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II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63591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II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II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II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II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II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II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II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II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IIWord文档格式.docx

他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爱迪生”,这是有道理的。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人们把自身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各类重大发明,以及对各种自然、社会障碍的克服,都加在一个个神话英雄身上,并把他们看作是本部族的理想的象征。

②这些神话的主人公通常是人的形象,他们都有着神异的经历或本领,他们的业绩在于创造和征服,如燧人氏、有巢氏、神农氏、仓颉、后稷等等。

③它标志着人类自身的主体性突出了,这是社会进步的结果,历史上相继出现了大量有关文化英雄的神话。

④黄帝之前,神话中有着大量的自然神。

黄帝之后,神话进入了一个英雄的时代。

⑤自然神从而被人类自己的神所代替。

A.④①⑤③②B.①⑤④③②C.④⑤①③②D.①⑤④②③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9题。

主父偃者,齐临淄人也。

游齐诸生间,莫能厚遇也。

齐诸儒生相与排摈,不容于齐。

家贫,假贷无所得,乃北游燕、赵、中山,皆莫能厚遇,为客甚困。

孝武元光元年中,以为诸侯莫足游者,乃西入关见卫将军。

卫将军数言上,上不召。

资用乏,留久,诸公宾客多厌之,乃上书阙下。

朝奏,暮召入见;

拜为郎中。

偃数见,上疏言事。

诏拜偃为谒者,迁为中大夫。

一岁中四迁偃。

偃说上曰:

“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

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尊立卫皇后,及发燕王定国阴事,盖偃有功焉。

大臣皆畏其口,赂遗累千金。

人或说偃曰:

“太横矣。

”主父曰:

“臣结发游学四十余年,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我厄日久矣。

且丈夫生不五鼎食①,死即五鼎烹②耳。

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

元朔二年,上拜主父为齐相。

至齐,遍召昆弟宾客,散五百金予之,数之曰:

“始吾贫时,昆弟不我衣食,宾客不我内门;

今吾相齐,诸君迎我或千里。

吾与诸君绝矣,毋复入偃之门!

”乃使人以王与姊奸事动王,王以为终不得脱罪,乃自杀。

主父始为布衣时,尝游燕、赵,及其贵,发燕事。

赵王恐其为国患,欲上书言其阴事,为偃居中,不敢发。

及为齐相,出关,即使人上书,告言主父偃受诸侯金,以故诸侯子弟多以得封者。

及齐王自杀,上闻大怒,以为主父劫其王令自杀,乃遂族主父偃。

(选自《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有删改)

注:

①五鼎食:

牛、羊、豕、鱼、麋也。

诸侯五,卿大夫三。

②五鼎烹:

被镬(一种大锅)烹煮的刑罚。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贫,假贷无所得假:

借。

B.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亲:

父母。

C.古者诸侯不过百里过:

经过。

D.我厄日久矣厄:

穷困。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诸公宾客多厌之/强弱之形易制

B.乃西入关见卫将军/王以为终不得脱罪,乃自杀

C.今以法割削之/亲不以为子

D.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

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武帝“族偃”原因的一组是

①及发燕王定国阴事

②吾与诸君绝矣,毋复入偃之门

③乃使人以王与姊奸事动王,王以为终不得脱罪,乃自杀

④告言主父偃受诸侯金,以故诸侯子弟多以得封者

⑤上闻大怒,以为主父劫其王令自杀

A.①②⑤B.③④⑤C.①④⑤D.②③④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父偃早年并不得志,在通过卫青向皇上推荐但“上不召”的情况下,上书汉武帝,才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和任用。

B.主父偃向武帝进献了“推恩术”,表面上推恩皇族子孙,实际上是将诸侯国化整为零,削弱封国实力,武帝采纳了这一建议。

C.主父偃揭发燕王犯罪的事情后,大臣们都畏惧主父偃的口,贿赂和赠送给他的钱,累计有千金之多。

D.主父偃当了大官后,就揭发了燕王和赵王犯罪的事情。

这是他对自己未显达时所受侮辱的报复。

9.断句和翻译。

(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3分)

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2)翻译下面的句子。

(7分)

①齐诸儒生相与排摈,不容于齐。

②始吾贫时,昆弟不我衣食,宾客不我内门。

(4分)

10.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白居易时任杭州刺史,这首诗是当时招朋友夜饮的即兴之作。

(1)颈联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2)有人说,全诗“望”字统领全篇,你认为对吗?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逍遥游》)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

驾一叶之扁舟,______。

(苏轼《赤壁赋》)

(3)日月忽其不淹兮,。

,恐美人之迟暮。

(《离骚》)

(4)钉头磷磷,______________;

瓦缝参差,_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①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水而建,气势雄伟。

祠后有山曰韩山,洞前有水名韩江。

皆因韩愈而名。

②原来有这样一段故事。

唐代有个宪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公元819年,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修路盖庙,劳民伤财。

韩愈对这件事有看法,在上书前思想好一番斗争,大义战胜了私心,终于实现了勇敢的“一递”。

谁知奏折一递,就惹来了大祸;

