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24984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江西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江西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江西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江西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江西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亿元

行业

产量

比2005年(%)

工业增加值

主营业务收入

利税

利润

水泥

6268万吨

80.3

85

206.9

220

214.7

24

182.4

14

605.9

建筑陶瓷

58355万平方米

1426.4

35

2400

100

1940.8

8

7900

5

扭亏增盈5.04亿元

玻璃纤维及制品

17万吨

183.3

3.5

94.4

18.5

236.4

1

16.3

0.55

3.7

有机硅

/

20.25

361

75

386

11.4

283

8.98

294

盐化工

70.5

892.5

261

832.3

29.2

863.6

20.02

896

氟化工

14.3

668.9

53

806.6

6.5

652

5.1

816

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1)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

新型干法水泥比重大幅提高。

至2010年底,我省新型干法水泥产能占水泥产能比重为85%,比2005年的59%提高26个百分点,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主要子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

我省水泥行业通过联合、兼并和重组已形成以江西万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水泥企业集团为主的发展格局。

江西万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等五家大型水泥企业集团总产能达到5250万吨,占全省水泥产能的70%,远远高于全国前十位的企业生产集中度25%的水平。

玻璃纤维行业中巨石集团九江有限公司和江西大华云通玻纤有限公司产能占全行业产能的80%,成为全省产业集中度高度集中的产业之一。

星火工业园有机硅产品产能占全省有机硅产能的95%以上,远高于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产业集中度全国领先。

赣州氟化工产品产能占全省氟化工产能的50%以上,樟树-新干盐化产业基地盐化工产品产能占全省盐化工产能的40%以上。

(2)产业集聚初步形成

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壮大产业集群,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九江庐山区玻璃纤维和复合材料产业基地以巨石集团九江有限公司为龙头,已成我省乃至全国玻璃纤维主要产地。

并分别形成了以星火有机硅厂、昌九农科、江西碱业、江西盐矿、蓝恒达化工、九二盐业等为龙头企业的星火有机硅工业园、新干县和樟树盐化工基地、赣州市氟化工基地、会昌盐产业基地、乐平市精细化工基地等产品原料及产成品基地。

“十一五”期间,建筑陶瓷企业由22家增加到64家,产量、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等指标均成倍的增长(见表一),江西已成为全国建筑陶瓷行业发展最快的五个地区之一。

同时,形成的高安和丰城建筑陶瓷基地(泛高安建筑陶瓷基地)、萍乡工业陶瓷基地、景德镇高端陶瓷基地三大陶瓷产业基地已初具规模,各有特色,产业的集聚已初步形成。

陶瓷工业已成为我省非金属材料产业当中很有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

(3)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十五”期末、“十一五”期末以及预期“十二五”期末水泥、陶瓷、玻璃纤维及制品三种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见图一,改变以往水泥一业独大的局面,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有机硅、盐化工、氟化工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拉动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力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不断提高,产业结构有了质的变化。

图一:

三种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变化

3、技术水平大幅提升

水泥行业:

现有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52条,其中4000t/d及以上的大型生产线15条,产能达5520万吨,比2005年增加3100万吨,提高1.6倍。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已成为我省水泥行业的主流工艺。

陶瓷行业:

随着新中源、新明珠、唯美、斯米克、和美、东鹏、诺贝尔等国内知名企业进入江西投资建厂,大型节能高效窑炉、抛光砖生产技术完善;

仿古砖装饰技术创新、新型色釉料开发,卫生陶瓷节水技术工艺及配件开发,高压注浆技术等得到不断完善和推广应用,使得我省建筑陶瓷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随着环保陶瓷、多孔陶瓷和超高压电瓷等结构和功能陶瓷的批量生产,标志着我省结构和功能陶瓷的生产技术水平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玻璃、玻璃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行业:

“十一五”期间投产的巨石集团九江有限公司30万吨池窑拉丝生产线一期工程,具有规模大、熔化率高、能耗低、清洁化生产程度高等特点,同期建设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万吨环保型废丝池窑生产线,彻底解决了废丝处理的环保难题,使得我省玻璃纤维生产技术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江西宏宇能源发展有限公司2×

700t/d超白太阳能玻璃生产线采用国际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装备,生产的超白太阳能玻璃填补了我省空白,为光伏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有机硅行业:

拥有先进的单体生产技术和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

江西星火有机硅厂是国内首家有机硅单体生产企业,有机硅单体生产技术国内领先,依托母公司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先进生产技术,星火有机硅厂的研发能力及深加工实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卡博特蓝星化工(江西)有限公司的气相白炭黑生产技术和装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可有效消化有机硅单体生产产生的主要副产物。

盐化工行业:

离子膜烧碱产量占全部烧碱的比重达到49%,比“十五”末提高30个百分点;

重点产品氯化亚砜生产技术国内领先,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0%。

氟化工行业:

世界500强中化环保化工有限公司、中国华星集团公司等龙头氟化工企业入驻,其氟化工生产和深加工技术国内领先,推动我省氟化工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4、淘汰落后、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

