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法与测验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57728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察法与测验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观察法与测验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观察法与测验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观察法与测验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观察法与测验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观察法与测验法.docx

《观察法与测验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察法与测验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观察法与测验法.docx

观察法与测验法

南阳中学教师理论学习资料(教育科研专题讲座)

观察法与测验法

观察法和测量法

第一节观察法概述

一、观察法的概念

教育观察法是研究者凭借自身的感觉器官和其他辅助工具,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生或教育现象等研究对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这种研究方法具有直接性、情感性、重复性和目的与计划性的特点。

直接性即指观察者与观察对象的直接接触与联系;情感性指观察者往往容易受到个人的感情色彩和“先入为主”成见的影响;重复性是说,观察者对研究对象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详细观察,才能避免表面化和片面化。

目的与计划性是指观察法不同于日常教学的观察,日常教学的观察大都以随机性、即时性的观察为主,而观察法的核心任务是针对特殊选择的需要、发现一些内容的情况、回答特定范围的问题。

所以观察法需要事先进行研究设计,突出目的地性和计划性。

观察法包含三个要素:

观察的手段、观察的对象和观察对象的状态。

作为观察研究的手段,要求敏锐、仔细、准确。

研究者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较宽的视野,能够从多角度看问题,以及借助各种现代的技术手段,提高观察的精确性、系统性、全面性。

观察的对象包含两方面的意思:

教育活动中的人和教育活动。

观察对象的状态应该维持在一种“真实状态”,不致因为受到外界的影响、干预或控制,而处于一种特殊的身心状态。

保证真实状态下的观察结果。

观察法的优点是:

简便易行、资料可靠性较高。

观察法的不足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观察受到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和限制,同时观察的样本数小(样本容量小),观察的材料是表面性的和感性的等。

所以,受局限性影响难免带有片面性和偶然性。

二、观察法的类型

1.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直接观察指不借助仪器,靠自身感觉器官进行观察;间接观察指借助于各种仪器来进行观察。

直接观察比较简便,但人的视野与精力有限,记录难以精确全面;间接观察适于客观记录和多角度的观察,但使用仪器往往比较麻烦。

2.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参与性观察是参与到被观察者的活动中去,在活动中观察;非参与性观察是不介入被观察者的活动,处于旁观。

直接观察的优点是:

观察研究者可以不暴露自己的研究者身份,使观察处于秘密的状态;由于参与进去,对观察对象的活动就有了比较深入的体验和理解,有助于理解观察对象背后的心理活动和动机,使观察比较深入。

非参与性观察比较冷静客观,但不易深入。

教师可以采用参与性观察,也可以采用非参与性观察。

3.有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

有结构观察对于观察的内容、程序、记录方法都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设计和考虑,观察时基本上按照设计的步骤进行,对观察的记录结果也适于进行定量化的处理。

无结构观察在事先没有严格的设计,比较灵活、机动,能够抓住观察过程中发现的现象而不必受设计的框框的限制,但是难以进行定量化处理。

一般在研究的初期,主要是无结构观察,以便发现研究的现象,帮助确定主题和观察方法与项目;而在研究的后期,为了深入对某些项目进行观察分析,设计一些有结构观察。

4.全面观察与抽样观察

全面观察是对一定场景中发生和出现的各种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它涉及的范围广泛,比较容易把握现象之间的联系,但是由于观察的视野有限,往往对观察者要求很高。

抽样观察是对观察现象的场景、时间、人、活动等因素进行取样,再对样本进行观察,它涉及的范围比较小,容易使观察深入细致,操作比较容易,它对观察者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取样上,要求取样有代表性。

4.定期观察与追踪观察

定期观察是非连续性的、按一定时间间隔做观察。

比如对某个学生的行为观察,规定每周一观察一次,这就是定期观察。

追踪观察是对某个对象或者某种现象进行比较长时期的观察,从而获得发展性的资料。

三、教师对观察法的运用

观察法是教师了解学生最常用、最简便的方法。

具体的应用场合有:

(1)对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观察;

(2)对学生课外活动的观察;(3)对学生家庭的观察。

具体的应用对象有:

