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承载力试验检测检查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88955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7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桩基承载力试验检测检查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桩基承载力试验检测检查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桩基承载力试验检测检查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桩基承载力试验检测检查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桩基承载力试验检测检查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桩基承载力试验检测检查Word格式.docx

《桩基承载力试验检测检查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桩基承载力试验检测检查Word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桩基承载力试验检测检查Word格式.docx

1.4对工程桩抽样检测时,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2.0倍。

2.依据文件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3.主要仪器设备

3.1主要检测设备

主要检测设备

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测量范围

允许误差

备注

静载荷测试仪

JCQ-503A

/

3.2配套设备

吊车、千斤顶、油泵等。

4.操作规程

4.1加载装置的操作

4.1.1千斤顶的率定

千斤顶应委托有资质的试验单位进行率定,所用油管。

油表应与率定时相同,根据率定的报告单,绘制油压表与荷载吨位的O.P曲线图,并保证各台千斤顶的O.P曲线图一致。

4.1.2现场千斤顶的安装

(1)在试桩桩顶上均匀铺放一层细砂;

(2)吊车将刚性垫块摆放在桩顶上,使垫块几何中心与桩轴心重合;

(3)将千斤顶对称均匀的摆放在刚性垫块上,几何中心(合力中心)通过桩轴线;

(4)将油管连接到千斤顶上,并接到分油器上;

(5)将刚性垫块对称摆放在千斤顶上。

4.1.3试压。

4.2反力架系统的操作

4.2.1刚性垫块对中安装;

4.2.2主梁安装

先搭设衬架,将主梁依次吊装到衬架上,调整各主梁的位置,使之对称于桩轴心。

4.2.3次梁安装

将次梁依次吊装到主梁上,调整次梁位置于锚桩的正上方。

4.2.4锚篮安装

将锚篮固定于次梁上,重心和锚桩轴线在一条直线上。

4.2.5锚篮与锚桩的套接。

采用套压、套管套接技术,将锚桩钢筋与锚篮上的钢筋依顺序依次套接。

4.3数据采集仪的操作

4.3.1数据采集仪由专人负责管理、操作。

4.3.2位移计的接线工作应在数据采集仪开机之前完成。

4.3.3开机之前应将接地线接上主机,检查主机电压档是否处于220V档。

4.3.4接通电源,设置主机内置。

4.3.5有选择性设置监控通道。

4.3.6试验进行之前,数据归零。

4.3.7试验数据采集顺序为:

归零→加载读数→卸载读数→归零。

4.3.8当前试验步骤的读数采集完成,方可进行下一步试验。

4.3.9试验结速后,依次卸下导线,并拧紧螺帽,仪器装箱。

4.4读数仪的操作

4.4.1读数仪由专人负责管理,操作;

4.4.2连接接线,并保证接线完好;

4.4.3按开关键“on”,直到屏幕显示数字;

4.4.4按屏幕提示,读取传感器的模数;

4.4.5读取传感器的温度数值;

4.4.6试验完后,按“off”键,关闭读数仪。

5.试验/检测的工作程序

5.1准备工作

5.1.1试桩桩位选择

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地质报告,并且于建设单位一起确定试桩位置。

试桩位置选择的基本原则:

(1)试桩桩位的选择在工程地质条件上应具有代表性;

(2)试桩桩位的选择应包括最不利的工程地质条件;

(3)试桩桩位的选择应考虑试桩试验在交通、水电等方面的要求。

5.1.2了解试桩场址地质概况

了解试桩场地附近的地矿概貌、地下水情况、地层情况以及各土层的物理性指标和力学性质等。

5.1.3试桩设计

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并结合实际地质情况,进行试桩设计,确定试桩的各种指标,主要包括桩长、桩径、桩帽高度、混凝土强度、试桩穿过的土层、配筋等。

根据试桩的设计资料以及相关规范估算试桩的单桩极限承载力。

5.1.4了解施工情况

主要了解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施工日期等施工概况。

5.2试验/检测的工作程序

5.2.1试验方法

静载试验采用“四锚一”锚桩反力架法。

5.2.2反力架系统

反力装置:

