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知识总结 沪科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3219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0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知识总结 沪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八年级物理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知识总结 沪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八年级物理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知识总结 沪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八年级物理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知识总结 沪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八年级物理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知识总结 沪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知识总结 沪科版.docx

《八年级物理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知识总结 沪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知识总结 沪科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知识总结 沪科版.docx

八年级物理声波的产生和传播知识总结沪科版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一、知识概述

  我们将学习声现象,这是一个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物理现象,主要学习声音的产生,并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理解回声的形成并掌握与回声有关的计算。

二、重难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一)声音的产生

1、观察或接触正在发声的鼓、锣、钟、琴等物体,或正在说话的喉头,都能发现它们在振动。

  声音由振动的物体发出的,不振动的物体是不会发出声音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注意:

物体振动不一定发声。

  声音的发生是由于物体振动,物体振动才能发声。

但不是所有振动都能使人耳有声音的感觉,有些物体振动太快或太慢,我们都无法听到所发的声音。

2、常见物体的发声原理

  人发声——利用声带的振动

  笛子发声——空气柱振动

  蜜蜂、蚊子——利用翅膀的振动

  古琴、二胡等——利用琴弦振动发声

  鼓、锣等——靠鼓面或锣面振动发声

(二)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声音的传播条件

  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

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我们将会听到闹钟声音逐渐减小,最后消失。

若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则闹钟的声音又会逐渐增大。

  以上现象说明了闹钟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事实表明,声音必须通过一定的物质(如空气)才能传播出去。

  不仅仅空气能传播声音,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真空不能传声。

例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切正在振动的物体都能发声并被人所听到

B.人讲话是由于空气振动而发出声音

C.钓鱼时,说话声和脚步声都会吓跑鱼,这表明水能传声

D.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

解析:

  声音是振动产生的,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人们就不可能听到声音,因而A是错误的。

人们讲话靠的是声带的振动,空气是传播人讲话声音的介质,因而B是错误的。

说话声和脚步声都要通过水才能传播到鱼耳,鱼才能被吓跑,所以水是能传播声音的,因而C是正确的。

在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最慢,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所以声音在不同的传声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不一样。

D也是错误的。

答案:

C

2、人怎样听到声音

  发声物体的振动使它附近的空气时而变密、时而变疏,就在空气中形成了疏密相间的状态,并且不断地向远方扩展,这就叫做声波。

声波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三块听小骨传给耳蜗,使耳蜗中的液体振动。

耳蜗中的听觉神经受到刺激,将振动信息传至大脑皮层听觉区,使人产生听觉。

  我们说话时,声带的振动通过牙床、上下颌骨等骨头传入耳内,引起听觉。

这与直接接受空气中的来的声波感觉不一样,这也是听录音机播放自己的声音总觉得不像自己声音的原因。

3、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不同。

声音的传播还会受到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一般情况下,气体中的声速小于液体和固体中的声速。

4、声波在界面的反射

  声音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较大的障碍物时,会被障碍物的界面反射,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只要存在障碍物就存在回声,在某些情况下,回声的现象不明显,但不能误认为没有回声,人耳只能区分相隔0.1s以上时间的两个声音。

如果障碍物与发声体的距离较近,原声与回声的间隔不到0.1s,回声就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使人们不易察觉。

假如声速是340m/s,人耳要将原声和回声区别开来,人耳到障碍物的距离为:

  

.就是说人耳到障碍物的距离至少17m,才能将回声和原声区别开,从而才有听到两次声音的感觉。

5、回声测距的原理

  

  其中t为发声到听到回声的时间。

记下发声时刻和听到回声时刻,就可计算发声处到障碍物的距离。

注意v声在不同介质中是不同的。

例2、站在空教室里讲话,声音为什么特别响?

教室内坐满同学时这种感觉减弱,为什么?

解答:

  教室的长与宽约8m左右,在空教室讲话时,声音经墙壁反射回仅需0.04s左右,当回声比原声到达耳内的时间差低于0.1s时,原声与回声混在一起使声音加强,这就是空教室内讲话声特别响的原因。

  教室内坐满同学时,声音传播过程中会被松软的衣服等物质吸收,使声音能量大大减少,这样一来即使有回声,也因能量变小而使声音变弱。

例3、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距正前方峭壁的0.45km处鸣喇叭,经过2.5s后,司机听到回声,求汽车行驶的速度(v声=340m/s)。

解析:

  如果此题中汽车是静止的,那么仅是考虑声音运动的路程和时间。

现在汽车是行驶的,就必须注意到声音与汽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此题画一个运动的简图对解题有很大的帮助。

答案:

解:

  设汽车鸣喇叭时距峭壁的距离为S1,听到回声时距峭壁的距离为S2,则有:

  

  代入数据,得:

解得v车=20m/s.

在线测试

A卷

综合题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人说话时的发声靠___________的振动;鸟叫时的发声靠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的___________振动;蟋蟀的叫声并不是来自口腔,而是它的左右翅___________产生的振动.发声的物体常常简称为发声体.

2、发声体的振动能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物质向周围传播,这些物质是传播声音的媒介物,简称为___________.发声体振动时会在它周围的___________中激起___________,声音就是以___________的形式向远处传播的.相反,如果发声体周围没有___________,也就不能激起___________,从而也就不能传播声音.因此,声音在真空中___________.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还与介质的___________有关.查表可知: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是___________m/s,而在25℃的空气中的速度是___________m/s;声音在金属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___________,在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___________.