(1)全班学生;

(2)小团体或者小组;(3)个别学生。

具体的应用内容有:

(1)学习与思维活动;

(2)人际交往活动与互动行为;(3)思想品德方面的表现等。

第二节观察法的设计、实施与结果整理

一、观察法的设计

观察法的设计包括5部分组成:

1.确定研究的问题、目的与对象;2.设计观察的内容、项目与表格;3.进行理论构思和概念准备;4.试探性观察与观察取样;5.制定观察计划与方案。

观察法的一般过程包括:

1.设计观察的计划和方案;2.进入观察场地;3.开始观察和纪录;4.结束观察和初步整理资料;5.归纳、推论和说明研究结果。

二、观察的实施策略

广义的观察策略是指在运用观察法的整个过程中(即从设计到分析)所使用的方法和要求,狭义的观察策略是指在实施观察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和要求。

狭义的意义上,观察策略包括位置选择的策略、运用感官观察的策略、观察记录的策略、观察中思考与反思的策略等内容。

1.位置的选择

位置的选择包括两个因素:

方位和距离。

方位是指观察者如何面对被观察者;距离是指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的远近。

距离的标准是:

第一,保证被观察的现象能够清晰地落在观察者的视野内;第二,保证被观察者保持常态,不受干扰。

2.运用感官进行观察

观察标准:

(1)真实地观察;

(2)全面系统地观察;(3)进行动态的观察。

3.观察的记录

记录的方式:

(1)频率记录;即记录特定时间内特定行为出现的频率。

(2)等级记录。

按照事先确定的等级的划分和含义,记录等级或者在相应的等级处做记号。

(3)行为核查记录。

事先编制行为核查记录表,把要核查的行为按照一定的类别列出,对观察对象的某些行为是否出现、出现的时间、频率等进行核查后的记录。

(4)现象描述记录。

对观察对象的有些行为和事件用语言进行描绘叙述,例如,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描述,比如观察学生课间的行为,可以按其顺序记录。

(5)图形记录。

对某些运动性的行为、或者人际互动行为,可以运用符号、线条、箭头等绘出行为图。

这种图形直观、具体。

叙兹曼(L.Schatzman)和斯特劳斯(1973)提出一种现场观察记录的格式,把记录分四部分:

第一,实地笔记,用来记录观察者看到和听到的事实性内容;第二,个人笔记,用来记录观察者个人在观察时的感受和想法;第三,方法笔记,用来记录观察者所使用的方法及其作用;第四,理论笔记,用来记录观察者对观察资料进行的初步理论分析。

为了提高记录的速度,可以编制记录代码。

所谓记录代码,就是用一些数字、字母、符号等表示一定的事件和行为单位。

例如,数字代码:

1听讲;2笔记;3提问;4回答;5练习;6讨论。

符号代码:

○表情丰富;◎有些表情;●无表情;△思维敏锐;◇主动思考;▽思维迟钝;☆做游戏;♀跳绳;□跳远;╳错误行为。

4.观察中的思考与自我反思

研究者应该积极思考,运用一定的理论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初步的分析,发现各种现象之间的联系。

此外,还要对观察活动进行自我反思。

反思:

反省自己的思维方式;分析自己的观察角度、记录时使用的语言;对观察中出现的伦理道德问题进行反省,检查是否有违背;反省自己对研究问题的假设、个人生活经历、宗教信仰、性别、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等对观察可能产生的影响等。

反省的三个方面:

第一,观察者的推论。

第二,观察者的心情。

第三,观察者的叙述。

三、观察资料的整理分析

1.对记录的整理

任务是:

对记录进行修补。

例如,改掉明显错误的地方,补充遗漏的资料等。

初步整理的目的是使观察记录完整、清楚、准确。

观察资料的整理分析一般步骤:

第一步,是对资料的初步整理,以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第二步,对原始资料的再次整理,进行编码、分类;第三步,在整体把握观察事件的基础上,确定分析单位和进一步分析的分析工具与框架;第四步,借助于确立的概念和分析工具,对原始资料进行量化处理(行为的分布统计和差异检验)、定性分析和建构理论。