(1)淘汰落后产能成绩显著

“十一五”期间,我省共拆除落后水泥生产线112条,淘汰落后产能1455.4万吨,超额完成“十一五”期间国家下达我省淘汰955万吨落后产能的任务。

依法取缔关闭占用耕地、违法新建的实心粘土砖生产企业778家,淘汰实心粘土砖生产能力68亿块。

盐化工产业淘汰落后产能成效明显,拆除落后烧碱生产线2条,氯碱工业中隔膜碱的比例不断下降。

(2)节能减排取得长足进展

“十一五”期间,我省有41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采用纯低温余热发电,建成投入使用的余热发电站有33座,总装机容量达到228兆瓦,每年可发电16亿度,节约65.5万吨标煤,减少CO2排放量153万吨。

“十一五”期末,全省水泥平均综合能耗95.79kgce/t,比2000t/d-4000t/d规模单位产品综合能耗(≤97kgce/t)的先进值低1.21kgce/t。

全省工业陶瓷行业全面淘汰倒焰窑,大大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和减少污染排放。

高安建筑陶瓷产业基地在全国陶瓷产区中第一个打出了“打造清洁生产,节能环保,建设绿色示范基地”的旗帜,在江西工业基地中第一个完成了环评,设立了环保机构,制定和实施了比国家还严格的环保标准。

通过改革工艺路线、加强节能技术改造、加大三废治理力度、强化节能管理等多种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重点耗能产品单耗明显下降,如烧碱的单位综合能耗年均下降3.16%。

重点企业节能减排成效明显,星火有机硅厂每年副产物和废弃物的再利用产生经济效益2000多万元;

江西世龙实业有限公司在氯碱装置中采用循环工艺,在AC发泡剂生产中推行洗涤工序中的稀酸回收利用,既节约成本,又改善了环境。

(二)存在问题

1、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十一五”期间,水泥产业一是产能相对过剩;

二是仍有近900万吨的落后产能未全部退出,需要进一步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

建筑陶瓷行业主要以瓷质抛光砖为主,仿古瓷砖比重不大,大型陶瓷薄板还是空白,缺乏高端产品的支撑;

大部分工业陶瓷企业的产品仍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

玻璃纤维与复合材料行业产品主要集中在产业链的前端,产品相对单一,产业链后端产品缺乏。

盐化工产业和氟化工产业中大部分还是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产品,高技术、高质量的新产品和深加工产品偏少,能参与国际竞争的产品更少,高端品种短缺。

大多数企业产品单一,缺乏下游深加工产品,产品不够系列化。

2、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非金属材料行业是一个传统行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陶瓷企业的技术和产品的研发能力弱,客观上制约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由于技术创新跟不上,玻璃纤维制品和复合材料难以在面上有大的突破,也客观上制约玻璃纤维和复合材料产业链的延伸。

3、两化融合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内容。

近几年,虽然我省非金属材料行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一定成果,但全省非金属材料行业的信息化仍处于起步阶段。

要加快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改造企业,加速非金属材料行业信息化进程。

(三)发展环境

1、面临的挑战

(1)资源和能源的制约

非金属材料行业是资源型的原材料工业,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并且绝大部分原材料都是不可再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源的枯竭和能源的贫乏,势必制约非金属材料行业的发展。

(2)环境因素的影响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保的要求愈来愈高,环保执法的尺度不断加大,对企业的影响愈来愈大,甚至影响到企业生存。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能源需求将大幅增加,节能减排更加艰巨,环境保护压力更加突出。

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2、面临的机遇

(1)随着我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非金属新材料的需求也将不断上升,这将促进和带动高性能结构材料、光电子材料和特种功能材料的发展。

(2)国民经济的发展,为非金属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港口、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和城市设施、产业设施的建设,给非金属新材料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硬件设施条件。

同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的实施,也将进一步带动非金属新材料行业的发展。

(3)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也给非金属新材料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空间。

3、发展优势

(1)资源优势

非金属材料产业的原材料主要为非金属矿产品,而我省矿产资源丰富,且基础较好,这为我省非金属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现已发现的非金属矿矿种达60多种,具有工业价值的达30多种,具有优势的矿种有岩盐、白云石、萤石、蛇纹石、粉石英、硅灰石、高岭土、含锂瓷土、镁质粘土、黑滑石、石墨和膨润土等。

(2)产业优势

经过“十一五”的发展,我省非金属材料产业已初具规模,产业布局基本合理。

高安建筑陶瓷产业基地、萍乡工业陶瓷产业基地、景德镇高端陶瓷产业基地三大陶瓷基地已基本形成较完善的产业体系,且在全国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九江庐山区玻璃纤维与复合材料产业基地中的龙头企业巨石集团九江公司的技术装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以五家水泥企业(集团)为主的水泥发展态势已基本形成;

永修有机硅产业拥有星火有机硅厂及美国卡博特公司等龙头企业在内的三十多家企业,产业配套完善,在全球都具有重大影响力;

樟树—新干盐化产业基地新增项目众多,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配套逐步完善;

赣州氟化工产业基地拥有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