的均匀一致。

大量搅拌砂浆应使用搅拌机;

搅拌时间宜为3~5min,不得少于90s。

在工程数量较小时,可以人工拌制。

3.2.1.3砂浆拌制后用沉锤测沉入度和分层度,砂浆稠度应控制在50mm~70mm。

在搅拌机出料口随机取样制作砂浆试块(采用无底试模)。

砂浆拌成后和使用时,均应盛入储灰器内。

如砂浆出现泌水现象时,应在砌筑前再拌和,砂浆应随拌随用。

水泥砂浆必须在3h内使用完毕;

如果施工期间最高气温超过30℃,应在2h内使用完毕。

已凝结的砂浆不得使用。

3.2.1.4小石子混凝土的技术要求

(1)小石子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材料规格和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混凝土的有关规定。

(2)小石子混凝土的粗骨料可采用细卵石或碎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0mm。

(3)小石子混凝土拌和物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塌落度宜为50~70mm(片石砌体)或70~100mm(块石砌体)。

为改善小石子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节约水泥,可通过试验,在拌和物中掺入一定数量的减水剂等外加剂或粉煤灰等混合材料。

3.2.2修凿石料

3.2.2.1片石应选用爆破法或楔劈法开采的石块,用作镶面的片石,应表面平整,稍加修凿。

3.2.2.2块石应选用形状大致方正、上下面大致平整的,敲除锋棱、锐角;

用作镶面的块石,应由外露面四周向内修凿,深度不少于70mm。

3.2.2.3料石加工包括修边打荒、粗打、一遍錾凿、二遍錾凿、一遍剁斧、二遍剁斧和磨光。

粗料石应选用外观方正的六面体石料,侧面应与外露面垂直,顺石应比相邻丁石大150mm以上,一般应经裁边和平凿两道工序处理。

3.2.3砌筑

3.2.3.1浆砌石料的一般顺序均为先砌角石,再砌面石,最后砌腹石。

角石砌好后即可将线挂到角石上(应双面拉线),再砌面石。

砌面石时应留送填腹石缺口,砌完腹石后再行封砌。

腹石砌筑宜采取沿运送石料方向倒退自远而近砌筑的方法。

石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踏步槎。

腹石应与面石一样,按规定层次和灰缝砌筑整齐,砂浆饱满。

砌筑过程中应随时用水平尺和线坠校核砌体。

两相邻工作段的砌筑高差不宜超过1.2m。

3.2.3.2浆砌片石

(1)应用挤浆法分层砌筑,先湿润石料并铺砂浆,再安放石块,经揉动再用手锤轻击,石块间较大的空隙应先填塞砂浆,后用碎石块嵌塞,不得采用先摆碎石块后塞砂浆或干填碎石块方式砌筑。

每层高0.7~1.2m(3~4层片石)层间大致找平。

(2)砌片石时应充分利用片石的自然形状,相互交错地咬合在一起,但最下一皮石块应大面朝下,最上一皮应大面朝上。

砌筑镶面石时应先在石下不垫砂浆试砌,再用大锤砸去棱角,后用手锤敲去小棱角,最后用凿子剔除突出部分,再铺浆砌石,用小撬棍将石块拨正,最后用手锤轻击或用手揉动,使灰缝密实。

砌筑宽度一般不应大于40mm,用小石子混凝土砌筑时,可为30~70mm。

(3)按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砌体应留设沉降缝或变形缝,缝的端面需垂直,最好是在缝的两端跳段砌筑,在缝内填塞防水材料(如麻筋沥青板),墙身设置泄水孔,墙后设防水层和反滤层。

(4)石块搭接咬合长度应不小于80mm,应避免通缝(竖直缝和连续规则的曲线缝)、干缝、瞎缝、三角缝和十字缝(石料四碰头)。

(5)填腹中间应设拉结石,侧面每0.7m2至少设一块拉结石,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

拉结石的长度,如基础宽度或墙厚等于或小于400mm,应与砌体宽度或厚度相等;

如基础宽度或墙厚大于400mm,可用两块拉结石内外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50mm,且其中一块长度不应小于基础宽度或墙厚的2/3。

(6)墩台斜坡面可砌成逐层收台的阶梯形。

3.2.3.3浆砌块石

与浆砌片石基本相同,不同的是镶面砌法应一顺一丁或二顺一丁砌筑,丁石的面积不小于表面积的1/5,丁石尾部嵌入腹部约200mm,且不小于顺石宽度的一半。

3.2.3.4浆砌料石

(1)可以丁顺叠砌(架井式叠砌)、丁顺组砌(双轨组砌)或全顺砌(单轨组砌)。

料石砌体基础可以斜叠砌。

丁顺叠砌适用于砌体厚度等于石长;