对记录资料可以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量分析一般在观察之后进行,而定性分析则有两种:

生产性分析和无生产性分析,生产性分析是指资料的搜集和分析同时进行;而无生产性分析是指收集完资料后再进行分析。

2.分类与编码

编码是用分析的概念或者数字、符号对记录的文字进行标注。

编码要根据研究的课题来设计。

常见编码有:

过程编码,指对事物过程和状态的编码,其编码名称主要是时期、阶段、步骤等。

活动编码,即对经常发生的活动或者行为按照一定的种类进行的编码。

策略编码,是对人们完成一定任务所用方法、策略的编码,比如对学生的学习策略可以用“浅层次策略”、“深层次策略”来标注。

分类是在编码的基础上,把同一类编码的资料归拢在一起,装在文件夹里,然后在每一个编码题目的下面,标出资料所在的页码、行数等,并把各处的资料编上序号。

3.量化处理

量化处理是对经过编码分类的资料,运用数学的统计的方法进行加总、求平均、求百分比、进行差异检验等。

4.建立扎根理论

所谓扎根理论,是指从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理论。

扎根理论的操作程序是:

第一,对资料进行逐级登录,从资料中产生概念;第二,不断对资料和概念进行比较;第三,发展理论性概念,建立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第四,理论性抽样,研究者不断地就资料的内容建立假设,通过资料和假设之间的轮回比较产生理论,然后使用这些理论对资料进行编码;第五,建构理论,使理论中的概念本身得到充分发展,密度比较大,内容比较丰富,而且理论中每一个概念应该与其他概念之间具有系统的、内在的联系,具有整合性。

第三节测验法一般问题

一、测验与量表

测量在日常生活中并不陌生。

例如,人们总是在用人体自身的各个器官去对外部世界进行测量:

眼睛测量物体的大小、颜色、形状、空间距离;耳朵在测量各种声音的高低、方向、含义;鼻子在测量各种气体的味道;皮肤在测量周围的温度。

只是由于人体器官的能力有限,测量的结果也不够精确,因而人们发明了许多专门的测量仪器,并在科学研究中规定了各种测量的特定程序,创造了许多规范的测量方法,极大的提高了测量的水平和效果。

在教育和心理学中,测量被用作定量研究的重要方法。

主要功能是评估、诊断和预测。

所谓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

测验法是教育和心理学测量的一项主要内容和形式。

测验法又称测验量表法,主要适用于个性、满意度等态度程度、能力、等诸方面问题的检验与研究。

测验是一种系统化了的程序,在这个程序里,受测者对编制得较好的一组刺激做出反应,施测者据此对受测者被测的特质进行数量的描述。

测验是由一系列刺激——文字、图形、各种符号建构起来的。

量表是一组符号或一组数量,经过某种建构过程,使之依一定规则描述所测量的行为特性。

测验量表法的量化水平可分为四种:

名称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等比量表。

测验的客观性是关于测验系统化过程好坏程度的指标。

包括以下诸方面:

测验刺激的客观性、量化的客观性、推论的客观性。

刺激的客观性是指测验刺激或测验的作业,在不同时间对于同一个被试,或同一时间对于不同的被试,其意义都应该是相同的。

保持刺激的客观性则要遵照一定的程序予以控制。

量化的客观性是对反应结果进行数量描述的一致程度,或称评测标准的同一性,避免人为因素影响。

推论的客观性指对同一结果不同的人所做的推论应该一致,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结果的所做解释应该相同。

二、测验法的应用对象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测验量表法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或对象,应用测验的目的是想描述某些行为的状况,或推论某些行为的状况;包括:

能力与成就,个性、兴趣、动机、态度、观念及心理需要等。

个性测验包括:

动机、需要、兴趣、爱好、情感、态度、性格、气质等内容。

影响测量对象行为的无关因素是指实际应用测验时,除测验之外,还有一些影响或引起对象行为变化的其他因素,这些因素是妨碍获得真实的测验结果,而在应用测验时必须要进行控制的。

这些因素有:

·指导语与测验的情境

·测试焦虑

·练习与应付技巧

·反应方式,即对反应的倾向不同,会使结果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