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719433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生物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生物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生物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生物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中生物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

课前活动

新课导入

激趣:

课前教师播放一组美丽多彩的生物图片,把学生引入绚丽多彩的生物世界。

使学生初步形成生命多姿多彩的印象。

教师课件展示温故知新:

1、基因在哪里?

基因是什么?

2、生物的性状或生命的主要功能由什么物质承担?

3、蛋白质的合成在细胞的什么部位?

4、DNA的中文全称,基本组成单位,五碳糖,碱基,结构,主要存在部位各是什么?

5、RNA的中文全称,基本组成单位,五碳糖,碱基,结构,主要存在部位各是什么?

学生:

背诵,记忆上述知识。

展示两头小猪的图片,要求同学们识别这种动物并思考这两头猪的不同。

左边的这头小猪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会发荧光,发荧光是生物的一种性状,主要由蛋白质来体现的。

小猪体内导入了荧光基因,就表现出相应的性状。

那么基因和蛋白质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创设情境,为进入课堂做铺垫。

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创设教学情景,设置问题串。

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基因、遗传信息和蛋白质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课题---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

1.比较DNA和RNA,为转录的学习作铺垫

2.RNA的分类

3.RNA适宜做DNA信使的原因

4.突破转录过程这一重难点

5.小结转录的有关知识

6.当堂检测

提出问题1:

在真核细胞里DNA主要分布在哪?

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在哪?

提出问题2:

DNA携带的遗传信息怎样传递到细胞质?

教师展示一个简易的细胞,引出遗传信息传递的中间物质--RNA

课件展示DNA和RNA比较的表格。

要求学生用1分钟的时间整理答案,之后进行回答。

项目

DNA

RNA

中文全称

基本单位

五碳糖

碱基

结构

主要存在部位

强调RNA的碱基组成中没有T,而替换成碱基U

课件展示RNA的分类。

提出问题3:

为什么RNA适宜做DNA的信使?

学生小组内讨论,进行归纳总结。

1、RNA一般为单链,比DNA短,能通过核孔,从细胞核转移到细胞质中。

2、RNA是由基本单位——核苷酸连接而成,跟DNA一样能储存遗传信息。

3、RNA与DNA的关系中,也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提出问题4:

DNA怎样把遗传信息传给RNA的呢?

1.展示转录过程的动画演示。

2.参照课本63页转录过程图解,小组内讨论交流,尝试说出转录的过程。

3.根据所给材料小组成员团结协作,模拟转录的过程。

4.选小组代表去讲台展示本组模拟转录的过程。

课件展示小结:

转录的定义

转录的原料

转录的条件

转录时碱基是如何配对的?

转录的产物

课件展示练习题.

通过问题的步步深入,学生推理分析,形成结论。

运用比较法,抓住知识的实质

为转录过程的碱基互补配对做铺垫。

简单了解RNA的分类

为学习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做铺垫

结合图解、多媒体课件,认识转录的过程;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及共同活动加深对转录过程的理解。

总结升华

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课外延伸

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生物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生物多样性等。

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生物学知识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学情分析

本节课传授的对象是高二的学生。

学生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已经明确了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对基因是什么以及基因能够决定生物体的性状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但是学生并不知道基因是如何起作用的。

这是吸引他们了解真相、继续学习的动力,而且高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逐渐提高,喜欢在不断的挑战中尝试利用逻辑推理等能力解决问题。

转录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微观的过程,属于肉眼看不到的抽象过程,对于刚刚建立起认知体系、基本思维初步形成的高二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可结合自制教具和视频动画来辅助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学习,同时运用启发式教学,创设适当的情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由于学生基础差,在上课时可创设简单的问题情境,步步诱导学生,让学生逐渐掌握知识,最后在整体上对复转录进行总结。

课前让学生查阅资料,先了解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大致过程,做好知识准备。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学生当堂学习效果评测结果及分析

一、当堂学习效果分析

评价内容

评价等第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充分,物品放置齐整。

精神状态

1.学生精神饱满、坐立端正、表情自然、脸带微笑。

2.学生的发言响亮、清晰。

3.学生富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高涨的学习热情。

参与程度

1.学生主动参与的时间长(>70%),投身在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之中。

2.学生通过认真观察,能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有条理的表达思考过程。

3.学生善于倾听,在倾听中思考,在倾听后评价他人发言、及时补充自己的想法。

4.学生善于思考,能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

5.积极参加小组学习活动,分工明确,主动与同学合作交流,并且能够确实解决问题或产生新的认识。

参与效果

1.学生普遍具备良好的学习意志品质和道德品质

2.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有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3.学生普遍具有问题意识,敢于质疑问难,发表不同的见解。