丁顺组砌适用于砌体厚度大于或等于两块石料宽;

全顺砌适用于砌体厚度等于石宽。

料石基础砌体的第一皮应采用丁砌层座浆砌筑,阶梯形料石基础上级阶梯的料石应至少压砌下级阶梯的1/3,料石砌体应上下错缝搭砌。

(2)石间灰缝宽宜为1O~12mm。

要使横缝与竖缝垂直,错缝不小于lOOmm,竖缝不宜设在丁石处,只允许在丁石上面或下面有一条垂直缝。

但结构在以下三个位置不得设缝:

a.破冰体;

b.砌体截面突变处;

c.桥墩分水石中线或圆端形桥墩。

(3)浆砌桥墩分水体、破冰体镶面石前应先做出配料设计图,注明每块石料的尺寸,根据砌体高度、尺寸、分层错缝等情况先行放样。

应当注意的是破冰体的破冰棱和垂直方向所成的角θ≤20°

时,破冰体的镶面分层应成水平;

θ>20°

时,破冰体的镶面分层应垂直于破冰体,同时破冰体的分层应和墩身一致。

3.2.4勾缝:

砌体的勾缝根据设计要求有平缝、凸缝、凹缝等。

勾缝分为原浆勾缝和加浆勾缝两种,原浆勾缝是用砌筑的砂浆,随砌墙随勾缝;

加浆勾缝的砂浆强度:

主体工程一般不小于M10,附属工程一般不小于M5,其稠度在40~50mm。

3.2.4.1勾缝砂浆(宜用过筛的砂)应嵌入砌体20mm,砌筑时,墙面应留10mm~20mm的勾缝槽。

缝槽深度不足时,应凿够深度后再勾缝。

除料石砌体勾凹缝外,其它砌体一般勾平缝。

片石、块石、粗料石缝宽不宜大于20mm,细料石缝宽不宜大于5mm。

3.2.4.2勾缝前须先对墙面进行修整,再将墙面洒水湿润,勾缝的顺序是从上到下,先勾水平缝后勾竖直缝。

勾水平缝用长溜子(勾缝条),将托灰板顶在要勾缝的灰口下缘,用溜子将灰浆嵌入缝内。

勾完一段后,溜子在缝内溜压密实、平整,使其深浅一致。

勾竖直缝时用短溜子,在托灰板上将灰刮起,然后勾入竖缝中,塞密压实。

勾缝后应用扫帚用力清除余灰,并应避免砌体碰撞、振动、承重。

3.2.4.3成活的灰缝水平缝与竖直缝应深浅一致、交圈对口、密实光滑,搭接处平整,阳角方正,阴角处不能上下直通,不能有丢缝、瞎缝现象。

灰缝应整齐、拐弯圆滑、宽度一致、不出毛刺,不得空鼓、脱落。

3.2.5养护:

砌体灰缝养生时间不得少于7d。

应覆盖、洒水养生。

3.3季节性施工

3.3.1砌石冬期施工宜采用保温法、暖棚法和抗冻砂浆法。

3.3.1.1保温法是在初冬阶段正温条件下砌筑,水可加热,砌体可用塑料布、草帘、棉被等覆盖。

3.3.1.2暖棚法是临时在砌体处支搭暖棚砌筑,棚内可生火炉或安热风机、暖气等。

砂、水均可加热,棚内温度应不低于5℃。

3.3.1.3抗冻砂浆法在砂浆中可掺入抗冻剂(氯盐等)。

3.3.2冬期拌合砂浆宜采用两步投料法,水的温度不得超过80℃,砂的温度不得超过40℃,水和砂先拌合,然后再投水泥。

砌体冬期施工每昼夜至少定时检查覆盖、测温三次并作测温记录,砌体的地基不得受冻。

砂浆的搅拌时间应比常温时延长O.5~1倍,当最低气温低于

-15℃时,承重砌体的砂浆应提高一个强度等级。

抗冻砂浆最好使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水泥拌制,砂中应无冻块,石料应无冰、雪、霜。

气温低于5℃,不能洒水养护。

雨期施工应防止雨水泡槽,防止雨水冲刷砌体砂浆,及时调整砂浆的用水量,不得冒雨砌筑,大雨后检测砌体的垂直度及现况地基是否发生不均匀下沉现象。

4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