4、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___________,形成___________.人讲话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总是要遇到障碍物的,即总是要产生回声的.不同的情况,人对回声的听觉不一样.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___________s以上,则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如果短于这个时间,回声与原声就混在一起,使原声___________.

5、如图1所示,敲击鼓面会听到鼓声,若向鼓面上撒些纸屑或泡沫塑料的颗粒,还会看到它们在鼓面上跳动.如图2所示,敲击音叉会听到声音,若将发声的音叉靠近一只悬挂着的轻质小球,小球会摆动.这些现象说明___________.其实不光是这些现象,大量的实验观察表明:

一切___________物体都在振动.

  

图1           图2

6、如图所示,在教室里敲一下音叉,同学们能听到由音叉___________而发出的声音.在人和音叉之间传播声音的介质是___________.声音传到人耳的详细情况是:

音叉振动在空气中激起___________,传到人耳时引起耳内___________振动,从而产生听觉.

7、在月球上的两个宇航员,他们不能像在地球上那样自由交谈,而是要靠无线电话交谈,这个现象可以说明月球上是___________,空间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

8、如图所示,用一根棉线连接两个纸筒,就做成了“土电话”.在土电话中,传播声音的介质是___________,而这种介质是固体,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也能传声.

9、人们要利用回声来测定海水的深度,必须要知道( )

A.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和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

B.海水的温度和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

C.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和声音在海水中竖直往返的时间

10、试解释古代的士兵晚上睡觉时为何常枕着牛皮箭筒睡在地上(枕戈待旦)?

11、请你做一做下面的实验:

用牙齿轻轻咬住铅笔(或圆珠笔、钢笔等)的一端,用手指轻敲铅笔的另一端,注意听这个敲击声.然后张开嘴使牙齿不接触铅笔,而保持铅笔位置不变,手指用与前面相同的力轻敲铅笔的另一端,比较这两次听到的敲击声有什么不同.这个实验能说明了什么问题?

12、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人站在离墙壁51m远的地方拍手,从拍手到声音经墙壁反射回到他的耳朵需经历___________s的时间.

13、甲、乙两人做了这样的实验:

有一根很长的金属管,甲在一端敲击,乙存另一端把耳朵轻轻地贴在金属管上听,甲只敲击了一下,而乙在另一端却先后听到了两次响声.两人讨论后认为:

这两次响声中,一次是由空气传来的,另一次是由金属传来的,之所以能区分这两个声音,是凶为声音在空气中和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___________,并且.第一次听到的响声是由___________传来的,因为___________.如果用一根充满水的长金属管来做这个实验,人能听到___________次响声,因为___________.如果这个实验是在月球上做的,那么在一端敲击一次,另一端的人( )

A.也能听到两次响声        B.肯定能听到一次响声

C.肯定听不到响声         D.可能听不到响声

14、在一次海洋探测中,从海面发射超声波,经2.5s海面接收系统才接收到由海底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设海水中的平均声速是1500m/s,求此处海水的深度.

15、第一次测定铸铁里的声速是在巴黎用下述方法进行的,在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第一次是由铸铁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管长93lm,两次响声相隔2.5s.如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求铸铁中的声速.

16、国庆节,人们用各种方式来庆祝这一喜庆节日.在10月1日晚上,许多城市在大广场燃放礼花,礼花在几十米高空爆炸,发出绚丽夺目的光彩,照亮了整个城市,人们在各自家门口就可以欣赏这一美景.

(1)若你在离广场5km远处看,对礼花爆炸时的声音和色彩能够同时感觉到吗?

说明原因.

(2)两者时间相差多少?

17、汽船以10米/秒速度横渡河流,河对面有座山,船鸣笛后5秒钟驾驶员听到回声,求鸣笛时,船离山多远?

(v声=340米/秒)

  1、声带,鸣膜,摩擦

  2、介质,介质,声波,声波,介质,声波,不能传播

  3、温度,340,346,快,快

  4、反射,回声,0.1,加强

  5、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发声

  6、振动,空气,声波,耳膜

  7、真空

  8、棉线,固体

  9、C

  10、简述:

睡觉时枕着牛皮箭筒睡在地上,可以及早听到远处敌人偷袭时的马蹄声,原因是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大

  11、简述:

用牙咬住铅笔听到的敲击声比不用牙咬时听到的响得多.这个实验说明骨骼、肌肉也能传声,而且传声性能比空气好

  12、0.3

  13、不同,金属管,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3,液体也可以传播声音,B

  14、s=vt=1500×1.25m=1875m

  15、设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时间为t,由于声音在空气和铸铁中传播的距离相等,由此可得:

  16、

(1)不能同时感觉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要比光速小得多,而色彩(光)是以光速在空气中传播的

  

(2)△t=14.4s

  17、解:

设船鸣笛时距山S1,听到回声时距山S2,则有

  

即船鸣笛时距山875m.

 

中考解析

一、中考要求

  历年的中考中,对声现象的考查份量不大,但是每年都有内容,常考查的知识点有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以及回声的相关知识,常以选择、填空的形式出现。

二、中考新题例说

1、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