4.不同程度的学生均得到发展,从整体上达到教学目标。

一般

被评价

班级

总评

等第

班级亮点

改进建议

高二·

2班

1.学生课前准备充分,精神面貌较好。

2.学生小组活动积极,各小组交流合作意识强。

3.学生能主动回答问题。

1.应引导学生善于思考,主动提出质疑,发表不同见解。

2.应照顾所有学生,保证学生的均衡发展。

3.应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注:

评价等第分为:

优、优-、良、良-、一般五等。

二、课堂检测和课下检测效果分析

【评测内容】本堂课评测练习的主要内容是:

转录的过程。

【评测意图】此练习的设计意图为,通过课堂的学习来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的程度,以及在基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能力是否得到提升。

【评测方式】评测方式两种,课堂达标测试和课下抽测练习,课堂检测为全部参与,课下抽测是在课后每个小组随机抽测出2名同学进行集中限时测评,测评学生人数为10人,时间为20分钟,地点在办公室。

集中评阅。

【评测结果】课堂检测,学生完成快,通过巡视检查,约有75%学生能得满分;

课下抽10人完成抽测练习,约占全体学生的1/4,评测分满分50分。

其中基础知识30分,能力提升20分,结果显示,100%的学生基础知识得分在90%(27分)以上,其中5人满分。

能力提升部分70%以上能达到优秀(16分以上)。

【评测效果分析】

(1)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的效果要比抽测的效果好,这符合遗忘规律;

(2)课下抽测情况:

整堂课学生的基础知识达成度比较好,说明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输入,尤其是转录的过程掌握比较扎实,做得还是比较满意。

但是在能力提升方面,不很理想,问题主要集中在学生只会机械记忆所学知识,而很难做到变通和灵活运用,尤其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规律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还需要提升,通过测评我们更清楚了课堂上应该怎样去设计环节,怎样引导学生输入知识的同时开拓思维,并适当设计环节培养学生灵活变通的能力。

【效果反思】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传输,也不仅仅是教师的一言堂,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堂环节和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能力。

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的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第1课时是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中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的开篇,是本章及后继学习的基础。

本节的主干知识是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这是一个微观的分子水平上的过程,学生缺乏直观经验,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动画模拟这一过程,使这一内容直观化,并通过合作探究的实践活动加深理解;

侧枝内容是RNA的种类及DNA和RNA结构的比较等。

本节不仅内容抽象复杂,而且涉及的物质种类也比较多,所以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观点进行思考和讨论,从而不断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

本节是学习《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的基础,是理解DNA、RNA、蛋白质之间关系的关键,更是从根本上帮助学生理解遗传与变异的本质,联系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桥梁。

本节内容也为后面中心法则、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基因工程等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

(2)教学难点:

转录过程能够准确进行的保证机制。

3.教材处理及课时安排

根据教材的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内容安排二个课时。

本节只进行第一课时--转录过程的学习。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转录》课堂检测

1、下列哪一组物质是RNA的组成成分()

A.脱氧核糖核酸和磷酸B.脱氧核糖﹑碱基和磷酸

C.核糖﹑碱基和磷酸D.核糖﹑嘧啶和核酸

2、DNA分子的解旋发生在___过程中。

()

A复制B转录C翻译D复制和转录

3、遗传信息的转录与复制过程相同的是()

A.只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

B.以碱基U与碱基A配对

C.合成的产物是mRNA

D.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

4、DNA转录形成的mRNA从细胞核中出来进入细胞质中,穿过()磷脂双分子层。

A.6层B.4层C.2层D.0层

5、构成人体的核酸有两种,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有( 

A.2种 

D.4种 

C.5种 

D.8种 

6、经测定,甲、乙、丙3种生物的核酸中的碱基之比如下表,这3种生物的核酸分别为()

A

G

C

T

U

60

40

-

30

20

41

23

44

28

A.双链DNA、单链DNA、RNA

B.单链DNA、双链DN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