而大祸又引来了一连串的故事,成就了他的身后名。

③韩愈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

因为这不同于一般的逆境,比之李白的怀才不遇,柳永的屡试不第要严重得多。

他们不过是登山无路,韩愈是已登山顶,又一下子被推到无底深渊,其心情之坏可想而知。

他被押送出京不久,家眷也被赶出长安,年仅12岁的小女儿也惨死在驿道旁。

韩愈自己也觉得实在活得没有什么意思了。

在过蓝关时写了那首著名的诗。

④但是,当他到潮州后,发现当地的情况比他的心境还要坏。

就气候水土而言这里还算富庶,但由于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习极多极重。

农耕方式原始,乡村学校不兴。

当时在北方早已告别了奴隶制,这里却还在买卖人口,有钱人养奴成风。

其习俗又多崇鬼神,有病不求药,杀鸡杀狗,求神显灵。

见此情景韩愈大吃一惊,这里简直就是茹毛饮血。

同为大唐圣土,同为大唐子民,何忍遗此一隅,视而不救呢?

按照当时的规矩,贬臣如罪人服刑,老老实实磨时间,等机会便是,决不会主动参政。

但韩愈还是忍不住,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能力还能为地方百姓做点事,觉得比之百姓之苦,自己的这点冤、这点苦反倒算不了什么。

于是他到任之后,连续干了四件事:

一是驱除鳄鱼。

当时鳄鱼为害甚烈,当地人又迷信,只知投牲畜以祭,韩愈“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大除其害。

二是兴修水利,推广北方先进耕作技术。

三是赎放奴婢。

他下令奴婢可以工钱抵债,钱债相抵就给人自由,不抵者可用钱赎,以后不得蓄奴。

四是兴办教育,请先生,建学校,甚至还“以正音为潮人诲”。

不可想像,从他贬潮州到再离潮州而贬袁州,八个月就干了这四件事。

⑤一个人为文不说空话,为官不说假话,为政务求实绩,这在封建时代难能可贵。

应该说韩愈是言行一致的。

面对当时最尖锐的两个社会问题,即藩镇割据和佛道泛滥,韩愈深恶痛绝,坚决抨击。

他亲自参加平定叛乱。

到晚年时还以衰朽之身一人一马到叛军营中去劝敌投诚,其英雄气概不亚于关云长单刀赴会。

他出身小户,考进士三次落第,第四次才中进士,在考官时又三次碰壁,乌纱帽得来不易,按说他该惜官如命,但是他两次犯上直言,被贬又继续尽其所能为民办事。

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以国为任,以民为本,不违心,不费时,不浪费生命。

他又倡导古文运动,领导了一场文章革命,他要求“文以载道”、“陈言务去”,开一代文章先河,砍掉了骈文这个重形式求华丽的节外之枝,而直承秦汉。

所以苏东坡说他:

“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他既立业又立言,全面实践了儒家道德。

⑥人生的逆境大约可分四种:

一曰生活之苦,饥寒交迫;

二曰心境之苦,怀才不遇;

三曰事业受阻,功败垂成;

四曰存亡之危,身处绝境。

韩愈既见心明志,著文倡道,又脚踏实地,尽力去为。

只这一点他比屈原、李白就要多一层高明,没有只停留在江畔沉吟、蜀道叹难上。

他不辞海隅之小,不求其功之显,只是奉献于民,求成于心。

一个人不管你有多大的委屈,历史绝不会陪你哭泣,而它只认你的贡献。

悲壮二字,无壮便无以言悲。

这宏伟的韩公祠,还有这韩山、韩水,不是纪念韩愈的冤屈,而是纪念他的功绩。

⑦韩愈一个罪臣,在海边一块荒蛮之地视政八月,这里就忽然山河易姓了。

历朝历代有多少人希望不朽,或刻碑勒石,或建庙建祠,但哪一块碑哪一座庙能大过高山,永如江河呢?

(选自梁衡《人杰鬼雄》有删节)

12.关于韩愈被贬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韩愈是因为宪宗迎佛骨而勇敢进谏,最终被皇帝认为抗龙颜、揭龙鳞而遭到贬谪,也因为这次贬谪成就了韩愈的身后名。

B.潮州的韩公祠、韩山、韩水都是因为潮州的人民纪念韩愈的功绩,同时以此为韩愈洗清冤屈并对朝廷表示抗议。

C.韩愈虽然因为遭贬而心境凄苦,但之后看到百姓之苦便泰然处之,尽力而为。

D.韩愈遭贬谪和李白的怀才不遇、柳永的屡试不第的挫折相比更为严重,一度心情低落甚至失去生活的信心。

E.韩愈被贬后,面对当时最尖锐的两个社会问题,即藩镇割据和佛道泛滥,深恶痛绝,于是奋不顾身地坚决抨击。

1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认为的人生的逆境大概可以分为四种,韩愈是处在人生的逆境中第二、第三两种逆境。

B.韩愈比屈原、李白多一层高明的原因在于他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