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总复习专题-----标点符号.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65005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总复习专题-----标点符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总复习专题-----标点符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总复习专题-----标点符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总复习专题-----标点符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总复习专题-----标点符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总复习专题-----标点符号.doc

《初中语文总复习专题-----标点符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总复习专题-----标点符号.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总复习专题-----标点符号.doc

初中语文总复习专题-----标点符号

【考点导航】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

要能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卷面整洁。

近年来,除了在作文评分标准中强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外,许多省市还将标点符号单独设题列入中考试卷。

常见考点有:

1.掌握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

即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七种常用点号和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五种常用标号的基本用法。

特别提示:

1.顿号的运用:

(1)表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但表确数的地方必须有顿号。

①他三十六七岁。

②距这里二三里。

③这个小孩有四五岁。

④今天做值日的是四、五组。

(2)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要用逗号。

如:

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新的水平。

2.点号运用的原则:

(1)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并列的问句只需标明一个问号。

疑问句、反问句都要用问号,但不要一见到有疑问词的句子就认为是疑问句而错用问号。

选择问句,问号要用在最后一个选项的后面;连续问句,则每个问句后都要用问号。

(2)将分号改成句号表示对各分句的强调。

(3)将句号改成叹号是为了加强句子的表达语气。

2.辨识误用的标点,并加以选择或改正。

需要指出的是,标点符号的考查着眼于应用而不涉及名词术语,着重考查考生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用法的知识技能,试题大多难易适度,不少试题采用课文中的句子,这就暗示我们平时要认真阅读课文,注意标点的使用。

【复习指要】

针对上述考点,提供以下应试方案:

1.识别标点符号使用的“常见病”及其“诊治方法”

(1)非疑问句误用了问号

例:

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

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这条路谁能走通”是“不知道”的宾语,整个句子是一个动宾结构的陈述句,故不能用问号。

(2)句末点号,应放在句子的末尾,不能用在中间

例:

“今天能不能完成任务?

同志。

”厂长严肃地说。

(引号中的句子是个疑问语气的倒装句,“任务”后的问号应改为逗号,“同志”后的句号应改为问号。

(3)引号与相邻标点的误用

例1:

李白的诗多豪迈: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用了引号后,句末点号究竟是在引号内还是在引号外,关键是看引用部分是独立成句的,还是句子的一个部分。

例句中李白诗是完整的两句,句末点号应放在后引号内。

例2: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的名言,也是他自身的写照。

(引文不完整或者引文作为自己说话的一部分,这时后引号前的点号应放在引号外面。

例3:

他看着墙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标语,暗下了决心。

(引文只是句子的一个成分,并且引文后又没有停顿,后引号前的逗号应删掉。

(4)省略号和“等”重复

例:

他们是新中国的历史上无法抹去的名字:

焦裕禄、王进喜、吴吉昌、杨利伟……等等。

(省略号用来表示不能尽举的人名,和“等等”重复,省略号与“等等”两者只能选其一。

2.结合语境揣摩标点符号

结合语境可以从三方面考虑:

一、句子的语气,根据语气确定问号、句号、感叹号、省略号;二、词句的逻辑关系,句与句之间、词语与词语之间是并列关系就用分号、顿号,句与句是承接关系就用逗号,句与句是另起关系就用句号或问号、感叹号;三、词语的特征,词语表示书名或文章的题目,就用书名号,表示特定词组或讽刺,就用引号等。

3.养成良好的打标点的习惯

中考对标点的考查不仅仅停留在标点题上,如上文所述,标点考查贯穿整个语文试卷。

因此,只有在正确掌握标点符号用法的基础上,平时注意打好标点,养成良好的打标点的习惯,才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点击经典】

从某种意义上说,整张试卷都在考标点符号,作文固然要涉及到标点符号,就是一般的主观题的解答也必须借助标点,表述才会更清楚。

这类标点有时在评分参考中虽然没有明示,但对阅卷老师的印象分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我们马虎不得。

标点符号的专项考题主要由选择题来承担:

例1.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B.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

C.“快看!

”他说:

“火车过来了。

D.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是B项。

A项中的错误是第二个逗号,应改为分号。

因为“我们信它”与“不信它”是一个复句内部的两个并列的分句,在表明两个分句之间的停顿时应用分号。

C项中的错误是“他说”后面的冒号,应改为逗号。

因为前后引号中的话都是“他说”的内容。

D项中的错误是“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冒号。

因为后面一句话是“我”问的内容,所以应使用冒号。

例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是真的没有听到我的话呢?

还是故意装作没听见?

B.“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余光中的《乡愁》和《乡愁四韵》,是海外游子深情而优美的恋歌!

