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分文章的段落或层次的方法.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64283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划分文章的段落或层次的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划分文章的段落或层次的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划分文章的段落或层次的方法.doc

《划分文章的段落或层次的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划分文章的段落或层次的方法.doc(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划分文章的段落或层次的方法.doc

划分文章的段落或层次的方法

记叙文:

  1.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划分。

基本模式为:

概括叙述或议论--具体叙述、描写--议论或抒情。

如:

《一件珍贵的衬衫》第一部分以议论抒情引出回忆,第二部分具体记叙"我"所经历的一件事,第三部分又以议论抒情呼应开头,总结全文。

首尾呼应,层次分明。

  2.按时间先后的顺序划分。

有明显的标志时间的词句,找这些词语有助于正确划分段落层次

如:

如《老山界》交代时间的词句有:

下午、天黑了、半夜里、黎明的时候、下午两点多钟。

根据这些词语,结合课文内容,很容易将文章分成三大部分:

①决定翻越老山界,做好翻山准备;②一昼夜翻越老山界的经过;②翻山后感想。

其中第二大段又可按时间顺序分四个小层次。

  3.按地点的转移(即空间位置的变换)划分

如:

《藤野先生》根据地点的转换,可把课文分为三大段:

①在东京的所见所感以及离开东京的原因;

②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弃医从文的原因;

③在北京,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如《故乡》,按“去故乡”、“在故乡”“离故乡”划分段落。

如,冰心的《小桔灯》,按照地点的转化,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①第一段,叙述在“重庆郊外的一个乡公所楼上”发生的事。

②第二段,叙述在“小姑娘家里”发生的事。

③第三段,叙述在“我的朋友家”的谈话。

④第四段,交待“离村后”的情况。

  4.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划分,主要是文学作品中的小说和戏剧

如:

《变色龙》可按警官奥楚蔑洛夫审理狗咬人事件的情节发展,将课文分为三大段。

如《我的叔叔于勒》:

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

  5.按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

如:

如《荔枝蜜》,全文以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即:

不喜欢蜜蜂--想去看蜜蜂--赞赏蜜蜂--想变成蜜蜂。

以此为据,不难将课文分为四大段。

6.按照表述角度的不同划分。

文章描述的不同的角度去考虑化分段落层次。

如:

朱自清的《春》,可以看作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而写的:

①盼春-------②描春--------③颂春

其中的②描春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划分出来不同层次:

a、写春风-----b、写春花-----c、写春草------d、写春雨------e、写春天里的人们的活动。

议论文:

四种方法:

总分法、并列法、对比法、层递法。

说明文:

可参考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划分方法!

训练题一:

阅读巴金的《日》,层次划分最恰当的一项:

()

①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上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了光,也得到了热。

②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

③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生命是可爱的。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么?

⑤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

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雨化做一阵烟,一撮灰。

A.123/45B.12/34/5

C.1234/5D.1/23/45

训练题二:

阅读《文化和读书》,根据作者的思路,选出层次划分较合适的一项:

()

①中国人向来衡量一个人有没有文化,是看他有没有读书以及读了多少书,读书成了文化的一种象征。

②文化主要是靠读书来获得的。

这是文化史的一个事实。

真知从实践中来,也从书本中来,书本是以前实践的结晶,接受书本也就是接受历史的实践经验。

大文豪大学者也总是和读书脱不了干系的。

③把读书等同于文化,这成了读书人的一个观念,中国文化史也就异变为一部读书史。

读书也就是学习,儒家是很看重的。

《论语》开篇第一句就是: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荀子《劝学》的首句曰:

“学不可以已。

”读书学习是放在第一位的。

而那时候的读书,首要的和主要的是读儒家经典,读圣贤之书。

这就使读书的范围比较狭窄了。

道家对读书例是有一种较为达观的态度,语云: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庄子·养生主》)道家不主张以有限的生命去博取无限的知识,而提出顺其天然颐养天年。

这大概可以算是儒、道在这个问题上的一种互补吧。

  ④其实,更准确一点说,文化是有两个方面的。

一个方面是书本之中的,一个方面是书本以外的。

书本以外的文化至大,是读书这个词涵美国不了的,也不可用履历表上的文化程度也就是读书的年限来衡量。

尤其对于读书人而言,这是无论如何要明白的一个道理。

宋朝开国宰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是中国文化史的一句名言。

半部《论语》自然是谦虚的话,表示读书不多,只读了半部。

不过我从这句话中取它这样的意思,书取一半,而另一半则是事功也就是实践,也就是书本以外的文化。

所以有人说,中国文化在田野,从这个角度看是有道理的。

  ⑤由于过去过分看重读书,就有了两个偏向。

其一,皓首穷经,闭门造车,全然不问世事,不读人生之书。

张舜微《爱晚庐随笔》曾指责清儒大多“只做得如何读字”,“至于体味书中理论而确有所得者惟开国时三数大儒耳”。

读书尚不能明理,“笃行”更是不可能的事了。

其二,是把科举功名看作惟一的读书门径,走入了历史的狭路和误区。

  ⑥当然在今天强调一下读书也是文化,是有现实意义和一定针对性的。

“书比人长寿。

”文化是永远的,读书也不会是短暂的。

这样看来,文化与读书也将是一个永恒的文明主题。

A.1/2345/6B.1/234/56

C.12/34/56D.123/4/56

答案:

1.B由物即理,由理即己,层进关系!

2.B先叙述历来把读书等同于文化的观念,用123阐明。

再用4说明正确的读书观念。

以56指出读书误区,并指出文章写作的现实意义.层进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