反力装置是加载系统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对它应事先作好周密的设计。

(1)反力装置有平台式和杠杆式的加荷装置,但这两种装置不宜用于较大荷载要求,且加荷、卸荷很费时间、劳动强度亦大。

因此,目前多采用液压千斤顶、锚桩、横梁等设备加荷。

(2)采用锚桩方案时,应注意锚桩在受力方面和受桩有所不同。

受轴向压力的受压桩,由于桩身材料泊桑比的关系,它的截面在横向有扩大的趋势,这有利于增强桩壁摩阻力,并且地基上受力后的塑性区是在桩的下段发展。

而作为反力装置的抗拔锚桩,受力后横向有缩小的趋势,相对地降低了桩壁摩阻力,塑性区在桩的上段发展。

因此入土长度相等时,同一地点的锚桩上抗拔力低于受压的抗力。

根据一些试验的资料,上拔时桩壁摩阻力极限值约为受压时的1/5-1/3(入土长度在30m以上时用高值)。

(3)锚桩视土质情况用4-8根,锚桩入土深度应大于试桩的深度,锚桩与试桩的净距应大于试桩直径的3倍,且不小于1m。

(4)用实际工程的桩作锚桩时,一般不允许把它拉裂。

对此类的桩,应根据要求的锚固荷载,通过抗裂设计来确定其配筋量。

专门用于试验的锚桩允许按开裂设计。

锚桩一般在全部长度内配置钢筋,锚桩同反力梁等联接强度也应验算。

5.2.3加载装置

(1)基本要求:

首先要求安全可靠,保证有足够的加载量,不能发生加载量达不到要求而中途停止试验的事故。

其次从节约材料、少用经费、取用方便、缩短筹备时间等方面进行比较,选用合适的加载系统。

(2)加载量的确定:

荷载系统的加载能力至少不低于破坏荷载或最大加载量的1.5倍,最好能达到1.5-2.0倍。

5.2.4基准点与基准梁的设置

作为下沉量测试的基准点与基准梁原则上应该是不动的,但是,由于试桩与锚桩的变位,气象、日照、潮汐以及附近施工与交通引起的振动等影响,都会使基准或基准梁产生一定的变位或变形。

如果对此掉以轻心或熟视无睹,那么测得的试桩下沉量将是不可靠的。

(1)基准点的设置

基准点的设置应江中以下几个条件:

基准点本身不变动;

没有被接触或遭破坏的危险;

附近没有振源;

不受直射阳光与风雨等干扰;

不受试桩下沉的影响。

(2)基准梁的设置

基准梁一般采用型钢,其优点是有磁性、刚度大、便于加工、形状一致,缺点是温度膨胀系数大。

在受温度影响大的长期荷载试验时,并且当桩本身的下沉又不大时,测试精度会受很大影响。

根据宫岛信雄的试验,当基准点间隔为6.87m,在基准梁跨中产生1/100mm的挠度所需的温度变化,对于角钢([100×

100)、H型钢(150×

100)和槽钢([200×

80)等断面,分别为0.4、0.3和0.2℃;

试验中气温只在10-15℃范围内变化,基准梁的挠度变化范围为0.5-0.7mm;

用2只100W灯泡,在H型钢(150×

100)跨中0.5m高处,向基准梁照射30min后,引起2℃温差,使H型钢基准梁产生0.09mm的挠度。

因此,当量测桩位移用的基准梁如采用钢梁时,为保证测试精度需采取下述措施:

基准梁的一端固定,另一端必须自由支承;

防止基准梁受日光直接照射;

基准梁附近不设照明及取暖炉;

必要时基准梁可用聚苯乙烯等隔热材料包裹起来,以消除温度影响。

5.2.5加卸载等级、稳定标准及卸载条件

(1)荷载分级:

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规范要求,确定第一级荷载及以后每级荷载。

(2)测读桩顶沉降量的间隔时间:

每级加载后,隔5、10、15min各读一次,之后每隔15min读一次,累计一小时后,每隔半小时一次。

(3)稳定标准:

每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在每小时内小于0.1mm,并连续出现2次,且每级荷载维持时间不少于2小时。

(4)破坏条件

某级荷载的沉降量大于前级等量荷载的沉降增量的5倍;

总沉降量大于40mm时,某级荷载的沉降量大于前级等量荷载的沉降增量的2倍,且24小时沉降仍不稳定;