C.前几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来到了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水乡小镇——南浔镇。

D.“我喜欢孩子们,”月亮说,“特别是那些非常有趣的小不点儿们。

解析:

此题考点比较全面。

A项重点考查问号的用法,选择问句的分句之间用逗号,句末用问号,所以A项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

B项是一种比较隐蔽的直接引用,引号内的内容是直接引用的,引号后面的内容相当于提示语,所以B项正确。

C项破折号表示提示,“南浔镇”就是前文所说的“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水乡小镇”,所以C项正确。

D项突出考查“说”在直接引用语中间时点号的用法,“说”在中间,话在两边,“说”字后用逗号,据此,D项标点正确。

答案为A。

例3.下面材料中画横线的四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处是()

有两则新闻引人思考:

A在长沙举行的全国文化经典教育交流会上,一个11岁的男孩表演了正、倒背诵《老子》B81章的绝技。

C深圳一名5岁女“神童”D,一口气背出了圆周率小数点后3020位,其父母正准备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解析:

这道题的综合性比较强。

A处考查冒号的用法,这里的冒号有提示下文的作用,根据下文内容,不难发现A项标点符号是正确的。

B项重点考查书名号的用法,《老子》是一部书,所以这里的书名号使用正确。

C项用句号不正确,因为此处是上文冒号后面两个并列内容的分界点,应该用分号。

D项用引号,表示某种特定的称谓。

故答案为C。

【一试身手】

1.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诺曼底”号上有25名船员,1名女服务员;31名乘客,其中12名是妇女。

B.今年三月,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分裂国家法”。

C.我不知道她为什么没有参加这次大会。

D.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2.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人生因有音乐而变得更美好,更难于被玷污,更值得了,不是吗?

B.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C.“随州是神农故里,人杰地灵,物产丰富,是创业的理想之地。

”叶总在随州市2004年十大经济人物颁奖大会上动情地说。

D.你看吧:

青的萝卜,紫的茄子,红的辣椒,又红又黄的西红柿……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只从一个方向考虑问题,路子越走越窄。

换个角度想一想,或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B.在飞机翱翔于蓝天之前,有谁相信人类能在云海漫步?

在电话诞生之前,有谁相信远隔千里能够自由交谈?

然而,无数看似不可能实现的梦想竟都变成了现实。

C.“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问题在于,有了“过”,是任其自由发展,还是从“过”中吸取教训,变“过”为前进的动力。

D.今天,无偿献血成为杭城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武林门献血点,3名三、四十岁的公安干警分别献出200毫升鲜血。

4.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学校开展的“当一日校工”体验活动,包括巡查校园、分报递信、清除杂草……等内容。

B.今天下午,同学们都要去看《天下无贼》的电影,你去呢?

还是不去呢?

C.“我们只要心灵相通,就会精诚合作。

”宋楚瑜充满深情地说,“让我们为共同的未来奋斗。

D.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从小事做起,力求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5.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A.他们说得很快,听不清说些什么?

B.像《论语(十则)》这样的古代经典诗文,一定要能够背诵。

C.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

“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D.“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本来约好下午两点钟碰面,可我足足等了二、三个小时,他才来。

B.美国家庭每年倒掉的垃圾总共有2亿吨,美国人“生产”的垃圾按人头算几乎是德国和日本的两倍。

C.老师走进教室问道:

“作业写完了吗?

同学们。

D.上级领导对我们提出了三项要求:

一是学习三个代表,提高觉悟。

二是坚持改革创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是关心员工的思想和生活,确保内部的安定团结。

7.体味下列句子中引号的作用。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绝的文字。

8.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使其表示不同的意思。

我赞成他也赞成你怎样

9.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的这两句诗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庐山瀑布雄伟壮观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

  B.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抚今追昔,想起的是春天的故事;极目望远,看到的是秋天的收获。

  C.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既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完善与人格的提升,也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养成。

  D.天摇地动,怎能摧垮万众一心的钢铁意志?

桥断路绝,怎能斩断心心相系的骨肉深情?

抗震救灾,是对民族精神的一次洗礼;是对民族团结的一次检验。

    10.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

  B.“快回来!

”他一边追一边喊,“前面的路被堵上了!

  C.他教我写作,给我讲怎样选材?

怎样构思?

怎样立意?

怎样开头……

  D.让每一位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我们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1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你读过篇幅短小却蕴涵丰富的短诗吗?

这种诗被称为□小诗□,五四运动后□它曾盛行一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冰心的《繁星》和《春水》□这两部作品以宣扬“爱的哲学”而著称。

  A.“”、,

  B.“”,。

  C.《》,。

  D.《》、,

   12.下面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B.他的那双大头皮鞋真是“空前绝后”——前面露出脚趾头,后面露出脚后跟。

  C.据调查,读过《红岩》和《铁道游击队》的学生寥寥无几,红色经典读物大受冷落。

  D.网络让人类有限的大脑实现任意链接,但是谁也不知道网络搜索会不会让人变笨?

   13.相传,明代才子徐文长外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