加荷后期,桩的沉降荷载作近于直线比例增长,且总沉降量大于75mm。

(5)卸载观测的规定

每级荷载值为分级加载值的两倍,荷载后隔15min读一次,测读两次后,隔半小时再读一次,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全部卸载后,隔3~4小时再读一次。

5.2.6观测系统

(1)加载观测

试桩桩顶垂直荷载分级加载值的测读,采用YB-200精密压力表,最大压强为100MPa(300格),油压表精度为0.4级。

进场前,将千斤顶与油压表连接,用相应压力机验证,确定标定参数。

(2)位移观测

试桩和锚桩在各级荷载作用下的位移量测定,为保证位移测试的精确性,宜采用百分表人工测读和电测位移鸡自动采集两套测读体系同步进行。

5.2.7试验操作注意事项

(1)利用已完成的桩作锚桩,当用常备式钢梁、工字钢叠合梁或用高强钢材特殊设计的钢梁时,应根据最大试验荷载验算反力梁的强度和挠度。

一般钢梁挠度要求不大于1/100跨度。

(2)如利用已有的基桩当作锚桩,不允许损伤桩身。

(3)验算锚桩抗拔能力时的极限摩阻力值,应采取比桩受压时极限摩阻力值为低的值。

(4)当采用加载平台时,每件压重以及平台自重均应标定,需要时可以用颜色标明,易于计算。

为了操作安全,在专设的防护垛上置有楔块,在传递荷载时将楔块撤除。

(5)使用的千斤顶必须逐台加以标定。

在标定时所使用的压力表、油管、电动油泵、人工手摇泵等应与试验时基本相同。

(6)观测桩的沉降量一般采用百分表测量。

桩身下沉量超过百分表量程范围时,应及时高速百分表位置。

调整前和调整后的读数应取得联系。

应随时检查百分表是否灵敏,支架是否稳定。

(7)预计千斤顶的顶起量,力求避免在一次试验的中途松顶加垫。

估计时应考虑0.5-1倍的观测余量。

(8)为减少千斤顶有效顶程的耗损,可采取以下措施:

试验前先用千斤顶加压,消除垫材、栓孔等处的压缩变形及空隙,然后将千斤顶松回,加填垫材,填补空隙。

加强试验设备的结构刚度。

锚桩的受拔力应小于其极限摩阻力,其拔起量一般应小于20mm。

(9)锚桩拔起的休止应先于试桩下沉的休止。

(10)对锚桩的拔起应同时进行观测,以便从拔起的均衡程度及拔起与时间关系曲线中分析其对试桩的可能影响。

(11)试桩的下沉和锚桩的拔起都将使千斤顶降压,必须不断观察压力表,随时加压,以维持其每阶段的加载量不变。

最好安设液压裣器,使千斤顶自动保持恒压。

(12)应随时检查加载设备情况,注意有无变形、倾侧或声响等异状。

随时检查观测设备的转动与指示部分的灵敏度,有无障碍,以及固定部分的稳定性。

(13)一个或几个千斤顶的中轴线,必须与试桩的中轴线相吻合,否则由于偏压易产生压坏桩头及偏斜的事故。

(14)应防止试验地点附近的震动干扰、装置自身的温度变形及土的冻胀影响。

5.3试桩桩身应力试验/检测的工作程序

5.3.1桩身应力试验测点布置原则

应力测试采用振弦式钢筋测试主筋应力,测试断面的测点布置原则:

(1)土层的分层交界处,且一般间距不少于4.0m;

(2)同一土层厚度超过8.0m时,可在土层中间增设一测试断面;

(3)任一断面上正交对称布置4只钢筋计,以相互补偿。

5.3.2测试频率

在试桩静载试验加、卸载过程中,钢筋计测读按加载分级进行,每级荷载的测读频率为加载前。

后各测读一次,维持荷载期间1小时测读一次。

卸载观测时与加载相同,最后卸载至零后3小时观察期间仍为每1小时测读一次,工作初频的确定,以静载试验加载前的三次钢筋计振弦频率模数值作为初始振弦频率模数值F0,初始温度基准值的测定同上。

6.安全注意事项

6.1反力架系统应定期除锈、涂漆

6.2千斤顶在使用前应进行率定,安装时合力中心点应通过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